与山神共舞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un3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次握手
  
  第一次见到中国西藏登山队攀登14座8000米高峰探险队(以下简称14座队伍)的全部成员是在2005年5月。当我结束假期的攀登回到成都,碰到了在此中转的14座队伍,我和桑珠队长聊了整个下午,他们即将奔赴迦1峰,完成最后的攀登。在山友为他们举办的欢送仪式上,我请全体成员在一面户外探险杂志的旗帜上签名,仁那一直在忙着拍照,所以当他签名时,朋友的脊背成了桌子,于是有了第一次握手,那是山友之间真诚的握手。
  没多久传来不幸的消息,14座队伍进山途中遭遇滚石,仁那遇难,边巴扎西重伤。最后一座山峰的攀登也就被无限期搁置下来,一晃就是将近两年光景。2007年4月底,我在拉萨再次与14座队伍见面,我还去了边巴扎西家里,又见到即将前往迦1峰攀登的吉吉,当我拿出两年前的旗帜时,我看到好几个人的眼睛里闪亮,第=次握手更多的是珍重道别和依稀的感伤。
  
  三个月后,14座队伍成功登顶迦Ⅰ峰,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当我看到队员们脸庞上洋溢着微笑,想像着他们用14年完成一项伟大的目标,一次次怀揣着滚烫的心灵踏上冰冷的顶峰。我想起著名南极探险家斯科特曾这样写道,“我不知道我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发现者,但是我们的结局将证明,我们英国人还没有丧失那种勇敢精神和忍耐力量……”,这些为山而生,山神的儿子们也是如此地证明了中国人勇敢而坚韧的行动。我忍不住握紧他们的手,那是曾经紧紧扼住命运咽喉的手。
  
  伟大的道路  马德民
  
  西藏登山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集体。1960年5月25日,藏族运动员贡布和汉族队员王富洲、屈银华首次从北侧登上珠峰,在人类高山探险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贡布成为中国登山史上的第一位藏族英雄。就在这一年,经自治区政府批准,西藏登山队诞生了。47年之后,西藏登山队完成了攀登14座8000米高峰的壮举,这一巨大的成就包含的不仅仅是14年历程、18次远征和14次登顶。更多的表现出无论在顺境还是逆境,这支英雄的队伍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始终以登山人顽强不懈的毅力和无高不攀的精神书写着昨天的骄傲和挥洒着明日的辉煌。
  
  计划由来
  中国西藏登山队攀登14座8000米高峰的宏伟计划始于1991年前后,当时的西藏登山界前辈和体委领导都认为西藏登山队有实力完成这项空前的挑战。原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党组书记洛桑达瓦和西藏自治区体委副主任贡布是当年这项探险计划的“设计师”,当时他领导下的西藏自治区体委大胆制定并实施了这项艰巨的工程。当时根据国际登山运动发展的形势,以及西藏登山队员的身体状况技术水平高山活动能力等综合情况,做出这样一个重大的决定。在1991年的中国登山协会年度大会上参加会议的西藏自治区体委副主任贡布向大会透露了西藏登山队将实施攀登14座高峰的宏伟计划,引起了中国登山界的很大震动。
  
  组建队伍
  1992年4月16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组建了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正式成立由12人组成的探险队和指挥部确定了分四个阶段用十年时间完成任务。第一批成员12名,原定十年完成计划。
  “1992年经过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党委批准,在国家体育总局和中国登山协会协助下,我们开始筹备队伍的组建,1993年春正式实施攀登计划。”虽然时隔已久,但是回想起这个举世瞩目构想的诞生时,桑珠队长依旧记忆犹新。
  “当时队伍主力队员都来自西藏,他们有的已经是经验丰富的登山好手,队员的选拔要求很严格,最初选出26名运动员,成立了攀登指挥部,经过反复挑选的漫长过程,包括登山技术,思想素质等多方面考虑,优中选优确立九名队员,另外还有队医、翻译、摄影师等三人。
  
  原计划要在十年内完成任务。第一年登顶安纳普尔娜峰和道拉吉利峰两座高峰,更加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桑珠队长透露建队之初的构想,1993年~1994年我们一口气拿下两座山,当时队里很有实力的,但如果错过了一年中惟一一次的突击机会,就只能再等下一年了。后来随着运动员年龄的增加,队员有了变动,桑珠队长分析随着年龄的增加,队员的变动和一段时期的资金匮乏都是造成计划延时的原因。
  当时的12名成员是队长桑珠,副队长旺加,攀登队长次仁多吉,主力队员边巴扎西、大齐米、达琼、加布、洛则、仁那,队员兼摄影师阿克布队医兼后勤总管洛桑云登、翻译张明兴(后由穆萨,普布次仁接替)。
  从2001年开始,先后有来自西藏登山学校的扎西次仁,边巴顿珠、普布顿珠、小边巴扎西和索朗扎西任探险队的高山协作队员。由于探险队的资金不足,原定2002年完成的计划也就无奈延后到现在。
  
  1993~1999
  六年十座
  1993年4月26日,西藏登山队首先登顶非常艰难的安纳普尔娜Ⅰ峰,不到一个月又成功登顶道拉吉里峰,取得了开门红;
  1994年5月7日和1994年9月30日,西藏登山队分别登顶希夏邦马峰和卓奥友峰,继续保持着一年两座的速度
  1995年7月,西藏登山队前往巴基斯坦希望连登迦舒布鲁姆Ⅰ峰和Ⅱ峰,但是由于天气恶劣,最后只登顶了迦舒布鲁姆Ⅱ峰。
  1996年5月4日,西藏登山队登顶马纳斯卢峰,1996年9月,因连续恶劣天气,攀登马卡鲁峰失利,
  1997年6月15日,西藏登山队登顶攀登难度较大的南迦帕尔巴特峰
  1998年5月4日,西藏登山队登顶干城章嘉峰,
  1998年9月27日,攀登洛子峰遭遇雪崩袭击,仁那奋力将三位队友从一米多深的雪里拉出来,他们在雪崩发生两周后的10月13日最终登顶;
  1999年5月27日,西藏登山队登顶珠峰,两位女队员桂桑,吉吉同时登顶。
  
  2000~2004
  三登K2
  2000年7月,西藏登山队在海峡两岸K2联合登山活动中第一次从北侧攀登K2,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而失败。
  2002年,西藏登山队再次从南侧攀登,最终因天气因素而止步于距离顶峰200米处,这也是从2001—2004年间最好的登高纪录。
  2004年7月27日,西藏登山队终于在第三次攀登中成功登顶K2。这次登顶还创造了次仁多吉、边巴扎西和仁那登顶13座8000米高峰的中国登山新纪录。
  在三登K2期间,2001年6月30日 西藏登山队登顶布洛阿特峰;2003年5月14日,西藏登山队登顶马卡鲁峰。
  
  1995~2005~2007
  三登GI
  1985年5—6月,西藏登山队前往巴基斯坦连登迦舒布鲁姆Ⅰ峰和Ⅱ峰,但由于天气恶劣,最后只登顶迦舒布鲁姆Ⅱ峰。这是对迦舒布鲁姆Ⅰ峰 的首次尝试。
  2005年5月,前往迦舒布鲁姆Ⅰ峰完成最后一座8000米高峰的攀登时,罪恶的滚石击中了仁那和边巴扎西,仁那不幸遇难边巴扎西重伤,14座攀登遇阻。其间2006年洛则补登了安纳普尔娜Ⅰ峰2006年底确定2007年重返迦舒布鲁姆峰。
  2007年7月1 2日西藏登山队次仁多吉、边巴扎西、洛则登顶迦舒布鲁姆Ⅰ峰,完成历时14年的攀登,吉吉也把登顶献给了永远的仁那。
  
  重返GI——迦舒布鲁姆Ⅰ峰登山随笔
  边巴扎西
  
  拉萨-乌鲁木齐-伊斯兰堡
  2007年5月16日,早上起床后开始准备随身的行李。午饭后来到大院里,和往年一样,在那里为我们送行的体育局领导和家属们给我们献哈达、敬青稞酒。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飞行,下午6点10分到达成都7点钟住进成都华西宾馆。在成都准备物资时我和两个老朋友起吃饭,还有原登协处长高谋兴两口子。
  5月1 9日,中午前往乌鲁木齐市。飞机缓缓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新疆登协的任连贵早已等候多时。这几天我们要在乌鲁木齐果购物资,我还得抽时间去中医院扎针。乌市登协宴请我们 次仁多吉唱了很多歌,大家玩得很开心。这些天我们再次领略了新疆山友们的热情和新疆体育局领导对我们的重视。
  5月26日,在机场办手续很顺利,但队长买的一些给巴方人员的小礼品不让携带。过安检的时候我身上有个护身符,女安检员叫我拿出来,她一把抓住护身符,我生气地骂了一句。信仰藏传佛教的男人的护身符女人不能随便摸,就连老婆也不行。
  我们的航班在喀什停了一个小时,在这里办理出境手续。麻烦来了。我们在乌鲁木齐没带海关申报表,喀什海关没有申报表,幸好桑珠队长和吉吉带来了,我们都填在他们的申报表上面。
    
  伊斯兰堡-斯卡杜-大本营
  从喀什起飞,12点钟到达伊斯兰堡,在这里等待我们的有85岁的巴基斯坦高山俱乐部前主席、现顾问阿米尔·古利斯坦詹久阿准将和秘书长萨阿德·塔里克·西迪基等领导,詹久阿准将带我们直接走绿色通道,不需要过安检。到达宾馆吃过午饭,下午巴方秘书长来看望我们,并带来2005年我们存放的物资。
  5月27日,今天是我们出事两周年的日子,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心里很不平静。早上开始清理装备和2005年留在伊斯兰堡的物资,食品大部分过期都不能再吃了。物资存放时没有清单,我们的桶里装了一些他们的氧气面罩,看来大部分的物资都不能再用了。两顶餐厅帐篷一顶是完整的,一顶差了一根杆子,三顶高山帐篷是完整的,我们存放时是新的,他们都用过了。
  这几天,我感觉面瘫有所好转有时神经会有间断的跳动。这几天我用了电磁治疗器,感觉面瘫稍好些。我在房间学习数码相机的设置功能,其他队员去商场采购物资了,晚上物资送过来了,普布次仁——清点,到很晚才做完。
  我们出去吃了中餐味道说不清楚,既不是中国做法,也不是西餐还花了很多钱,比酒店里贵多了。5月30日上午,巴基斯坦旅游部部长接见了我们队伍全体成员,他表示,中国和巴基斯坦是友好国家,巴方一直支持我们,预祝我们最后一座登顶成功。下午去中国大使馆和罗大使见了面。他询问了这次登山活动的准备情况,希望全体队员注意安全,保重身体。桑珠队长也介绍了探险队历年来的攀登情况。回到酒店,我给家里打了电话,老婆说家里一切都好,让我放心不要惦记,专心做事。
  5月31日下午,我们来到巴基斯坦高山俱乐部,一是他们给我们开壮行会,二是我们给巴基斯坦三军医院和部队送去感谢信。晚上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处宴请探险队全体队员并为我们送行。
  6月1日上午我们几个去了巴基斯坦三军医院,就是2005年我住院的医院见了院长和主治医生给他们献了哈达、送了一面西藏登山协会的会旗和其他纪念品,对他们表示感谢。天气很热,气温超过了40摄氏度,本来中午要装车因为太热只好改到晚上。桑珠队长中午去办理直升机手续却没办成,我们原定是2号出发到达吉拉斯,看来还要拖一天。
  我们总共坐了15个小时的车终于到达吉拉斯还住在吉拉斯宾馆,6月4日又是5点起床,下午2点多到达了斯卡杜。晚饭前桑珠队长开会总结了前段时间的事情,又对今后要做的事做了说明。今年协作人员要给吉吉和我更多照顾,听了队长的安排,我心里踏实多了,组织和领导对我真的是很关心。
  斯卡杜海拔2900米,比拉萨低一点,气候差不多。前几天在伊斯兰堡巴方表示,今年我们乘直升机上去可以带五个人和500公斤的装备。我们就按这样的安排分装行李。去部队联系直升机,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只能带五个人不包括行李。我们的物资总共有3500公斤,只好重新雇背夫和货车,所有物资又要重新整理。最后决定我们队员乘直升飞机去大本营,物资从地面用背夫来运,明天下午第一批物资起运,顺利的话要八天时间才能到大本营。这样我们还要在斯卡杜多呆八九天,时间又要拖后了。
  6月6日,我们开始整理行李物资,要将所有行李按每件25公斤的标准分装打包,然后装车。我们的物资包括基本装备、个人装备及炊具等共1258公斤左右,这还不包括煤油和背夫的食品,需要130个背夫。
  斯卡杜当地政府为我们举办了壮行会,参加的有很多当地的媒体还有2005年我住院的医院院长。我们给医院送了一面锦旗,以表示我们的感谢。晚上队员们都出去了我感觉有些累就留在酒店,不知道是不是整理行李时有东西溅到眼睛里,眼睛很不舒服。自从受伤后,由于面瘫右眼已失去自我清洁的功能,很容易干燥引发感染,我心想这次千万不要这样。
  等待已久的直升机终于在6月13日起飞了。8点从斯卡杜起飞,40分钟后到达巴玉。飞行员说一次只能带4个人飞大本营,我们只好分成三批走。
  
  大本营-顶峰-大本营
  迦舒布鲁姆Ⅰ峰的大本营海拔5000米,一到大本营我们就发现从大本营至C1的路线有大量的雪崩痕迹。太阳落山了,气温一下降了很多。因为只有部分装备和少量后勤物资运到大本营,其他物资还在路上晚上只能简单对付了。
  一觉醒来可能是高山反应头有点痛。下午开始变天了,下了一点小雪。中午上来了35名民工,他们的向导带来封信说今年背夫有点难找,要加工资,上次给的小费也不够。真是没办法。
  6月19日,我们的联络官和10个民工上来了,装备也到齐了,前几天我们一直等的电线和机油也到了,我开始修理发电机,可一直修不好,总是工作一会儿就停,这可是2005年新买的,只好明天再试试。
  6月20日,早上次仁多吉、小边巴扎西和三名巴方协作去修路,以 前只要有行动都是我第一个出去,他们一走,我心里真的是很难受。送走他们,我开始修发电机,修了一天还是没修好,我在队员们面前很不好意思。我们在大本营的人员升国旗挂上赞助商的旗子,队长给斯卡杜打电话,让他们买个发电机尽快送来。
  次仁多吉他们回来了拉了200米路绳,走了十多个小时次仁多吉抱怨路太难走了,冰裂缝很多,1995年到现在变化太大了。巴方协作也说现在的地形和2006年不样了,前几天有些队伍去修路,但没有打通前进营地,现在有五个队,我们队是第一个打通前进营地的队伍。
  6月21日,我们举行大本营开营仪式,唱国歌升国旗,还为赞助商拍了很多宣传片,然后就开始准备高山食品,分装技术装备。晚上桑珠队长开了短会强调注意事项 主要是上面的路线情况,营地选择和安全问题。
  6月22日,早上七名高山协作和洛则去修通往C1的路。我和次仁多吉、吉吉空身往上走了一段大约1小时40分钟就回来了,我们到达的高度是5249米,我身体感觉还可以这两天眼睛不舒服,可能是修发电机时有脏东西进去了,真是没办法。我们的协作走了八个小时就到了C1,下来四小时回到大本营。晚上我同家里通了话到大本营这么长时间还没向家里报过平安。
  6月24日,我们的六名高山协作去C1运输,他们上去用了四小时,下来用了两小时,在C1搭帐篷用了40分钟一路上超过了所有的人还开玩笑说油门还没踩到底呢!他们六个人还要运输九瓶氧气,两袋食品、高山燃料罐、我和吉吉的睡袋及衣服。这样上面的物资基本运输完了。我的眼睛也好了很多。
  6月27日,上午7名高山协作和两名本队队员准备个人装备,民工送来我们新买的发电机,我们就可以充电了。下午全队开会布置今后几天的工作——一是安排七名协作和两名本队队员上C1,二是通报天气情况,三是打通C2、C3时注意的事情,四是从C3到顶峰的注意事项。
  
  6月28日,早上起床后我去给上去的队员送行,他们要到海拔5700米的C1,第一批队员及协作用了四小时,第二批队员及协作用了七小时。到了下午三点,大本营开始下雨雪。C1也下起了小雪,一直下了夜。联系次仁多吉商量决定,雪不停的话就下撤。当他们安全撤到大本营时,我们买的牛也来了,炊事员几分钟把牛杀完,我们的伙食也能改善了。听国外队说,下个星期一开始天气会好转。
  7月1日,下午我给桑珠队长说了我的想法。晚上全体开会布置登顶的计划。从国外队得知的情况是2--3日天气不大好,一直到6--7日是好天气所以我们计划协作1日到C1,2日七名协作运输到C2 3日三名协作组成的修路队住进C2,我们本队队员2日上C1:4日三名高山协作从C2向C3修路,四名高山协作和本队住C2,5日本队在C2休整,6日从C2前往C3,7日登顶。
  这两天天气一直下雪,全队原地待命。7月4号,七名高山协作上C1,他们说前几天雪把帐篷压塌了,好在帐篷杆没坏。我们准备来日上C1。中午来了直升机,听联络官说其他队死了一个女队员。我这次上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回来。
  7月5日,我们三个和吉吉去C1早上从大本营出来前,我就把所有东西都整理好了,我不知道能不能回来也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我给老婆写了这封信:我的好老婆,我这次上去一般没有事的,但是我和其他队员不一样如果出了事你自己照顾好自己啊,小孩现在一天比天长大,没有事的。你呢,一天比一天老了,要照顾好自己。好了,一般我不会有事的。我们结组走了五个多小时到了C1。
  7月6日,今天四名协作运输到海拔6300米的C2后返回C1。三名高山协作 次仁多吉 洛则和吉吉住C2,我一个人留在C1。我心里很难受,自从受伤后我的自信丧失了很多,今天的高度已经超过4月份在启孜峰的适应训练高度,我一个人呆在这里很担心,万一有什么事的话身边连个人都没有。还好下午四名协作回来了我搬到索朗帐篷里他从今天开始照顾我,明天我们俩进住C2。
  7月10日,上午10点后C2开始起风,两名学员和一名巴方协作去修路了,往年都是我出去修路,现在让我呆在这里心里很不舒服,也为上去修路的人担心,毕竟他们很少在陌生环境独立修路。修路队员一出发,我的心也随着他们出发了 坐立不安守在帐篷门口看着他们消失在视野里。对讲机也没开我不断骂次仁多吉,都是和你学的!大约三个小时后终于又看到他们了,心里才踏实点。他们用了九个小时打通海拔6928米的C3突击营地。C1的三名高山协作搬到C2我们在C2待机。很多国外队从C2撤到大本营,他们说这两天天气不好,我们没有撤。
  7月11日,从大本营得知,从今天起将有五天好天气。我们早上5点20分从C2出发到达海拔6928米的C3,并做好明天冲顶的一切准备,下午6点多大家就休息了;凌晨起床烧水,两点打着头灯出发,三个人一个结组,冲顶路线很长,难度也大,有好几个地方坡度超过60度,上去还好下来困难就大了。
  7月12日,我们中午12点25分到达迦舒布鲁姆Ⅰ峰顶峰,我是第4个到达的,我跟大本营通了话,心里很高兴,一个历时14年的大任务终于完成了。顶峰天气不好,高空风很大。我们在顶峰呆了30分钟,拿着国旗照了相就下撤。
  下撤时三个人一个结组巴方三名协作在最前面,然后是次仁多吉小边巴扎西、边巴顿珠带着吉吉,我和索朗、洛则一个组。他们两个组先下去,我们最后下。我倒着下,没看清一脚踩到边巴顿珠的右臂上还好只踩破了羽绒服没伤到肉。在7800米时已经踩过一脚,这已经是第二次了。
  快到7500米,我一伸脚又踩到边巴顿珠的背包上,我心里也紧张,就开玩笑说,这样不行的,我的眼神不好会出问题的 我这病号得先走了。我们就超过了他们,在C3休息了一会儿,等到次仁多吉就接着向C2下撤。这段有路绳,我一个人走。我已经走了整整20个小时,也没有怎么吃东西,只喝了一点水,晚上在C2休息得特别好。
  7月13日,早上起床收拾东西就向C1下撤,桑珠队长和薛记者带着茶水上来迎接我们,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相互祝贺。炊事员做了大蛋糕祝贺登顶成功,还有丰富的午餐迎接我们。大雪又开始不断地飘落,真的奇怪,我在C1以上从没感觉不好下到大本营右耳又有点难受了。接我们的飞机因为下雪无法飞行,我们只好在大本营等待了六天。返回路上我们在达苏为仁那树立了纪念碑,并献了鲜花,让人们永远记住我们的好兄弟。
  
  藏队英雄谱——专访西藏登山队14座高峰探险队
  马德民
  
  他们的笑容持久和蔼又可亲,
  和他们交谈时丝毫没有感受到压力;   他们的脸庞黝黑写满了风尘,
  与他们的登山家形象显得格格不入;
  他们的身影和心灵融入雪山,
  是他们的恭敬谦卑使山神张开双臂;
  他们把五星红旗一次次插上世界高峰,
  虽然这不能赢得一枚金牌;
  他们登顶一座座高山并铸就登山精神,
  虽然那一刻没有任何观众;
  他们挑战极限的壮举为祖国赢得荣誉,
  虽然听不到欢呼喝彩之声。
  你可以叫他们是寂寞高手,
  因为他们早已习惯冰峰雪岭的静悄悄,
  你可以当他们是雪域雄鹰,
  因为他们早就飞越了地球的全部高峰,
  你可以称他们是时代英雄,
  因为他们早把坚忍揣在心间毅然上路。
  
  桑珠>
  我放下了一个大包袱
  见到桑珠队长时发现他特意留起了胡子,他希望把蓄须当作一个纪念,队员登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现在他可以彻底松口气了。以前也没有见过桑珠队长戴眼镜,他说这几年眼睛开始花了,岁月不饶人啊!14年的远征对于桑珠队长来说,比攀登更难的是承受心理压力。
  2007年的迦峰之行,探险队全体队员的压力都很大,既要尽力争取登顶成功,还要保证绝对安全。作为队长,桑珠的压力可想而知。桑珠说作为指挥员,我的心里牵挂着所有的队员 整个队伍从出发到撤营,前前后后的工作都要考虑,这项工作琐碎辛苦,也很麻烦。如果某个方面考虑不周,队员们在山上就无法正常开展攀登行动。
  当队员登顶后,在大本营指挥攀登行动的队长桑珠终于能够松口气,“我们终于成功了,我太高兴了,我放下了一个很大的包袱。”
  从1992年底西藏14座高峰探险队成立以来,桑珠就一直担任队长,14年来与队友生死与共,经历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考验与挑战。“每次进山,我既有心理上的压力,又面临体力方面的考验。担心队伍能否登顶,担心自己能否顺利进入大本营,并坚持到最后。”桑珠说。
  1953年出生于日喀则的桑珠先在部队服役,1975年登上珠峰,后转业到西藏登山队,既是一位优秀的登山队员,又具有丰富的登山组织指挥经验。在指挥探险队的征途中,他带领队员克服重重困难,危急关头沉着指挥,冷静分析判断情况,果断决策,及时进行自救和救援。桑珠队长在攀登14座高峰中表现出的领导力是卓越的。他的果断决策和对天气周期的判断使得14座的攀登中,单次登顶即成功的山峰达11座。
  “其实这14年来我的心里一直很痛苦。队伍登顶成功还好说,如果我在指挥上出现了什么大的失误 导致队伍遭受重大挫折,我就是历史的罪人。近几年来,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心里却有点害怕,曾想过是不是向组织上提出更换队长。但转念一想这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也是队友们对我的信任。这是一个很光荣的任务,也是很自豪的事情。人的生应该为了一个目标去奋斗,与探险队员并肩战斗到底就是我的目标,我应该坚持下来。”桑珠坦言曾有过退却的念头,但最终还是与队员起坚持下来了。
  我们这支队伍从成立到现在,大家相处得非常融洽,可以说是个典型的和谐集体。如果全体队员没有为国家,为民族争光的信念,如果只为自己着想,估计队伍早就散了。尽管吃了很多苦,但大家一直保持好的精神状态,在一起生活,工作,山上山下和睦相处,难能可贵。桑珠回忆起历次攀登至今不无感慨。
  “现在回过头来看,西藏体育界的老领导洛桑达瓦和贡布等人在1991年就想到了挑战14座高峰的计划,具有超前意识。那时西藏自治区和体育局,登山协会的经济状况与现在相比差得很远。我们非常感谢自治区体育局和登山协会的历届领导对探险队的大力支持,也感谢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热心帮助。现在我们可以自豪地向全世界宣布,我们实现了登顶14座高峰的目标!”桑珠表示道。
  
  次仁多吉>
  阿古的心愿
  次仁多吉是14座队伍主力队员里年龄最大的,所有队员也喜欢和他开玩笑,大家都叫他“阿古”(藏语“叔叔”的意思)。
  每次进山以后,作为攀登队长,他肩上的担子一点也不轻但2007年的迦峰之行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边巴扎西在登山前受了重伤,队里带了女队员。
  “我都已经五十多岁了,其他队员也大多在四十左右,感触太多了!今年是最后一座,我的压力更大,大家怎么团结协作,齐心协力登上去,再安全地回来,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次仁多吉回忆着出征前考虑最多的问题。
  “登上这座山很不容易!边巴扎西虽然是老将,有实力,但害怕旧病突然发作。他出发时一句话都没说,还把行李整理好,担心回不来。我在顶峰上和他拥抱的时候,眼泪都流出来了。”次仁多吉说。
  1988年,次仁多吉在中日尼三国联合登山队双跨珠峰时登顶,并创造在地球之巅停留99分钟的世界纪录。
  次仁多吉笑着说:“最初我还不是正式队员,只是被国家登山队借用,就像打工一样,登一座算一座,只想赚点钱回家,没有什么目标和想法。”次仁多吉的话实在又实际。
  “后来14座高峰探险队组队,这才是真正的干事业。组织上让我担任攀登队长,压力一直比较大。特别是在国外登山,大本营以上路线不熟,大家都想上,还要考虑安全。刚开始我们都分A、B组,一组出事后由另一组承担,我要把人员调配好。边巴扎西和仁那在前面修路 我要跟在后面考虑后面的队员,确定最适合的路线”次仁多吉说。
  14年的岁月磨砺,次仁多吉说自己的白头发越来越多了,三十多岁的小伙子变成了五十岁的“老人”,现在终于成功了,但心里很复杂,“探险队虽然成功了,但毕竟少了一个人,我经常在睡梦中想着这件事。仅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少了一个人,就是没有完全成功”。
  次仁多吉对刘翔的一双跑鞋能卖出15万元极其震撼。他和边巴扎西得知后就在议论自己这么多年登山用过的装备是否也能拍卖,也不知道能值几个钱。他们在山区见过很多仍然贫困的同胞,包括次仁多吉的家乡教育也很落后,他想拍卖件装备换几个钱,为家乡的教育尽点力。
  次仁多吉还考虑组织一次残疾人登山的活动。1990年,次仁多吉在攀登南迦巴瓦峰时因掩护中日队员在流雪中撤退,左脚大脚趾冻伤截去,他希望今后能够帮助一些有可能也有意愿登山的残疾人实现攀登一座雪山的心愿。
  关于今后的想法和打算,次仁多吉说:“我们希望能参加明年的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活动。作为藏族运动员,我们在登山这项运动中能够为国争光。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我们渴望尽一份力量。”
  
  边巴扎西>
  一个登山家的复活
  “到今年5月27日,我就两岁了”——4月底在拉萨见到边巴扎西的时候,他说出这么一句幽默又透着酸楚的话。他给我看了在启孜峰训练时拍摄的DV,听着他讲述两年来 第一次穿上冰爪走路的兴奋劲,我知道,这是一个登山家的完全复活,攀登对于他的召唤是鼓舞他重新踏上冰坡雪脊的最大动力。而在这复活过程中,他因对自我的不信任和对家庭成员的牵挂所承受的内心压力,却是我们所不了解的。
  边巴扎西一再表示他对康复期间山友关心的谢意。“我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山友们从家里熬汤带来,我以前不善于和山友交流,从这以后觉得自己可以把学到的技术尽量教给山友们,我只能做这些,非常感谢他们”。
  2005年不幸发生后,巴方派直升机将伤员送到斯卡杜市医院救治,医生对重伤中的边巴扎西的诊断为“只有10%生还的希望”。万幸的是经过15个小时抢救后,在队友的祈祷下,求生意志顽强的边巴扎西终于脱离危险。按照常规,他已不适合再从事登山。但是心中那份对登山运动的热爱,对队友仁那的怀念,以及为了完成最后攀登的使命感,成了边巴扎西继续坚持的最大动力。
  
  从1993年到2005年,我一直都比较顺利,虽然遇过三次较大的雪崩,还有很多苦难和危机,但我都幸免于难,活了下来。边巴扎西恢复得很快,但他一直在担心自己是否会掉队,这也成了他养伤期间最大的心病。“那时我很担心掉队。最好的搭档、队友仁那不在了我又伤了,如果缺了这最后一座,很难受。我儿子安慰我说没关系,爸爸你不行,最后一座我去。”
  从出事到恢复知觉和记忆以后,我就一直想着要完成最后一座为了这个目标,我什么苦都能忍受。在北京治疗期间,我一直都躺在床上,肌肉很松,摸了一下小腿,感觉就像是塑料袋里装了水,心想这下完了,要赶快锻炼,就开始瞒着医生下床走路。为了治好伤,我忍受了很多痛苦。治好面瘫要针灸,我每天都要去扎针,连续六个月一半脸上总有二三十针。
  “这次有机会出来很高兴,但说实话自己心里也没底。受伤后影响大脑,眼睛不行,气压变化也危险,一直在担心。在斯卡杜癫痫病发作过一次。别看我在大本营走路很轻松,那是装的。山上见到40度的坡度就很害怕。以前可不是这样。”
  “刚到大本营时,我左边肋骨有震动,后来是左腿内侧震动,和手机震动一样,每次持续大约四十多秒。我没有对任何人讲,默默地忍受着。进山前,我把羽绒服、内衣裤叠得整整齐齐,还有垫子和鞋子,也放在了帐篷里面。帐篷外面行李桶里有些钱留给夫人和两个小孩,这些我都想好了,以防万一。”
  “最遗憾的是队友仁那,很好的一个人走了。拿下14座高峰高兴吗?不高兴。如果他在,我们肯定会又说、又唱、又跳。他辛苦了13座提前走了。我们这次代他画了个圆满的句号,但再怎么说兄弟也不在了。自从加入登山队以来,我享受过最高的荣誉,也经历过巨大的痛苦,幸福和痛苦都享受、经历过了这个人生才是完整的。边巴扎西娓娓道出他近两年的心路历程。
  带着闭合不了的右眼、完全失聪的右耳,边巴扎西随队第三次向峰顶冲击,终于在当地时间2007年7月12日9点20分成功登顶。陡峭的山峰和忍不住滑落的泪水,见证了边巴扎西曾经许下的誓言。边巴扎西下一个梦想是参加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活动,为喜欢攀登的残疾人组织一次登山活动,他曾经希望在完成14座后创造北侧最快登顶纪录,我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一个登山家复活的心灵。
  
  洛则>
  13年的等待
  早在1993年,西藏14座高峰探险队在一个登山季节连续成功攀登安纳普尔娜峰和道拉吉里峰,一举震惊了国际登山界。但对于当年的洛则来说,那却是一次壮志未酬的攀登,在A组队员成功登顶之后安纳普尔娜峰轻松地用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拒绝了他登顶的脚步。”从离开大本营的那一刻,我便开始了等待,等待下一次成功的攀登!“但洛则并没有想到,这一等便是漫长的13年。”
  2005年,洛则便开始为重登做准备,但由于与当年攀登迦Ⅰ峰冲突再加上资金紧缺最终只能放弃。意外发生后,仁那去世,边巴扎西受伤,重登安纳普尔娜峰成为关系到14座高峰探险队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关键所在。重登计划最终确立在2006年进行。在出发前的一个月里,洛则每天坚持大运动量体能训练,除了器械练习外,每当日落西山时,他奔跑跳跃在拉萨周边的山上。
  “我要把自己的身体调整到最佳状态,这一次不能再留下任何遗憾!”对13年前攀登失利的耿耿于怀,如今成为了洛则不断挑战自我的动力。与身体一样重要的是心理的调整。意外发生以后,队员家属的神经都高度紧张,同时,由一个运动员独立去登山的情况在西藏登山队的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些因素都给洛则带来了很大压力。
  但这并不能阻挡洛则前进的脚步。洛则始终强调,登山是自己一生的事业,而更幸运的是自己能够参与到14座高峰攀登的伟大计划中。出发前的最后时刻,洛则把压力变成了动力,他默默地看着前来送行的领导,亲人和队友,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我一定会克服一切困难,尽我所能去登顶!”
  “家里一直很支持我登山,但自从仁那出事之后,家人变得很担心,特别是2006年执意不让我一个人去攀登安纳普尔娜峰,还有三四天就要走了,我一直做家人的思想工作,告诉他们我定会小心的。因为那时尼泊尔正发生动乱,我记得到达前都是公安部队一路开车保护着到了城里买东西时也不能乱走,去什么地方都要提前报告队里。”2006年4月29日洛则和西藏登山学校的高山协作小边巴扎西正式启程前往尼泊尔攀登海拔8091米的安纳普尔娜峰。
  前往尼泊尔的途中物是人非,洛则感慨万千。“我想到了登山队成立13年来取得的成绩,想起了这些年来我们在一起登山时的苦与乐,也想起了去年那些悲痛的时刻。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去登山,我很不习惯,感到很寂寞。”但这丝毫没有动摇洛则的决心和信心:“当时我有一种感觉,我们已经经历了去年最困难的时刻,我相信灾难不可能再降临在我们身上,14座高峰探险队最终一定能成功完成目标!”
  如愿启程的洛则不负众望,于2006年6月登顶成功,同时还创造了中国人首次从安峰南侧成功登上顶峰的纪录。这也是等待了13年之后洛则对安纳普尔娜峰的重新攀登。
  在2007年的攀登活动中 洛则还承担着为队伍拍摄影像资料的任务,这对他的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洛则说体力还可以,惟一遗憾的是摄像和拍照有时候无法兼顾。为了拍到好照片或画面,他有时要走到队伍的前面去,有时要留在后面,付出了更多的努力,也圆满完成了任务。
其他文献
Google Earth的一些基本功能即使没用过,玩几次也就熟练了。但要在实际的户外活动中派上用场,则需要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在更多的时候,Google Earth都是被用来浏览城市街道和建筑,但我以为它真正的价值在少人区和无人区,因为这些地区是不被大家熟悉的,同时,无人区和少人区往往又是户外探险的热点,所以更需要借助卫星图像。    常用软件解析    1、3D地形  Google Earth的
王铁男:乌鲁木齐登协主席,资深户外爱好者。经常深入新疆戈壁大漠深处探险,在探险过程中,总不忘探访当地小学,给孩子们带去各类学习用品和大家的关注。  春节的爆竹声还在人们的耳畔欢鸣,我们乌鲁木齐市登山探险协会的九名探险队员已分乘两部越野车悄然离开了乌鲁木齐,驶向塔克拉玛干南缘的昆仑山,前往青藏高原去考察其北部边缘的火山口。除了资料收集、探险物资准备、队员体能训练外,其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在当地完成
一座座土夯的烽火台,矗立在黄河冲击出的河岸上。目光越过被老树遮住的长城垛口,西口外鄂尔多斯高原南缘的丹霞地貌,在晨光中被挤压出的皱褶纹理清晰可见。初夏6月,我和同事王鹏沿着当年走西口的路线,驱车行走于内蒙古,山西、陕西三省交界地带,探访那一段历史的传奇。  晋、陕北部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农牧分界线,明清时代,口内地狭人稠,口外蒙地地广人稀,于是,晋、陕民众遂呼朋引类,前往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
就在收到罗红照片的同时,四川经历了一场浩劫,本来约好的喝茶,聊天通通被取消,罗红推掉所有的事情回到故乡,开始了另一场探险。这位曾经与地球三个极点亲密接触的独行客,从未屈服于恐惧。《户外探险》曾经多次采用过他的图片、文字,罗红作为一个摄影者和探险人已经用他的执着感染了编辑部的所有人,而这次,我们祝他和所有四川人民被上天福佑。  据说,地球有三极:北极,南极和珠穆朗玛峰。珠峰我在很多年前就去过了,但是
五一过去,以所在城市为圆心,以机票、火车票、长途汽车票为半径的大放松活动宣告结束。可晒得焦黑的哥们儿、姐妹儿回来却大声嚷嚷:“好时候来了,好时候来了!”仔细一问,原来他们不是吃到了甘甜可口的野樱桃,就是看见了漫山遍野的山葡萄。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又滋养了干涩的眼睛,不得不承认那些在大自然里自由呼吸的精灵们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欢乐。    乐归乐,可也别太过。  若是误食有毒的野生果子,轻则呕吐拉肚,重则昏
如果不能爬山攀岩,我们就听琴闻番;如果不能挥汗如雨,则心澄灵净;如果不满足于今年,那我们就回顾一下从前;厌倦了正襟危坐,我们也可以癫狂混世。  户外心情就是一种“亦庄亦谐,能动能静”的本事。骄阳似火的七月,格外需要这样的本事。      文明的脚步——影响世界的探险家  推荐理由:历数风流人物,还看此书  类别:历史  作者:珍妮特·波德尔(美)、史蒂文·安佐文(美)  译者:陈慧颖  出版社:中
一个身着摄影背心、肩背超大摄影包、并用和摄影有关的各种装饰品武装到牙齿的壮汉,边上站着一个只穿简单夹克或者西服、但是没打领带、肩上背个小包的小老头,你会认为谁是专业摄影师呢?在50米开外,谁都会觉得武装到牙齿的是真正的摄影师。但是如果你懂摄影,如果你看过世界排名前十的摄影大师的作品或者传记,你仅仅扫一眼就知道小老头从兜里悄悄随手拿出的相機的牌子。你就会明白,这才是摄影大师的范儿,而那个武装到牙齿的
清晨醒来,倚窗聆听枝头鸟儿优美婉转的歌声,多么惬意啊!生活中的一只小兔、一只小狗、一只小猫咪……都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同学们也一定很喜欢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拿起笔来,把你喜爱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吧!  但是,应该怎样写好喜欢的小动物呢?  细致观察  首先要灵活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侧面来感知动物。观察的时候可以从外形特点、活动情况、生活习性等几方面有顺序地看。如它的头部、尾
特色    慕沙瑞可以说是避暑地中的女王,它距离北安查尔邦的首府哈里得瓦不到九十公里,位于海拔2500米的绿色喜马拉雅山脉段。这里的森林茂密,气候宜人,绝对是一个理想的山中避暑地。1820年,一名英军上尉被此地美景深深打动,于是开始在这里修建避暑庄园。到今天,这里已然是一个大型山中避暑地,可以俯瞰到延绵的多恩(Doon)山谷以及德拉敦城,而远处7800米的Kedarnath山峰无疑使它倍增风情。由
David Lama是谁?    来自奥地利的David Lama被誉为下一个Sharma,1990年出生,集欧洲抱石冠军和世界青年冠军于一身,曾夺得世界杯男子难度赛冠军持续排名世界前十,是天分极高的国际攀登明日之星。人们在评论他时难免会拿出生于1993年的Adam Ondra相比较,不过他强调自己攀岩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    很多人都曾对Lama的东方面孔非常困惑,以至于第一次看到他的国籍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