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岫:在文化炼狱中行走

来源 :中关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5298014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是门独立的艺术
  第一次见林岫先生是在2011年的全国文代会上。虽然当天名家满堂,但林岫先生的发言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天第一次听起她谈及书法家应该是文化人,还列举了诸多著名书法家出现严重错误的例子,诸如有的知名书法家竟将众人皆知的“奥林匹克”误写为“奥林匠克”。而后,我又多次在画展或者美协举办的其他活动中见到林岫,她的每次演讲也必以“文化”为题,高谈阔论,发人深省。
  也许是当今书画市场上出现的大量自诩为“书法家”的“写字匠”搅乱了书法在艺术殿堂中的地位。大多数人不知,其实在最早倡议成立书协时,中国文联部分领导举棋不定,认为书法可由美协设置书法部代管。但是舒同先生坚持书法艺术是“国艺”,是独立的传统艺术。于是他带着大家锲而不舍地努力,最终争取到成立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报批,这是何等的不易!
  “坚持并维护这个门槛,就是处于热爱和尊重国艺的敬畏之心。” 林岫说,“如果自己只会抄写,不能丰厚给养,又经常张冠李戴,唐花宋开,甚至照单抄写都出错,或者书风德品不正,与不良世风相沆瀣,让很多人感到书法越搞越浮躁浅薄,那就难免贬义由人了。”
  林岫认为,书法家虽然也有执笔书写的职能,但其定位应该有相当的高度,并非所有能执笔抒写者,皆可称作书法家。而那个高度,显然是文化的高度、品味的高度和人格的高度。
  积淀艺术的“高原”
  文化修养是艺术匠人或者艺术爱好者成为艺术家的前提条件。如何修炼自身的文化修养呢?林岫认为首先眼界定位要高,然后才谈得上手从心妙。
  林岫所说的眼界绝非矮子看戏、人云亦云,而是站在自家的“青藏高原”上有所作为。林岫打了个形象的比喻,珠穆朗玛峰能成为“世界第一峰”,就是因为它崛起于青藏高原,同理,如果艺术家的学识和修养没有丰厚的积淀,最终能达到的高度,就像低洼谷地崛起的山丘,再高也极其有限。文化史上的大家都拥有自家的“青藏高原”,有的甚至终生都在积淀这个“青藏高原”。
  “文化”的概念看似宽泛而抽象,其实它是艺术作品成功与否的关键。当年张大千作荷花,画毕请教齐白石,齐白石添了几条小青鱼,然后主人翁恭请画题,张大千说题“荷塘秋雨”,齐白石认为太啰嗦了,既有荷花就不必言“秋”言“荷”,题“雨塘”足矣。后来一位京剧名票友将此事告诉了溥心畬,想听听他的评说。溥先生认为画面中雨池、荷塘任由观者去想,原题唯有“雨”字可取,不如题“听雨”的好。这一“听”字之易,把整个画面都点活了,何等精彩!
  或许很多人对于题字很不在乎,尤其在西方艺术的影响下,很多国画题字已经变得非常随意而简单了。但真正能有讲究,就是书画雅趣之所在,也是文化意蕴之所在。林岫说,题“雪中归船”、“千山青绿”、“红梅怒放”、“富贵牡丹”与“雪江归棹”、“千岩竞翠”、“梅韵天成”、“国色天香”岂可相比?画题虽小,却是题画者腹中酝酿的喷发。这也是我们今天在欣赏前贤大家诗书画的精妙时,不禁拍案叫绝的原因所在。
  勤练“读书功”和“学生功”
  启功先生曾说“文史不通,下笔空空”,绝非虚言。先生认为:“书画家除了必备的笔墨功夫之外,读书功和学生功二者必不可少。”林岫非常赞同启功先生的观点,同时她也是读书功和学生功的最好践行者。
  所谓“读书功”,顾名思义,就是指多读书、重酝酿。然自古以来读书人很多,但并非每个读书人都有“读书功”。林岫说,有的人读一辈子书,如蚕食桑叶,或食而不化,或食而无丝,都没用,只有化食为丝的才算有读书功。而读书之外,阅历、博览、识见,俱不可少。
  身为北京市书协第四、五届主席,林岫经曾接触过各类书法家,也参加过各类书法活动。其中因书法家读书不够,见狭识偏而闹出的笑话不少。林岫回忆,1986年夏,有人评日本书法家书“一丝不挂”条幅“有点莫名其妙,而且很不雅观”。其实,不明其妙,未作雅观的恰是评论者自己。林岫解释“一丝不挂”即“寸丝不挂”,出于《景德传灯录·南泉禅师与陆亘问答》,本是佛家用语,意思是通体透彻,已排除万般物欲,不为俗尘情事所累。是至上空灵的境界。还有一次,某书法家为祝贺三八妇女节写下唐诗一首:“万里桥边女校书,枇杷花下闭门居。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此诗本是胡曾赠给才女薛涛的酬应之作,薛涛是蜀中琵琶巷内一位乐妓,在历代的诗集编辑当中,都将此诗归入“赠妓类”,因此借来赞美当代女书法家,实在不妥。其实多读书,勤积累,这些错误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而林岫所谓“学生功”,就是学会继承的问题,即长期求教师长,或者以古今大师为师,勤苦自学。只要方法对路,自学、善从、多师都是很好的途径。孔子学无常师,才成其高大。齐白石虽有几位文学界的学者型友人指点,但主要靠自学,书画篆刻之外还创作了那么多题画诗,很不简单。
  林岫小时候曾跟随刘思祖先生学诗。那时刘先生家境清贫,满腹诗书,可惜身在乱世,只能教教小孩子。虽然那时候没有科学教学,但刘先生教诗的方法很好。林岫记得在她初二时的一次日课,刘先生先讲一通古诗,然后让她将宋人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翻转言之(诗学上称“反客为主”)。起初林岫不理解,便请教先生。刘先生说:“只能云来破月,月亮公公不能探头出来看看云是如何‘破’的吗?”经过一番指点,林岫很快翻改成两句五言诗“月出看云破,影随花舞稀”,先生很高兴,用红笔改“看”为“窥”,说:“振得此诗精神者唯此字!”此字的确画龙点睛。见林岫心领神会,先生又出头句“云去冰轮寂”,令写“云去后事”。林岫便接着作出次句“天清无所依”。先生看后说:“如何写得月无骨气?不如改为‘天清分外奇。’”之后先生又出了第三句“明朝如化雨”,林岫接尾句“润土莫迟疑”。先生评说:“未必不佳,只是时间旱涝不均,云亦为难。不如公道为仁的好,改为‘润土慰先期’吧。”遥想当年,林岫不禁感叹:“真是善教者,授诗教人,诲人美善,亦是宣教君子之道。人生能得嘉师指点,实乃三生有幸!”
  弘扬“三气”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书者成为书法家的基础。除此之外,林岫认为书法家还应有“三气”,当今社会也应该弘扬这“三气”。
  所谓的“三气”,即文气、正气和艺术家创作的大气。文气,就是多读书,丰厚学养;正气,就是持正驱邪,为书界蔚然一个有利于繁荣发展的良好氛围。而只有张扬文气、正气,方有可能出脱真正的艺术大师,创作出真正不负时代的大气的鸿篇杰构。
  这“三气”看似容易,而落地却很难。林岫认为当今社会有两种人将艺术批评带入了困境,一种是“没胆量”说真话的人,一种是“没雅量”接受批评的人,一旦当“没胆量”遇上“没雅量”,艺术批评就真正地陷入困境了。
  艺术批评关乎文风和书风。而现在,有些艺术家拒绝批评甚至到了拒绝建议的地步。一次林岫在国庆展上见到一名著名书法家的一幅行书联“满室图书真至乐;持身恭俭是良谟”,觉着内容不宜。因为此联是逊帝溥仪的座右铭,原由溥仪的师父朱益藩所书,是紫禁城休顺堂的名物,既然内容已经具备特定性,纵款书写明“前人励志联”,终归不妥。恰好当天作者在场,林岫就把此联的背景简单向作者介绍一遍,建议找故宫核实一下。结果作者笑道:“核实什么?我是照书抄的。您不说,谁知道啊?”听罢,林岫突然想起曾经听闻胡适当年奉劝某些国人不要用茶碗喝咖啡,挨过骂,他自嘲“冰蚕语热”。看来,文化上难以沟通,有时恐怕还不能简单归结为“没雅量”和“话不投机”。
  林岫感叹:“书法是国艺,是一门需要付出毕生心血去惨淡经营的学问。书法艺术之成,是文化炼狱,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简单!相信古今文化史上的艺术大师皆民族文化高原矗立的巨峰。所以,书法功课是终生都做不完的文化修业。如果巨峰难及,希望在一生寻觅和辛苦之后,至少要找到自己心目中的香格里拉。”
其他文献
2014年7月5日~7月19日,于北京718创意园黑冰影像空间成功举办的蛊师个人摇滚摄影展【失重】,吸引了摇滚圈内外众多艺人的关注,前来参观的爱好摇滚与摄影艺术的观众更是络绎不
在我国现行税制中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税性质。另外,《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税种中都有保护生
世界现代音乐的投影——《现代音乐欣赏辞典》简介王震亚听说罗忠同志主持编写一部现代音乐辞典已经很久了。现在这部七十余万字的《现代音乐欣赏辞典》终于由高等教育出版
第二讲 我国对外谈签税收协定条文上 一、关于协定的标题、前言 一缔约名义及协定名称 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可以用国家名义缔结或者以政府名义缔结。所缔结的协定可明确
为了继续宣传贯彻执行《药品管理法》,提高全区药品质量,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及时打击各种制售伪劣药品的违法活动。我区于1988年底建立了“内江市中区伪劣药案举报中心”
不能说允许多点执业,就是鼓励医生兼职,要处理好专职与兼职的关系在国外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医生属于自由职业者,也是独立的商业人,他们和医院的关系是双向选择的。现在,
狭叶十大功劳又名细叶十大功劳,小檗科,十大功劳属常绿小灌木,是一种常见的、优良的庭院观赏植物和绿篱品种。但狭叶十大功劳常会发生一种病害——狭叶十大功劳白粉病。狭叶
目的:研究天麻醒脑胶囊对大鼠血管性痴呆所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及其初步机理。方法:四血管阻断法复制大鼠脑缺血痴呆模型,采用跳台、避暗和水迷宫方法分别评价天麻醒脑胶
药剂科中心药房在现代医院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它是住院病人治疗用药的中心,是药剂科开展临床药学的重要基地,是贵重,紧缺药品的主要管理发放处,它占药剂科每月用药量(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