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土地方面的几个问题研究

来源 :建筑遗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综合整治,必须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土地征收是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发展借助的一个手段,所以土地征收的研究有助于土地综合整治。鉴于土地征收中的纠纷越来越演变为重大的社会问题,本文从四个问题入手对土征收进行了浅显的探析。
  关键词:土地征收 补偿 强制性买卖关系 移转 市场化发展权
  土地综合整治,必须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土地征收是土地开发和城市建设发展借助的一个手段,所以土地征收的研究有助于土地综合整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不可避免地要征收农民的土地,尤其是我们国家的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肯定要占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取得的成绩世人瞩目,土地是功不可没的,农民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征地制度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目前,征地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补偿安置问题尤为突出。因此,征地补偿机制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建立征收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
  (一)保护人权的宪政理念。
  宪法的一个基本功能是为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划定界线,以限制和防范国家权力的无限膨胀及其对公民权利的侵犯,为公民的基本人權提供保障。尤其在这几年来,对人权的关注更是尤胜以往,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对第十条第三款和第十三条的修改就是在最高法律中对之给予的彰显,这两条修正案强调征收或征用必须给予补偿,实则是强调对公民个人或集体的财产权予以保护,这是因为财产权是人权的内容之一,而且是人权的基础性权利,因此可以说补偿给人权保障奠定了根基。虽然公共利益的需要赋予了政府剥夺公民一定权益的权力,但这是以宪法肯定的基本权利的存在为前提的。由于基本权利的保障了人民广泛的自由权利,当行使此种自由可能会影响到其他宪法所要保障的公益时,才予以限制。因此从法治主义的要求出发,当国家要求某一集体或公民出让某项受到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而使他人或社会受益时,应给予利益出让人以相应的补偿为前提。
  (二)社会利益矛盾平衡的需要。
  利益是人类在社会中谋求得到满足的一种欲望或要求。这种欲望或要求是人行动的动力,是根植于人的本性之中。尽管从某种意义来说,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同一性,公共利益并非绝对排斥个人利益,但由于社会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两者之间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利益冲突。这也是征地补偿纠纷所以会演变为近年来社会的一个重大热门问题之成因。征地补偿制度就是为协调和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应运而生的,它集中反映了现代法律协调、整合各种社会关系的价值取向:一方面,公共利益反映和代表着全体社会成员整体的根本利益,必须得到维护和发展;另一方面,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一个人的原始本能,是市民社会中理性经济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点,漠视个人利益的维护,不仅抹杀个人的参与激情,整个社会也将因此失去前进的动力。征地补偿制度表明,位居利益层次顶端的公共利益不能任意吞噬低层次的个体利益,相反为了两者的协调以及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必须要以尊重和保护个体利益为基础和前提。
  二、土地征收的性质
  土地征收的性质界定通行的看法主要有三种:市场条件下的自由买卖关系;权力和义务关系;强制性的买卖关系。本文认为将土地征收的性质界定为强制性买卖关系是相对合理的,其既适应党的十四大确立的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需要,也符合国际惯例。与另两种对土地征收的定性相比较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更具有优势。
  第一,将土地征收的性质定位为自由买卖关系的弊病。按照宪法的规定,要实施征地行为,必须出于公共利益,因此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土地征收这一前置行为必须得以完成,要实现此项目标必然需要一定程度的政府行政权力,一个完全处于平等民事经济主体的土地征收方显然是无法实现该项目标的。也就是说如果将土地征收双方的关系定位在一种市场条件下的自由买卖关系,不论是土地征收决定还是土地征收的价格等各方面都赋予双方当事人以自由意志,具有自主决定权,都通过协商一致作为宣告成立的方式。如此行之,土地征收将会遭遇重重困难,征收目标将无法顺利实现,负责征收的政府机构也会无所作为,土地征收所为之的公共利益更是无从谈起,即便实现了征地行为也必定是效率低下且整合性差。
  第二,将土地征收的性质定位为权力和义务关系的弊病。这是一种行政命令式的关系,处于相对方的被征地人在该种性质中只负有义务,而不享有权利,即便有也是施舍性的,对于这种权利当事人是无法主动维护的,只能如同乞丐般乞求行政征收方或许会因良心发现而递与一碗清粥。如此卑微的地位与国家的主人翁形象相距甚远,与越来越高扬的人权保障凯歌十分的不和谐,与早已深入人心的执政为民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背道而驰。因此,在人权保障旗帜迎风飘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大踏步前进,依法治国理念在中华神州大地生根发芽的今天,这种将土地征收界定为权力义务关系的观点,早已失去了生存的土壤,不适应中国今天的实际。
  第三,将土地征收的性质定位为强制性买卖关系的优势。其一,这种性质定位类同于欧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土地收购制度的性质定位,这种性质定位一方面确立政府在土地统一征收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确保政府因之进行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也充分考虑被征收经济主体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政府行政行为朝着市场化方向发展,适应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发展的需要。 其二,这种性质的定位符合宪法的精神,宪法在公民的基本权利一章规定了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不允许任何主体对公民合法私有财产的非法侵犯,只有在出于公共利益考量的前提下,且按照法定的程序并给予相应补偿时,才能对集体土地和公民的私有财产实施征收或征用行为。在公共利益的基调下允许实施土地征收行为,则是宪法赋予行政机关的行政权利。但要求必须给予补偿则是对公民权益的尊重和维护,就补偿这一关系来说赋予公民与行政机关的是平等的话语权。其三,这种性质的定位符合新颁布实施的物权法之平等保护原则,物权法第四条规定“国家、集体、私人的物权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并不因为是国家的物权就赋予其侵害集体或私人的物权的特权,两者在物权法领域内是平等的,并不存在谁优谁劣的地位差异,因此国家如果要想获得集体或私人的物权,将之转换为自己的物权,就必须按等价有偿原则付出相应的代价,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买卖关系。   三、土地征收中土地所有权移转的时间点
  土地征收既然是一种买卖关系,就必然有一个所有权移转时间点的界定问题,因为此界点的确定对买卖关系来说事关重大,它决定着补偿价格的确定时间及买卖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重要问题。
  如前面所说,本文将土地征收的性质定位为一种强制性买卖关系,就此中的强制性将其解读为在土地征收与否这个问题上赋予行政机关以行政强制权,它可以单方面决定是否征收土地,这实际上就相当于赋予行政机关在土地征收合同中的形成权,是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只要其行使形成权,决定进行土地交易,这种单独的意思表示即可使土地交易法律关系形成,无须相对方同意与否。从行政法上来看,土地征收决定是一种行政行为,根据行政法律法规的规定,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告成立,具有强制执行力,即便是在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这种行政救济程序中也不影响行政行为的实施,因此征地决定这一行政行为作出即成立。但是行政公示制度要求,作出的行政行为必须为相对人所知晓,否则相对人可以对没经公示的行政决定不予实施,因此土地征收中土地所有权的转移时间应该为土地征收决定公告之时。从民事法律角度来看,物权法对其更是有明确的规定,其第二十八条清清楚楚的写明“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依该条的规定,因公权导致物权变动的,物权变动的效力自法律文书或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即发生,无须登记或交付。征收决定的生效时间也即是决定的公告时间。所以不论从行政法还是从民事法观之,土地征收中土地所有权的移转时间都为土地征收决定公告之时。
  四、土地征收中市场化的范围
  市场化的范围即是指在该范围中的事项当事人双方都拥有话语权,该领域中的双方实际上是处于市民社会中,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土地征收决定是赋予行政机关的一项行政强制权力,被征地方无协商的权利,两者之间在这个问题上是处于命令与服从关系,毫無平等可言,因此土地征收决定不属于市场化的范围。
  从宪法和物权法来看,主要是在补偿这一事项上对被征地方的权利进行保护,赋予其基础性的权利及救济性权利。但是补偿的市场化也是有一定的范围的,并不是一切都要进行补偿,也不是所有的补偿都是在市场化范围之内。其一,要进行补偿的是直接损失,对间接损失不予补偿。在征地行为中产生的直接损失,主要是指土地、房屋、构附着物、青苗等物的物权损失。之所以对间接损失不予补偿,是因为间接损失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当事人无法预期,将之纳入补偿范围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也会降低交易效率和增加交易成本,在民事领域通行的做法也是将间接损失排除于补偿的范围。比如土地发展权就是一种间接损失,土地发展权是指的土地增值收益,它要么是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导致的土地增值,其属于一种自然增值,应为全社会公共所有,即为国家或政府所有。要么源自地方政府对土地的投资及规划条件改变,故其增值收益应归地方政府所有。总之,从现行法律法规及土地增值的成因分析,土地发展权应是国家的权力,不属于补偿的范围。其二,在土地征收中的补偿分为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偿两种,目前的法律制度对这两种补偿采取的是分离原则,能纳入市场化范围内的补偿实际上只限于土地补偿,安置补偿则不属之。土地补偿与安置补偿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土地补偿主要考虑征地行为导致的被征地方土地、房屋、青苗等现实存在物权的损失,属于民事领域,可以进行市场化;而安置补偿则要考虑被收购者的生活和居住水平,具有一定的计划性和福利性,属于社会法领域,无法进行市场化,也不宜进行市场化。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建筑行业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尤其是各类各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对于高层建筑而言,桩基础不仅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其造价在整个工程总造价中所占的比例也比较大,因此加强对高层建筑投资成本的控制,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合理的选择建筑桩基础方案。本文将通过案例对如何进行高层建筑桩基础选型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高层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高速公路逐渐普及,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紧跟经济发展的迅猛趋势,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作为交通运输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速公路企业只有不断完善自身的发展,提高单位各方面的管理水平,才能承担我国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和运输需求。高速公路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能够为整个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柱,引导企业走向正确的发展方向。本文主要探讨高速公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
期刊
摘要:渗水是地下车库混凝土墙体常见的质量通病,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防治,则会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安全。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重点针对地下车库混凝土墙体渗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堵漏方案,旨在避免渗水现象的发生,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渗水成因;防治措施;堵漏方案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建筑行业得到充分的发展,高层建筑地下车库数量日益增加,对地下车库混凝土结构
期刊
摘要: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一种节能型墙体材料,具有重量轻、保温性能好、不燃和可加工等优点,但在施工时容易产生质量通病。本文从材料、砌筑工艺、墙体结构构造要求、外墙抹灰工艺等方面探讨了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质量控制,可供施工人员参考。  关键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施工质量控制;抹灰工艺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利用水泥、石灰和砂制成的墙体材料,是国家目前推广应用的新型建筑节能墙体材料,与普通实心黏土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住宅人性化与舒适化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一些学者和专家对住宅户型的设计立面形象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对于住宅的入口研究却不够重视,住宅入口在作为室内外空间的连接上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是人们在进入该建筑时首先感受到的空间,住宅入口大堂的设计是否合理,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于该建筑物的第一印象,所以,对其进行研究有很大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高层住宅;入口大堂;设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破坏日趋严重,县区级环境监测工作面临压力逐步加大,由于投入经费、监测设备、监测体系、专业人员技术水平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导致许多县区级环境监测管理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如何构建新型环境监测管理体系成为我们环保系统工作人员要关注的焦点问题。  关键词:县区监测站,新型监测体系,监测网络系统  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不仅承担着确保环境不受人类生产活动污染的任务,同时也有保护
期刊
摘要:过渡空间是住宅建筑常见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的质量。为此,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在阐述过渡空间含义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住宅建筑的户内外过渡空间设计工作,并总结了过渡空间建设的意义,以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住宅建筑;过渡空间;空间形态;秩序感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现代的城市住宅建筑设计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人们及社会业界
期刊
摘要:本文分析了Nagios监控系统的现状,并针对Nagios备用机搭建方案进行分析说明,以选择最优搭建方案!  關键词:Nagios监控系统组成说明备用方案  一、Nagios监控系统的现状  目前两台Nagios服务器,分别在华星和仓前,分别监控华星和仓前的设备,因IDC设备数量巨大,有4000多服务器和交换机;监控内容繁多,包括ICMP,HTTP,FTP,SMTP等;监控频率高,服务端和客户
期刊
摘要:我国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发展较为迅速,应用范围较为广泛,整体工程效益良好。电气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安装的重要组成本分,对建筑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进行建筑电气安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建筑安装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进行控制,提高建筑电气安装效果。通过对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进行控制,加强工程质量、提高工程经济,对我国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地提升,随之而来的改变就是居住环境和人们的生活习惯的改变,门厅作为过往里面一直担负着的交通枢纽的责任也在悄然改变着,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最求,门厅也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而作为联系户内外的过渡空间,门厅不仅担负着保护户主隐私的作用,同时也担负起了迎接客人,隔离病菌的作用。在一些特殊建筑里面还起到调整心情,舒缓情绪,展示文化,提供服务等的功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