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海关的越界者

来源 :野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lylx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孙昌建应该有三十年左右了,有的时候,在某个会议或者朋友的酒局中,看到他的脸,时间当然是会留下痕迹的,但总觉得变化并不明显。这个三十年左右的概念也是时间带来的恍惚:我并不能确定自己是先知道这个人还是先知道他的诗。许多年前,在1986年那场对后来的中国诗坛影响深远的汉诗流派大展中,杭州的“极端主义”“地平线”等横空出世,为汉语诗坛贡献了梁晓明、余刚、孙昌建等后来各有际遇的诗人名錄。
  同样作为当年的先锋诗人,孙昌建或者说“地平线”当时走的是口语诗的路线,并不像后来的“口水诗”摈弃抒情性等诗的一些基本原则。但在我的记忆里,当年孙昌建的诗给予我冲击的是他独门独户搞的一个卦诗流派,里面多见敏感用语。这种写法对于当时刚刚开始写作的我而言,带来的震撼巨大,后来书读多了,知道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也时常把俚语等夹杂于诗中,在雅和俗的背离中有时会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张力。
  也就比那稍晚一点的时候我认识了孙昌建,彼时他对摇滚乐、新浪潮电影等有着浓郁的兴趣,淘碟是我们共同的爱好:早在语言越界的同时,我们已经开始了思想和美学上的越界,而这,大概是为后面的一切所做的准备:越界的本身是为了抵达。
  多年以后,孙昌建写随笔、写小说、写报告文学……但他一直在写的诗却被若有若无地遮蔽了,即使他自己认为“在这些写作中,写诗是最愉快的”。
  这种写作的愉快可以从眼前的这组诗说起,它抵达我们想象的边界:“床头的板壁上贴着报纸,有的已经发黄了,我在床上以各种姿势读着报纸上的字,那可能是小学一到三年级的时候,无聊乏味而又津津有味……我不知道,我和世界的关系就是这样的,尤其是在2020年,我就靠这样的词语,靠由此写成的诗歌和世界发生着某种关系。”
  孙昌建呈现给我们的这组《世界》,从他的自述中可以看出,这糅合了他多年的经验,不仅仅是诗的,或者广义文字上的,更多的是他对于生活和我们所身处的时代的观察和思考,这个世界具有多声部的斑驳,而孙昌建,我们大可以把他当作是语言帝国中的越界者,心远地自偏。但这个时间上的爆发点很奇怪,在2020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在这一年的大多数时间,我们多多少少处于禁足的状态,而在这种状态里,想象像一个巨大的阴影笼罩着地球仪,在小小寰球的转动中,携带着个人经验的诗句汹涌出来,起先是平淡的,正如我们看到的大海,大多数时候,我们是看到它平静的那一面。
  “看太阳最早从海上升起来/这就让黑夜也有了期待/否则自转且又公转的地球/能让我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一只手机和一把手枪/并不能让我成为普希金/努库阿洛法/像一本打开的书/再要让我合拢/除非经过大海的同意/……”(《努库阿洛法》)
  在进入这首诗之前,需要补充一下的是,努库阿洛法是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的首都,但这其实无关紧要,它占据于孙昌建想象疆域的一隅,海水和洞穴是它的标志性符号,而重要的是它的异国情调,正如诗中所说,“否则千篇一律的地球/能让我有什么值得留恋的”。远方是激情的起源,虽然在这次的诗意之旅中,孙昌建最终并没有找到桃花源。
  这是一个悖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有一台具有美颜功能的手机的距离,然而,在大陆和海洋之间的漂流已经开始,随岁月而来的智慧和枯燥相伴相生,正如孙昌建在谈到他的诗集《反对》时会说:“……我想你热爱是没错的,但我反对也可以吧,我不是反对你的热爱,而是反对我自己。很可能从那个时候起,我觉得写作就是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不是做传声筒,传声筒有人会做的。”
  孙昌建所说的热爱是特定给友人余刚的,但我们不妨把具体的诗人给虚化下,这指代同样是给整个写作中的诗人:不求同,求存异。这大概是孙昌建对于诗歌写作的姿态,很多年来,他在自己的文字中固执己见,这让他的诗有着独特的声音,这声音哪怕不是响亮和坚硬的,但我们能够从繁杂的世界里清晰辨认出来。
  从某种角度去看,诗的写作是一种徒劳,我很想探究对这样一组诗写作的设定,“世界不是从拼音开始的”,但世界可以从文字开始,“仅仅是一张照片/或是微信注册的一个地区/就可让我足不出户而周游世界”,这种写作的隐秘性和某种来自内心的撕裂对于孙昌建而言,是一种生活的惯性,同时也是诗的惯性,诗是一种和自己的影子取得平衡的技艺。
  孙昌建和我有着一个类似的生存环境,我们都在媒体谋生,在局外的很多人看来,我们是在从事自己所喜欢的文字工作,但只有局中人才知道,文字和文字之间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孙昌建出走于这个世界,化繁为简,他所整理的也是他内心的复杂性,或可称之为把这样的复调弹奏得流畅。
  在《斯里巴加湾》中,孙昌建无疑认识到了这段旅程对自己的意义:
  但是回程的票已经买好
  导航的线路也已经设定
  于是每一次邂逅,只能是意外
  正如海浪冲在冲滩上
  你要不被冲走是不可能的
  而你要再回到海滩上
  那只能归结为命了
  对于孙昌建的写作年龄而言,他早已过了炫技写作的年代,对诗的写作,他有着清醒的认识,在我所看到的一个访谈中,孙昌建这样说:但是人不可能提着头发飞到天上去,最终还是你的美学观你的才情决定了你能写出什么来,一刹那的事情其实早就被注定了,但是人们还是希望在一刹那中获得更多。
  更多的获得应该是指对于这个世界的认同,而在孙昌建四十年左右的写作中,作为一种坚持不懈的文体,认真的写作者大概都有这样的感受,都会被王国维的三段论所限制:初学写诗开始,我们很想把诗写得像诗,这是第一阶段;后来很想把诗写得不像诗,这是第二阶段;如果有第三阶段,那应该跨过这两个阶段,不考虑“像”和“不像”的问题了。
  山是山,山不是山,山又是山。但我们敢说这又是山的山就是山了吗?一个循环着的怪圈,在艺术领域的很多徒劳无功都与此有关,一旦我们踏入到这样的流沙之中,我们必须保持内心的明台,而不是被风吹动后的寂灭。   孙昌建说他不敢说自己已经跨过了第一和第二阶段,只能说是这三个阶段都在齐头并进。这种认识一方面保持着对写作的敬畏,而另外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在写作过程中的泥沙俱下。“就像服務员来换一张床单/而且是上了年纪的服务员/换了,你还在这个地球上/我一生的行李都在传送带上……”(《卢布尔雅那》)
  言外之意也好,言为心声也罢,对于这种人生状态的写真,事实上是虚拟中的真实,它是镜像,也是观照。
  从《反对》到《世界》,我们可以认为是孙昌建的进步吗?也许是,但我更多的把这认为是一种积极地融入,一种对于当下的认识,一种人的圆融。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面对一张世界地图,或俯瞰于一枚转动着的地球仪,你的知识、学识,那些来自于自然科学的,来自于历史积累的,来自于精神的虚无之界的,来自于肉体焦虑的……如同洪水,披覆在这些所熟悉的言辞之中,形成洼地,形成山峰,形成浮云和化石,也形成一个又一个不可逾越的人生之梗。
  这种想象是有趣的,就像汤姆·汉克斯在《幸福终点站》中的角色,自由的诱惑固然美好,但规则的遵守更有助于内心的安稳,这就像诗必须通过文字表达出来,而世界在这文字的浓妆淡抹中勾勒出来。
  想象的世界也是世界,也可能是一个更真实的世界。
  “假设我是从中国义乌出发/我是背着枣子呢还是红糖/……/就像听一段老唱片里的相声/饶舌是一种炫技,正如政客的说辞/笑起来也会露出一口白牙/……(《达累斯萨拉姆》)
  “当我说北方,我已经/把指南针丢在了路上/我知道每点一根烟/都会燃起一片思想的荒原/荒原就是海,永恒的海/这时需要来一杯酒/雷克雅未克,晚安”《雷克雅未克》
  《世界》在冰岛首都的晚安声中暂告一个段落,或者说,孙昌建的世界在冰岛的语音海关按下了静止键,而诗人的地球仪依然在旋转,他依然会有反对的勇气。
  很巧,也就是最近,在昌建兄组织的一个局里,我第一次认识了当年“地平线”诗群中的主力之一牙科医生任贝,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城市,尽管相互之间有共同的朋友,尽管对彼此的文字也有所了解,但真正的认识却在三十年以后,这种迟到非常有趣,就像对孙昌建诗歌的阅读和理解,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推迟。
  但终究我们身在同一辆列车上,有的时候,我们穿过无数节车厢,在那些人头簇拥的场合里,并不能找到熟悉的人,但突然,在你放弃寻找的时候,有人喊出了你的名字。诗,就是这一声喊,而我们得到了平衡。
  【责任编辑黄利萍】
其他文献
老家宁都固村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后期便开始盛行种植白莲,为此,自打记事起,我便对莲有了深深的记忆。莲,因其风姿绰约、品格高洁、花叶皆美,令古今多少文人墨客为之称颂……而在我的记忆中,莲固然美丽高洁,而更多的是它作为我们农家人为之付出辛勤汗水、为农家人带来收成希望的一种经济作物存在于我的脑海……一晃几十载已过,而故乡的莲事无恙,对莲的记忆依旧清晰,是以记之……  莲的风姿之印象  第一次看到莲花,是
期刊
作者简介:傅小平,1978年生,祖籍浙江磐安,现居上海。著有对话集《四分之三的沉默》《时代的低语》,随笔集《普鲁斯特的凝视》,文论集《角度与风景》。曾获新闻类、文学类奖项若干。(右图)宁肯,1959年生于北京,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客座教授,主要作品有《宁肯文集》(八卷),包括长篇小说《天·藏》《蒙面之城》《三个三重奏》《环形山》《沉默之门》,散文集《北
期刊
作者简介:黄洪光,网名“金黄的老虎”,四川金堂县人,生于1972年12月,现居宁波,中国作协会员。1994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曾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任教多年,现供职于中国东方航空公司。出版诗集《春服既成》《烟草史补遗》《鲁拜集》3部。罂脰湖的傍晚  已是四月,大路的尽头  一大片碧绿的树林在冈上高高耸起  后面还有乌云,蕴积着丰沛的雨水  就要压将过来  此刻如果长时间在路边  追忆
期刊
玉燕怀孕三个多月了,今天到医院来检查。她查完后就要回家,刚下了楼,无意中向大门看去,叫她大吃一惊,姐夫的双手扶着一个年轻而漂亮的孕妇,从大门走了进来。从那孕妇的肚子里可以看出,那孩子至少有七个月了。玉燕急忙闪进一个角落里,想看个究竟。姐夫对那个女人很好,不停地对她说着小心或慢点的话。玉燕心里想,那个女人肯定是姐夫的情人。不然,怎么一起跟她进妇幼保健医院?他们肯定是来检查胎儿的。姐夫因为把注意力全放
期刊
时间真是飞快,转眼我升入了中学。当我第一次走进初一教室时,正要寻找一个座位,忽听一个声音:“童言,到这来吧!我这还有一个座位!”是小学同学于大龙,他坐在靠墙边的第三排,用力向我挥手。这位小学里多年的死对头,忽然成了我最好的朋友。  跟他做了同桌,就更能体会到他的淘气与嚣张。于大龙是个小胖墩,肉嘟嘟的脸蛋,圆滚滚的身体,一副啥都不在乎的样子,平时作业不写,上课不听,连文具也丢三落四。有一次考试,他没
期刊
卡夫卡说过:“任何人,失去了对美的感动,即已老朽。”在这个世界上,美是不会缺少的,只有人们对美的感动因为我们纯真、敏感的心的逐渐麻木而在慢慢地消减。  因为求学的需要,我租住在郊区一个偏僻的小区。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腻烦了周边环境的寥落。小区里,除了几个老人在小区绿化带内种菜时沙哑的谈话声和几个孩子懵懂无知的嬉戏打闹声外便鲜有人声了。剩下的,便是在市区很难感觉到的呼啸的风声。  但是,身心都被拴在
期刊
侄儿出生才几个月,家人便替他做了一桩轰轰烈烈的大事,一件用心良苦的傻事:在他正襟危坐的不远处,并排摆设着书籍、口琴、药盒和盛着水的水瓶四件物品。懵懂的侄儿缓慢向前爬动着,眼睛毫不迟疑地瞄上最外侧盛着水的水瓶,后就手脚并用旁若无人地打起水仗来。一个“衡”字的单名最终尘埃落定。“衡”字里面藏有“鱼”,鱼自有水的招呼。再则,衡阳是他的出生地。一箭双雕的寓意,确乎最好不过。但侄儿的前程真与水剪不断吗?  
期刊
有一天,我们城市的天空飞过了一群鸽子。以前我很少关注这里的天空,那一回我坐在办公室的窗前,心事重重看起了天空,像是有预谋似的,这时一群自由飞翔的鸽子从我的视野里一掠而过。不知是惊喜,还是内心的剧痛,这群鸽子唤醒了我的一些记忆。从那天开始,这群鸽子就毒害了我的生活。第二天,我又坐到窗前,等待那群鸽子的出现,以后每天都是如此。还不仅限于此,我还追随着鸽子在天空的踪迹,寻找着它们。  我追着鸽群来到一幢
期刊
一  我们可以把主人公称为柴清,在现实生活中,她的名字也是柴清,如果你使用搜索软件,就能发现叫柴清的人一共有五十三个,十四个男性,三十九个女性,所以我们要讲述的这个柴清有三十九分之一出现的概率,或者更低,因为我们不能排除世界上有两个甚至多个相同的人,最起码外表看來如此。在我们费了一番力气后,才将文本中的柴清找到。此刻,她正坐在一把并不舒适的椅子上,腰背挺直,面带笑容,侧头望着男人身旁高大的椰子树。
期刊
1  刚过正月,穗穗的心就空了。这种空很难说,有种意犹未尽的失落,又有种兴味索然的无趣,像刚参加完一场熬夜的酒会,除了满身的酒气和疲惫,就什么也没有了。男人是正月二十走的,和往年一样,去了广州。男人在广州一家汽车制造厂工作,十多年了,电焊工,手艺好,人老实,可至今还是个临时工。男人干的工作很辛苦,和各种焊机打交道,每天要干十几个小时,强光辐射,身上的皮蜕了不知道多少层,黑瘦黑瘦的,像只大猴子,比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