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当今世界联系日益密切,使得不同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甚至相互冲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学生作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了解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及解决对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第一部分介绍多元文化的定义,第二部分讲述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第三部分讲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最后分析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我们不仅仅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深受各种外来文化、外来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避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那么,什么是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何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是什么?
一、多元文化的内涵
早在20世纪20年代 , 一些美国学者就提出了文化多元主义思想,主要有文化“熔炉论”和“同化论”。直到20 世纪中期 , 多元文化才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得到人们的关注 。对多元文化具体内涵的界定到1995年的“全球多元文化大会”上才得到明确: 多元文化包括各族群平等享有“文化认同权、社会公平权以及经济受益需求”。[1]这说明, 多元文化涵盖了不同种族、民族、地域、社会、群、国家等范畴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的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 , 不同渊源、种类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越来越频繁 , 各种独立文化变革更新的脚步也日益加快,这些情况直接导致多种文化并存的时代格局 , 使我们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多元文化的时代。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为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借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 也会削弱主流文化, 给国家文化安全、文化独立进而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教育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 必须认真思考怎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弘扬先进文化, 认真思考如何沉着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挑战, 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 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培养爱国情怀。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 , 我国文化领域必然由单一走向多元 、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一枝独秀走向百家争鸣。多元文化如同一把双刃剑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多元文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開放,但方法相对单一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更加开放的特点 , 削弱了原有主导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文化的主体地位 , 让一些更具灵活性 、开放性和能够包容其它文化的因素进入到高校文化中 , 使校园文化更加充实 。而与之格格不入的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传统理论式教育 , 以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社会主义文化为独一文化原则 , 标准化 、统一化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 主要采取理论灌输式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都是采取说教 、灌输式的方法把单一的思想观念 、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直接移植给广大学生。这些理论既枯燥又抽象 , 而且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衔接不上。
(二)多元文化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还未达到时代要求
我国高校的多元文化格局使得各种校园文化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 , 多种文化观念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较量、相互融合, 有利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补充, 但同时对施教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其自身的思维与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面对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本身就是对自己道德品质与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2]逐渐形成的多元文化格局必然导致多元价值观, 多元价值观对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强烈冲击。
(三)多元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价值参考,但同时动摇了传统的价值取向
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带给他们新感觉、新体验 、新风格、新时尚, 同时也冲击着他们原有的理想信念与价值体系, 即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逐步偏离和日益消解。在现实生活中始终会有一种价值取向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中占据主导地位。当社会主义价值观逐渐模糊的时候,就意味着非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中占据了主导位置。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而当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学校园必然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汇聚地,多元文化所导致的多元价值观在这里发生强烈碰撞, 在相互冲击的过程中 , 西方文化在物质层面暂时显现出优势, 很容易使我们当代大学生产生错误的判断。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主流意识,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要强化主流意识, 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教育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思潮。应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减少情绪化色彩, 增强理性思维和自觉精神。在对待西方文化思潮方面, 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西方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 反对盲目推崇, 全盘照搬, 坚决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
(二)要重视文化选择的引导与控制,从文化传播的层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文化选择是指按照择优汰劣的文化发展规律, 通过过滤和筛选现实对某种文化的撷取或排斥。[3]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文化选择的功能,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建立起良好文化选择机制, 从一元化选择转向多元化选择, 从封闭式选择转向开放式选择, 不断吸取各种特质文化之精华, 把大学生引向文化发展的前沿。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心灵世界的关注, 在强调社会主导思想和主流意识的前提下, 也要正视和研究其他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要通过高雅文化、品位文化扶持和引导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 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审美观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鉴别鉴赏能力。
(三)整合多元文化,在教育内容上必须坚持一元导向与多元渗透的辩证统一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同时又要承认和适应文化多元化的客观现实, 深入研究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形态中具有的人类共性和普遍性的内容。一方面, 要尊重、保护、提炼、引导非主流文化形态中那些具有历史积淀意义的优秀传统内容; 另一方面, 要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的、普适性的思想文化成果。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开放的文化心态, 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对一切优秀文化, 无论古今中外, 都应该学习,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为我所用。
总之,我们要积极地看待多元文化带给大学生的影响,针对多元文化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调整。从而让大学生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度过他们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李明欢.“多元文化”论争世纪回眸[J] .社会学研究,2001,(3).
[2]范小青.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
[3]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当今世界联系日益密切,我们不仅仅接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还深受各种外来文化、外来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而避免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那么,什么是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何价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对策是什么?
一、多元文化的内涵
早在20世纪20年代 , 一些美国学者就提出了文化多元主义思想,主要有文化“熔炉论”和“同化论”。直到20 世纪中期 , 多元文化才成为一种社会思潮得到人们的关注 。对多元文化具体内涵的界定到1995年的“全球多元文化大会”上才得到明确: 多元文化包括各族群平等享有“文化认同权、社会公平权以及经济受益需求”。[1]这说明, 多元文化涵盖了不同种族、民族、地域、社会、群、国家等范畴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等的差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形成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 , 不同渊源、种类的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越来越频繁 , 各种独立文化变革更新的脚步也日益加快,这些情况直接导致多种文化并存的时代格局 , 使我们不可避免地进入到多元文化的时代。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思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方面为不同思想文化的交流和借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冲击, 也会削弱主流文化, 给国家文化安全、文化独立进而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校教育在这种多元文化背景下, 必须认真思考怎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弘扬先进文化, 认真思考如何沉着面对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挑战, 不断发展壮大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抵制外来腐朽文化的侵蚀, 增强学生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培养爱国情怀。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 , 我国文化领域必然由单一走向多元 、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一枝独秀走向百家争鸣。多元文化如同一把双刃剑 ,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多元文化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開放,但方法相对单一
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更加开放的特点 , 削弱了原有主导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文化的主体地位 , 让一些更具灵活性 、开放性和能够包容其它文化的因素进入到高校文化中 , 使校园文化更加充实 。而与之格格不入的是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的传统理论式教育 , 以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以社会主义文化为独一文化原则 , 标准化 、统一化的对学生进行培养 , 主要采取理论灌输式的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般都是采取说教 、灌输式的方法把单一的思想观念 、道德标准和价值观直接移植给广大学生。这些理论既枯燥又抽象 , 而且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衔接不上。
(二)多元文化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但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质还未达到时代要求
我国高校的多元文化格局使得各种校园文化的矛盾冲突愈演愈烈 , 多种文化观念和传统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碰撞、相互较量、相互融合, 有利于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补充, 但同时对施教者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大多是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其自身的思维与接受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面对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本身就是对自己道德品质与工作能力的一次检验。[2]逐渐形成的多元文化格局必然导致多元价值观, 多元价值观对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价值体系形成了强烈冲击。
(三)多元文化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价值参考,但同时动摇了传统的价值取向
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文化生活 ,带给他们新感觉、新体验 、新风格、新时尚, 同时也冲击着他们原有的理想信念与价值体系, 即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逐步偏离和日益消解。在现实生活中始终会有一种价值取向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中占据主导地位。当社会主义价值观逐渐模糊的时候,就意味着非社会主义价值观在大学生的价值取向中占据了主导位置。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我国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校园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而当今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和高等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大学校园必然成为东西方文化的汇聚地,多元文化所导致的多元价值观在这里发生强烈碰撞, 在相互冲击的过程中 , 西方文化在物质层面暂时显现出优势, 很容易使我们当代大学生产生错误的判断。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强化主流意识,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主导地位
要强化主流意识, 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中的主导地位,教育大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西方文化思潮。应引导大学生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 减少情绪化色彩, 增强理性思维和自觉精神。在对待西方文化思潮方面, 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 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西方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和批判, 反对盲目推崇, 全盘照搬, 坚决抵制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
(二)要重视文化选择的引导与控制,从文化传播的层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
文化选择是指按照择优汰劣的文化发展规律, 通过过滤和筛选现实对某种文化的撷取或排斥。[3]在多元文化背景下, 高等院校应充分发挥文化选择的功能, 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建立起良好文化选择机制, 从一元化选择转向多元化选择, 从封闭式选择转向开放式选择, 不断吸取各种特质文化之精华, 把大学生引向文化发展的前沿。思想政治教育在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对大学生心灵世界的关注, 在强调社会主导思想和主流意识的前提下, 也要正视和研究其他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要通过高雅文化、品位文化扶持和引导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 对大学生进行文化审美观教育, 提高大学生的鉴别鉴赏能力。
(三)整合多元文化,在教育内容上必须坚持一元导向与多元渗透的辩证统一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始终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同时又要承认和适应文化多元化的客观现实, 深入研究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形态中具有的人类共性和普遍性的内容。一方面, 要尊重、保护、提炼、引导非主流文化形态中那些具有历史积淀意义的优秀传统内容; 另一方面, 要吸收和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的、普适性的思想文化成果。高等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以开放的文化心态, 正确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对一切优秀文化, 无论古今中外, 都应该学习, 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为我所用。
总之,我们要积极地看待多元文化带给大学生的影响,针对多元文化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调整。从而让大学生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度过他们精彩的人生。
参考文献:
[1]李明欢.“多元文化”论争世纪回眸[J] .社会学研究,2001,(3).
[2]范小青.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方式创新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 .
[3]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