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应加强训练环节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angren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离不开训练,它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高校扎实的训练内容可以让学生真正受益,也能够让教师根据反馈信息整体把握课堂效果。
  关键词:教学效率 设计训练环节 推进性 包含性 灵活性
  
  “语文课堂应以训练为主”这一教学观念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同,但训练就一定意味着教学的高效率吗?显然,问题并不这么简单。毫无目的的盲练,只重数量不重质量的蛮练都无益于提高教学效率。教学中应强化训练的设计意识,认真对待每一次训练的组织过程,精心选择训练点,悉心设计训练问题,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次训练的内在价值。进行语文训练的思路和方法很多,文章内容不同,体裁不同,训练的思路和方法也不同。但无论方法怎样变化,训练的设计和展开都应体现以下三个特点:
  
  一、推进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课堂训练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起点宜低,坡度宜小。针对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规律,训练设计宜呈块状展开,与学生的阅读接收过程同步进行。
  现结合《鸿门宴》课例,加以具体说明。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宜设计一些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脉络的问题,问题设计覆盖面要广,能拎起全文但设计要浅显简洁。1.通读全文,按“宴会前——宴会中——宴会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2.文中共出现了哪些人物?详写了谁?略写了谁?在教学的展开阶段主要是精心设计几个训练点重锤敲打,从点上突破,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问题设计要有思维深度和价值含量。一般应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铺垫,渐次展开,而不要设计得突兀艰涩。如教学《鸿门宴》一课时,为有效突破“疏通文意”这一难点,设计了下面的问题束:1.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2.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何作用?3.讲述第三段的内容,重点分析“项庄舞剑”、“樊哙闯帐”在情节上有何作用?在解决重点人物的性格特点这一问题时,作了如下设计:1.项羽接报大怒,“怒”字包含了什么内涵?2.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举例说明。3.范增之谋为什么不能得逞,他何处不及张良?4.刘邦如何能够安然逃席?在教学的收束阶段,宜设计一些迁移行或回拢全文的训练题。设计忌“板”,应尽量运用“变式训练”,换取一个新角度来审视全文,让学生真正内化吸收所学知识,形成技能。《鸿门宴》一课是这样设计的:鸿门宴上刘、项性格的较量,不过是“楚汉相争”的缩影,要充分认识项羽的性格,不妨选以下三个片段结合课文学习,谈谈你对项羽这一英雄人物的看法,写一篇随笔。(教师出示相关材料)
  
  二、包含性
  
  有的训练,功能是单一的;有的训练,却具有复合功能。单一训练主要针对某一项技能进行训练。复合训练(也可叫“辐射训练”),往往同时训练多项技能,一举多得。语文课堂应围绕教学内容适当多设计一些包容性的复合训练,提高训练的效益。我教学《故都的秋》时,就让学生抓住三维联系的交点——文眼句(清、静、悲凉),明确文章的主题所在;再要求学生进一步观秋色,闻秋声,品秋味,力求究其味,得其妙,通其技;最后训练学生写出自己关于秋的感受。这项训练收到了一石三鸟之效:一是训练了学生理解和概括能力;二是进行了词语的理解和鉴赏的变式训练;三是提高了学生的词语运用和写作能力。
  
  三、灵活性
  
  训练的设计还要求具有灵活性。语文训练切忌“死板”,训练一“板”,学生便疲惫不堪,结果是越练越累。灵活设计训练的方式,切实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求知欲,才能收到良好的训练效益。训练的灵活性应该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基于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熟稔,设计训练的方式能确实调动起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二是基于对教材的深刻理解,问题设计确有思考价值,能吊起学生的胃口。笔者在执教《故都的秋》时,觉得分析这篇文章的困难在于:文章中的趣味和中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很大的距离。学生凭直觉感受不到它的妙处,问题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缺乏审美修养,分不清审美价值所在和实用功利价值。在这里我运用同类比较的方法,将《故都的秋》与老舍的《济南的秋天》进行比较阅读。秋天的“静”,秋天的“清”双方都有,但是,郁达夫所欣赏的秋天的“悲凉”在老舍那里是没有的。郁达夫把“悲凉”当作美,这是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中很少有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悲凉之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1.秋天的悲凉为什么是美的?2.如何让学生理解秋天的“悲凉”也可以成为美的情感?3.故都北京,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繁市之境在,作者为何避而不写?4.作者为何将“淡红色”的牵牛花视为最次?在拓展一点:这样的风景,如果换一个人,会觉得它美吗?郁达夫式的悲秋固然有中国文人传统的血脉,但在他的作品里传统的悲秋主题有了一点小小的变化,那就是秋天的悲凉、秋天带来的死亡本身就是美好的,诗人沉浸在其中,却并不是什么悲苦,而是一种人生的享受,感受秋的衰败和死亡,是人生一种高雅的境界。
  总之,有意识地设计强化训练的内容方式,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迸出创造性的火花,收到了良好的训练效果。
其他文献
瞄准:为了用健康保险在老病人评估在聚乙烯乙二醇(木钉) 和尖锐肾的失败(ARF ) 之间的一个协会的可能性,宣称数据库。方法:我们用从 2005 年 1 月 1 日从朝鲜健康保险评论和评价
瞄准:从癌症医院与肛门直肠的黑瘤为病人介绍外科的治疗的经验和结果,医药科学的中国学院。方法:经历了在 1975 和 2008 之间的外科的有肛门直肠的黑瘤的 56 个病人的诊断,外科,和
别看Petito体形娇小,它的能耐可不小。其最高传输速度可达30MB/s(200倍速),存储容量也高达1GB。“Petit”在法语中代表“小巧”的意思,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可是,在教学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并非易事,其中包含教学思想方面的问题,也有教学艺术技巧方面的问题。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教师成为学生的伙伴,让学生从对教师的亲近变为对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注重人文
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一直是难题。很多学生怕写作文,要么语序混乱不知所云:要么空洞乏味言之无物。老师最伤脑筋的就是怎么教会学生作文。这一老大难问题又促使我们语文老师不断
著名作家巴金先生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文学;没有想象,就没有佳作。"学生写作文也是一样,有了想象的参与,文章才有了风采,读来才有了气势。只有让他们的文思畅通起来,灵感激发
常言道:“知识是金子,智能是点金术”。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较高的发展水平,并掌握独立思考、独立研究的本领才是教育之本。人类的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突破口。任何一门学科教育的实施和提高都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在物理教育教学中,观察、设计、探究、总结是具体而重要的过程。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都是最终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
瞄准:为了在一只老鼠改进 orthotopic 移植的结果,当模特儿,我们在裸体老鼠使用了可吸收的明胶海绵(AGS ) 建立一个 orthotopic 培植肿瘤模特儿。方法:稳定地表示酶基因的 MHCC-9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把兴趣放到了读书的最高境界,因而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教学更是如此。
语文教材中,古文精萃,是历经岁月之河淘洗积淀的“传世之作”;现代文蔚为大观,其中既有被公认的“大家手笔”,也有虽出自名不见经传者,却也不乏读之使人“甘之如饴”的美文。它们或通过高尚、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或通过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的叙述,或通过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的刻画,或借助极具特色的景物的描绘,或借助入木三分的剖析议论,准确、翔实的说明,使人们通过美的语言、在美的氛围中感受美的形象和美的思想。而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