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工石放留印史 形肖神完照汗青——“彭大磬刻印艺术系列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2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10月10日至12日,“彭大磬刻印艺术系列——中国书画名家、西泠印社先贤肖像印展”在上海图书馆展馆隆重举办。
  彭大磬,原名彭大庆,上海市人。别署无缰游侠,斋号鱼庆楼、磬岩山房,堂号大磬堂,社号友声堂。其书法篆刻师承著名书法家吴颐人先生,他也是钱君匋大师的再传弟子。
  “中国书画名家、西泠印社先贤肖像印展”展出的作品,主要是彭大磬近年创作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印艺术家200多方肖像印及100多方习作印。个人纯肖像印展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历来中国书画篆刻展中颇为罕见。这次展览得到了上海图书馆、上海书店出版社的支持,同时首发《中国书画印名家肖像印选》《西泠印社先贤肖像印选》两本作品集。
  上海书法家协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郭舒权首先致词:彭大磬的人物肖像印艺术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无论在上海还是全国,能够办肖像印个人展实属不易;但是他并不满足,不为展示成就,而为求教各方,不懈追求。期待他百尺竿头,更上一层!
  上海书店出版社副总编辑杨柏伟在致辞中表示:上海书店出版社作为全国知名的古籍、书画印专业出版机构,经常出版篆刻印谱,第一次出版肖像印谱。由于数量大、质量高,因此列入正式出版计划。此书除了众所周知的艺术价值,还是一本中华书画名人的名录汇编,将是广大艺术爱好者和青少年学生的出色读本。
  彭大磬对肖像印创作有自己的见解:一要造型准确,形象逼真,因为这些都是公众非常熟悉的名人先贤;二要强调用篆刻技法来刻画好印面;三要追求金石效果。为了搜集名人肖形印的素材,他经常从网上、书刊中寻找先贤们的影像,两年来,刻了几百方肖像印。先后为师祖李叔同(弘一法师)、丰子恺、钱君匋刻了各时期的肖像印,并被有关纪念馆、艺术馆收藏。还刻制了一批当今艺术家的肖像印,作品受到全国艺术类报刊的关注,同时入选了一些重要的艺术展。
  展会开幕后业内好评如潮,彭大磬的篆刻被认为具有“工”“放”结合的特点。工:如同工笔描绘,对五官须眉精雕细刻,将篆刻技术融入肖像印創作,体现出名人的神采气质;放:则如泼墨写意,印面鲜明,大块留红留白,敲、磨、打等篆刻手法,游刃有余。他还考察西部多处石窟、岩画,借鉴汉魏造像的艺术特点,汲取古代艺术宝库的丰富营养,如画面的处理上,十分大胆粗犷。他的作品中细腻与豪放、红与白的对比处处可见,体现其深厚的绘画功底。
  海派艺术大师吴昌硕的曾孙吴越、吴超观展后表示:“曾祖父吴昌硕的四面印形象逼真,足显作者功力深厚。明年上海浦东吴昌硕纪会馆新馆建成,望能收藏展示。”彭大磬当即表示捐赠,吴越先生回赠了吴昌硕自用印原打印屏。
  篆刻艺术家马公愚的孙子从美国回来,观展后说:“这次回国听说展览有祖父肖像印,特意来观看。特别怀念从小带大我的祖父,见印如见人!”后一天他还特意陪妻子再来一次,留影纪念。
  钱君匋大师的长子钱大绪多次观展,感谢彭大磬刻制了一套独一无二的钱君匋各时期的肖像印年谱,并希望在浙江钱君匋艺术院长期展出,让更多的艺术爱好者和后人受到熏陶。
  上海电视台、中国电影频道、《新闻晨报》《新民晚报》上海图书馆、上海书店(世纪出版集团)、土豆网、爱奇艺等沪上多家媒体对此高度关注,做了全面的报道。
  这次活动与其说是展会,不如说是艺术沙龙,其特色鲜明,亮点颇多:
  弃剪彩,选鸣锣。开幕式淡化等级,彭大磬未请到场的领导和名人上台剪彩,而是亲自敲响了一面大锣,这既是对自己几十年艺术探索的阶段性总结——“鸣金收兵”,更为今后漫长的艺术生涯“鸣锣开道”。
  真交流,敢示范。三天的展会中,他天天在场签名售书,真诚听取各方反映,无论对方是德高望重的艺术家,还是热爱书法篆刻的普通观众,他一概认真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展会第三天,他还增加了当堂示范的环节,挥刀刻制了孙中山先生肖像印(作品被邀参加了“纪念孙中山先生150周年书画展”),向到场的篆刻爱好者公开自己的技法和体会。
  不满足,在路上。他亲自确立的主题是“学习探索在路上”,并将这七个大字醒目地喷绘在开幕式背景板上。他多次表示:对这些作品我谈不上满足,还在学习和探索的路上呢!
  雅俗赏,有后续。一般展会开幕式热闹,后几天冷清;但是这次却不然,三天展出,天天人流涌动,从专业人士到广大观众,莫不兴趣盎然。彭大磬还有后续计划,几年内还将出版几部肖像印选,在提升自身书法篆刻艺术的同时,进一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让这些名垂青史的中华名人的光辉形象,镌石留传,千秋万代,映照汗青!
  (作者系中国创造学会常务理事、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其他文献
画家吴正义  吴正义,1959年出生,凤凰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原湘西州美术家协会主席,湘西州美术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湘西州政协常委。多年来随黄永玉先生习画,颇有收益。作品以湘西风土民情为创作主题,多次参加国内外展出并获奖。代表作品《赶场》《土家山寨明珠》《六月六的印象》《湘西民居组画》《苗乡红柿》《春韵》《武陵秋韵》《溪山深处》《秋
期刊
中国传统文化自鸦片战争以来受到了西方文明的强烈碰撞,而当西方的舰船利炮打开紧闭的中国大门时,同时也是西方文化迅猛地涌入中国之时,中国的艺术为之动荡,面临着寻求再生之路的现实。早年到西方学习油画的莘莘学子学成回国成为中国油画正式起步的推动者和教育家徐悲鸿先生的西学东渐精神,将西方的油画艺术引进到了中国的美术教育,为中国的美术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纵观中国油画发展史,油画从西方引入到中国不过百年
期刊
吳凡国画作品
期刊
余子潔,1996年出生,祖籍安徽,长居广东,就读于华南师范大学。
期刊
杨振华(1906—1979),现代制笔家,浙江吴兴善链镇人,居上海。其曾祖为苏州著名笔庄“杨二令堂”之创始人。他14岁时自苏至沪,在商务印书馆制笔工场工作。四年后返回故里,于当地“沈庆元作坊”制笔两年。以后,开始了“走包笔”(背着笔袋串门售笔)的生涯。三十岁时,与手艺高超的“水盆”女工严再林结婚。婚后,夫妇两再赴沪合作制笔。先是在成都路“中国画苑”展览场所前设柜销售,以后又在福州路开设了“杨振华笔
期刊
书法本是最讲究规矩的,何谓规矩——顶天立地,浩然正气。古人早已为我们立下了此等规矩,而现代人没能守住,并且乱了规矩,甚至坏了规矩。  规矩不存,大法不传,大道必衰,这是天律。  世人皆明“书者,心画”之理,然而,能巧言者千万众,真善书者难常有。  静思之,真善书者,魏晋不过钟、卫、二王数人,大唐不过欧、褚、颜、张、素数人,宋亦不过苏、黄、米而已,而其中又有高下,可见,书之神髓,只能掌握在极少数人手
期刊
本次“中国书画名家、西泠印社先贤肖像印展”,只是我将自己学习和探索的作品拿出来,向大家展示一下,目的是要听到不同意见,找出不足之处,这样,对本人的艺术发展有所帮助。  好多友人问我,你不是在搞篆刻吗?怎么一下子会想去刻肖像印呢?  说起刻肖像印,那是两年前,我跟随吴颐人老师参加了“海上百年印坛——近现代篆刻名家作品展”。当一踏进展览大厅,立刻被墙上的黑白老照片所吸引,这些都是近百年海上印坛名家的前
期刊
为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延续2016年“艺海流金——内地与港澳文化交流活动”在湖南成功举办的成果,进一步促进港湘文化交流,5月21日至28日,湖南省文化厅组织艺术代表团赴港举办“湘情港韵”——庆祝香港回归20周年系列活动,其中包括“湘情港韵——湖南书画家走进驻香港军营”活动和“湘情港韵——湖南省慰问驻香港部队文艺演出”,以及在香港荣宝斋举办的“湘情港韵——湖南书画作品展”三项活动。  湖南书画代表
期刊
摘要:在文化多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特别是受到“西化”文化冲击的今天,我国高校美术生对传统美术文化的认同和参与情况都不容乐观。本文从对高校美术生对待传统美术文化自觉意识的现状调研出发,分析了影响其对传统美术文化认同的主因,并对其如何实现从“美术自觉”到“美术自信”的自修提高的内容和途径进行了探讨且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美术生 本土美术 美术自觉 美术自信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生生不息的
期刊
老子《道德经》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名言,突出体现了东方智慧与理念,千百年来成为治理国家的正道,能秉此施为,则国泰民安有望。而反推此理,若能烹小鲜如治大国者,必为烹饪之道的高手大师,因可知饮食之事,看似微小,亦可履道、中道。而若能于治大国如烹小鲜、烹小鲜如治大国之道推而广之,则无事不能修道、悟道、践道、载道矣。以往得此悟,只是从读书究理中来,现在,则是在与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交往中得到了印证。这个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