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阔学生视野 强化情感体验

来源 :教育界·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在一节中学现代文课堂里,所教的知识内容大致有理清字词,作家作品介绍,文章结构情况,精彩片段分析,文章主旨归纳,写作特点简单点拨。我认为在中学语文现代文教学中,应该将所教课本知识同社会现实生活进行密切联系,加强课外知识的拓展,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师参考用书“致老师们”中,要求教师结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注意每一个环节都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者却往往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光只盯在学生如何应付考试上。不可否认,现在的中学生语文考试的成绩在不断提高,说明语文教学水平比过去有所提高了,我总觉得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水平没有比成绩提高太多,也就是说现在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还不足。
  具体表现:在学校里有辱骂老师、顶撞领导的行为,和同学关系不融洽,闹矛盾;在社会上有拉帮结派、以大欺小的行为;在家庭里不孝敬老人、不尊重父母、以个人为中心,凡事由着自己性子来做。我曾经见过一名中学生,他在接触社会上的网吧之后整个人都变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学习没有了动力,对老师、家长的批评也不接受,还骂他爷爷奶奶多管闲事,嫌他们动作慢。家长来到学校共同教育,告诉老师说孩子当初表现很好,变成今天的样子,就因为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其实孩子的健康成长,内因、外因都很重要,外部的教育也不可少,不能单怪家长,也不能单怪老师,但作为教师,我们就会觉得该担负自己教育的责任。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理应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己任,课文中大把可以挖掘此类教育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对学生进行更有效的教育。譬如:
  一、回忆性散文类
  这类体裁的文章,作者常常对过去生活中曾经发生的、值得记忆的、难以忘怀的人物事件表述出来,表达了作者对往昔岁月中的事件的怀念,反映作者的某种强烈或淡淡的情感。
  《吆喝》一文说的是老北京街头巷尾商贩叫卖的吆喝声,在作者眼中这些叫卖声并不烦人,而是声音幽美动人,充满生活情趣的,带有一种甜美的回忆的情感。文章介绍了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中的吆喝,有卖饱馄饨、卖硬面脖脖、算卦、乞讨、卖柿子、卖冰糖葫芦等等的叫卖声,充满了音乐的美感。文章的情节很能抓住学生的兴趣,让人愉快地回忆儿时的见闻。
  这毕竟是旧事,教师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空间,教师就可以把问题留给学生:“我相信各地都有类似老北京的叫卖声,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列举出来。”“谁能举出本地的有代表性的叫卖声?”学生可能找得到的是“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心动不如行动,快来买呀”“大甩卖,有男包女包,不论大小,十块钱一个”“跳楼价、亏血本大甩卖”。对于年代较久远的吆喝,学生一般举不出来,诸如街头擺摊卖狗皮膏药的,总免不了先显露一番:摊前置一块布,放上三个小瓷碗,将小碗反扣,右手中拿一根小棍,左手捏个小球,口中念念有词“来来来,看一看,瞧一瞧,你猜猜我把小球放在哪个碗里啦?”然后和观众耍几回“碍眼法”,把弄小球玩到得心应手,再卖他的膏药。还有集市乡村里常听到用壮话、客家话喊“剡猪剡鸡啦、补镬(锅)啦”“卖头菜了,换头菜了,一斤头菜三斤米!”(那时大头菜产地居民一年不够米吃,要到大米产地换取大米)“收废铜烂铁、废旧塑料、鸭毛鹅毛!”(那时候巴望家里的牙膏用完,好拿牙膏壳去换钱,甚至将差点没用完就挤掉拿去卖都有,当然晚上免不了要被家里打一顿,两个牙膏壳得5分钱,可以买一碗米粉呢。)
  像这样生动有趣的吆喝声能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当下街头的吆喝能勾起学生的情景再现,而年代久远的吆喝能唤起他们的联想,教师可吆喝的内容作相应的解说,介绍当时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引导学生对吆喝声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作进一步的延伸,这样更能体会《吆喝》中作者怀念之情,包含着对往事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为了不使这一文化遗产消失,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利用课余时间向身边的亲人打听过去街头巷尾、村里村边的叫卖声,把它们记录下来,和老师同学们交流分享,深切体会口头文化遗产的魅力。
  二、中国小说类
  小说常以生动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读者,唤起读者的共鸣,教师在教学时除了教会学生相关的知识要点之外,还应当在课外知识拓展上多想一些办法,使学生学习本课后得到一种升华,获得更佳的情感态度的体验。
  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故事情节是小主人公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其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我认为这篇文章之所以入选人教版课本,是因为其教育意义极大,教师应吃透教材入选用意,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明白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
  引导学生在课外延伸上多下功夫,说实在话,现在的小孩子能真正吃苦的已经不多,大部分都在父母的羽翼底下无忧地生活,理想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缺乏对磨难来临的承受力,没有历练的经验。君不见网上常看到中国与日本两国少年夏令营野外生存竞赛,中国队输得一塌糊涂;再说那中学生军训,站军姿没几分钟,晕倒一大片!电视台播放的节目中,少年参赛选手一旦遭到淘汰即号啕大哭……教师借此先让学生讨论,各抒己见,畅谈自己的感受:
  1. 你有过孤独的时候吗?请讲述你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
  2. 请你就杜小康父亲的教子方式,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
  3. 困难和挫折,往往是人成长的催化剂,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学习本文的收获。
  教师对学生的感受要给予充分肯定,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适当进行点拨与提示。引导学生加深对主人公杜小康,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出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   三、外国文学类
  在教科书里中学生接触到的外国文学作品不多,而教材所选的都是名篇,我想编者的意图很明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外国文学作品,重在对学生进行知识延伸,培养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课文《我的叔叔于勒》系一篇小说,涉及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现实社会生活。教师在处理课外知识拓展时,可以再引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联系了。”
  马克思说:“货币能使各种冰炭难容的人亲密起来,迫使势不两立的人互相亲吻。”的确,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社会,人际关系都是社会的纽带,错综而复杂。在我国自古就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如今,有路遇车祸,不顾行人求救而驾车离去的某某公务员;有遭遇地震,只知逃命置学生性命而不顾的“范跑跑”。哪怕是亲人之间,我们还看到为了父母的财产,不尽赡养义务,甚至于和父母对簿公堂;兄弟之间为了财物不惜大打出手、拳脚相加;夫妻之间互相猜疑、恶言相向、藏匿转移财产,弄得劳燕分飞……
  对此,教师在教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指导中,一方面应引导学生把握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引导学生从课文里深刻认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时代,金钱的关系,把小说中的人物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让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心,人性变得庸俗、狭隘而自私。关照生活,思索人生,从而使学生悟出美好心灵的道理,钱有价,亲情无价,学会珍爱自己的亲人。教导学生要像小说中的“我”(若瑟夫)一样,心怀一颗善良纯真的心灵去关爱家人、关爱他人。
  诸如以上几类的课文还有很多,如《信客》《云南的歌会》《羚羊木雕》《台阶》《最后一课》等等。在此不再作詳析,教师在教学这些现代文的过程中,应很好地把握文章主旨与课外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真实的生活例子来再次感动学生,强化课堂所学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每学一课获一心得体会,就能聚少成多。这样,对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有裨益。向学生不断地传递“正能量”,我坚信学生一定会朝着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新世纪新形势下,教育被赋予了崭新的使命。这就是要充分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本文从中学新课程改革的背景出发,探讨了如何处理好新的师生角色关系,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自身的潜力。  【关键词】角色转换 主观能动性 个性与特长  学校教育就是一出生动的“话剧”!  有人说:“学生在剧中应该是‘演员’,而不是‘观众’;教师在剧中应该是‘导演’而不是‘演员’”。  其实,学生应该是这一出剧的“演员
期刊
【摘 要】由于低段学生的自我控制力、理解能力相对较差,他们都喜欢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文本阅读,希望能够找到“依靠”。身为老师的我们,应当如何来定位这个“依靠”呢?所谓“依靠”,就是在小学低段语文的阅读教学中,找寻到正确的方法,帮助学生扫清障碍、积累感悟、自主探究,让学生能够阅读充分。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低段 阅读 “依靠”  现代社会时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没有问题的数学是枯燥的数学,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和发展。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两能”的培养目标: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主动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条件,使学生养成善于质疑的习惯,让问题成为思与学的纽带,贯穿于教与学的全过程。  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问 
期刊
化学教学方法的应用在学生的化学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角色,学生能否对学习化学感兴趣、能否保持对学习化学的兴趣,甚至以后能否学好化学这都是化学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并通过优化组合来进行化学教学就成为促进学生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手段,根据化学教学和学生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教学方法中进行优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交给学生获取知识的钥匙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
期刊
一、导入新课  1. 苏轼曾经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他只说对了一半,读书不仅让我们“气自华”,名著等人文社会科学,还应该是我们人类共有的精神家园。  阅读名著要有哪些切入點呢?明确:①了解作家、作品。②了解主要情节、典型事件、主要人物以及性格。③识记与作品有关的诗句、名言等,了解一些鉴赏评论。④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感受,对一些人和事有自己的见解。  2. 我与阿廖沙比童年: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将
期刊
【摘 要】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识字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率。长期以来,识字教学忽视了汉字本身的人文因素,一味强调汉字的工具性作用,结果是识字教学与单调、枯燥、高耗、低效联系在一起。那么如何根据低年段学生天真活泼、思维活跃的年龄特征,如何挖掘汉字本身所蕴涵的创新因素,把快乐有效引进识字教学的课堂呢,本文从三个方面重点阐述。  【关键词】低年级 识字教学 思考  引言  
期刊
【摘 要】通过语文教学的实践,笔者认为,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适时拓展文本,使凸现情感的有效途径。使引导学生感情奔放的好方法。下面笔者从“设置悬念,激趣入情;牵引埋伏线,触动学生思维灵感;拓展文本 激情飞跃”三方面阐述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关键词】拓展 文本 激情 飞跃  情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儿童学习语文必须伴随情感,而文本确是情感的载体。换而言之,文本,是沟通教师、学生和作者情感的桥梁;文
期刊
【摘 要】“教是为了达到不教”是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核心表达,是他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晶。“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本身即是一种理想、一种追求,又是一种现实、一种挑战。  【关键词】通读教材 迁移转化 合作探究  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如何把“教”变为“不教”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深入通读教材,感知知识的连贯性  知识的螺旋上升,是数学教材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通读教材,统领教材知识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立体的、开放式的活动过程。当前考试制度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显得有点功利性,加上信息时代的冲击下的师生都有着一种急于求成式的急躁心态,抑或“快餐式”心态影响着语文课堂教学。在这些背景下笔者以高中阅读文本赏析教学为例,探究新时代下的语文教學怎样挖掘学生学习的欲望,课堂上焕发语文课堂生机,以享受一种真正的语文“课堂盛宴”。  一、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问题举隅  对于高中语
期刊
俗话说“言为心声,题为文眼”,小小的课文题目,概括、凝练、蕴含丰富,与文章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说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心灵的窗户,学生能品味到什么?带着什么样的情绪去感悟文章的内涵和深刻含义呢?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可以从朗读课文题目入手,通过巧妙设计,运用多种方式研读,花的时间虽然不多,但是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使我们的朗读教学焕发出个性化的魅力。  一、加标点读题  不同的标点符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