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地方道路上用的硬化路面形式很多,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道路竣工时间不长就会发现路面裂缝现象严重,脱皮,掉角等病好频频发生,文章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方道路路面硬化
0、引言
近年来地方道路上用的硬化路面形式很多,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道路竣工时间不长就会发现路面裂缝现象严重,脱皮,掉角等病好频频发生,并导致建设费用大大增加,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一般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除路基本身质量欠缺而影响到路面质量外,主要还有路面施工不规范及组成材料不合格的问题所至。文章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1、材料问题
一般地方道路硬化路面工程都是就地取材,我们知道硬化路面用的都是水泥混凝土,那么组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砂石,我们又称作粗骨料、细骨料。那么首先探讨一下粗骨料。多年的施工经验证明粗骨料中针片状石子含量过高是造成路面病害的原因之一,针片状石子在混凝土中易出现架空现象,空隙率较大,受压易折断,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另外在粗骨料选用中大多都是当地产的砾石,由于砾石表面光滑、无棱角、与水泥砂浆的粘结不好,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另外就是对粗骨料的粒径的控制不严格,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关于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求,一般对水泥混凝土的粗骨料要求是必须进行分级后进行掺配施工,一般要求不同的集料分2-4级掺配后根据掺配比例进行施工,而工地现场真正分级掺配的工地却很少。
2、配合比问题
混凝土中的拌合水分自由水和化合水两部分。化合水的作用是使水泥水解和水化,剩余的皆为自由水,它是为了满足操作的要求。自由水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逐渐蒸发,使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如水灰比偏大,使混凝土密实度降低,强度也就降低;但水灰比偏小时,因和易性差,影响施工操作,也难以振捣密实,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在掺有早强剂或速凝剂的混凝土中,因水泥短期内水化、硬化,使水泥颗粒表面生成一层硬亮,阻碍了水泥进一步水化,导致后期强度偏低。计量不准确;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根据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和易性来确定的。根据规定计量误差:水泥1%,粗骨料3%,水1%,外加剂2%。同时计量不准确也影响砂石材料的级配,没有一个好的级配,混凝土的密实度就难以保证。新规范中作出了明确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大桥特大桥、隧道等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工程应采用拌和站并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自动计量设备,禁止用体积法计量。
3、施工操作不规范
原材料含水率的测定;砂石材料的含水量是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的。施工中住往根据设计而不考虑这一因素,从而使水灰比失去控制。事实上,在施工现场要在每班开工前及天气变化时,对砂石材料进行含水量的测定,及时对水灰比进行调整。标高控制不严,使混凝土板块厚薄不均,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匀,在混凝土板块厚薄不均界面,在外力作用下及收缩时产生拉应力,易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使用质量。振捣不密实;从现场取芯的芯样上,往往会发现芯样气孔较多。这是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表现,混凝土有足够的弯拉强度,来自于它的密实度。随意向混凝土中加水,这种行为与水灰比过大的情况类似。随意加水会使混凝土中自由水份增加,随着水份蒸发,使混凝土内空隙增大。养护不及时;混凝土的结构和强度的形成及增长有一个过程,并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如不及时养护,会影响混凝土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和水化物的生成,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一盘中多余的混凝土在浇筑间歇摊在基层上面,对于在工作间歇遇到一盘多余的混凝土摊铺在基层上的做法,这是不允许的。但在工作中确实也碰到过,特别是在低等级公路的混凝土浇筑中较为多。很显然,加了这一薄层使面层厚度减少,且薄层未经振捣结构强度低,由于这一薄层的存在势必影响面层的强度。
4、外观问题
路面外观颜色差异,根据《公路》杂志1998年第六期中文章介绍:当用肉眼能看出混凝土路面存在颜色差异时,配料中误差水泥>7%、用水量>10%、集料>10%,由于计量不准造成色泽差异,且对混凝土强度有严重影响。路面起砂磨损和露骨,(1)路面磨损甚至露骨除了与砂石材料中的含泥量及砂偏细等有关外,还与水泥有关。(2)在旧路改造时,由于路面接坡没有处理好造成磨损露骨因接坡没有处理好,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将旧路上的泥土、砂、石子等带到浇筑好的路面上,在车轮的不断作用下,便路面造成磨损最后露骨。一般规定:混凝土路面浇筑单向长度不得小于1公里。根据经验:接坡用混凝土进行处理(长度约15米),可减缓上面这种情况的产生。(3)路面浇筑中,提浆机如使用过多,由于提浆机振动频率大,使面层砂浆过厚,也易造成起砂和露骨。面层出现小坑洞;这是因为砂石材料中混进小泥块或杂质而引起的。为了避免以上这种情况的产生,具体操作时因注意:
(1)对加工好的碎石进行过筛,防石粉结块及增加含泥量。
(2)对堆料场进行硬化处理,防止直接堆在耕地上,以免装料时底层泥土混入。
4)断边、缺角现象
混凝土路面板角、板边部分应力易于集中,因振捣不良等原因,容易发生裂缝:在外力作用下也易发生断边、缺角现象;如接坡太低,在车轮作用下,易使混凝土板角断裂或使板边啃掉。
5)表面压纹不均匀
由于路面施工平整度差、壓纹时间掌握不好等原因,导致压纹深度不均匀。目前,采用先拉毛后割缝的施工工艺,对行车安全较好。
5、结束语
硬化路面要抓水泥混凝土的质量,除路基质量要保证外,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加强试验检测,做到准确计量,及时对配合比作出合理的设计,严格控制水灰比;同时,必须规范操作行为,按规范施工,加强养护工作;另外,积极探索和改进施工工艺,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G97—87交通版);
【2】《公路》杂志1998年第六期;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交通版)。
关键词:地方道路路面硬化
0、引言
近年来地方道路上用的硬化路面形式很多,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道路竣工时间不长就会发现路面裂缝现象严重,脱皮,掉角等病好频频发生,并导致建设费用大大增加,为了能更好地控制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质量,一般水泥混凝土路面出现质量问题的原因:除路基本身质量欠缺而影响到路面质量外,主要还有路面施工不规范及组成材料不合格的问题所至。文章就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1、材料问题
一般地方道路硬化路面工程都是就地取材,我们知道硬化路面用的都是水泥混凝土,那么组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最主要的材料就是砂石,我们又称作粗骨料、细骨料。那么首先探讨一下粗骨料。多年的施工经验证明粗骨料中针片状石子含量过高是造成路面病害的原因之一,针片状石子在混凝土中易出现架空现象,空隙率较大,受压易折断,从而影响混凝土强度。另外在粗骨料选用中大多都是当地产的砾石,由于砾石表面光滑、无棱角、与水泥砂浆的粘结不好,使混凝土的强度降低,另外就是对粗骨料的粒径的控制不严格,根据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关于对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要求,一般对水泥混凝土的粗骨料要求是必须进行分级后进行掺配施工,一般要求不同的集料分2-4级掺配后根据掺配比例进行施工,而工地现场真正分级掺配的工地却很少。
2、配合比问题
混凝土中的拌合水分自由水和化合水两部分。化合水的作用是使水泥水解和水化,剩余的皆为自由水,它是为了满足操作的要求。自由水在混凝土硬化过程中逐渐蒸发,使混凝土内部形成空隙。如水灰比偏大,使混凝土密实度降低,强度也就降低;但水灰比偏小时,因和易性差,影响施工操作,也难以振捣密实,使混凝土强度降低。因此要严格控制水灰比。外加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在掺有早强剂或速凝剂的混凝土中,因水泥短期内水化、硬化,使水泥颗粒表面生成一层硬亮,阻碍了水泥进一步水化,导致后期强度偏低。计量不准确;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根据混凝土强度、耐久性、耐磨性、和易性来确定的。根据规定计量误差:水泥1%,粗骨料3%,水1%,外加剂2%。同时计量不准确也影响砂石材料的级配,没有一个好的级配,混凝土的密实度就难以保证。新规范中作出了明确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大桥特大桥、隧道等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工程应采用拌和站并必须配置一定数量的自动计量设备,禁止用体积法计量。
3、施工操作不规范
原材料含水率的测定;砂石材料的含水量是随气候变化而变化的。施工中住往根据设计而不考虑这一因素,从而使水灰比失去控制。事实上,在施工现场要在每班开工前及天气变化时,对砂石材料进行含水量的测定,及时对水灰比进行调整。标高控制不严,使混凝土板块厚薄不均,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匀,在混凝土板块厚薄不均界面,在外力作用下及收缩时产生拉应力,易产生裂缝,影响混凝土的使用质量。振捣不密实;从现场取芯的芯样上,往往会发现芯样气孔较多。这是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的表现,混凝土有足够的弯拉强度,来自于它的密实度。随意向混凝土中加水,这种行为与水灰比过大的情况类似。随意加水会使混凝土中自由水份增加,随着水份蒸发,使混凝土内空隙增大。养护不及时;混凝土的结构和强度的形成及增长有一个过程,并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如不及时养护,会影响混凝土水化作用的正常进行和水化物的生成,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一盘中多余的混凝土在浇筑间歇摊在基层上面,对于在工作间歇遇到一盘多余的混凝土摊铺在基层上的做法,这是不允许的。但在工作中确实也碰到过,特别是在低等级公路的混凝土浇筑中较为多。很显然,加了这一薄层使面层厚度减少,且薄层未经振捣结构强度低,由于这一薄层的存在势必影响面层的强度。
4、外观问题
路面外观颜色差异,根据《公路》杂志1998年第六期中文章介绍:当用肉眼能看出混凝土路面存在颜色差异时,配料中误差水泥>7%、用水量>10%、集料>10%,由于计量不准造成色泽差异,且对混凝土强度有严重影响。路面起砂磨损和露骨,(1)路面磨损甚至露骨除了与砂石材料中的含泥量及砂偏细等有关外,还与水泥有关。(2)在旧路改造时,由于路面接坡没有处理好造成磨损露骨因接坡没有处理好,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将旧路上的泥土、砂、石子等带到浇筑好的路面上,在车轮的不断作用下,便路面造成磨损最后露骨。一般规定:混凝土路面浇筑单向长度不得小于1公里。根据经验:接坡用混凝土进行处理(长度约15米),可减缓上面这种情况的产生。(3)路面浇筑中,提浆机如使用过多,由于提浆机振动频率大,使面层砂浆过厚,也易造成起砂和露骨。面层出现小坑洞;这是因为砂石材料中混进小泥块或杂质而引起的。为了避免以上这种情况的产生,具体操作时因注意:
(1)对加工好的碎石进行过筛,防石粉结块及增加含泥量。
(2)对堆料场进行硬化处理,防止直接堆在耕地上,以免装料时底层泥土混入。
4)断边、缺角现象
混凝土路面板角、板边部分应力易于集中,因振捣不良等原因,容易发生裂缝:在外力作用下也易发生断边、缺角现象;如接坡太低,在车轮作用下,易使混凝土板角断裂或使板边啃掉。
5)表面压纹不均匀
由于路面施工平整度差、壓纹时间掌握不好等原因,导致压纹深度不均匀。目前,采用先拉毛后割缝的施工工艺,对行车安全较好。
5、结束语
硬化路面要抓水泥混凝土的质量,除路基质量要保证外,必须严格控制材料质量,加强试验检测,做到准确计量,及时对配合比作出合理的设计,严格控制水灰比;同时,必须规范操作行为,按规范施工,加强养护工作;另外,积极探索和改进施工工艺,以提高混凝土路面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G97—87交通版);
【2】《公路》杂志1998年第六期;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交通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