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正是智力、情感、思维等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这决定了我们的教学不能只是机械地灌输知识,而是要为学生打造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拥有富有生命活力的认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活力;和谐氛围;问题意识;生本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13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89
新课改提出: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学生充满智慧与活力,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情感,是集学习与审美于一体的完整的富有生命的个体。学生的特点决定教学不能只是枯燥而机械地知识传递,而是要成为丰富而真实的生命活动。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学科只重视工具性,忽略人文性,将原本生动活泼、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成了枯燥乏味、程序化的记忆课。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人心,更加重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就要彻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让课堂成为师生作为生命个体互动与沟通的活动场所。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富有生命活力的,才能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的全面提高。
一、营造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
以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式教学,教师高高在上,将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强行加于学生,只是将知识单向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只是机械而被动的接收者。教学氛围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尤其对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鲜活的语文学科来说,学生更加难以深刻理解,无法促进学生情感与智力的多重发展。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等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经历着自身主动的思考,开展丰富的想象、积极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才能折射出智慧与活力,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
文言文的学习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往采用的是串讲加总结的方式,学生只能是按照特定的教学程序来机械记忆,而并未真正体会其内在的情感与意境,这样的学习是枯燥而低效的。为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我将以往教师串讲加总结的教法变成学生自学加点拨的学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宽广、自由、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不再索然无味、平淡无奇,而是有着更多的不可能与再发现,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这样更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权威,走下讲台,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者与合作者,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与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更为强烈。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我理解,不拘泥于教师与教材,而是能够真正做到个性化理解,能够勇敢地提出更多不同的见解与感受。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更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活力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严格地禁锢在教材之中,而是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提问,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催生源源不断的探究动力的内因。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来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衣服才能称之为新衣服,新衣服是否能看得见,等等,以此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强烈动机,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展开独立的思考。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能产生更多的见解与感受。
(二)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虽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学生的心理极其敏感,当学生产生不同见解时如果有来自于外界的否定,那么就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而使得学生不再敢于提问、发表不同见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需要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一重要的内因,更需要来自于外界的对学生不断的激励与鼓舞的外因。当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提出质疑时,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对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提问给予肯定,让学生看到外界对自己思考的认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提问的信心与勇气。
三、实现生本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老师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材,对于课文进行逐字逐句地讲解,教学枯燥,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要让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重组、开发生本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才是开放的,富有生命的活力。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思考独立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实现对教材的再开发与再利用。如图片、音乐、影视剧资料、生活素材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情,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各种教学资源,将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全新的感受与不同的体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的生命活力。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阅读文章,学生往往会觉得索然无味,并不能从文本的阅读中感受到深刻的主题、领会各个人物的特点。为了取得最佳的阅读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演示功能,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片段,让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于屏幕之上,这样更能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阅读之中,进入角色,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与深刻的文章主题。这样的教学呈现的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和场景,更能将学生带入鲜活的教学之中。
关键词:初中语文;生命活力;和谐氛围;问题意识;生本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1-013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1.089
新课改提出:学习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学生充满智慧与活力,富有丰富的想象力与情感,是集学习与审美于一体的完整的富有生命的个体。学生的特点决定教学不能只是枯燥而机械地知识传递,而是要成为丰富而真实的生命活动。而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语文学科只重视工具性,忽略人文性,将原本生动活泼、富有活力的语文课上成了枯燥乏味、程序化的记忆课。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日益深入人心,更加重视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就要彻底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要让课堂成为师生作为生命个体互动与沟通的活动场所。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富有生命活力的,才能实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等的全面提高。
一、营造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
以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专制式教学,教师高高在上,将自己对教材的解读强行加于学生,只是将知识单向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处于次要从属地位,只是机械而被动的接收者。教学氛围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下,尤其对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语言鲜活的语文学科来说,学生更加难以深刻理解,无法促进学生情感与智力的多重发展。语文学习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经验等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经历着自身主动的思考,开展丰富的想象、积极的思维,这样的教学才能折射出智慧与活力,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
文言文的学习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往采用的是串讲加总结的方式,学生只能是按照特定的教学程序来机械记忆,而并未真正体会其内在的情感与意境,这样的学习是枯燥而低效的。为了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学习,我将以往教师串讲加总结的教法变成学生自学加点拨的学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宽广、自由、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学习。这样的教学不再索然无味、平淡无奇,而是有着更多的不可能与再发现,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情绪,这样更能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权威,走下讲台,成为与学生平等的学习者与合作者,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积极的互动与交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实现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更为强烈。也就是说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只是向学生灌输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自我理解,不拘泥于教师与教材,而是能够真正做到个性化理解,能够勇敢地提出更多不同的见解与感受。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师生共同参与的群言堂,更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才是富有活力的。在教学中,教师不要用所谓的标准答案来限制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思维严格地禁锢在教材之中,而是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提问,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催生源源不断的探究动力的内因。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展开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来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衣服才能称之为新衣服,新衣服是否能看得见,等等,以此来吸引学生,激起学生进一步阅读的强烈动机,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展开独立的思考。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才能产生更多的见解与感受。
(二) 保护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虽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学生的心理极其敏感,当学生产生不同见解时如果有来自于外界的否定,那么就会打击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而使得学生不再敢于提问、发表不同见解。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需要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这一重要的内因,更需要来自于外界的对学生不断的激励与鼓舞的外因。当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提出质疑时,教师要尊重学生,要对学生的积极思考与提问给予肯定,让学生看到外界对自己思考的认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进一步思考与提问的信心与勇气。
三、实现生本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
传统教学以教材为中心,老师只是机械地照搬教材,对于课文进行逐字逐句地讲解,教学枯燥,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要让教学富有生命的活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打破教材的局限性,实现多种教学资源的重组、开发生本教学资源。这样的教学才是开放的,富有生命的活力。才能激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思考独立性、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水平,实现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师要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二次创作,实现对教材的再开发与再利用。如图片、音乐、影视剧资料、生活素材等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要结合具体的学情,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各种教学资源,将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全新的感受与不同的体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学的生命活力。如,教学《皇帝的新装》一课,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学生阅读文章,学生往往会觉得索然无味,并不能从文本的阅读中感受到深刻的主题、领会各个人物的特点。为了取得最佳的阅读教学效果,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综合演示功能,为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片段,让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于屏幕之上,这样更能吸引学生,引发学生的关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快地进入文本的阅读之中,进入角色,这样学生自然就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鲜明的人物形象与深刻的文章主题。这样的教学呈现的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和场景,更能将学生带入鲜活的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