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11月,微信活跃用户达到2.7亿(总用户约6亿)。距离其上线的时间,不过两年零10个月的光景。
在这个月的上旬,马化腾受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邀请,作了一场长达3个小时的演讲,主题是《移动互联网的未来空间》。演讲从微信开始,马化腾坦承:“如果没有微信,我们现在根本就挡不住。”
微信曾经被类比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QQ”——正是借助QQ,腾讯成为了千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巨头。而在随时在线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越了QQ。
刚刚上线时,微信连接的是人,随着公众号的上线,微信还衍生为连接人与服务的平台,如同驶向财富彼岸的方舟,不断吸引着移动用户登船。阿里掌门马云因此恐慌道:“企鹅(指腾讯)走出南极洲了!”
微信帮助腾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门票。不过,在刚刚开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像微信能打败QQ一样,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是否还有更为颠覆性的产品出现。
微信生而开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任何一个公司、一个产品,都无法仅凭一己之力满足用户需求,分布合作才可生存与发展,这是微信开放的根本动因。
目前,微信已有2.7亿月活跃账户。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微信具备了开放基础,开放路径不断深入——移动应用接入开放,拥有九大接口能力的公众平台推出,微信支付面世,微信的开放体系初步成形。
在公众平台之前,微信是连接人与人的通信工具,而公众平台则连接了人与服务,微信产品部副总经理张颖透露,截至2013年11月,微信上已经有200多万的公众号,每天保持8000个公众号的增长速度,每天有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
2013年11月,在微信公众合作伙伴大会上,张颖打了个比方说,在公众号里,微信搭台,合作伙伴来演戏。
“演员们”既有金融企业,比如招商银行,也包括媒体,比如未来电视,还有O2O(线上线下融合业务)的代表,比如大众点评。最近,政府部门也开始在微信公众平台出现。
在11月的沟通会上,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处副处长傅贵推介了公众号“广州交警”。该账号从2013年9月1日启动,到11月中旬的关注人数超过了13.9万人,而用户使用该账号可以实现快撤理赔、交通违法提醒和车辆年审预约功能。
大众点评与微信的合作,则是另一个经典。2013年12月10日的一个论坛上,大众点评网产品与运营副总裁姜跃平透露,双方合作后,用户利用微信号可以一键登录大众点评,整体的注册成功率明显提高。此外,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开放了一个客服接口,使大众点评的客服系统跟公众号完全地整合起来。据称,大众点评正在开发微信客服系统。
姜跃平说:“微信公众号里,消息通知和服务号变成轻应用,提高了用户线上和线下的各种信息的流通效率。”
微信“社交圈”框架形成的标志,则是2013年微信支付功能的推出,这使得整个交易得以在微信上实现闭环。
姜跃平称,合作的月余时间里,从微信带来的微信支付的交易额,在大众点评平台上增长了7倍,平台上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增长了5倍。
微信最新的合作发生在2014年1月初,合作的另一方是打车软件嘀嘀打车。微信在“我的银行卡”下增加嘀嘀打车入口,而且在微信入口以及嘀嘀打车客户端内都将接入微信支付功能。用户在叫车成功页面,可以直接用微信支付进行付款。
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微信之所以和打车软件合作,原因是马化腾和微信团队认为,虽然打车软件的用户规模还不是特别大(嘀嘀打车每天大概有30万订单),但是用户相对来说比较高端,而且打车软件的使用频次很高,能够增加用户的黏性。此外,嘀嘀打车的接入,有助于促进微信用户绑定银行卡,开通微信支付功能。因此,在1月10日开始的推广活动中,微信承担了超过一半的推广资金。
签订合作协议时,双方预估,微信应该能给嘀嘀打车带来每天5000个左右的订单。不过,接下来的实际数据远远超出了张晶的预期。
从1月10日推广活动开始后,从早高峰到中午12点,微信上已经产生了5000单的打车订单,而10日全天,微信上的打车订单则达到了2万多单。
“以前我们是把微信当做入口之一,但是数据增长这么快,现在觉得这个合作能夠改变行业格局。”张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而这次的合作也让微信实现了预期目的。根据财付通提供给嘀嘀打车的数据,1月10日上午的5000多名打车用户中,其中四成用户是为了打车开通了微信支付功能。
微信的开放还刚刚开始。马化腾曾表示,希望微信搭建一个平台,只制定最基本的规则,然后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新涌现。
“微信不对未来作明确定义,这种做法非常好,未来是湿的,具有各种可能。”资深互联网评论人洪波说。
不过,目前微信的开放还非常的保守。以公众号为例,最初,微信的公众号被放在联系人里。但是,在2013年的一次版本调整中,公众号被折叠到文件夹。当时有很多公众号运营者担心,这会不会导致阅读量下降。
微信产品部副总经理张颖透露,之所以折叠公众号,是怕商家每天发送的信息过多,干扰到用户体验。而折叠之后,用户想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消息,不想看的时候消息就被折叠在文件夹中。
马化腾公开表示,微信开放是大方向,但是开放要讲节奏。
他认为,微信的开放第一要处理好内部业务和外部开放的关系。腾讯也有电商业务,包括易迅网、QQ网购、拍拍网等。电商部门对马化腾说,“太好了,这个东西我们要自己做”。但是,马化腾发现,电商部门“搞了好几个月都没搞出一个好方案出来”,“你自己一家做,速度太慢了,还不如放开一点,把它介绍给别人,有时候他们做出来的产品简直超乎我们的想象”。 明星号的运营就是如此,腾讯内部也很希望能够承包下这一块,“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过马化腾觉得“内部承包”不一定是优先选择,他说:“你都不能拿到这个明星的授权,没办法成为明星官方传播的一个战略,凭什么去承包?!”
騰讯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这一块,腾讯官方的态度是,内部有部门想试也可以试,但是不能越界。
微信开放的第二个挑战则是要掌握好节奏。马化腾说:“1到10,到底是开放到2.5还是3.5,还是5,这个要慢慢摸索。”他担心一开就乱,比如,微信朋友圈功能刚上线,很多营销账号利用朋友圈做推广,但是微信认为过度营销和病毒式营销会伤害用户体验。随后,包括美丽说、蘑菇街,以及腾讯自己的产品“魅拍App”都被禁止。
微信的门票到底有多大能量?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刘星的答案则相对理性。他在1月8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微信是款好产品,但是并不是说“微信适合一切消费场景”。在电子商务领域,他认为微信的优势在于社交属性和移动属性,“这种属性和O2O很契合,O2O是体验式消费,每个人的消费体验非常个性化,所以他在朋友圈的分享,能够打动朋友去消费。因为人以群分,比如我是文艺男,那我的朋友如果发现了一个好的咖啡馆,推荐给我的话,我可能也想去喝一杯。”
而在实物电商方面,刘星表示,微信的社交属性和移动属性并没有带来增值,因为实物电商背后涉及到物流等“较重的服务”。
在拿到微信这张门票之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是否就能高枕无忧了呢?
腾讯内部人士心中仍然有危机感。
“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谁知道未来是否有颠覆性的产品出现呢?”一位腾讯内部人士说。
在去年11月8日的演讲中,马化腾非常感叹地说了一句话:“现在很多新奇的玩意儿,大家觉得我年轻,但我觉得我很老了,现在有些产品我都看不懂了。”
连马化腾这样公认超一流的产品经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有走眼的时候,这导致他错过了一个价值10亿美金的公司。那是一款能够进行图片分享的移动应用软件,名为Instagram,其高峰时期的估值超过10亿美金,2012年10月,它以7.15亿美金被FACEBOOK收购。
当初这家公司的估值很低的时候,他们曾经寻求过互联网巨头的投资。腾讯的一位副总裁在看了公司资料后,对马化腾说,这个公司不太靠谱。当时Instagram位于海滨的一个简易房子里,透过玻璃看过去,里面是电脑和员工。“一个砖头砸过去,电脑就搬走了。”马化腾回忆说。腾讯的高管们还试用了一下这款软件,也觉得软件没有吸引力,很无趣。
但是,Instagram的用户数据增长很快,主要用户为12~18岁的少年女性。后来公司的估值攀升到8亿美的时候,腾讯方始入股。
“如果FACEBOOK没有把它收购,将对其自身是很大的威胁。”马化腾说。
吸取了这个教训之后,马化腾说:“现在有时候要问小孩,怎么样,来测试一下,觉得你们喜欢吗,你们的小伙伴喜欢吗,这比我们还看得准。”
另外一块则是移动如何变现。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的增长是翻倍的,目前体量已经超过6亿,比一年前多出了3亿。
但是,刘炽平透露,移动互联网短期给腾讯带来的收入很有限,“我们现在也义无反顾对未来进行投入,哪怕可能利润会受损。”
事实上,也正是源于担心对变现能力,在2013年上半年之前,马化腾对移动互联网相对悲观,他的总结是移动互联网“叫好不叫座,增量不增收”。
马化腾的担心具有普遍性。在2013年初,腾讯的股价徘徊在低点,刚刚超过200港元,原因是投资者担心虽然腾讯拿到了微信这张门票,但是其并没有找到清晰的变现模式。
不过,这种担心到2013年下半年已经慢慢消除了,到1月8日,腾讯的股价已经高达501港元。原因是,大家发现,虽然移动端带来的收入不高,但是变现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在PC端,游戏给腾讯提供了超过一半的收入。而在无线端,微信游戏推出后也非常火爆。腾讯曾经有一款手机游戏叫“节奏大师”,上线后一直不温不火,日活跃用户为70万,但是这款游戏在微信上线后,日活跃用户达到了1700万,用户的暴涨也给后期的变现提供了可能性。
事实上,包括马化腾在内的互联网从业人士,对移动互联网的描述和定义呈现出明显的阶段化特征。最初,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随后,开始把移动互联网定义为互联网的颠覆者;现在,很多互联网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不过,刘炽平去年10月份透露的数据,则能够打消对于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所有观望和疑虑。
这些数据是刘炽平在腾讯内部的一次会议上公布的,它们有力地证明了,移动互联网已在很多领域快速取代了PC互联网。在通讯社交、媒体这两块,腾讯移动端的增速远超PC端增速;腾讯微博已有75%的流量来自于移动端。相对来说,腾讯电商和游戏的渗透则刚刚开始,移动端和PC端尚有较大差距。
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刚刚启幕。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不过两年时间,未来可期,一切尚未尘埃落定。
在这个月的上旬,马化腾受中国企业家俱乐部邀请,作了一场长达3个小时的演讲,主题是《移动互联网的未来空间》。演讲从微信开始,马化腾坦承:“如果没有微信,我们现在根本就挡不住。”
微信曾经被类比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QQ”——正是借助QQ,腾讯成为了千亿美元市值的互联网巨头。而在随时在线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微信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越了QQ。
刚刚上线时,微信连接的是人,随着公众号的上线,微信还衍生为连接人与服务的平台,如同驶向财富彼岸的方舟,不断吸引着移动用户登船。阿里掌门马云因此恐慌道:“企鹅(指腾讯)走出南极洲了!”
微信帮助腾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门票。不过,在刚刚开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就像微信能打败QQ一样,没有人能够预测,未来是否还有更为颠覆性的产品出现。
微信“社交圈”
微信生而开放。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日趋多元化,任何一个公司、一个产品,都无法仅凭一己之力满足用户需求,分布合作才可生存与发展,这是微信开放的根本动因。
目前,微信已有2.7亿月活跃账户。随着用户的不断增长,微信具备了开放基础,开放路径不断深入——移动应用接入开放,拥有九大接口能力的公众平台推出,微信支付面世,微信的开放体系初步成形。
在公众平台之前,微信是连接人与人的通信工具,而公众平台则连接了人与服务,微信产品部副总经理张颖透露,截至2013年11月,微信上已经有200多万的公众号,每天保持8000个公众号的增长速度,每天有超过亿次的信息交互。
2013年11月,在微信公众合作伙伴大会上,张颖打了个比方说,在公众号里,微信搭台,合作伙伴来演戏。
“演员们”既有金融企业,比如招商银行,也包括媒体,比如未来电视,还有O2O(线上线下融合业务)的代表,比如大众点评。最近,政府部门也开始在微信公众平台出现。
在11月的沟通会上,广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技处副处长傅贵推介了公众号“广州交警”。该账号从2013年9月1日启动,到11月中旬的关注人数超过了13.9万人,而用户使用该账号可以实现快撤理赔、交通违法提醒和车辆年审预约功能。
大众点评与微信的合作,则是另一个经典。2013年12月10日的一个论坛上,大众点评网产品与运营副总裁姜跃平透露,双方合作后,用户利用微信号可以一键登录大众点评,整体的注册成功率明显提高。此外,微信公众平台已经开放了一个客服接口,使大众点评的客服系统跟公众号完全地整合起来。据称,大众点评正在开发微信客服系统。
姜跃平说:“微信公众号里,消息通知和服务号变成轻应用,提高了用户线上和线下的各种信息的流通效率。”
微信“社交圈”框架形成的标志,则是2013年微信支付功能的推出,这使得整个交易得以在微信上实现闭环。
姜跃平称,合作的月余时间里,从微信带来的微信支付的交易额,在大众点评平台上增长了7倍,平台上使用微信支付的用户增长了5倍。
微信最新的合作发生在2014年1月初,合作的另一方是打车软件嘀嘀打车。微信在“我的银行卡”下增加嘀嘀打车入口,而且在微信入口以及嘀嘀打车客户端内都将接入微信支付功能。用户在叫车成功页面,可以直接用微信支付进行付款。
嘀嘀打车运营副总裁张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微信之所以和打车软件合作,原因是马化腾和微信团队认为,虽然打车软件的用户规模还不是特别大(嘀嘀打车每天大概有30万订单),但是用户相对来说比较高端,而且打车软件的使用频次很高,能够增加用户的黏性。此外,嘀嘀打车的接入,有助于促进微信用户绑定银行卡,开通微信支付功能。因此,在1月10日开始的推广活动中,微信承担了超过一半的推广资金。
签订合作协议时,双方预估,微信应该能给嘀嘀打车带来每天5000个左右的订单。不过,接下来的实际数据远远超出了张晶的预期。
从1月10日推广活动开始后,从早高峰到中午12点,微信上已经产生了5000单的打车订单,而10日全天,微信上的打车订单则达到了2万多单。
“以前我们是把微信当做入口之一,但是数据增长这么快,现在觉得这个合作能夠改变行业格局。”张晶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而这次的合作也让微信实现了预期目的。根据财付通提供给嘀嘀打车的数据,1月10日上午的5000多名打车用户中,其中四成用户是为了打车开通了微信支付功能。
微信的开放还刚刚开始。马化腾曾表示,希望微信搭建一个平台,只制定最基本的规则,然后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创新涌现。
“微信不对未来作明确定义,这种做法非常好,未来是湿的,具有各种可能。”资深互联网评论人洪波说。
开放的边界
不过,目前微信的开放还非常的保守。以公众号为例,最初,微信的公众号被放在联系人里。但是,在2013年的一次版本调整中,公众号被折叠到文件夹。当时有很多公众号运营者担心,这会不会导致阅读量下降。
微信产品部副总经理张颖透露,之所以折叠公众号,是怕商家每天发送的信息过多,干扰到用户体验。而折叠之后,用户想看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消息,不想看的时候消息就被折叠在文件夹中。
马化腾公开表示,微信开放是大方向,但是开放要讲节奏。
他认为,微信的开放第一要处理好内部业务和外部开放的关系。腾讯也有电商业务,包括易迅网、QQ网购、拍拍网等。电商部门对马化腾说,“太好了,这个东西我们要自己做”。但是,马化腾发现,电商部门“搞了好几个月都没搞出一个好方案出来”,“你自己一家做,速度太慢了,还不如放开一点,把它介绍给别人,有时候他们做出来的产品简直超乎我们的想象”。 明星号的运营就是如此,腾讯内部也很希望能够承包下这一块,“肥水不流外人田”。不过马化腾觉得“内部承包”不一定是优先选择,他说:“你都不能拿到这个明星的授权,没办法成为明星官方传播的一个战略,凭什么去承包?!”
騰讯内部人士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这一块,腾讯官方的态度是,内部有部门想试也可以试,但是不能越界。
微信开放的第二个挑战则是要掌握好节奏。马化腾说:“1到10,到底是开放到2.5还是3.5,还是5,这个要慢慢摸索。”他担心一开就乱,比如,微信朋友圈功能刚上线,很多营销账号利用朋友圈做推广,但是微信认为过度营销和病毒式营销会伤害用户体验。随后,包括美丽说、蘑菇街,以及腾讯自己的产品“魅拍App”都被禁止。
微信的门票到底有多大能量?红杉资本中国基金董事总经理刘星的答案则相对理性。他在1月8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尽管微信是款好产品,但是并不是说“微信适合一切消费场景”。在电子商务领域,他认为微信的优势在于社交属性和移动属性,“这种属性和O2O很契合,O2O是体验式消费,每个人的消费体验非常个性化,所以他在朋友圈的分享,能够打动朋友去消费。因为人以群分,比如我是文艺男,那我的朋友如果发现了一个好的咖啡馆,推荐给我的话,我可能也想去喝一杯。”
而在实物电商方面,刘星表示,微信的社交属性和移动属性并没有带来增值,因为实物电商背后涉及到物流等“较重的服务”。
方舟的未来
在拿到微信这张门票之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腾讯是否就能高枕无忧了呢?
腾讯内部人士心中仍然有危机感。
“移动互联网才刚刚开始,谁知道未来是否有颠覆性的产品出现呢?”一位腾讯内部人士说。
在去年11月8日的演讲中,马化腾非常感叹地说了一句话:“现在很多新奇的玩意儿,大家觉得我年轻,但我觉得我很老了,现在有些产品我都看不懂了。”
连马化腾这样公认超一流的产品经理,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有走眼的时候,这导致他错过了一个价值10亿美金的公司。那是一款能够进行图片分享的移动应用软件,名为Instagram,其高峰时期的估值超过10亿美金,2012年10月,它以7.15亿美金被FACEBOOK收购。
当初这家公司的估值很低的时候,他们曾经寻求过互联网巨头的投资。腾讯的一位副总裁在看了公司资料后,对马化腾说,这个公司不太靠谱。当时Instagram位于海滨的一个简易房子里,透过玻璃看过去,里面是电脑和员工。“一个砖头砸过去,电脑就搬走了。”马化腾回忆说。腾讯的高管们还试用了一下这款软件,也觉得软件没有吸引力,很无趣。
但是,Instagram的用户数据增长很快,主要用户为12~18岁的少年女性。后来公司的估值攀升到8亿美的时候,腾讯方始入股。
“如果FACEBOOK没有把它收购,将对其自身是很大的威胁。”马化腾说。
吸取了这个教训之后,马化腾说:“现在有时候要问小孩,怎么样,来测试一下,觉得你们喜欢吗,你们的小伙伴喜欢吗,这比我们还看得准。”
另外一块则是移动如何变现。数据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的增长是翻倍的,目前体量已经超过6亿,比一年前多出了3亿。
但是,刘炽平透露,移动互联网短期给腾讯带来的收入很有限,“我们现在也义无反顾对未来进行投入,哪怕可能利润会受损。”
事实上,也正是源于担心对变现能力,在2013年上半年之前,马化腾对移动互联网相对悲观,他的总结是移动互联网“叫好不叫座,增量不增收”。
马化腾的担心具有普遍性。在2013年初,腾讯的股价徘徊在低点,刚刚超过200港元,原因是投资者担心虽然腾讯拿到了微信这张门票,但是其并没有找到清晰的变现模式。
不过,这种担心到2013年下半年已经慢慢消除了,到1月8日,腾讯的股价已经高达501港元。原因是,大家发现,虽然移动端带来的收入不高,但是变现路径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在PC端,游戏给腾讯提供了超过一半的收入。而在无线端,微信游戏推出后也非常火爆。腾讯曾经有一款手机游戏叫“节奏大师”,上线后一直不温不火,日活跃用户为70万,但是这款游戏在微信上线后,日活跃用户达到了1700万,用户的暴涨也给后期的变现提供了可能性。
事实上,包括马化腾在内的互联网从业人士,对移动互联网的描述和定义呈现出明显的阶段化特征。最初,认为移动互联网是互联网的延伸;随后,开始把移动互联网定义为互联网的颠覆者;现在,很多互联网人士认为,移动互联网才是真正的互联网。
不过,刘炽平去年10月份透露的数据,则能够打消对于对于移动互联网的所有观望和疑虑。
这些数据是刘炽平在腾讯内部的一次会议上公布的,它们有力地证明了,移动互联网已在很多领域快速取代了PC互联网。在通讯社交、媒体这两块,腾讯移动端的增速远超PC端增速;腾讯微博已有75%的流量来自于移动端。相对来说,腾讯电商和游戏的渗透则刚刚开始,移动端和PC端尚有较大差距。
数据已经说明了一切,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刚刚启幕。而智能手机的普及不过两年时间,未来可期,一切尚未尘埃落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