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
在水电开发总量上,美国占据了全球第四的位置,前面分别为中国、加拿大和巴西。根据2010年《美国全国水坝名录》,美国共有大小水坝84134座,其中坝高超过15米的大型水坝8100多座,被水坝拦截的水道约100万公里,占美国河流总长度的17%。
但是,这些大坝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以华盛顿州的大库利水坝为例,建成后由于没有留出鱼梯,许多从海洋洄游到奥卡诺根河产卵的鱼被截断了道路,繁殖大受影响。而水库静止的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使水温升高,氧气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坝上游鱼类的栖息地。生态学家还认为,因为鱼量减少,以鱼为食的黑熊和老鹰等也相继减少,令整个生态链受到损害。有趣的是,美国也是最先开始拆坝的国家之一。从1990年代开始,美国拆除的水坝陆续达到了500来座。2011年夏末,艾尔华和葛莱恩斯峡谷大坝开始拆除,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大坝拆除项目,从开始政治博弈到决策,历时长达20年。
拆坝的过程,远比建坝复杂。以葛莱恩斯峡谷大坝为例,水库中1300万立方米的沉积物,需要花费三至五年才能冲走,鱼类则要30年才能恢复最初数量。拆除两座大坝回收的26759立方米混凝土和几百吨金属,相当于美国帝国大厦一半的材料。
受害者
帝皇鲑((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该鱼生活在北太平洋和阿拉斯加与加州之间的河道。在海洋生活三四年后,它们洄游到出生的河中产卵,母鱼在守护鱼卵4-25天后死去。每年的九月到十二月是它们的产卵高峰期。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生活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喜欢生活在清澈无污染的冷水中,食鱼虾为主,只能在20℃以下的水温中生长,是高寒鱼类。水温过高会令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超过24℃它便停止摄食,逐渐衰弱而死亡。
红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nerka))
又称蓝背,从白令海峡到日本以及美国哥伦比亚河流一带的海域都有分布。到了繁殖季节,它们在洄游过程中身体会渐渐变成红色,因此得名。为了到达河流源头的产卵地,它们逆激流和瀑布,有时跋涉几千公里。
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 )
从俄勒冈州至阿拉斯加育空河(Yukon River)均有分布,从大河至小溪的各种水体中均能见到。在海洋中生活1-3年后,它们会游回河流产卵,并且停留6-7周的时间,等小鲑鱼孵出来。
印度是多条河流的流经或发源地,如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亚穆纳河、戈达瓦里河等,水力资源丰富。由于人口众多,能源和粮食需求极大,政府一直在花巨资发展水力工程,如Rajghat大坝,Pstivhhs大坝、Narmada Sagar水库和Matatila大坝等。在印度的规划中,2030年的水电装机将会翻番,达到4090万千瓦的水电装机容量。
以Betwa河上的Rajghat大坝为例,这是一座1982年竣工的大坝,全长11.2公里。这片地区为丘陵地带,每年不同季节的降雨量非常不均,常在雨季爆发洪水,非汛期严重缺水。
Rajghat大坝形成的水库淹没了近3.7万公顷土地,1.9万多人被迫搬迁。整个工程耗资巨大,除了安置原居民的补偿费用外,由于水库淤积量大大超出预计,为了保持上游的水土,必须花费1.4亿卢比,并且要在随后度年不断追加。另外,Rajghat大坝原来居住着许多珍稀动物和候鸟,比如印度黑羊(Antelloppe Cervicapra)、印度虎(Panthera Tigris)、印度大鸨(Choriotis nigriceps)、孔雀(Pavo cristatus)、长吻鳄(Crocodilus palustries)、短吻鳄(Graialis gangeticus)等。建坝的爆破施工使用了465吨的炸药,给当地动物造成了致命打击,而原有的近两百种植物也被淹没在了水底。
受害者
恒河河豚
当地人叫susu。它是生活于印度、孟加拉等国的淡水豚,全世界仅存约2000只到6000只,是濒危动物之一,水坝严重影响了它们的行动与分布区域,许多族群被分散在隔绝的小块地区内,生存繁殖都会受到影响。
长吻鳄((Gavialis gangeticus))
为重度濒危品种,分布于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宽阔河流中,口吻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变得细长如棍子。它很少离开水,以鱼为食。它们会在沙地挖深洞产卵,很难进行人工繁殖。
孟加拉鸨((Houbaropsis bengalensis))
被联合国列为极危(IUCN 3.1)级别的动物,全球的成年孟加拉鸨的数量不超过1000只。它们通常在湖边的草地繁衍,习惯留在自己的出生地生活,如果季节性的洪水将栖息地淹没,它们会进行短距离的迁徙,等洪水退后再回到原地。
巴西
巴西在全球水电开发总量中排名第三,其中部为平原,落差较小,因此大部分水库都在与其他国家的交界处。巴西拥有全球发电量第二大的伊泰普水电站。另一座名为贝罗蒙特(Belo Monte)的水电站位于巴西帕拉州北部的申古河(Rio Xingu)上,预计2015年建成后,将成为继长江三峡大坝和伊泰普大坝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坝。
1975年,巴西政府同巴拉圭联手,开始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它位于巴西与巴拉圭的交界处,在南美第二大河巴拉那河上,装机容量高达14000MW,耗资183亿美元。
由于最初兴建时没有考虑修建鱼群向上、下游迁徙时所必需的通道,大坝极大影响了迁徙类鱼群的繁衍。这也导致野生鱼类完全被圈养在伊泰普水库中,基因变异性降低。1996年,巴西巴拉那州政府在伊泰普水坝的岸边修建了一个“科学与水”的主题公园,并在其中增建一条沟通水库上下游的渠道,便于鱼群往来迁徙。针对鱼群迁徙习惯做了详细调研后,这条渠道被设计成半圆形,环绕伊泰普水坝在巴西的一侧,自伊泰普水库到下游的巴拉那河,水位降落120m,总长10公里,入口闸门可以按需求打开关闭。 由于鱼类迁徙期正好是巴拉那河的洪水期,新增鱼道分走的水并没有影响发电量。
受害者
斑马异形鱼((Hypancistrus zebra))
生长于亚马逊南部的申古河,当地河床多有深色多孔的火山岩,因此适合不同大小的异形鱼藏身。未来建成的贝罗蒙特大坝将大大降低河水的水位,影响斑马鱼的生存和繁衍,它们如今被列为濒临灭绝动物,禁止捕捞和出口。
金色锉钩甲鲶((Scobinancistrus aureatus))
又叫黄金达摩、金孔雀,于1989年在申古河被发现并命名,具有威武的造型和绚丽的金色斑点。它跟斑马异形鱼的特性类似,而且抗低氧能力不佳,缺氧时会发生昏迷、口器失去吸力、浮上水面呼吸等现象。
鹦嘴银板((Ossubtus xinguense))
分布于申古河流域,是非常稀有罕见的鱼种。它们脾气凶狠,富有侵略性,习惯住在湍急的水流中,但水坝大大减少了河道原有的急流,使其数量骤减。
流经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灌溉着非洲沙漠中的大片土地。它每年定期泛滥的洪水,会淹没两岸的农田,再留下肥厚的淤泥。1960年,为了控制水患,扩大灌溉面积,发电及发展航运,埃及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开始兴建当时世界第一、耗资10亿美元的阿斯旺大坝。
尼罗河被水坝拦腰截断后,河流上下游的生态链被切断,两岸动植物开始减少,洄游产卵的鱼的繁殖也受到影响,捕鱼量大大下降。以前尼罗河中有47种商业鱼种,在大坝建造后只有17种,地中海东部沙丁鱼的年渔获量下降到83%。
平静的上游水库,使疟疾蚊、钉螺等大量繁殖,让居民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
由于缺少了每年洪水带给下游两岸的天然肥料,下游农田日益贫瘠,只能依赖化肥,使得土地盐碱化日趋严重,流向尼罗河的化肥残留部分也使水质大大恶化,威胁着鱼类和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受害者
裸臀鱼((Gymnarchus niloticus))
又名尼罗河魔鬼鱼,分布于非洲尼罗河等流域。它们白天喜欢隐藏在植物丰茂的岸边,晚上出来捕食。会在涨潮时将卵产在沼泽里,并看守小鱼孵化长大。因此河岸植被的退化对其影响很大。
尼罗异耳骨舌鱼((Heterotis niloticus))
产于尼罗河中上游和热带西非洲一带,是非洲仅有的一种龙鱼。在繁殖期间,它会找寻圆形枯木或树枝水草筑巢。
电鲶((Malapterurus electricus))
一种怕光的底层凶猛性鱼类,喜欢生活在河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生植物下面。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北临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以石油出口为主要经济来源,是个人口只有2600多万的小国,却建有世界第五大水电站——古里(Guri Dam)水电站。它位于委内瑞拉东南部的奥里诺科河支流卡罗尼(Caroni)河上,距首都加尔加斯600公里,是1963年开始建设的,投资共300亿博利瓦尔,总装机能量为10000MW,能满足委内瑞拉73%的电力需求。由于委内瑞拉对水电的极度依赖,从2000年开始,政府开始对古里水电站进行翻新,使其能继续运行30年。
但在环境影响上,古里水电站一直极受争议。它在大坝上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水库,淹没了62500平方公里的森林,许多高山变成了不足15公顷的小岛。尽管在山林被淹没时,当地原居民曾划着船试图救下被淹的动物,但原有的豹、哈比鹰、犰狳、鼬鼠等如今已经彻底消失。而且,由于天敌缺失,当地的吼猴、鬣蜥蜴和切叶蚁等大量繁殖,数量甚至比其他地方高出十至百倍,这使得剩余的原始森林几乎被吞噬一空。
而在另一面,如今的古里水库却成了钓鱼圣地,由于它的湖岸边形成了许多小港湾、沼泽地和洞穴,成了鱼类的新栖息地,盛产皇帝鱼、南美银姑鱼、吸血鬼鱼、鲮脂鲤和鲶鱼。
受害者
犰狳((Armadillos))
南美洲和中美洲特有的珍稀动物,主要栖息在树林、草原和沙漠地带,吃昆虫、蚁类等。因栖息地被破坏,它的分布范围日益缩小,有的近于灭绝。
哈比鹰((Harpia harpyja))
亦称角雕,是世界上体格最大及最强壮的猛禽之一,很多时候都栖息在热带低地森林的上冠层,在高树上以树枝筑巢。由于雨林的消失和人类的捕猎,哈比鹰的生存受到很大的威胁。
卡里萨尔蓝籽雀((Amaurospiza carrizalensis))
一种小型鸣禽,主食植物种子,2003年发现的新物种,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过。它目前所知的唯一栖息地是委内瑞拉北部Caura River河上一个小岛。如今已经被破坏。
俄罗斯
俄罗斯全境共有超过100座水电站,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拥有巨大的水能蕴藏量(占世界蕴藏量的9%),那里有着水流充沛的安哥拉河、叶尼塞河、鄂毕河、伊尔梯什河、勒拿河和维吉木河等,但目前利用率不到25%。
如今,俄罗斯正在筹划国际输电项目CASA-1000(中亚-南亚-1000),计划将中亚电力出口到南亚。
然而,俄罗斯境内大量梯级水库的建立,淹没了洄游性鱼类和土著鱼类的产卵场,许多鱼类的产卵场地都因水库蓄水淹没而全部丧失。
受害者
哲罗鲑((Hucho taimen))
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的伏尔加河、黑龙江流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较深的水体如大江干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则向溪流洄游,集群在水流湍急、底质为砂砾的小河川里产卵。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冷水性鱼类,靠无脊椎动物和小鱼为食,栖息于不超过20摄氏度、水质清澈的流水中,冬季则在支流的深潭或大江中越冬,对水质要求较高。一年产卵一次,初春解冻时即上溯产卵洄游。产卵场一般位于水深1-1.2米,底质为砂砾的的急流中。
北鲑((Stenodus leucichthys))
原来广泛分布于北冰洋水系各河流,秋季溯河进行生殖洄游,产卵于无杂草、水流缓慢、水深3-4米、多砾石底质的河段中。孵出后的仔鱼顺流而下,进入俄罗斯境内的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生长、肥育。从1960年代开始产量逐年下降,至1980年代已极为罕见。
在水电开发总量上,美国占据了全球第四的位置,前面分别为中国、加拿大和巴西。根据2010年《美国全国水坝名录》,美国共有大小水坝84134座,其中坝高超过15米的大型水坝8100多座,被水坝拦截的水道约100万公里,占美国河流总长度的17%。
但是,这些大坝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明显。以华盛顿州的大库利水坝为例,建成后由于没有留出鱼梯,许多从海洋洄游到奥卡诺根河产卵的鱼被截断了道路,繁殖大受影响。而水库静止的水容易吸收太阳辐射,使水温升高,氧气减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坝上游鱼类的栖息地。生态学家还认为,因为鱼量减少,以鱼为食的黑熊和老鹰等也相继减少,令整个生态链受到损害。有趣的是,美国也是最先开始拆坝的国家之一。从1990年代开始,美国拆除的水坝陆续达到了500来座。2011年夏末,艾尔华和葛莱恩斯峡谷大坝开始拆除,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大坝拆除项目,从开始政治博弈到决策,历时长达20年。
拆坝的过程,远比建坝复杂。以葛莱恩斯峡谷大坝为例,水库中1300万立方米的沉积物,需要花费三至五年才能冲走,鱼类则要30年才能恢复最初数量。拆除两座大坝回收的26759立方米混凝土和几百吨金属,相当于美国帝国大厦一半的材料。
受害者
帝皇鲑((Oncorhynchus tshawytscha))
该鱼生活在北太平洋和阿拉斯加与加州之间的河道。在海洋生活三四年后,它们洄游到出生的河中产卵,母鱼在守护鱼卵4-25天后死去。每年的九月到十二月是它们的产卵高峰期。
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生活在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喜欢生活在清澈无污染的冷水中,食鱼虾为主,只能在20℃以下的水温中生长,是高寒鱼类。水温过高会令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超过24℃它便停止摄食,逐渐衰弱而死亡。
红大马哈鱼((Oncorhynchus nerka))
又称蓝背,从白令海峡到日本以及美国哥伦比亚河流一带的海域都有分布。到了繁殖季节,它们在洄游过程中身体会渐渐变成红色,因此得名。为了到达河流源头的产卵地,它们逆激流和瀑布,有时跋涉几千公里。
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 )
从俄勒冈州至阿拉斯加育空河(Yukon River)均有分布,从大河至小溪的各种水体中均能见到。在海洋中生活1-3年后,它们会游回河流产卵,并且停留6-7周的时间,等小鲑鱼孵出来。
印度是多条河流的流经或发源地,如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亚穆纳河、戈达瓦里河等,水力资源丰富。由于人口众多,能源和粮食需求极大,政府一直在花巨资发展水力工程,如Rajghat大坝,Pstivhhs大坝、Narmada Sagar水库和Matatila大坝等。在印度的规划中,2030年的水电装机将会翻番,达到4090万千瓦的水电装机容量。
以Betwa河上的Rajghat大坝为例,这是一座1982年竣工的大坝,全长11.2公里。这片地区为丘陵地带,每年不同季节的降雨量非常不均,常在雨季爆发洪水,非汛期严重缺水。
Rajghat大坝形成的水库淹没了近3.7万公顷土地,1.9万多人被迫搬迁。整个工程耗资巨大,除了安置原居民的补偿费用外,由于水库淤积量大大超出预计,为了保持上游的水土,必须花费1.4亿卢比,并且要在随后度年不断追加。另外,Rajghat大坝原来居住着许多珍稀动物和候鸟,比如印度黑羊(Antelloppe Cervicapra)、印度虎(Panthera Tigris)、印度大鸨(Choriotis nigriceps)、孔雀(Pavo cristatus)、长吻鳄(Crocodilus palustries)、短吻鳄(Graialis gangeticus)等。建坝的爆破施工使用了465吨的炸药,给当地动物造成了致命打击,而原有的近两百种植物也被淹没在了水底。
受害者
恒河河豚
当地人叫susu。它是生活于印度、孟加拉等国的淡水豚,全世界仅存约2000只到6000只,是濒危动物之一,水坝严重影响了它们的行动与分布区域,许多族群被分散在隔绝的小块地区内,生存繁殖都会受到影响。
长吻鳄((Gavialis gangeticus))
为重度濒危品种,分布于于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宽阔河流中,口吻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变得细长如棍子。它很少离开水,以鱼为食。它们会在沙地挖深洞产卵,很难进行人工繁殖。
孟加拉鸨((Houbaropsis bengalensis))
被联合国列为极危(IUCN 3.1)级别的动物,全球的成年孟加拉鸨的数量不超过1000只。它们通常在湖边的草地繁衍,习惯留在自己的出生地生活,如果季节性的洪水将栖息地淹没,它们会进行短距离的迁徙,等洪水退后再回到原地。
巴西
巴西在全球水电开发总量中排名第三,其中部为平原,落差较小,因此大部分水库都在与其他国家的交界处。巴西拥有全球发电量第二大的伊泰普水电站。另一座名为贝罗蒙特(Belo Monte)的水电站位于巴西帕拉州北部的申古河(Rio Xingu)上,预计2015年建成后,将成为继长江三峡大坝和伊泰普大坝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坝。
1975年,巴西政府同巴拉圭联手,开始建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伊泰普水电站。它位于巴西与巴拉圭的交界处,在南美第二大河巴拉那河上,装机容量高达14000MW,耗资183亿美元。
由于最初兴建时没有考虑修建鱼群向上、下游迁徙时所必需的通道,大坝极大影响了迁徙类鱼群的繁衍。这也导致野生鱼类完全被圈养在伊泰普水库中,基因变异性降低。1996年,巴西巴拉那州政府在伊泰普水坝的岸边修建了一个“科学与水”的主题公园,并在其中增建一条沟通水库上下游的渠道,便于鱼群往来迁徙。针对鱼群迁徙习惯做了详细调研后,这条渠道被设计成半圆形,环绕伊泰普水坝在巴西的一侧,自伊泰普水库到下游的巴拉那河,水位降落120m,总长10公里,入口闸门可以按需求打开关闭。 由于鱼类迁徙期正好是巴拉那河的洪水期,新增鱼道分走的水并没有影响发电量。
受害者
斑马异形鱼((Hypancistrus zebra))
生长于亚马逊南部的申古河,当地河床多有深色多孔的火山岩,因此适合不同大小的异形鱼藏身。未来建成的贝罗蒙特大坝将大大降低河水的水位,影响斑马鱼的生存和繁衍,它们如今被列为濒临灭绝动物,禁止捕捞和出口。
金色锉钩甲鲶((Scobinancistrus aureatus))
又叫黄金达摩、金孔雀,于1989年在申古河被发现并命名,具有威武的造型和绚丽的金色斑点。它跟斑马异形鱼的特性类似,而且抗低氧能力不佳,缺氧时会发生昏迷、口器失去吸力、浮上水面呼吸等现象。
鹦嘴银板((Ossubtus xinguense))
分布于申古河流域,是非常稀有罕见的鱼种。它们脾气凶狠,富有侵略性,习惯住在湍急的水流中,但水坝大大减少了河道原有的急流,使其数量骤减。
流经非洲东北部的尼罗河,灌溉着非洲沙漠中的大片土地。它每年定期泛滥的洪水,会淹没两岸的农田,再留下肥厚的淤泥。1960年,为了控制水患,扩大灌溉面积,发电及发展航运,埃及在前苏联的援助下开始兴建当时世界第一、耗资10亿美元的阿斯旺大坝。
尼罗河被水坝拦腰截断后,河流上下游的生态链被切断,两岸动植物开始减少,洄游产卵的鱼的繁殖也受到影响,捕鱼量大大下降。以前尼罗河中有47种商业鱼种,在大坝建造后只有17种,地中海东部沙丁鱼的年渔获量下降到83%。
平静的上游水库,使疟疾蚊、钉螺等大量繁殖,让居民血吸虫发病率高达80%。
由于缺少了每年洪水带给下游两岸的天然肥料,下游农田日益贫瘠,只能依赖化肥,使得土地盐碱化日趋严重,流向尼罗河的化肥残留部分也使水质大大恶化,威胁着鱼类和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受害者
裸臀鱼((Gymnarchus niloticus))
又名尼罗河魔鬼鱼,分布于非洲尼罗河等流域。它们白天喜欢隐藏在植物丰茂的岸边,晚上出来捕食。会在涨潮时将卵产在沼泽里,并看守小鱼孵化长大。因此河岸植被的退化对其影响很大。
尼罗异耳骨舌鱼((Heterotis niloticus))
产于尼罗河中上游和热带西非洲一带,是非洲仅有的一种龙鱼。在繁殖期间,它会找寻圆形枯木或树枝水草筑巢。
电鲶((Malapterurus electricus))
一种怕光的底层凶猛性鱼类,喜欢生活在河岸的石隙、深坑、树根底部的土洞或石洞里,多伏于阴暗的底层或成片的水生植物下面。
委内瑞拉
委内瑞拉北临加勒比海和大西洋,以石油出口为主要经济来源,是个人口只有2600多万的小国,却建有世界第五大水电站——古里(Guri Dam)水电站。它位于委内瑞拉东南部的奥里诺科河支流卡罗尼(Caroni)河上,距首都加尔加斯600公里,是1963年开始建设的,投资共300亿博利瓦尔,总装机能量为10000MW,能满足委内瑞拉73%的电力需求。由于委内瑞拉对水电的极度依赖,从2000年开始,政府开始对古里水电站进行翻新,使其能继续运行30年。
但在环境影响上,古里水电站一直极受争议。它在大坝上游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人工水库,淹没了62500平方公里的森林,许多高山变成了不足15公顷的小岛。尽管在山林被淹没时,当地原居民曾划着船试图救下被淹的动物,但原有的豹、哈比鹰、犰狳、鼬鼠等如今已经彻底消失。而且,由于天敌缺失,当地的吼猴、鬣蜥蜴和切叶蚁等大量繁殖,数量甚至比其他地方高出十至百倍,这使得剩余的原始森林几乎被吞噬一空。
而在另一面,如今的古里水库却成了钓鱼圣地,由于它的湖岸边形成了许多小港湾、沼泽地和洞穴,成了鱼类的新栖息地,盛产皇帝鱼、南美银姑鱼、吸血鬼鱼、鲮脂鲤和鲶鱼。
受害者
犰狳((Armadillos))
南美洲和中美洲特有的珍稀动物,主要栖息在树林、草原和沙漠地带,吃昆虫、蚁类等。因栖息地被破坏,它的分布范围日益缩小,有的近于灭绝。
哈比鹰((Harpia harpyja))
亦称角雕,是世界上体格最大及最强壮的猛禽之一,很多时候都栖息在热带低地森林的上冠层,在高树上以树枝筑巢。由于雨林的消失和人类的捕猎,哈比鹰的生存受到很大的威胁。
卡里萨尔蓝籽雀((Amaurospiza carrizalensis))
一种小型鸣禽,主食植物种子,2003年发现的新物种,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没有发现过。它目前所知的唯一栖息地是委内瑞拉北部Caura River河上一个小岛。如今已经被破坏。
俄罗斯
俄罗斯全境共有超过100座水电站,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拥有巨大的水能蕴藏量(占世界蕴藏量的9%),那里有着水流充沛的安哥拉河、叶尼塞河、鄂毕河、伊尔梯什河、勒拿河和维吉木河等,但目前利用率不到25%。
如今,俄罗斯正在筹划国际输电项目CASA-1000(中亚-南亚-1000),计划将中亚电力出口到南亚。
然而,俄罗斯境内大量梯级水库的建立,淹没了洄游性鱼类和土著鱼类的产卵场,许多鱼类的产卵场地都因水库蓄水淹没而全部丧失。
受害者
哲罗鲑((Hucho taimen))
主要分布在亚洲北部的伏尔加河、黑龙江流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较深的水体如大江干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则向溪流洄游,集群在水流湍急、底质为砂砾的小河川里产卵。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冷水性鱼类,靠无脊椎动物和小鱼为食,栖息于不超过20摄氏度、水质清澈的流水中,冬季则在支流的深潭或大江中越冬,对水质要求较高。一年产卵一次,初春解冻时即上溯产卵洄游。产卵场一般位于水深1-1.2米,底质为砂砾的的急流中。
北鲑((Stenodus leucichthys))
原来广泛分布于北冰洋水系各河流,秋季溯河进行生殖洄游,产卵于无杂草、水流缓慢、水深3-4米、多砾石底质的河段中。孵出后的仔鱼顺流而下,进入俄罗斯境内的额尔齐斯河和鄂毕河生长、肥育。从1960年代开始产量逐年下降,至1980年代已极为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