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来”这个词

来源 :江门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mh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历
  康飞龙:被玩弄的命运
  老胡是最早来深圳的农民工,在深圳奋斗了二十多年,今年刚好退休,却被企业辞退了,老胡只交了11年社保(早些年,深圳还没有给外来工买社保的法规,按照如今的养老制度,养老保险累计缴费达15年才能在退休后领到养老金)。老胡天天跑社保部门,社保部门开始说可以帮忙转到老家,后来又说只有广东省的才能转,老胡是湖南人,所以转不了,无法退休。无奈之下,老胡只好把社保退了,只能退个人部分,退保的时候老胡哭泣着说:“没想到我在深圳工作了二十多年,到最后竟然是连养老金都没有。”
  老胡回老家了,回家的时候,是我和女儿送他的。我女儿问我:“爸爸,我们的老家在哪里啊?是我出生的宝安,还是我们现在住的龙岗啊?”我说都不是,我们的老家在湖南新化。女儿天真地问:“为什么我在深圳出生,深圳却不是我的家了?”我说:“这只是我们暂住的地方,以后你好好上学,努力奋斗把家安在深圳吧。”
  为了能让女儿在深圳上公立学校,我忙了一个月,准备各种证明材料,今天跑社保局打印缴纳清单,明天跑去搞房屋租赁合同等等,我把十几份材料都准备齐了,去申请学位的时候还是失败了,说是学位紧张,深圳户籍优先,购房户优先。不过能交二万块助学金的话,可以考虑安排一个学位。我那微薄的工资无力支付这天价的助学费,只好把女儿送回老家读书了。
  我在深圳奋斗了十年,一样缴税,一样缴纳社保,却无法享受同等的待遇,连女儿上学的机会都没有。我们这些外来工为这个城市的繁荣富强洒下了青春和血汗,换来的是一个尴尬,是对我们这些外来工的不公平的对待。无论我们怎么努力,也无法改变贴在我们身上“外来工”的标签。就是因为这个标签,我们的命运无法改变,在这城市里也始终没有归属感。
  
  陈迎春:忍受多少的无奈
  来广州已经十个年头了,对于头上顶着“外来”两个字感触颇多。
  2000年刚来广州那年,我所居住的社区实行军警民共治,要求住在社区内的外来工必须办理暂住证,每个月需交35元。周末人们都趁着休息出去逛逛,这时社区治保会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要出去的外来工必须提供暂住证,对于没有暂住证的外来人员,在街上一经发现,就会用车拉至治保会的操场上。12月,广州的夜晚很冷,操场上虽然抱怨声很大,但苦于寒冷和到期未办理者将被送拘留所,操场上的人员只好办理了暂住证。
  我们能够理解政府出于便于管理的原因,但社区利用办证,收取自立名目的各种费用,促使更多的外来工不愿意主动办理暂住证。随着投诉越来越多,媒体的不懈监督,才促使此类事件没有愈演愈烈,有了更多的人去关注外来工。
  外来人员从表面上来看是来广东打工赚钱,但谁又知道他们背井离乡,忍受许多无奈和忧伤。从另外的意义来说,外来工为广东的经济建设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就说近的亚运场馆的建设,高铁的开通,不也有外来工的贡献吗?政府近年来也着实更多地关注外来工,外来工可申请经济适用房,外来工可以参政议政,可谓是外来工的幸事。
  
  周明春:“外来”不应是标签
  看到“外来”二字,我们总有一种酸溜溜的感觉。在这里无论多好,总找不到在家乡那种被尊重、被重视的感觉。我们好像是天外来客。
  来到珠三角,我们迷惑了,本土的、本地的、内部的都是好的,外来的都是差劲的、劣质的。我们外来工的尊严、公平、权利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怪不得温总理的一句“公平正义是比太阳还要有光辉的事业”得到众人的称赞。
  能够接纳别人是一种胸怀,外来工被歧视、排斥,是对民主的肆意践踏,是怕与其分享资源优势,是一种变态的优越快感在作怪,是为了充分体现本地人的优越感,事实上这只是人的一种生物本能。
  外来工带来的不仅仅是劳动力,还有拼搏的精神和文化,正是这种精神和文化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外来”事实上把我们大多数劳动者“分化瓦解”,把最广大的劳务工看作抵制的对象,看作没有一点素质的盲流,把矛头对准大多数劳动者,但矛头不能代表外来工群体的主流。
  广东外来工可报考公务员,是更大的公平与进步。但外来工考公,被录用的外来工会不会被标签为公务员中的农民工?或被定义为外来工公务员?是否会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者只是一个实验品,或者是作秀?抑或是为了标榜思想解放搞活?希望不会是这样。
  
  旁观者
  金祥:在城市寻找归属
  继产生中国首位外来工人大代表胡晓燕后,广东将从珠三角近1600万外来工中考录产生首批基层公务员。它从一个侧面说明社会越来越注重保障外来工的表达权和政治权利。然而,能够获得公务员的资格毕竟是极少部分。
  有调查表明,外来工和城市人的交往明显不足,外来工和城市居民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两个不同的集合体。大部分外来工外出务工的目的很明确,赚钱,攒钱,返乡,在城市里,他们找不到身份上的认同感和情感的归属感,这里不是他们的家。笔者认为,为外来工构建起情感和精神归属感,是当务之急,也是促进外来工和城市和谐相容的必要之举。这需要政府、用人单位、社会和外来工的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在政策层面要给予外来工更多的关怀,在政策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要强调保障他们的利益。在城市建设、文化建设方面应当充分考虑外来工这个群体。深圳宝安区通过增加城市社区公园的建设,培植“打工文学”等做法,使得城市文化内涵进一步加强。
  其次,工厂、公司等用人单位应当在保证遵守《劳动合同法》,维护外来工合法权益的同时,进一步为外来工营造温暖的工作文化氛围。说白了也就是,一个企业靠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去吸引外来工,去留住外来工,靠什么东西去让外来工生活得好并为你这个企业努力奋斗。
  最后,外来工和他所处的城市居民应当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共处模式。伴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深入,伴随着户籍改革的展开,外来工终将有一天会成为本地居民的“邻居”。与其排斥、抵制,不如学会和外来工相处好。对于外来工而言,应当主动“入乡随俗”,努力提高素质。
  外来工问题是中国改革发展的产物,它的出现恰恰是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面对着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城市,面对着传统“安土重迁”文化的瓦解,我们除了在物质和空间上做好接纳准备外,更要在文化上做好整合,构建起一种和谐的相处模式。
  城市形成的初期都是大量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口的迅速汇集,外来工问题同样如此,只要我们真正地关注外来工,真正地构建起外来工的情感和精神归属感,那么外来工问题就将得到有效解决,那时,公民社会则真正建立。
其他文献
在农村,几乎每个小孩子都要做些扫地、洗碗、暖水、做饭之类力所能及的家务。而我还要割草,因为我家拥有村里唯一的私人鱼塘。每隔两三天,我和姐妹都兴高采烈去鱼塘旁边的草地割草。村里的孩子也都喜欢跟着到那块绿油油的草地去。  大家经常比赛割草,谁输了谁就得在地上打几个滚。偶尔,会在草丛里抓会表演飞翔节目的草蜢。等把草都丢到鱼塘后,我们会在草地里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再不,就一群人守着鱼塘,看看谁割的草最受鱼
期刊
异乡人   邓 宗    总有一方晴空  梦里千回百转在心里  酝酿着恬静与温柔  多少个夜晚  那条婉转轻灵的清溪  淌过夜的冰冷  浸润着孤独的异乡    漂泊的日子如烟  暗淡了游子明眸的洁净  流淌在异乡的汗水和泪水  汇成不息的河流  漂走了昨日的青春、梦幻  沾染了游子心底的蔚蓝  只是故乡那一轮残缺的月  沉淀在心底  成为一道  或深或浅的伤口  激励着游子  用自己的屈辱和挣扎 
期刊
公园招工  我被老板扫地出厂了。老板把我扫地出厂,可不是因为自己,是为了那个工号为7的工友。他与我同一宿舍,和我上下铺。我是最清楚他生病的事了,我摸过他的额头,烫手。他真的是一天时间颗粒未进。病了去找老板请假,看起来是很正常的事,可到了老板那里就不正常了。7工号的病假是我帮忙请的,老板说,7工号是装病。我说,他为什么要装病?老板说,生产任务重,他是为了逃避加班。妈的,我一气之下,说老板没良心,没爱
期刊
1973年的冬天格外寒冷,大雪一下就是十多天,房檐上的冰凌有一尺多长,北风整日怪兽样嚎叫着,滴水也成冰了。在我的世界里,1973年的冬天又是格外温暖。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至今仍能感到那个冬天带给我的,犹如春天般的温暖。  1973年的冬天,学校要排练《智取威虎山》。班主任李老师盯着我说:“你嗓门洪亮,长得浓眉大眼,最适合演杨子荣了。杨子荣打虎上山时穿的是棉大衣,可惜你没有棉大衣。”  画书《林海雪原
期刊
临新年,刘海横下心割了二斤肉,准备给老婆孩子加加菜。刘海等到下午6点,还不见儿子童童放学回来,心想该不会出什么事吧?正想去学校看看,隔壁老板的儿子——童童的同学从学校回来,说是童童犯了错误,老师让家长去学校一趟。  这天杀的!刘海骂了一声,立马赶去学校。刘海刚走进办公室,老师就开始训话:“我不知道你是怎样教育儿子的,竟做出这样流氓的事情来。”刘海听老师一说,气得就要打童童,可又被老师挡住了:“这是
期刊
我不喜欢流行音乐,也不喜欢明星们的八卦,唯一能够安慰我的便是书,尤其是一本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的书。  你第一次翻阅,第一次折痕,第一次在上面涂画,第一次摔到地上……然后有了第二次,第三次……渐渐的新书变成了旧书。高兴时要翻翻,失落时要翻翻,迷茫时要翻翻,找到了方向也要翻翻……犹如需要我们一次次书写修改的人生,你需长情,拒绝喜新厌旧。  书的内容本来很重要,但是对于一本旧书来说,却并非如此。读一本新书
期刊
2004年10月10日星期三晴  走在去书城的路上,看到前面有一个女孩提着一个沉重的行李包蹒跚而行,她的上衣已被汗水浸湿了,从她身边走过的人很多,可没谁去帮她拎一下包。我走了上去,向她微微一笑,说:“靓妹,我来帮你提一下包吧!”女孩连忙说:“谢谢!”并微笑着把包给了我,我们边走边谈,从谈话中得知她刚从深圳到东莞来找表姐,她表姐在前面一家工厂打工,从这里去那厂,中间有一段偏僻的路。看她楚楚可怜弱不禁
期刊
(一)  雨晴坐在孙洪专用的办公室里,全身都不自在,一点“飞上枝头变凤凰”的感觉都没有。她滑动着鼠标,点击键盘上的数字键,小心翼翼地按照孙洪教她的方法,将数据往电脑里输入。这是孙洪交给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笔记本上的数据打到电脑里,还特别叮嘱她说,慢慢输入,不要紧张,什么时候输完都没关系。  同事都羡慕雨晴的运气好,昨天还是生产线上一个普通员工,今天就被新上任的孙主管钦点成文员,在冬暖夏凉的办公室
期刊
2009年9月10日星期二晴  南方的秋夜,终于慷慨地献出了它清凉的风。我的心不能平静下来。这是什么时辰啊,乡愁居然在灵魂里打起了冷颤——该给灵魂加衣了。  给灵魂加衣就是给乡愁加衣。那件衣就折叠在那部座机上,只要轻轻地摸一摸那钮扣一样的号码键,那熟悉的声音那甜蜜的问候,像递过来的一件棉袄,披到了身上。灵魂里的血液就开始沸腾了,乡愁也跟着升温。  就像到银行里取钱,千言万语的牵挂,都日积月累在心灵
期刊
老崔原先是个老实胆小的“窝囊废”,因不会逢迎拍马,刚进城打工时干的是最累的活儿,得到的是最低的薪水。他有两个困惑,第一是不明白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歧视他,大到老板,小到工头,对待他的态度还不如一条宠物狗!第二是不明白城里人为什么盖了那么多崭新的烂尾楼。据说一旦抢到拆楼合同,也就拥有了堆积如山的砖头、钢筋、铝材和门窗配件,某些手眼通天的工程队肥得流油!而像老崔这样的低级打工汉,只能干瞪眼,连点油星子都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