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的一种新的基本理念,是一种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体现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促进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一、找准切入点大胆整合
在学生对综合性学习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个实施过程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首先应组织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及要求,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支持配合。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典型新颖的成语故事、详实科学的有关史料、阅历情操的文化积淀,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切入点的三大突破口;人文、方言、宗教、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是语文和地理学科整合的着力点;数理化学科的定义定理的表述以及逻辑推理的过程,则是语文学科说明文教学,特别是语言的归纳概括、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长短句变换等语文能力的支撑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思想政治学科的宣传教育性,正是二者整合的前提,后者强调道德法制的规范性作用,前者强调熏陶感染的提升作用。同是语言学习的教学,我们应充分尊重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注重各种外国语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将重点放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上。总之,找准“切入点”是学科间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学习内容体现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包括:学习目标的综合、学习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学习资源的综合、评价的综合性。但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科”,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跨学科学习,多学科结合是一种最佳选择。学习时要关注和涉及到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和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所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之中,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之中,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沟通课堂内外联系、沟通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沟通语文与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的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对综合性学习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技巧的指导,如如何从报刊、书籍、电脑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并分析整理;如何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如何查找资料,引用资料;如何确定选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如何开展调查访问;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等,这些指导为下一阶段实践打下基础。在实践中,教师还需针对具体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进行分别指导。
三、实践过程体现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如何,关健在实践。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下自主开展各项综合性学习。开始时起点不能太高,选题不能太大,要先从简单的易操作的活动性综合性学习入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并保护其成功感。每项综合性学习在实践时一般要经过准备、实施、交流、评价四个阶段。如围绕“三峡工程的利与弊”这一论题,教师应认真组织学生与有关老师参加,语文教师从学生的语句修辞、中心与材料等方面评价,历史教师从人类的进步角度引领,地理教师从人文地理方面拓展,政治教师从思想政治方面分析总结,最后再由语文教师做综合性评价,让学生在讨论中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提倡凸出学生的自主性发展,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同时,学生有自由度和自主创造的空间,在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提倡小组分工合作,分头完成各项任务,学会把个人的成果、资源和小组成员互补、信息共享,实现有效的整合,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得出综合意见或结论。
责任编辑黄日暖
一、找准切入点大胆整合
在学生对综合性学习还比较生疏的情况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个实施过程应按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首先应组织学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综合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及要求,让学生在思想上重视起来,同时还要争取家庭和社会支持配合。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典型新颖的成语故事、详实科学的有关史料、阅历情操的文化积淀,是语文综合性学习切入点的三大突破口;人文、方言、宗教、生态系统的保护等,是语文和地理学科整合的着力点;数理化学科的定义定理的表述以及逻辑推理的过程,则是语文学科说明文教学,特别是语言的归纳概括、根据已知信息推断新信息、长短句变换等语文能力的支撑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同思想政治学科的宣传教育性,正是二者整合的前提,后者强调道德法制的规范性作用,前者强调熏陶感染的提升作用。同是语言学习的教学,我们应充分尊重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注重各种外国语文化的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将重点放在不同文化的比较上。总之,找准“切入点”是学科间的前提和基础,因为它直接影响着语文学科综合性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学习内容体现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包括:学习目标的综合、学习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学习资源的综合、评价的综合性。但综合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的综合性,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学习内容上,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科”,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跨学科学习,多学科结合是一种最佳选择。学习时要关注和涉及到科学、人文和自然、社会和人生以及历史、现实、未来等科学、文化、艺术、道德各个领域。所以,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教育资源,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与实践之中,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之中,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沟通课堂内外联系、沟通学生与自然社会的联系、沟通语文与各学科之间联系的纽带,是贯穿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之中的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的语文学习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对综合性学习中常用的基本方法技巧的指导,如如何从报刊、书籍、电脑或其他媒体中获得有关资料并分析整理;如何做摘录卡片、读书笔记;如何查找资料,引用资料;如何确定选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如何开展调查访问;如何展示学习成果等,这些指导为下一阶段实践打下基础。在实践中,教师还需针对具体的综合性学习内容进行分别指导。
三、实践过程体现综合性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如何,关健在实践。实践是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和帮助下自主开展各项综合性学习。开始时起点不能太高,选题不能太大,要先从简单的易操作的活动性综合性学习入手,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并保护其成功感。每项综合性学习在实践时一般要经过准备、实施、交流、评价四个阶段。如围绕“三峡工程的利与弊”这一论题,教师应认真组织学生与有关老师参加,语文教师从学生的语句修辞、中心与材料等方面评价,历史教师从人类的进步角度引领,地理教师从人文地理方面拓展,政治教师从思想政治方面分析总结,最后再由语文教师做综合性评价,让学生在讨论中体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价值。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综合性学习提倡凸出学生的自主性发展,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同时,学生有自由度和自主创造的空间,在学生自主发展的基础上,提倡小组分工合作,分头完成各项任务,学会把个人的成果、资源和小组成员互补、信息共享,实现有效的整合,通过小组讨论研究,得出综合意见或结论。
责任编辑黄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