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防范对策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good1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技期刊编辑工作就是根据期刊的定位定期地进行选题策划,并对来稿进行选稿审查,与作者就文章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交流沟通,以确保文章的质量并符合杂志的定位和特色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普遍开始重视科技知识的学习,国家也重视科技知识的普及。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保证科技刊物既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能为人们了解科学、掌握科学,从而运用科学服务,这是科技期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担负的重要使命。一个受欢迎的刊物,质量是第一位的。把握刊物的质量,这个任务就落在了期刊编辑的身上。正确认识与分析这些科技学术期刊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的防范对策,是保证科技期刊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试对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作抛砖引玉。
  
  一 选题中的问题及防范对策
  
  1 选题工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科技期刊数量庞大,但有国际知名度者不多。笔者在翻阅一些科技期刊时发现,有些科技期刊栏目设置包罗万象,乍一看,什么类型的文章都可以刊发,包括社科类的文章都在发表范围内。某专业刊物一期文章竟然涉及本专业的只有两三篇。另一类是隔三差五地变换栏目设置,改头换面,好像刚刚出嫁的新娘,硬不拿出点胭脂水粉,好似不招人,慢慢地,读者都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的刊物在做选题前,没有根据读者的需求进行细心策划,只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臆断决定做什么、怎么做,到头来,选题不符合读者的期望要求,要么策划的选题高出了读者的接受能力,要么低估了读者的理解水平,要么选题的中心偏离读者的关注点,自然做出来的选题只有给自己看。当前,为了争夺更多的读者和提高影响力,大多数科技期刊都在选题方面狠下工夫,可是存在的问题也比较多。例如,有的编辑为了一味地追求刊物销量和影响,在选题方面狠抓创意,简单地说就是为了创意而创意,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眼球而另辟蹊径,寻找新的领域或形式突破,结果呢?读者并不买账。因为在此过程中忽视了读者的主体性定位,是在以杂志本身为主题进行设计选题、执行选题的。这种选题在短期来说,可能能够吸引一些读者,可是长远来看,对杂志的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久而久之,导致了众多的读者流失。
  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科技知识的普及更加重视,一系列促进科技知识普及的惠民政策相继出台。然而,笔者翻阅一些科技刊物时,并没有明显看到此类政策的新闻信息。绝大多数科技期刊没有设置关于科技新闻报道的栏目,这是当下科技期刊的一大悲哀。
  一个科技期刊,理应策划一至两个富有专业特色的王牌专题,以专题提高刊物的知名度,体现办刊特色。可是,大多数刊物还是名不见经传的专题,从文题到内容,从头读到尾,就像一直漂泊在没有人烟的大海抑或走进荒无人烟的沙漠。其实,至少在大海中能看到一只风帆,在沙漠中应该看到一棵仙人掌。遗憾的是,我们什么也没有看到。
  
  2 防范对策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认为,首先科技期刊选题定位要以读者为中心。选题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所在,选题的优劣直接决定着期刊的市场发展。选题必须坚持刊物的办刊特色和以读者为中心的思想,把握期刊方向和增强刊物的可读性。在这方面,Nature和Science值得国内各个科技期刊好好学习。一个好的选题就是要求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发展和读者的需求,所以编辑策划选题必须以此为出发点。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必须注意选题的对象,这个选题给谁看的?对一个科技期刊来说尤为重要。给谁看的是一切科技期刊选题的原则性问题,是主体性问题。当前,很多科技期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栏目的主体性不明确,也就是说很多选题都没有搞清楚是给谁看的就匆忙地制作出来了。一本好的科技学术期刊必须具备严肃性、学理性和历史性,要具有一定的信息传播、文化创造和理论导向功能。在选题之前要作一定的读者调查,要以读者为中心,树立为读者服务的宗旨。选题要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在选题实施之前,需要对选题作一定的可行性评估,包括读者问卷调查、征求专家意见,以保证选题能够按照既定的计划顺利有效实施。选题要积极引导原创思维,让具有“独立的话语系统、独特的理论方法和独立的思维体系”的好文章面刊。其次,选题结构要合理。要根据刊物的读者群进行布置,做到充分满足各个层次的读者需要,既要有科技新闻,又要有科技管理,还要有理论探索。选题要符合杂志的办刊方向、刊物定位和学科范围,切忌包罗万象、无所不能。要对本学科领域的各个专业门类都有所涉及,并根据读者层次做到兼顾,版块设计要符合学科的发展趋势。第三,要注重策划专业重点选题。重点选题要体现研究的前瞻性、理论的导向性、文化的创新性和读者的广泛性。一个选题要一下子满足这几个条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对编辑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选题人手,培植刊物特色栏目,培育刊物品牌形象,引导刊物走向个性化的发展路子,对一个琳琅满目而又似乎千篇一律的期刊世界来说意义重大。第四,科技期刊新闻化的趋势,要求刊物编辑具备一定的新闻敏感性。一般来说,科技期刊的编辑队伍都是理工科目的研习者,这就存在一个问题,编辑人员的专业知识扎实,可是文字处理能力和新闻敏感性相对较弱。这就需要编辑人员“要深入科研一线作调查研究,及时捕捉行业内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热点,策划深度报道,组织热点专题讨论”。
  一个好的选题要具有可持续性,多则三四期,少则一两期的选题是不可取的。因为选题策划本身需要编辑投入很多精力,要对本学科的发展有个整体宏观的把握,在对读者群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策划,这一系列的工作,既耗时又耗力。所以,选题一定要准,选题的涉及对象要尽量宽泛,而且被选的选题应该是代表一段时间内读者关注的焦点。选题要确保有足够的高质量的论文,不能做无米之炊,以至于后来走到饥不择食的地步,如果这样,就预示着选题的失败。所以,要保证选题的可持续性。
  张伯海先生说:“有策划的期刊不一定赢得读者和市场,但没有策划的期刊肯定会失去读者和市场。”可见选题对于一个刊物发展的重要程度。期刊编辑自始至终要有一种系统观念,用系统思维建构选题。“选题一方面是为有计划地出版期刊,为后续的组稿确定方向;同时也是保证所选的文章充分体现刊物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在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扩大期刊的技术影响和社会影响。”科技期刊编辑要强化期刊选题策划意识,在个性的时代搭上创意的阶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本期刊在期刊如林的今天赢得读者,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另外,科技期刊选题要在往后的选稿和审稿过程中以及科技发展中不 断修订完善,时时扩充新鲜血液,为期刊长远规划的实现添砖加瓦。科技期刊的选题争取每期选题都能有亮点,都能在前一期上有一个进步,哪怕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小进步。因为,科技的发展就是靠这些一点一滴的进步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期刊的选题只是为期刊构建了一个框架结构,在框架规划恰当合理的基础上,只有在编辑精心组织与之相对应的稿件基础上,期刊才能尽显丰美。
  
  二 组稿中的问题与防范对策
  
  1 稿工作存在的问题
  选题是组稿的基础,而组稿则是选题执行环节中的第一步。组稿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选题的实施和期刊的质量。在选题完成后,就正式进入了组稿阶段。组稿大致包括两种方式:一是社会的广泛约稿,包括在纸质和电子媒体刊登征稿启事;二是目的性的组稿,主要包括对一些专业的学术机构和科研院所的专业科研人员进行约稿。
  科技编辑在组稿中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主要表现在:第一,科技期刊的选稿与当前的学术科研实际相脱节。科技期刊作为学术科研的成果反映,理当紧紧与之结合,可是当前几乎所有的科技期刊呈现的文章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文章与科研的脱节。要知道脱离了实际科研的学术刊物就是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第二,人情稿充斥选稿过程。由于职称评定、学位获取、科研业绩考察等,需要一些作者在规定时间内发表一定数量的不同要求的论文。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追求个人利益,作者就会寻人情拉关系发稿件。一些编辑碍于情面或在利益驱动下,就会为这些低水平的缺少学术价值上不了台面的稿件开绿灯。如此下去,期刊质量自然会下滑,造成的结果就是“自贬家门”,到头来砸了自己的招牌,使刊物陷入发展困境。第三,编辑恋于作者的职称,忽视了稿件本身。一个刊物刊发的是稿件,而一些编辑却片面地看重作者的职称和以往的成果。实话说,在稿件纷飞的当前,要遴选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需要编辑花费很多的精力。在此情况下,有些编辑就会把作者简介看成选稿的唯一标准,而恰恰忽视了稿件本身的质量。职称高,稿件质量就好,这种判断往往都是不可信的。况且,在这种情况下,常常还会造成许多低职称高水平的论文不能及时地与读者见面,而这些作者也会在稿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后,对刊物的选稿产生怀疑,进而导致其往后的不投稿或少投稿。这种选稿机制,对投稿者和读者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和损失,不利于刊物的发展。第四,约稿失误,贻误刊物正常出版。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编辑对约稿者的学术背景不甚了解,仓促盲目约稿,造成作者的稿件质量不高或稿件的专业性与期刊的学科特色不一致;编辑对作者的约稿时限把握不够,造成稿件脱稿延迟,修改跟不上出刊的需要,只好将就草草出刊了事,造成刊物的粗制滥造;有时候被约稿者也会谢绝约稿,在编辑约稿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缺乏替补稿件,只好到时候拿一篇与之相关的稿件凑个数,这样就会降低刊物的质量。第五,编辑选稿的偏向性。编辑在稿件选取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根据自己喜好和知识结构选择稿件的情况。当编辑个人喜好与刊物的办刊特色相违背的时候,所组稿件自然会与刊物特色大相径庭。一个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总是有限的,这样的组稿方式就会制约刊物的长远发展。
  
  2 防范对策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首先,编辑组稿要跟踪当前学科的科研热点问题,保证科技传播和研究反映的时效性。为了保证有足够的高质量的反映当前科研发展现状的稿源,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稿方式,“可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据库组稿,从全国博士生招生目录名单中组稿,从已往作者中组稿,从学术交流会中组稿,从编委会中组稿,从院士候选名单中组稿,从名刊、核心期刊的作者中组稿”,从而保证稿源的丰富和稿件的质量。科技期刊编辑要严于律己,提高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要彻底杜绝人情稿、关系稿。选稿是编辑对稿件的科学性、创新性、学术性和实用性等方面作出的全面、客观、公正的裁判,是控制刊物质量的第一道门槛,是编辑在对作者稿件细读精读的基础上的认识与鉴别的过程。选稿的意义就在于提高刊物质量,反映该领域最新的发展和研究成果,对该领域研究和发展具有借鉴和引导作用。编辑要时刻把好学术质量关,严防虚假数据、漏洞百出和没有价值的文稿流入社会。第三,编辑要建立大选稿观。科技期刊编辑首先要从思想上突破以职称高低论文稿质量的思维定势,建立以稿件本身为主的评判体系。通过电子文献和搜索引擎等多种检索方法,提高文稿筛选效率,保证不错漏一篇有价值的文稿,不误选一篇没有价值的文稿。第四,科技编辑约稿要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科技期刊编辑在定点约稿中,要对被约稿者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争取有约必应,有应必成。为以防万一,有时还可以设置备选稿件,如果约稿不能按时保质出稿,还可以弥补空缺,从而保证科技期刊的严肃性和时效性。第五,编辑要完善自身知识结构,避免选稿的个人偏向性。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是一项复杂而又严密的系统工程,编辑自身的素养高低直接决定了科技期刊的质量。编辑要提高文字处理能力,熟悉各类科技题材文稿写作,包括科普作品、科技新闻、科研报告和科研论文等文体。要从刊物整体发展出发,从学科的发展出发塑造全面系统的学科发展观,对不同领域不同发展方向的科研作品都要给予关切。
  
  三 结语
  
  科技期刊的迅猛发展,给编辑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需要编辑提高使命感和责任心,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完善知识结构,掌握专业知识,提高科研素质,为创建高质量的科技期刊而不懈努力。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评论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方式近年来形成了爆发式的增长势头。生长于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在新媒体技术的催发下实现了它新的跨越,这种态势又引发了传统媒体对新闻评论的重视与推动。  “所谓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新闻评论在各类大众传媒中的立体化生存和评论的日益常态化,一方面满足了
期刊
《著作权法》第三十二条第二款所规定的“报刊转载、摘编法定许可”被认为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著作权法律制度,其赋予了作者享有的“保留权”,即作者可以通过发布声明,禁止其他报刊对其已经发表的作品的转载、摘编。然而,自1990年《著作权法》实施以来,对该制度的争议就从来没有间断,核心问题是作品在法定许可的机制下得以广泛传播的同时,立法的另外一个初衷一一“作者获得更大经济利益”的目标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其中
期刊
中国乃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民族文化积累和传承的过程中,“书”作为不可或缺的载体承担着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人们谈及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仍津津乐道于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巨大贡献。正是造纸术与印刷术的双峰并立,使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传播方式,并直接促成、带动了“中国出版史”的展开。研究显示,早在公元8世纪左右,我国已有了较为成熟的雕版印刷术,目前所发现的世界最早的雕版印刷作品——《金刚经》,即唐咸通
期刊
目前国内经营性的出版单位正在加速出版体制改革,并于年底前完成转制任务。随着出版社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图书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仅靠出版社自身的编辑和发行力量已不足以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利用社会上的各种优势资源,进行各种各样的版权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合力打造优质图书,在业内已形成共识。因此,出版社与民营文化公司、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合作项目逐渐增多,合作方式多种多样,出版图书的形式呈现多元化。这势必使出
期刊
《张颔传》的成功,至少一半得益于使用了访谈体    闫文盛(以下简称“闫”):韩先生您好,今天访谈的重心是《张颔传》,一个大的主题背景,是您的传记文学。我知道迄今您已出版了三部传记作品,除《张颔传》外,另有《李健吾传》和《徐志摩传》,我认为这三部传最能体现您的文学风范。可以说是您此前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至于为什么选择谈《张颔传》,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这部书是您的新著,谈起来应该有许多话题;第二个原
期刊
网络的出现与发展,深刻改变着人们接触媒介的习惯。可以说。网络与出版相结合。为出版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网络出版已经成为出版界的热门话题。因此,合理运用视觉符号进行网络编辑创意,出版受众喜闻乐见的网络出版物,对开拓出版市场,推动出版业的繁荣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视觉文化传播环境的形成    现代传播科技迅猛发展,使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视像符号包围的世界。特别是色彩飞扬的互联网,不仅
期刊
标点符号的准确性是高质量出版物的要求和保证,因此历来受到编校者与出版单位的高度重视。可是,由于编校者认识上的原因,常常出现标注不太准确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出版物的质量。贺知章名诗《回乡偶书》最后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本应标为句号,因为疑问形式的“客从何处来”做了“问”的宾语,整个句子是叙述语气而非疑问语气。可查阅不同版本,标成问号的几乎占了一半。这个标点的不一致不仅使孩子困惑,也让广大语文
期刊
中图分类号的标引,肇始于专著,后拓展至科技期刊。国际上一些著名的科技文摘期刊,如《数学评论》《科学文摘》等,都建立了自己的文献分类体系,将文献分类号作为一项重要的检索数据标注于每一文献。  《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编排规范》建议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给每篇论文标引分类号;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则将分类号明确为“中图法分类号”。随后,各大文献数据库以及数字化图书馆等纷
期刊
编者按:教育出版对于现代出版而言,毁誉参半,成败皆萧,实在是个沉重的话题,本刊历来多有关注,并已陆续刊发过一些相关内容的文章。此次再将话题深入,俱因教育出版一头独大的局面仍未随着出版形势的变化而得以改变。出版乃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出版的强盛,离不开教育出版的积累和支撑。但就提升全民族的素质、对外输出而言,教育出版的畸重状况还须改变。下面所列话题,从不同角度诠释了教育出版的现状,也预示了其未来
期刊
本文“80末90初”大学生系指1987—1992年出生的“大一至大三”阶段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调查研究的意图在于对这一群体的阅读观进行全面的描述,力求探讨他们不同的阅读行为特征,以便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 研究方法    研究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形式。访谈以“利用书本”为主题进行设计,对象是来自物理、地理、数学、中文、外语、历史等6个文理科院系的10位大学生以及5位相关的教师。问卷调查方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