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来,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关指导意见、教师资格考试改革政策陆续出台……一系列强力的措施,轰轰烈烈地推动着中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在很多地区苦苦寻求教育改革发展方向时,龙泉驿教育人给了我们一个鲜活的“改革样本”。
“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中学导讲评式教学实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攻坚计划”……这是一系列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叩问本质的区域教育整体改革,在成都东郊556平方公里的龙泉悄然面世。
“九年来,我见证了龙泉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崛起,也见证了龙泉驿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这是李霖涌的肺腑之言。他是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一名普通教师。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原本不是一个纯粹的教师,因为我曾经下海经商,先后做过校办公司的出纳和校办工厂副厂长。”
“为什么选择到龙泉来做一名教师?”是这里“充满勃勃生机的经济改革、教育改革的热土”,让他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于是,在2005年8月5日,他选择了桃花故里,正式踏上了龙泉一中的讲台,这一天正好是他40岁的生日。
而作为龙泉教育战线5000多名教师中的普通一员,李霖涌见证了龙泉教育人探索教育改革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课程改革扎实推进,教育水平跃居全省一流行列。
“追寻教育的本真,是新一轮教育变革的思想根基和至高点,也是龙泉教育人的信仰!”这是龙泉驿区教育局局长黄与红对龙泉教育改革做出的注释。
她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没有信仰的教育也将沦为“教育技术”的奴隶,而这样的教育改革经验也将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Part1 顶层设计 从根源探寻教育本真
这是源于2010年的一场变革。当年8月20日,历经半年调研论证,易稿12次,《龙泉驿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顶层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遵循规律,摒弃功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龙泉老百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原始冲动下应运而生。
“一场触及灵魂的教育改革”
随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出台、新一轮“课改攻坚”启动,龙泉教育人深刻地认识到: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必须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使龙泉的教育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升高的教育需求相匹配。
龙泉教育人认为,发展中的优势让他们感到龙泉教育“化蛹成蝶”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发展中的问题让他们认识到,实施区域教育改革必须系统思考、整体构建……构建全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顶层设计”及其配套评估体系势在必行,这既是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龙泉教育人涌动于心的内在需求。
龙泉首先确立了“顶层设计”改革的核心理念:“育人为本,特色发展。”《方案》明确了“育人为本、特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指导思想,把“培养习惯良好、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兴趣广泛、个性彰显的学生”作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方案》以六大板块构建“顶层设计”改革框架,即办学思想“理念校本化、视野国际化、行为人文化”;常规管理“制度建设科学化、过程管理规范化、目标考核综合化”;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序列化、课堂教学优质化、评价方式多样化”;队伍建设“师德建设系统化、队伍成长团队化、专业培训终身化”;学生发展“习惯培养常态化、知识技能能力化、兴趣活动课程化”;特色建设“学校发展自主化、文化建设个性化、办学成果特色化”。“十八化”分别从校长、教师、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目标和考评要求,勾勒了该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路径。
顶层设计理念中响亮地提出了“三个”观点:不唯分数而教,要为发展而教;不为生存而教育,要为教育而生存;校长有思想、教师有理想、学生有梦想。
黄与红说:“‘顶层设计’重在唤起教育人的心灵觉醒,校长潜下心来办学,成为有思想、有理念、有作为的专业化校长;教师静下心来思教,研究儿童、研究课堂,成为师德高、业务强、受欢迎的专业化教师;学生拥有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健康快乐的童年,成为好学、好问、好思、好动,有梦想的阳光儿童。”
有教育专家这样评价:如果说“顶层设计”是一场观念革命,则其观念创新集中体现为对教育本质与要义的回归与坚守、对教育路径的改革与创新。
“那记惊雷唤醒了改革的蓬勃力量”
从2010年夏那记炸响的惊雷开始,龙泉教育人开始全线发动、砥砺前行。
2010年8月20日,该区“顶层设计”动员大会上,时任教育局局长宁旺成向全区3000多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激情号召。
2010年12月,龙泉组建了由各教育集团理事长、学校校长、教育行管人员、教研员组成的讲师团。
2011年2月28日,龙泉驿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英武率领的“顶层设计”讲师团,率先在柏合学校开讲“顶层设计”第一课:从学校的发展基础、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减负增效”的再思考,到区域“顶层设计”框架等做了深入剖析。这一年围绕“顶层设计”方案,该区轰轰烈烈开展了第一轮、第二轮讲师团巡讲活动,全区小学教师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2012年8月,在龙泉驿区小学教育暑期干部培训研讨会上,他们首次把“顶层设计”引向课改深水区,把“三性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核心任务,打响了构建“三性课堂”攻坚战。龙泉教育人认为“顶层设计”落点在于课堂,且课堂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体现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才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2013年春天,第三轮讲师团巡讲,着力推动“三性课堂”,实现了“顶层设计”推进的一次重大突破。被有关专家评价为:代表课堂改革方向的“三性课堂”实践,走的是一条“育人为本”的课改务本之道。
……
传承了“大雅·祥和”凤仪文化的龙泉驿区实验小学,结合“顶层设计”理念,提炼了“多元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着力开启了生命素质和潜能多元发展的多样化路径。学校由此确立了“顶层设计”、“139”发展框架:以“多元教育”理念引领,培养博学高雅、尚美人生的教师,培养全面发展、潜力开发、个性彰显的学生……展开“多彩德育品牌”塑造、“多元特色课堂”打造、“多元评价体系”建构等“九大实践体系”,并把重心指向多元课堂的实践建构。
“顶层设计确实促进了学校充满生机,促进教师、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副校长陈祖惠对此有着深刻的感受。
魏蓉开老师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顶层设计”实施后,她在该校校长孙超带领的“名师工作室”的熏陶下,已从六年级年级组长成长为现在的教科室主任,学术研究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并在去年被评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教导主任曾正敏认为,“顶层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自上而下的变革,学校的每个层面都进行了一个统一的规划,每个人都有了方向和目标。她感受最深的是:“艺体等薄弱学科得以很快地跟了上来。”
语文老师邹宏深有感触:“2010年,全区的教育者在懵懂、质疑、挣扎中探索,终于拨开了乌云,见到了教育希望的曙光……顶层设计、三性课堂彻底改变以往的课堂的模式,让课堂呈现出崭新的先进教学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英语老师方梅发现了学生的三个改变:敢于开口大胆说英语了,拥有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养成了勤思善问的习惯。
龙泉驿区实验小学的发展是龙泉“顶层设计”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区小学已形成模式不同、风格各异、特色纷呈的新局面,形成全区小学教育的区域特色。”落实“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已成龙泉小学的常态行为。“顶层设计”的实施,使龙泉老师们的课堂教师观、学生观、课堂特征发生了“量变到质变”的认识。
龙泉驿区第一小学乘“顶层设计”东风,建树起“爱上学校生活,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试图让学校成为学生魂牵梦萦的地方,创造适宜并带给儿童成长快乐的教育。他们冲破教师自主发展愿望不足和时空缺乏的两大瓶颈,创建了“教师自主发展家园”,因其充分的教师“自主性”和“家园感”而备受欢迎。
乡村小学龙泉驿区第四小学在“顶层设计”理念指导下,通过“构建生命化课堂形态,开发生命化实践领域,探索生命化评价体系”三条路径推动学校发展,形成了“关怀生命成长,共创幸福人生”的生本教育理念。
龙泉驿区第五小学在“顶层设计”理念下,展开了学校教育的整体变革和全新建构,形成了以“最美的自我”导引师生、学校发展,即“发展、进步就是美”的教育理念。他们以“五美——阅美、畅美、逐美、溢美、善美”教育为思路,以“阅读考级”为载体,以构建“书香校园”为着力点,致力“创建适合儿童成长的幸福校园”。
合并了7所村小的龙泉驿区第八小学提出了“尚诚和美、和谐共生”办学思想,倡导“和衷共济,成人之美”的工作情境、“和颜悦色,美教精艺”的教育情境,促进师生“和乐共进,美人美己”,形成“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学校情境,在和谐之中释放以诚为本的和美旋律。
2013年5月28日,龙泉驿区小学“顶层设计”举行了第四轮现场展示会。现场会采取视频宣传、课堂展示、现场活动、汇报交流等形式,清晰呈现出第三教育集团“顶层设计”改革的路径与成效:龙泉驿区第八小学的“一课时教学”、龙泉驿区第九小学的多彩活动与情趣课堂、龙泉驿区第十小学“葵花般绽放”的生命教育、龙泉驿区第十一小学的“田园式”教育……各校既突出了生命为本的共性特质,又呈现出特色共生的多元景象。
Part2 DJP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模式
如果说“顶层设计”带给了龙泉“教育”一场思想的变革,那么,“DJP教学模式”则是他们探索出的一条内涵式发展的“教学”改革路径。
“DJP教学模式”,源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数学教研员、四川省特级教师王富英设计并主持研究的成都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导学讲评式教学的研究”。2007年3月,开始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双槐中学进行实验研究,2010年,在全区的中学中整体推行。
导学讲评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话性讲解和学习评价,以达到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方式。“导学”“讲解”和“评价”是其核心要素和主要环节,故取“导”“讲”“评”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简称为“DJP教学”。
龙泉驿区第七中学是实施“DJP教学模式”改革的学校之一,但他们并没有一开始接受DJP,仅却把它“作为一种文化自觉,默默地关注着DJP的实际效果”。在七中校长罗登远看来,“尽管七中是龙泉最好的初中之一,但仍有自身的一些弊端和问题,需要去追求一个更理想的境界——课堂教学有高度,能凸显各个学科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有宽度,要让学生感受到学科与学科间知识的联系;课堂教学有深度,让教给学生的知识能与生活紧密相连。”
罗登远坚信“DJP教学”能提供这种途径,也想在第一时间进行尝试,但他知道“任何一个人或组织的改变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这需要榜样的力量去改变他维持原状的惯性”。于是,他们用了两年时间去观察和酝酿。
在这两年里,那所被公认的薄弱学校——双槐中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变乖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总体成绩也升了上去……始终关注DJP教学模式的七中人发现了其成功的秘诀:DJP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来让学生的学习落实到每一节课中,直达教学的最终目标。 2009年,龙七中加入了“DJP教学”行列。挑选实验班级、设计导学案、带领老师到他校取经……如今的七中尝到了“DJP教学模式”的甜头。“学生们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和个性,课堂更灵动了,师生关系更紧密了。”副校长林静深有感触,“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这是一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回归教育本真’的变革,它把传统教学中老师从‘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了‘辅助学生成长的服务者’。”龙泉七中副校长邹明清如是说。
龙泉教育人认为,DJP教学模式由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组成。其基本理念可概括为“三先三后三促进”。“三先三后三促进”是指:先学后教,以教促学;先思后启,以启促思;先讲后评,以评促化。简称为“24字方针”。
龙泉驿区经开区实验高中校长刘欣也颇为推崇“DJP教学”,他认为,DJP将课堂的焦点真正转移到了学生这里,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思想,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不再一讲到底,而学生被动接受被“快乐教学”“兴趣学习”所化解,让“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的孩子们更具有孩子气一些了”。
如今,该课题经过6年的实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理论上建构了DJP教学的结构体系和学案及其设计的理论体系,创新提出了“知识的学习形态”“讲解性理解”和“学习内评价”等新理论和新观点。2013年该课题被评为四川省第五届普教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Part3 一心为民 让城乡群众享受幸福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有言:“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龙泉教育人认为,教育为民是教育回归本真的现实反映。近年来,他们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加大教育助学工程项目惠民力度,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幸福”龙泉驿,创优教育软环境。
启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攻坚计划
幼儿入学难、入学贵、入学远……这是龙泉驿区“走基层”活动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民办事情就从幼儿入学难抓起”,春节大假上班后,龙泉驿区迅速启动了幼儿教育发展攻坚计划,率先成立学前教育发展服务局。该区上下积极行动,通过腾换公共用房、租房、改(扩)建等方式大力发展普惠性公办(公益)幼儿园,积极引进高端优质民办园。
把政府公共用房腾出来办幼儿园快速缓解学位压力。在十陵街道办事处,政府食堂所在的那幢四层楼的房子有1600平米,一楼是食堂,其他楼层是公共用房,户外还有绿地和活动空间500多平米,栅栏外就是市民休闲广场,很适合办幼儿园。于是,这幢小楼腾了出来,将在几个月后改建成为一所公办幼儿园。
据了解,龙泉驿区将加快提升达标一批、新(改、扩)建一批、规划设计一批标准化幼儿园,其中,今年将创建成都市等级幼儿园25所以上,新(改、扩)建幼儿园20所以上,解决3500个以上普惠性学位。与此同步,龙泉驿区还将在未来三年引进教师500名,彻底化解全区幼儿上学难等问题,加快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幼儿教育体系。
目前,龙泉驿区正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依据《成都市幼儿园管理办法》科学预测未来五年城市化快速推进、主导产业跨越发展、生态移民稳健实施以及“单独二孩”政策等因素带来的幼儿新量,并据此测算未来需要多少学位、新建多少幼儿园、引进多少老师,科学编制幼儿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低保家庭子女实现全免费读书
2013年初,龙泉驿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分解下达2013年区委区政府民生工程目标的通知》,将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及两类高中阶段教育城乡低保家庭学生给予不低于300元/人·月生活补贴列入区级民生工程,切实加大教育资助工作力度,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读书经费问题。
2013年5月17日,龙泉驿区教育局、区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低保家庭学生生活补贴项目的通知》,明确了工作实施的原则、资助对象范围和资助金额标准,规范了相关工作程序,并要求各学校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此项工作,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使教育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准确核实学生受助资质,严格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的资助实现“应助尽助”,并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龙泉驿区为514名义务教育阶段的低保家庭子女提供了1500元的生活补助,另为72名学前教育阶段的低保家庭子女给予了每学期750元/生的保教费,为67名低保家庭大学生就读国内公办大学提供了全额学费资助和新生3000元入学一次性补贴。全年共发放低保家庭子女助学补贴84.6万元,受助学生近600余人次,全区低保家庭子女从学前到大学阶段实现了全免费读书并享受生活补贴,确保了全区无一例因贫困辍学的学生。
独创“金凤凰”工程让山里娃进城就学
“金凤凰”工程是龙泉教育的又一大利民行动。政府投入资金,让发展相对缓慢的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直接进入城区一流的学校读书,让山区小学生进入镇中心小学读书,让他们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一个个都成为从山里飞出的“金凤凰”。龙泉教育人把它称为“金凤凰”工程。
“山区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区域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需要探索一条有利于发挥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作用的新路。” 张英武解释说,“这有利于夯实城乡一体化,特别是农民市民化的基础;有利于通过学生下山带动父母进城;是有利于农村学生享受城市教育条件的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据了解,该项工程开始于2005年,政府给予进城就读的山区初中学生补贴130元/生·月的生活、交通、开水补贴,并免缴借读费和住宿费;对符合条件的进镇就读的小学生按照70元/人·月标准进行补贴。
截至目前,龙泉驿区财政已投入“金凤凰”工程专项资金2.5亿元,其中,用于“金凤凰”学校运转及学生补贴经费约4340万元。已经实现5015名山区初中生下山就读。实现了3851名小学生进镇读书,山区已经实现“小学进镇”。实现了山区学生在不增加家庭负担的前提下享受城区的优质教育的目标。“2006第二届全面小康与新农村建设论坛”曾把“金凤凰”工程评为“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
有专家表示,龙泉驿区“初中下山、小学进城进镇”的实践,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一条有效捷径,也是统筹城乡教育宝贵的探索。
局长黄与红对龙泉教育充满着无比的信心,她说,近年来,龙泉驿区始终紧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学有良教”的发展愿景,大力落实区委“创教育强区、建读书之城”和建设“成都一流、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名城”的战略目标,加速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努力为龙泉人民提供“学位最充裕、上学最便捷、建设最美丽、质量最优质、素养最文明、百姓更满意”的“五最一更”教育。
“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顶层设计”“中学导讲评式教学实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攻坚计划”……这是一系列具有全局性、系统性、叩问本质的区域教育整体改革,在成都东郊556平方公里的龙泉悄然面世。
“九年来,我见证了龙泉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崛起,也见证了龙泉驿教育如火如荼的发展。”这是李霖涌的肺腑之言。他是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中学一名普通教师。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原本不是一个纯粹的教师,因为我曾经下海经商,先后做过校办公司的出纳和校办工厂副厂长。”
“为什么选择到龙泉来做一名教师?”是这里“充满勃勃生机的经济改革、教育改革的热土”,让他找到了灵魂的归宿。于是,在2005年8月5日,他选择了桃花故里,正式踏上了龙泉一中的讲台,这一天正好是他40岁的生日。
而作为龙泉教育战线5000多名教师中的普通一员,李霖涌见证了龙泉教育人探索教育改革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教育投入大幅增长,办学条件显著改善,课程改革扎实推进,教育水平跃居全省一流行列。
“追寻教育的本真,是新一轮教育变革的思想根基和至高点,也是龙泉教育人的信仰!”这是龙泉驿区教育局局长黄与红对龙泉教育改革做出的注释。
她认为,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的教育是没有灵魂的,没有信仰的教育也将沦为“教育技术”的奴隶,而这样的教育改革经验也将是昙花一现、转瞬即逝!
Part1 顶层设计 从根源探寻教育本真
这是源于2010年的一场变革。当年8月20日,历经半年调研论证,易稿12次,《龙泉驿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顶层设计”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在“遵循规律,摒弃功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龙泉老百姓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的原始冲动下应运而生。
“一场触及灵魂的教育改革”
随着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出台、新一轮“课改攻坚”启动,龙泉教育人深刻地认识到: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必须有一场“触及灵魂”的改革与创新,才能使龙泉的教育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升高的教育需求相匹配。
龙泉教育人认为,发展中的优势让他们感到龙泉教育“化蛹成蝶”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发展中的问题让他们认识到,实施区域教育改革必须系统思考、整体构建……构建全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顶层设计”及其配套评估体系势在必行,这既是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龙泉教育人涌动于心的内在需求。
龙泉首先确立了“顶层设计”改革的核心理念:“育人为本,特色发展。”《方案》明确了“育人为本、特色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的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发展指导思想,把“培养习惯良好、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兴趣广泛、个性彰显的学生”作为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
《方案》以六大板块构建“顶层设计”改革框架,即办学思想“理念校本化、视野国际化、行为人文化”;常规管理“制度建设科学化、过程管理规范化、目标考核综合化”;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序列化、课堂教学优质化、评价方式多样化”;队伍建设“师德建设系统化、队伍成长团队化、专业培训终身化”;学生发展“习惯培养常态化、知识技能能力化、兴趣活动课程化”;特色建设“学校发展自主化、文化建设个性化、办学成果特色化”。“十八化”分别从校长、教师、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目标和考评要求,勾勒了该区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路径。
顶层设计理念中响亮地提出了“三个”观点:不唯分数而教,要为发展而教;不为生存而教育,要为教育而生存;校长有思想、教师有理想、学生有梦想。
黄与红说:“‘顶层设计’重在唤起教育人的心灵觉醒,校长潜下心来办学,成为有思想、有理念、有作为的专业化校长;教师静下心来思教,研究儿童、研究课堂,成为师德高、业务强、受欢迎的专业化教师;学生拥有天真烂漫的童心和健康快乐的童年,成为好学、好问、好思、好动,有梦想的阳光儿童。”
有教育专家这样评价:如果说“顶层设计”是一场观念革命,则其观念创新集中体现为对教育本质与要义的回归与坚守、对教育路径的改革与创新。
“那记惊雷唤醒了改革的蓬勃力量”
从2010年夏那记炸响的惊雷开始,龙泉教育人开始全线发动、砥砺前行。
2010年8月20日,该区“顶层设计”动员大会上,时任教育局局长宁旺成向全区3000多名小学教育工作者激情号召。
2010年12月,龙泉组建了由各教育集团理事长、学校校长、教育行管人员、教研员组成的讲师团。
2011年2月28日,龙泉驿区教育局副局长张英武率领的“顶层设计”讲师团,率先在柏合学校开讲“顶层设计”第一课:从学校的发展基础、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减负增效”的再思考,到区域“顶层设计”框架等做了深入剖析。这一年围绕“顶层设计”方案,该区轰轰烈烈开展了第一轮、第二轮讲师团巡讲活动,全区小学教师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心。
2012年8月,在龙泉驿区小学教育暑期干部培训研讨会上,他们首次把“顶层设计”引向课改深水区,把“三性课堂”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核心任务,打响了构建“三性课堂”攻坚战。龙泉教育人认为“顶层设计”落点在于课堂,且课堂教学必须返璞归真,体现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才能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发展。 2013年春天,第三轮讲师团巡讲,着力推动“三性课堂”,实现了“顶层设计”推进的一次重大突破。被有关专家评价为:代表课堂改革方向的“三性课堂”实践,走的是一条“育人为本”的课改务本之道。
……
传承了“大雅·祥和”凤仪文化的龙泉驿区实验小学,结合“顶层设计”理念,提炼了“多元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着力开启了生命素质和潜能多元发展的多样化路径。学校由此确立了“顶层设计”、“139”发展框架:以“多元教育”理念引领,培养博学高雅、尚美人生的教师,培养全面发展、潜力开发、个性彰显的学生……展开“多彩德育品牌”塑造、“多元特色课堂”打造、“多元评价体系”建构等“九大实践体系”,并把重心指向多元课堂的实践建构。
“顶层设计确实促进了学校充满生机,促进教师、学生焕发生命的活力。”龙泉驿区实验小学副校长陈祖惠对此有着深刻的感受。
魏蓉开老师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顶层设计”实施后,她在该校校长孙超带领的“名师工作室”的熏陶下,已从六年级年级组长成长为现在的教科室主任,学术研究水平也得到极大提高,并在去年被评为成都市学科带头人。
教导主任曾正敏认为,“顶层设计”是一个系统的、自上而下的变革,学校的每个层面都进行了一个统一的规划,每个人都有了方向和目标。她感受最深的是:“艺体等薄弱学科得以很快地跟了上来。”
语文老师邹宏深有感触:“2010年,全区的教育者在懵懂、质疑、挣扎中探索,终于拨开了乌云,见到了教育希望的曙光……顶层设计、三性课堂彻底改变以往的课堂的模式,让课堂呈现出崭新的先进教学模式,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英语老师方梅发现了学生的三个改变:敢于开口大胆说英语了,拥有了自己的人生梦想,养成了勤思善问的习惯。
龙泉驿区实验小学的发展是龙泉“顶层设计”教育改革的一个缩影。如今,“全区小学已形成模式不同、风格各异、特色纷呈的新局面,形成全区小学教育的区域特色。”落实“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已成龙泉小学的常态行为。“顶层设计”的实施,使龙泉老师们的课堂教师观、学生观、课堂特征发生了“量变到质变”的认识。
龙泉驿区第一小学乘“顶层设计”东风,建树起“爱上学校生活,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试图让学校成为学生魂牵梦萦的地方,创造适宜并带给儿童成长快乐的教育。他们冲破教师自主发展愿望不足和时空缺乏的两大瓶颈,创建了“教师自主发展家园”,因其充分的教师“自主性”和“家园感”而备受欢迎。
乡村小学龙泉驿区第四小学在“顶层设计”理念指导下,通过“构建生命化课堂形态,开发生命化实践领域,探索生命化评价体系”三条路径推动学校发展,形成了“关怀生命成长,共创幸福人生”的生本教育理念。
龙泉驿区第五小学在“顶层设计”理念下,展开了学校教育的整体变革和全新建构,形成了以“最美的自我”导引师生、学校发展,即“发展、进步就是美”的教育理念。他们以“五美——阅美、畅美、逐美、溢美、善美”教育为思路,以“阅读考级”为载体,以构建“书香校园”为着力点,致力“创建适合儿童成长的幸福校园”。
合并了7所村小的龙泉驿区第八小学提出了“尚诚和美、和谐共生”办学思想,倡导“和衷共济,成人之美”的工作情境、“和颜悦色,美教精艺”的教育情境,促进师生“和乐共进,美人美己”,形成“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学校情境,在和谐之中释放以诚为本的和美旋律。
2013年5月28日,龙泉驿区小学“顶层设计”举行了第四轮现场展示会。现场会采取视频宣传、课堂展示、现场活动、汇报交流等形式,清晰呈现出第三教育集团“顶层设计”改革的路径与成效:龙泉驿区第八小学的“一课时教学”、龙泉驿区第九小学的多彩活动与情趣课堂、龙泉驿区第十小学“葵花般绽放”的生命教育、龙泉驿区第十一小学的“田园式”教育……各校既突出了生命为本的共性特质,又呈现出特色共生的多元景象。
Part2 DJP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模式
如果说“顶层设计”带给了龙泉“教育”一场思想的变革,那么,“DJP教学模式”则是他们探索出的一条内涵式发展的“教学”改革路径。
“DJP教学模式”,源于成都市龙泉驿区教育研究培训中心数学教研员、四川省特级教师王富英设计并主持研究的成都市“十一五”教育科研课题——“导学讲评式教学的研究”。2007年3月,开始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双槐中学进行实验研究,2010年,在全区的中学中整体推行。
导学讲评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根据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话性讲解和学习评价,以达到学会学习的教学活动方式。“导学”“讲解”和“评价”是其核心要素和主要环节,故取“导”“讲”“评”汉语拼音第一个大写字母简称为“DJP教学”。
龙泉驿区第七中学是实施“DJP教学模式”改革的学校之一,但他们并没有一开始接受DJP,仅却把它“作为一种文化自觉,默默地关注着DJP的实际效果”。在七中校长罗登远看来,“尽管七中是龙泉最好的初中之一,但仍有自身的一些弊端和问题,需要去追求一个更理想的境界——课堂教学有高度,能凸显各个学科的价值和意义;课堂教学有宽度,要让学生感受到学科与学科间知识的联系;课堂教学有深度,让教给学生的知识能与生活紧密相连。”
罗登远坚信“DJP教学”能提供这种途径,也想在第一时间进行尝试,但他知道“任何一个人或组织的改变都不是轻而易举的,这需要榜样的力量去改变他维持原状的惯性”。于是,他们用了两年时间去观察和酝酿。
在这两年里,那所被公认的薄弱学校——双槐中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变乖了,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校的总体成绩也升了上去……始终关注DJP教学模式的七中人发现了其成功的秘诀:DJP通过课堂教学设计来让学生的学习落实到每一节课中,直达教学的最终目标。 2009年,龙七中加入了“DJP教学”行列。挑选实验班级、设计导学案、带领老师到他校取经……如今的七中尝到了“DJP教学模式”的甜头。“学生们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和个性,课堂更灵动了,师生关系更紧密了。”副校长林静深有感触,“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这是一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回归教育本真’的变革,它把传统教学中老师从‘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变成了‘辅助学生成长的服务者’。”龙泉七中副校长邹明清如是说。
龙泉教育人认为,DJP教学模式由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和教学目标组成。其基本理念可概括为“三先三后三促进”。“三先三后三促进”是指:先学后教,以教促学;先思后启,以启促思;先讲后评,以评促化。简称为“24字方针”。
龙泉驿区经开区实验高中校长刘欣也颇为推崇“DJP教学”,他认为,DJP将课堂的焦点真正转移到了学生这里,体现了新课改的基本思想,有利于学生自主、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不再一讲到底,而学生被动接受被“快乐教学”“兴趣学习”所化解,让“学习任务重、压力大的孩子们更具有孩子气一些了”。
如今,该课题经过6年的实验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理论上建构了DJP教学的结构体系和学案及其设计的理论体系,创新提出了“知识的学习形态”“讲解性理解”和“学习内评价”等新理论和新观点。2013年该课题被评为四川省第五届普教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Part3 一心为民 让城乡群众享受幸福教育
爱因斯坦《论教育》有言:“学校的目标应当是培养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的个人,不过他们要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自己人生的最高目的。”龙泉教育人认为,教育为民是教育回归本真的现实反映。近年来,他们围绕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需要解决的教育问题,加大教育助学工程项目惠民力度,着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幸福”龙泉驿,创优教育软环境。
启动幼儿教育事业发展攻坚计划
幼儿入学难、入学贵、入学远……这是龙泉驿区“走基层”活动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为民办事情就从幼儿入学难抓起”,春节大假上班后,龙泉驿区迅速启动了幼儿教育发展攻坚计划,率先成立学前教育发展服务局。该区上下积极行动,通过腾换公共用房、租房、改(扩)建等方式大力发展普惠性公办(公益)幼儿园,积极引进高端优质民办园。
把政府公共用房腾出来办幼儿园快速缓解学位压力。在十陵街道办事处,政府食堂所在的那幢四层楼的房子有1600平米,一楼是食堂,其他楼层是公共用房,户外还有绿地和活动空间500多平米,栅栏外就是市民休闲广场,很适合办幼儿园。于是,这幢小楼腾了出来,将在几个月后改建成为一所公办幼儿园。
据了解,龙泉驿区将加快提升达标一批、新(改、扩)建一批、规划设计一批标准化幼儿园,其中,今年将创建成都市等级幼儿园25所以上,新(改、扩)建幼儿园20所以上,解决3500个以上普惠性学位。与此同步,龙泉驿区还将在未来三年引进教师500名,彻底化解全区幼儿上学难等问题,加快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幼儿教育体系。
目前,龙泉驿区正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依据《成都市幼儿园管理办法》科学预测未来五年城市化快速推进、主导产业跨越发展、生态移民稳健实施以及“单独二孩”政策等因素带来的幼儿新量,并据此测算未来需要多少学位、新建多少幼儿园、引进多少老师,科学编制幼儿教育事业五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低保家庭子女实现全免费读书
2013年初,龙泉驿区委区政府下发《关于分解下达2013年区委区政府民生工程目标的通知》,将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及两类高中阶段教育城乡低保家庭学生给予不低于300元/人·月生活补贴列入区级民生工程,切实加大教育资助工作力度,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读书经费问题。
2013年5月17日,龙泉驿区教育局、区民政局联合下发《关于实施学前教育及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低保家庭学生生活补贴项目的通知》,明确了工作实施的原则、资助对象范围和资助金额标准,规范了相关工作程序,并要求各学校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此项工作,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使教育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准确核实学生受助资质,严格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对符合条件的学生的资助实现“应助尽助”,并接受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
相关资料显示,截至去年年底,龙泉驿区为514名义务教育阶段的低保家庭子女提供了1500元的生活补助,另为72名学前教育阶段的低保家庭子女给予了每学期750元/生的保教费,为67名低保家庭大学生就读国内公办大学提供了全额学费资助和新生3000元入学一次性补贴。全年共发放低保家庭子女助学补贴84.6万元,受助学生近600余人次,全区低保家庭子女从学前到大学阶段实现了全免费读书并享受生活补贴,确保了全区无一例因贫困辍学的学生。
独创“金凤凰”工程让山里娃进城就学
“金凤凰”工程是龙泉教育的又一大利民行动。政府投入资金,让发展相对缓慢的山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直接进入城区一流的学校读书,让山区小学生进入镇中心小学读书,让他们享受到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一个个都成为从山里飞出的“金凤凰”。龙泉教育人把它称为“金凤凰”工程。
“山区人民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区域教育发展整体水平的持续提高,需要探索一条有利于发挥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作用的新路。” 张英武解释说,“这有利于夯实城乡一体化,特别是农民市民化的基础;有利于通过学生下山带动父母进城;是有利于农村学生享受城市教育条件的教育均衡发展之路。”
据了解,该项工程开始于2005年,政府给予进城就读的山区初中学生补贴130元/生·月的生活、交通、开水补贴,并免缴借读费和住宿费;对符合条件的进镇就读的小学生按照70元/人·月标准进行补贴。
截至目前,龙泉驿区财政已投入“金凤凰”工程专项资金2.5亿元,其中,用于“金凤凰”学校运转及学生补贴经费约4340万元。已经实现5015名山区初中生下山就读。实现了3851名小学生进镇读书,山区已经实现“小学进镇”。实现了山区学生在不增加家庭负担的前提下享受城区的优质教育的目标。“2006第二届全面小康与新农村建设论坛”曾把“金凤凰”工程评为“中国十大政府创新典型”。
有专家表示,龙泉驿区“初中下山、小学进城进镇”的实践,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实现教育公平的一条有效捷径,也是统筹城乡教育宝贵的探索。
局长黄与红对龙泉教育充满着无比的信心,她说,近年来,龙泉驿区始终紧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要求和“学有良教”的发展愿景,大力落实区委“创教育强区、建读书之城”和建设“成都一流、人民满意的义务教育名城”的战略目标,加速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努力为龙泉人民提供“学位最充裕、上学最便捷、建设最美丽、质量最优质、素养最文明、百姓更满意”的“五最一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