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历史创新教学之我见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4g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历史教学,在担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方面,有着重要地位和意义。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许多社会人士都对历史并不重视,认为历史是“杂课”是“副科”。要改变这种现状,重新找回历史课的价值,只有适应教育改革的大潮,从传授、继承历史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中走出来,变传统教育为培养和创造能力的创新教育。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创新素质的主渠道。中学历史教学应如何创新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
  一、转变观念
  1、变史实教育为学史教育。历史学科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教师所要讲述的教学内容均是历史上发生的各种事件,是过去了的。教师把握不好,便会把历史教学变成史实教育,导致学生对所学历史史实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把历史学死。因此,历史教师上课前要特别注意对历史事件或历史知识的分析,不仅要告诉学生在历史上发生了这些事件,更重要的是和学生一起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件以及我们应该从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做到以史为鉴、古为今用。
  2、变死记硬背为理解接受。死记的东西是不会长久的,只有理解了,才能记忆深刻。为了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通过系统讲解、系统分析或构建历史知识框架结构,加深学生对历史的认识,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并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找线索,作比较等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灵活记忆和掌握。如在学完《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表格形式对各国革命原因、目的、领导阶级、颁布的文献、性质、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找出其相同点与不同点,并分析各自形成的原因。这样学生学习到的是比较系统的知识,有促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3、变知识灌输为能力培养。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在教学过程中偏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尤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运用历史知识对各种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无法做到学以致用、学史明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尤要着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4、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教材为本为以人为本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上的帮助者,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自始至终,教师处于主导的地位,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资源的接受者。教师引导得好,主体发挥的作用就大,学习效益就越高。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以人为本,坚持用发展的观点面对学生,并根据学生实际,去深钻教材、把握教材,让学生学有所获,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法
  1、寓情于教,师生互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已普遍被人们接受,如果教师能做到寓情于教,寓教于乐,乐中有理,理中受教,活跃课堂,师生互动,那么学生学历史的兴趣会大涨,课堂效果也不会不好。
  2、以人为本,分层教育。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学习因人而异。教学中教师只有针对学生实际情况,仔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现状、基础、性格、爱好、特征及能力等多方面情况,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坡度”教育,对优生加大教学深度,后进生则放低要求,降低难度,才能使传授的东西都能被学生主动吸收和掌握。另外,还要随时注意调节课堂气氛,保持学生的积极性。
  3、尊重历史的理性思维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历史的本来面目,但可以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和看法,并且对学生的分析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从历史史实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如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戍变法,要让学生认识到改革的成败对一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成功的改革会推动历史的向前发展。
  4、结合现实,紧扣时代。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现实生活,使所讲授的知识能为学生分析、解释社会现象服务。如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一些老干部、老红军为此开展了庆祝活动,我让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自身素养,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体会到了长征精神,并把长征精神带到了他们的生活、学习当中。
  三、营造创新环境
  历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须建立一种和谐的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合作学习机制。教师只有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才能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还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是最好的合作学习进程。通过良好的合作学习,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提倡质疑教学,鼓励学生创新
  创新型人才一般有这样一些特征:思维不会被已有的结论所束缚;不会相信正确答案只有一个;不会屈服专家学者的权威。教学中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的创新素材,鼓励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在释疑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养成良好的质疑问难习惯。学生设疑质疑的基本方法可以从认识事物的三个层面上考虑:一是“是什么”,二是“怎么样”,三是“为什么”。前两者是浅层次的质疑,后者是深层次的问难。
  五、引入竞争激励机制
  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过程,是随着非智力因素的参与而发生发展的。非智力因素对学生主体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决定作用。而非智力因素中学生的竞争好胜心特别强,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如进行小组或个人竞赛,以上课内容为主,设计有一定“坡度”的题目,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均能参与。一旦这些学生在竞争中获胜,便及时给予鼓励,这将对学生产生巨大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点成绩,鼓励他们进步,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觉到努力的价值。
其他文献
【摘要】由于新课程的改革,每位政治老师必须思考如何在符合新课程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政治优质课的教学,笔者认为想要上好高中政治优质课,不仅要拥有良好的心态以及灵活的教学方式,并且还要结合高中生的性格特点来进行高中政治优质课的教学,注重课堂的实效。教学的内容要贴近教材,教学的方法要创新,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求能够能更好的进行高中政治优质课教学。  【关键词】高中政治优质课良好心态科学方法注重
建筑工程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综合性,所以在具体实施管理过程中,就会极为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工程造价管理会受到极为不利影响.建筑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工程造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越来越休戚相关,施工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国外广阔的建筑市场、先进的施工技
在建筑工程各种程序当中,造价管理是重要的工作,主要是为了对建筑工程进行造价预算,提高了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成本控制,工程造价预算制定的主要目的是对建筑工程资源进行合理配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至少九亿以上的农民日夜生活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九亿农民的生活和命运牵系着国人的心脉,也关系着国家的兴衰。继2005年明确提出“三农”问题之后,2006年
【摘要】人们对于历史事物的理解一直都处在一种多元的理解状态中,实现对历史的多元理解是解读历史的重要目标。通过积极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历史材料并与历史材料进行对话,立体认识历史事物,这对于学生加深对历史事物的理解以及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具有极大的帮助,最终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  【关键词】历史事物多元史观解读  近些年里,历史在高考中所表现出来的学术味越来越浓厚,探究性以及思辨性也越来越强。比
教学语言教师讲课的语言以及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的语言,通常称为教学语言。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语言表达的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指出:“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地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  “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心交流的艺术,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苏霍姆林斯基)教学语言如同影视语言、法律语言、音乐语言一样,是一种专业语言。教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当前课堂教学中,不少学生在课堂上处于压抑状态,学习缺乏热情,思维缺少活力,问题意识淡薄,课堂上看不到他们的积极参与,更谈不上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针对学生的现状,我在教学中着力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进行了系列的探索。  一、如何使使学生敢问、愿问、勤问。  首先
【摘要】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促使学生按照预定的目标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
随着建设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建设成本是建设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项目中,完善和实施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使工程造价管理贯穿于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可以有效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