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叶云南佤族民歌调查报告——以沧源佤族民歌为实例

来源 :云南艺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x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佤族是中国与周边国家跨界族群之一,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沧源、西盟、孟连、耿马等地,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和西盟佤族自治县是佤族的主要聚居区。本文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作者对于沧源、西盟等地佤族民歌开展田野工作的部分考察过程实录和描写分析结果,所描述的内容包括《玩调》《情歌》《婚礼歌》《丧葬歌》《上新房歌》《春节歌》《插秧歌》《供佛歌》《抗英歌》等。
其他文献
当前,被视为“新农活”的乡村直播正深刻影响着农业产销模式.一批“乡村主播”应时而生,趁着风口加入直播行列.“乡村主播”在与众多网络主播竞争中能否脱颖而出与其个人品牌
出版物的选题是整部图书的高度浓缩,在注意力经济时代,一个新颖的选题对于图书生命力有着重要影响.语言学是一门多边缘、多层次的立体性学科,它和出版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本文
李子柒短视频走红以及李子柒当选全国青联委员成为2020年至今各大网络媒体热议的一个焦点.热议中充斥着对李子柒网红身份及其短视频拍摄内容与讲述中国故事这一话题之间关系
哈尼族史诗《十二奴局》影像志是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中国史诗百部工程2018年立项的子项目,项目于2018年6月开始前期调查拍摄,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田野点进
电视作为大众传播的一种媒介,应当发挥社会遗产传承的社会功能.电视美食类节目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节目类型,也应当传承和传播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等优秀的本土文化.笔者提出电视
电视媒体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通过电视节目的推广,有效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娱乐节目作为重要的节目形式,具有较强的娱乐属性,能够对观众的思想意识形成科学的引导,对推
充分尊重文化生活的历史化和现实性讨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应以历史与现实交汇处即民众当下生活为起点,以导向未来为落脚点。时代性民众生活变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的现实逻辑与学理逻辑都指向一种不再拘泥于其自身“生活态”存在样态的“形”,而是以价值为核心的意义建构,即基于生活实际的“生活化”价值关联。以史诗为例,“活起来”要突出其以民众生活为基点建立的于人的意义,重在精神文脉的延续,在具体实践中要回归民众生活,关注其在生活中的可能性、于生活主体的价值及其超越生活态的审美与精神维度,以此呈现内外结合的视
作为一种文化的表达与叙述,传统乐舞中“内源式传承”的生态观至今仍然通过具象性的乐舞行为在人们的意识中得到构成和记忆,并在长期的日常生活中形成以身体为媒介的传递方式。本文以云南滇西北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傈僳族“阿尺木刮”为例,围绕身体本身而呈现的文化表述系统进行分析,从文化叙事及文化记忆的视角对其进行深描,在整体和动态的社会语境中记录其风格形貌,捕捉这些来自身体的内在意图及意义经验是怎样衍生为傈僳族生存与秩序空间中的特定文化符号。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无线电广播电视发射机作为现代电视传媒最重要的机械设备,往往会直接关系到无线电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求必须做好该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工作,
如今,建筑学具有艺术与科学的属性已是普遍的认同。回溯历史,M.T.瓦罗第一次提出了“建筑学”的学科概念,并论证了“建筑学是自由艺术”的时代命题,但他的论著现已经散佚。维特鲁威正是依此命题,通过引入人体的均衡比例作为设计法则,建构了可理性演证的建筑学科,在继承希腊文化技艺成果的同时,开创了具有拉丁文化特色的建筑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