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规划中的生态容量探讨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城镇是我国城市体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小城镇的规划情况来看,由于缺乏基本的生态容量规划,在发展的过程中,对生态与资源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和破坏,因此小城镇的发展普遍缺乏可持续性。本文就当前小城镇发展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生态容量对发展规划的重要性等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城镇;规划;生态环境容量
  小城镇建设是加快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我国的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然而,在小城镇建设取得卓越成绩的同时,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制约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通过规划保护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唤起人们的生态意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良性的生态循环,实现小城镇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小城镇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已成为时代的紧迫要求和人们的强烈愿望。
  1 小城镇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生态问题
  在小城镇建设的实际过程中,人们在注重其外在的直接的经济效益时,往往忽视了其内在的间接的社会和环境效益,致使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了小城镇健康发展。
  究其原因,主要在思想上、认识上都没有对小城镇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从事过深入地研究,因而在规划上,编制上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在生态环境规划上,缺乏足够的重视,因此造成城镇功能区划的混乱,居民生活生产也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有些地方,在规划上与本地实际情况严重脱离,照搬大城市的规划模式,投入巨大,收效甚微,因而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有些地方的规划,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占用大量耕地,不仅对地方基础性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破坏,同时对地方原有的生态环境也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有些地方在发展的过程中,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房屋建造过于密集,缺乏配套的绿地,因此生态环境较为恶劣,对居民的生活也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 生态环境容量对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个区域内,环境对该地区发展规模以及其他各种活动所能够承受的最大程度。简而言之,人类的活动不能够超出环境所能够承受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人类的活动必然会受到阻碍,甚至完全停止。环境容量的概念是根据环境管理的基本要求所提出的,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环境保护工作之中,特别是在特定区域内的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随着环境容量理论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城市的规划者与建设者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环境容量对小城镇规划的重要性。生态环境容量是环境容量理念在当今时代背景下,对于城市发展的一种全新的认识。生态环境容量综合自然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所具备的最大承受能力等方面的内容,其更为全面地揭示出人类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小城镇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保证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好当地的生物资源,在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发展城镇经济。生态容量理论对小城镇的发展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小城镇的规划者必须充分借鉴生态环境容量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 落实小城镇的生态容量规划
  从整体上而言,在生态容量理论的指导下,小城镇的规划与发展已经呈现出明显的改善,各级政府对此问题也逐渐重视起来,尤其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但是,不可否认传统小城镇的规划模式仍旧关注的是小城镇自身的整体形态,性质、规模以及功能定位等问题,对于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多数停留在理论和指导原则的层面上,缺乏系统性的与理论相结合的实践内容。
  在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强调环境容量理论的指导性。根据建设部2002年所颁布的《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生态环境容量必须体现在小城镇的规划之中。但是,从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从总体上而言,仍旧缺乏对此问题的全面研究,所关注的重点,主要在自然环境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等方面。因此,在实践的范围,以及实践的成效等方面还存在较为明显的欠缺。
  小城镇生态规划最终目的是依据生态容量理论调节不合理的生态关系,通过各种技术、行政等手段去实现因地制宜的持续发展。根本目的是解决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人类的长远利用与系统发展的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从而使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关系相协调,开创适合人类的舒适和谐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因此,小城镇生态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
  1、致力于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建立有序合理的系统结构。
  2、致力于区域系统内外同步发展,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等协调共同发展。
  3、致力于小城镇经济、社会、环境系统整体优化并持续发展。
  4 小城镇生态容量规划科学机制的建立
  在小城镇生态容量理论的指导下,借鉴生态环境容量理论,结合小城镇生态系统的特征,进行生态环境容量研究是必要的,对于未来我国小城镇的健康发展也是非常迫切而且意义重大的。主要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生态环境容量问题。
  1、自然环境条件
  自然环境条件大致是指小城镇中的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资源、森林资源等。水资源容量指在满足城镇人口的日常用水的前提下,水资源所能承载的污染物排放量。土地资源容量指土壤对污染物降解力,承载力取决于污染物的降解性。大气资源容量指在居民生存的大气环境健康值之内,环境允许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总量。
  2、自然资源容量
  自然资源包括工业、农业、交通等支撑经济、人口、社会发展的资源。工业的产量、农业产量、交通的发达程度等都是制约小城镇生态容量的因素。各方面之间互相关联,相互影响。
  3、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指在一定时期内某地区在保证区域持续发展前提下所能容纳的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镇人口数量。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可以大致规划小城镇的生态环境容量,通过对小城镇生态环境容量的大致估计,各方面严格的控制,从而起到保护地区生态环境的作用。
  科学的小城镇发展,应该充分考虑当地的环境资源,确定人们对能源、资源、以及土地等方面的开发限度。尤其是应该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让居民能够继续依靠自身的力量去维持生活,其本身也是生态环境容量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人本身也是环境的一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让人与环境发生对立,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因此,在规划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态环境容量,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建立系统性的生态容量标准。
  小城镇在实现生态容量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依靠坚实有力的制度保障。建立科学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对小城镇的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首先,在规划上应该突出重点,规划的重点就是环境保护。小城镇的发展,不应该是一种平均化的发展,应该将发展的重点放在具有潜力的项目上,尤其是具有生态价值的项目上。政府在规划的过程中,应该给予政策上,以及资金上的支持,帮助當地农民增加收入,从而推动城镇的建设。小城镇发展必须以人为中心,应该为整个国家的经济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同时,小城镇的发展,应该形成集群效应,从而以点带面、以线带面,打造特色,提高经济实力。
  其次,重规划,体现特色。科学的规划制度是确保小城镇实现战略发展的重要保障,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从小城镇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小城镇的总体规划,同时也要注意好编制问题,对于一些高污染的项目,必须严格禁止,将环境保护作为首先的发展理念。同时在制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应该以地方特色作为发展的核心,大力发展优势资源,在充分保护资源的前提下,利用资源,以可持续来促发展。加强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美化环境。相关职能部门要放权放责,加强指导,注重考核,努力促使农民在文化观念、生产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上往城市型的转化。
  参考文献
  [1]辛章平,张银太. 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 城市发展研究, 2008,(04) .
  [2]陈柳钦. 低碳城市发展的国外实践[J]. 环境经济, 2010,(09) .
  [3]顾朝林,谭纵波,刘宛. 低碳城市规划:寻求低碳化发展[J]. 建设科技, 2009,(15) .
  [4]庄贵阳. 以低碳城市为主线,打造绿色中国[J]. 绿叶, 2009,(01) .
  作者简介
  余曼惜,女,1974.1,广东汕头市,现职称:城市规划师,学历:大学,研究方向:城镇规划
其他文献
【摘 要】理论与历史往往是联系着的,但历史本身也应当是理论,史学不可能是纯客观的。建筑的历史发展,其中的涵义、形态等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我们要强调历史的连续性,更要强调对历史研究的主观性。  【关键词】连续性;主观性;现代主义;流变  在进行建筑史学理论研究时,很多人习惯了对一段时期内的建筑发展史进行研究,从而归纳总结出一套理论体系这种方式,而在这里我却想从大师的作品及理论中重新审视那段历史。有
期刊
【摘 要】介绍通过Siemens的S7-200/300/400系列PLC的合理配置、使用,实现S7-200/300/400系列PLC在楼控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S7-200/300/400系列PLC;PROFIBUS-DP;WinCC;楼控;BA  进入21世纪 , 信息技术与建筑技术的结合日趋紧密,建筑智能化系统越来越接近和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智能建筑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讯
期刊
【摘 要】轴流泵凭借着流量大、扬程低等优势,被广泛用于农田排灌、水利工程等领域。轴流泵在实际运行中也容易出现故障,产生较大噪声和振动故障就是其中。本文结合泵站轴流泵运行实例,对轴流泵运行振动较大,噪声刺耳的故障问题展开分析,在掌握原因后提出了相应的故障排除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泵站;轴流泵;故障分析;排除  随着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轴流泵作为一种高比转速、流量大、扬程低的水泵,在泵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传统街区的概念出发,分析了传统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内涵与当代情节。重点探讨了传统街区在当今社会中的生活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科学技术价值和美学价值,以及传统街区在当代文化观念所表现出文化观念的再生性、功能性和价值性。最后从政府决策、设计师协调和公众参与三个角度,针对当代情节阐释了历史片区保护与更新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当代情节;价值观念;文化观念;保护与
期刊
摘要:近几年,体外预应力结构也已越来越被工程界所关注和高度重视。体外预应力技术以其固有的特征及优势,对于城市高架道路的建设,推动体外预应力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预应力的优点、具体应用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路施工;体外预应力技术;  一、体外预应力技术的优点  根据国际预应力协会定义,所谓的体外预应力,即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截面预应力筋,而普通的无粘结和粘结预应力的预应力筋位
期刊
摘要:在我国桥梁建设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桥梁非常容易出现裂缝的现象,桥梁一旦出现裂缝的现象不仅仅影响到整个桥梁过程的质量,而且更有可能导致桥梁坍塌。在整个桥梁建设的过程中,混凝土开裂现象非常重要的。本文对桥梁施工中防水及裂缝的技术质量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桥梁施工;防水;裂缝;质量问题;沥青  l桥面柔性防水材料及其施工技术  1.1桥面防水材料  桥面防水材料分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先简支后连续的桥梁施工的控制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先简支后连续;施工;控制方法  1.工程概况  某大桥,全长460m,上部采用16x 30M的先简支后连续的箱型梁,下部采用柱式墩,肋式台,灌注桩基础。  2.先简支后连续施工控制要点  2.1先简支后连续结构的特点  2.1.1结构由预制梁板与现浇段共同组成,先预制安装,后浇连续段。  2.1.2结构在施工
期刊
摘要:防水卷材在高铁桥梁中有重要作用,其防水性能高低将直接影响高铁桥梁质量。本文主要以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的粘接性能、抗剪性能和抗疲劳性能为主,对高铁桥梁防水卷材应用性能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铁桥梁;防水卷材;应用性能  高铁桥梁作为钢筋混凝土桥梁一种,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常会受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而使桥梁使用寿命缩短。这种问题的出现与水是有一定关系的,为了更好的避免这一问题,在桥梁施工中就应该做好
期刊
摘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市政道路工程的建设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对桥梁和道路的建设。建设单位在建筑不同的道路和桥梁时运用的施工技术各不相同,特别时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建筑工程的标准更是变动很大。因此,这些因素就对新时期的施工管理有更严格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市政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管理;有效措施  市政道路桥梁的工程
期刊
【摘 要】结合郑西(郑州—西安)客运专线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指标应用的现状,分析抗氯离子渗透性作为评价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综合指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于影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指标—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因素,在实例和试验数据对照比较的基础上,提出见解,总结经验,从而给施工一线提供更加精确翔实的数据,从试验角度指导施工生产,为“百年工程”提供可以经受百年时间考验的试验数据。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 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