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核心素养渗透点滴思考

来源 :语文课内外·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enxj860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发布,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该框架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终极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从知识、教书到育人大大向前跨了一步。
  一、语文学科体现的核心素养内涵
  按照该框架,遵循语文学科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核心素养包括文化修养、社会参与、自主发展三大领域,同样涉及国家认同、国际理解、沟通与合作、学会学习、主动适应与创新、语言符号与表达、人文与审美等,最终指向“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具体来说,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应包含以下内容 :
  一是语文学习的正确方法和习惯;
  二是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如识字写字、阅读理解等;
  三是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作文);
  四是对于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培养基本的文学审美和人文素养;
  五是独立思考能力、强烈的好奇心、丰富的想象力与强烈的创新欲望。
  由于学生年龄和生活、社会阅历及理解能力的限制,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有所差异。换言之,在不同学段,语文核心素养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初中阶段,应以提高语文应用的综合性为主,掌握运用基本都语言文字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和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教师通过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逐步深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和方法,尽早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使之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逐渐丰富。
  二、目前存在的一些与核心素质渗透不相适应的课堂共性问题
  1.课堂提问。课堂提问是开启学生思维闸门的一把金钥匙,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控制的基本手段。 理想化的课堂提问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精神。 但目前许多课堂虽然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貌似活跃, 但那些问题一般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 问题的走向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缺少创造性。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提问,而不根据学生理解、存疑随机而变。这样的课堂必定枯燥无味,是无法使语文核心素质得到真正落实。
  2.课堂点评。这是最能出彩、最能体现教师教学智慧的一种控制课堂的方式。 有时学生的回答、讨论灵气四溢, 袒露出思维创新的痕迹,可惜的是对于学生的回答,老师不够敏感,只作简单的肯定、否定,缺乏深入引导和挖掘,课堂教学宝贵的生成资源就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的点评,也比较单一苍白,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回答给予恰当评价和引申发挥,让人感到老师语言空洞,知识面狭窄。有的老师滥用表扬,不管问题价值大小,学生回答的含金量多高,老师都是一个口吻“对、不错、太棒了” 等。有的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客观,不够准确,对学生思维中的创新不敢加以大胆肯定,对似是而非的回答也不能给出明确的评判。
  3.教师讲授。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教师讲授都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常规行为。过去的语文课堂上教师讲得过多过细,这是一个客观事实。 其实, 讲得多并不见得是个错误,多而精彩肯定受欢迎。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在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当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之后, 于是出现了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 老师讲得少正好掩盖自己知识储备的不足和课堂准备的不充分。老师讲得少而不精,学生从课堂上获得的知识, 反而不如以前,这就成了矫枉过正,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仍未摆脱知识技能的训练现象,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使语文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忽视了语文人文教育态度,削弱了它的人文属性,导致语文学科人文内涵及文化底蕴的缺失,使语文这门充满人性之美、人文底蕴极为深厚的学科,沦为了一种应试的技艺。这与培育语文核心素养背道而驰。
  三、适应核心素质渗透的课堂教学改进
  (一)共性与个性结合
  教师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握度,切记不管三七二十一满堂题问。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不用思考就能轻易喊出答案,也不能让学生望“问”生畏。课堂提问旨在启发学生思考,应该根据重难点进行合理设计。考虑到学生的综合水平和个体差异,设计问题尽量少而精,具有针对性、启发性、可行性和科学性,共性和个性紧密结合。比如诗歌都包括音律、情感、意境等共性,那么诗歌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就应该主要围绕这几个方面同步开展,要进行精心措词和取舍。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又可能提出老师事先没有准备的问题或感悟理解,老师就需要知识渊博,吃透教材,给予补充,起到点石成金,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由表及里深入
  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一样,都要逐级登山,拾阶而上,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教师在课堂讲授时,应该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的原则,按照整体思路结构和学生大体认知活动顺序进行,讲究逻辑性和层次性。不独立成问,要环环相扣、逐步加深。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不局限于字词句理解,而是去感悟文本所具有的深层次内涵。因为教科书每一篇文本都包含了浓厚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这是文之根,也是人之魂。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的学习,潜移默化,日积月累,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
  (三)趣味和创新结合
  趣味和创新不是截然分开的,二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兴趣是创新的吸引力,而创新又来源于兴趣的有意识培养,因此在课堂上,教師要有饶有趣味的鲜活语言,深邃的思想,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创新。又要在创新思维带动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用已获得的知识去探索,通过思考完成对新知识的发现,培养他们的求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开放性问题和封闭性问题之间找到平衡临界点。比如,我在讲授《访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有同学提出:“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中为什么是松树下,而不是其它树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就此产生了非常积极的讨论。有的说事实上就是恰巧在松树下遇到了童子,如实记叙,没有什么深意。而有的同学说,诗人肯定是有意为之,因为诗人去访隐士,松树代表了高洁、挺拔、孤傲,与隐者的品格相符合。这种说法教科书上没有,教参资料上也没见到,我事先也没想到,属于学生独到思维。我及时肯定了学生不墨守成规,积极思考的精神,并作了进一步发挥,告诉学生古诗词为什么有意境?就在于借景抒情、寄物言志,借用事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告诉学生古人表达品格高洁的确实有松树,还有菊花、竹子等,随口吟诵了一些诗句,并让学生课后自己再找一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宜当裁判,可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可以赞成任何一种说法,只要言之成理,哪怕有点偏激都是可以理解的,教师在最后作适当的评点引导,即可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默读和诵读共振
  长期以来,对于一篇课文,学生要么是默读,要么是不分特点的全班齐读。这样将不同领悟能力的学生放到同一个平面进行朗读训练的方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对语言的个性化感悟。我在课堂上一般都是在背景音乐伴奏下亲自示范朗读,同时抽不同学生朗读,必要时分角色朗读,并给予即使点拨指导,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来感悟文章和诗歌的意境、音韵、情感,让学生对语言产生更独特、更具有个性特点的美的理解。
  (五)联想与体验挂钩
  一篇文章,尤其是诗歌,当留白多,跳跃大时,需要把握文外之意,意外之旨,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就显得特别重要。像小学那样死记硬背肯定不行,这时教师就可设置一些环节加以诱导。比如“同学们仔细聆听配乐朗读,合上书本看看在脑海中形成了哪些画面?能和大家交流交流吗?”通过这类问题,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把握意象,加深理解。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思考问题,这就使我们的学习具有了现实意义,打上了现实的烙印,摆脱读望天书、读死书的毛病,使学生思考读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思考应该形成怎样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完成作为一个人的灵魂净化。
  总之,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既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更要有人文关怀,促进人的良好的修养气质和精神面貌形成,促进正确的三观和审美能力完善。我们呼唤更高水平的语文教育,包括更先进的语文课程设计,更理想的语文教材,更高水准的语文教师,更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更科学合理的语文考试,期待着学生具有更高水平的语文核心素养。这个宏伟的目标,在我们广大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积极努力下,一定能够实现。
  2016年10月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生受年龄和心智影响,难以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相对于枯燥的课堂来说,他们更喜欢游戏,利用游戏传递知识,借助于游戏这样一种更加轻松自然的方式,让小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事物,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将游戏活动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游戏;运用  现阶段,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改变,在小学生教
期刊
摘要:师生互动模式指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发挥,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利用师生互动教学,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使其得到全面发展,所以应该对师生互动教学的作用引起重视,提高互动教学的效率。本文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师生互动  1.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1)在小学语文
期刊
摘 要:为了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我们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课文的中心词句,顺着作者的思路,从语言环境中强化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关键词:中心词句;情感思路;语感训练  为了在语文教学中紧紧抓住语文科本身的主要任务——语言训练,确实地把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得出了以下的几点体会。  一、在整体把握中进行语言训练  从整体入手,抓中心句。在讲读课文中
期刊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也是培养小学生识字能力的关键。这样才能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好基础。为提高识字教學效率,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改要求,创新识字教学方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与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识字教学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也凝聚着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识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更是
期刊
摘要:当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率不高是导致我国大部分初中生作文水平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而这也是一直以来困扰初中语文教师写作教学的难题之一。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我国流行起来。本文就基于对翻转课堂教学的深入分析以及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探析在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语文;写作教学  翻转课堂是指学
期刊
【摘要】: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可以说是个细致活。由于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弱,所以教学上就需要老师格外地用心。知识虽然简单,但要让学生掌握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教学方法,总结出来,和大家共同交流,希望能带来些许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游戏 提升效率  语文是小学阶段一门重要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已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在小学语文课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来学习这三个方面来实施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并且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案及对策,促进今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策略;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育中普遍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而教学质量对教育来说就像生命一样重要,
期刊
作为教师,教师的语言水平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关系到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的規范化,甚至关系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的魅力,很重要的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魅力。在一堂语文课中,听来是否能让人如沐春风,心情舒畅,也与其语文教师的口头功夫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经说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
期刊
真情妙语铸文章!如何引领小学生写作文,是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果你的学生爱写作文,会写作文。那么,语文老师,你是成功的,也是幸福的,根本就不用为考试发愁了。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思路浩如烟海,我只能捡起几朵浪花,与你分享。  一、鼓励孩子做生活的有心人,带上五官看生活。  古诗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生的作文要有素材,要有感而发,生活是最好的源头。 叶圣陶
期刊
【摘要】: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生 思想政治 教育  小学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