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学院对法律硕士职业能力培养的客观限度r——以CBE理论为分析框架

来源 :研究生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能力是法律硕士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由于过度强调职业能力中的技能要素,在法律硕士教育实践中,出现了将职业能力简单地等同于实务技能,将职业能力与理论学习相对立,将职业能力等同于高度成熟的职业能力的错误倾向.培养目标的误读对法律硕士教育产生了多方面的危害.基于CBE理论的分析框架,法律职业能力可以解析为法律态度、法律知识、法律技能和法律经验等四个维度的能力要素.法学院的客观条件与法律硕士四种职业能力要素的匹配度,呈现出依次递减的规律性,法学院应当将培养重点放在与其现实条件匹配度较高的能力要素上.应当从适度降低人才培养目标,精简归并法律技能型课程,采取与课程性质相适应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等方面入手,优化法律硕士教育,提升教育效能.
其他文献
传统的概念中,文科似乎与实验室是天然绝缘的.相较于理工科而言,由于高校文科实验室在发展及建设方面受重视程度不够,自身教学体系不完善等,使得目前的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没能呈现出和理工农医类实验室那样蓬勃发展的态势.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融入现代信息技术的跨学科研究的新文科实验室建设应运而生,如就《国际战略学》课程思政的“浸润”实践尤其需要新文科实验室的系统案例承载.本文结合G大学文科实验室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新文科实验室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明确高校新文科实验室建设目标、做好文科实验室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通过
教学需要意境,犹如学生需要意义.意境即意义发生、领悟之境.我国传统道家思想对意境的解释是有无相生,无中生有.但依据海德格尔“朝向……的存在”的现象学理论,教学意境就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朝向教学目标的回旋、震荡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一切还没有完全实化、固定化,它能够让学生有机会领悟教学的意义.教师要重视教学意境的营造,并注重学生生活世界的充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40周年、中国开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30周年和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胜利召开1周年.为进一步促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工作主线,有效落实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2021年12月22日—24日,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召开纪念学位条例实施40周年暨学会2021年学术年会,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纪念学位条例实施40周年,
期刊
鲁洁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德育界享有较高声誉,是我国德育学科的奠基人.鲁洁认为,德育目标是将人带入德育视域,培养具有高尚道德的人.鲁洁关于德育本质及德育功能性的阐述,对当下道德教育具有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她提出的德育“享用性、超越性、生态性、经济性、生活性”观点,把准了时代的脉搏,对新时代道德教育同样具有宝贵的参考价值.
2022年我省硕士研究生考试(初试)于12月25日至27日顺利举行.全省报考人数9.3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增幅25.6%,创历史新高;共设14个考区、86个考点、3133个考场,抽调监考员等工作人员1万余人.考试期间,考场秩序井然,考风考纪良好.
期刊
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关键是人才.在创新驱动发展时代,以人才为核心的一流创新团队建设,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在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中能否赢得主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院士领衔的量子信息研究团队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探索出一条立足中国本土培养世界一流人才的新模式,在量子科技领域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蜕变.总结其成功经验,可归纳为四个方面:注重培育具有世界影响的领军人物;着力构建灵活高效的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科学规划切实可行的阶段科研目标;秉持服务国家、造福人民的使命担当.
专业博士教育以回应国家重要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为主要指向,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渠道.聚焦于2001—2020年CNKI和WOS两大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数据,从不同维度对国内外专业博士教育研究20年的主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20年来国内外专业博士教育的研究主题在宏观的目标定位与专业博士类别(领域)、中观的研究视角与内容、微观的研究路径与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异同之处,由此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也各具特色.为进一步探寻我国专业博士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向,还需在专业博士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微观国际比较与本土经验挖掘
2021年10月29日,第五届全国研究生教育学学科建设高端论坛在盐城召开.会议以“面向新时代的教育”为主题,围绕新发展格局下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生培养规律探索与模式改革、“破五唯”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与保障体系建设、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生教育与就业等主题展开了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应推动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建设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和保障机制,完善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以达到促进研究生教育适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加快培养国
心理危机日益成为研究生群体的重要问题,但其内部特征和规律仍是“黑箱”.本研究基于12个有心理危机经历研究生的深度访谈,探究了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应对心理危机的过程.研究发现,引发心理危机的表层源头集中在人际、学业、环境和身心四个方面,而深层原因在于研究生在客观环境与个人性格、本身状况和期望发生冲突时无法快速调节矛盾.从产生到走出心理危机,研究生可能经历不同状态和阶段,应对心理危机的状态具体有被迫沦陷、自我沦陷、萌生意愿、外赋支持和自主治愈;而经历心理危机的阶段大致包括被压迫期、自由迷茫期、悬浮期、温室期
非全日制研究生已经成为当今高校独特且不容忽视的学生群体.研究对比分析了以互动辩论和常规讲座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法对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互动辩论和常规讲座两种授课方式均显著降低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消极情绪.但是,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参与常规讲座的学生,参与互动辩论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在课后保留了更多的积极情绪.辩论作为互动学习的教学法,可以实现情绪调节,有助于个体发展和创新者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