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也在不断上升。大量的临床资料表明,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密切相关,而与降糖、降压、降脂相比,降尿酸往往容易被临床医生忽视,因此临床上必须重视高尿酸血症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本人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78例患者的血清检验指标结合临床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7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39-80岁,平均57.1岁,病程平均8.6年,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服用利尿剂、影响嘌呤代谢药物的患者。
1.2方法
将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男≥420umol/L,女≥360umol/L)作为观察组,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下列指标上的差异:①一般情况: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②血脂代谢及肾功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肌酐(Cr);③合并症及预后: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1.3统计学方法
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78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者25例,发生率32.05%,观察组中位年龄58.65岁,病程8.34年,FBS8.45umol/L,HbA1C8.01%,对照组分别为56.82岁,8.41年,7.98 umol/L,7.7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脂代谢及肾功能
观察组TG、TC、Cr分别为5.63mmol/L、3.30mmol/L、124.69umol/L,高于对照组的4.21mmol/L、2.36mmol/L、83.57umol/L(p<0.05)。
2.3合并症及预后
观察组25例中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压9例,脑血管意外6例,高于53例对照组的21例、11例、8例(p<0.05)。
3.结论
尿酸为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血尿酸从肾小球滤过后,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重吸收,最后仅有不足10%的尿酸经远曲小管排泄到尿液中。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能力大大超过其分泌能力。正常情况下,尿中尿酸含量应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即血尿酸升高时,肾脏相应增加尿酸的排泄以保持血尿酸正常。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尿酸产生过多(和)或清除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以肾脏排泄尿酸能力减退为主,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能促进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的高胰岛素血症会使肾脏排泄尿酸减少,血尿酸升高。胰岛素在促进肾小管重吸收尿酸的同时也促进了钠的重吸收,导致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使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共存。②高血压、老龄化、肾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引起的肾功能减退:肾小管缺血、缺氧使肾小管排泄尿酸的能力减退,导致血尿酸升高。③某些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300mg/d)、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多种药物能升高血尿酸。利尿剂能使血容量减少,使肾脏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强,减少尿酸的排泄。④现已知在肾近曲小管葡萄糖与尿酸竞争性被回吸收,使血尿酸水平下降;
而血糖控制良好时,尿酸减少,尿酸回收增多,血尿酸增高。
4.防治策略
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且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具有共同发病基础,组成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综合征。对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尿酸水平、临床症状、合并症等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4.1治疗原则
4.1.1避免使用升高血尿酸的药物和进食含高嘌呤的食物。
4.1.2多饮水,减化尿酸(尿PH值保持在6.5左右),以促进尿酸排泄。
4.1.3积极控制体重、血糖、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高胰岛素血症。
4.1.4合理选择药物,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痛风发作。
4.2饮食治疗
主张低嘌呤饮食,控制总热量,适量蛋白质,低脂低盐,多食碱性食物,多饮水,保持每日2000ml尿量。以往的观点是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以减少尿酸产生,降低血尿酸水平,主张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减少肉类摄入,然而该方法显然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机制不符,对2型糖尿病不利。有国外学者采用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占全部热量40%),高蛋白(占全部热量的30%)饮食治疗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高尿酸血症,取得满意疗效(4个月内血尿酸下降18%,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减少67%)。有关临床研究表明,新型饮食疗法可降低血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高胰岛素血症,促进尿酸排泄,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4.3降糖与降尿酸治疗
4.3.1对糖尿病采取综合方法个体化治疗:根据糖尿病的临床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在饮食疗法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可选择适宜的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达标,避免发生空腹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
4.3.2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降尿酸治疗: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将尿酸控制在饱和浓度以下,预防尿酸盐沉积,避免肾脏损害和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的药物可分为两类:即抑制尿酸产生的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别嘌呤醇是抑制血尿酸产生的药,适用于尿酸产生过多,有肾结石或肾脏功能损害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苯溴马隆、丙磺舒等是促进尿酸排泄药,目前临床常用的是立加利仙和痛风利仙,适用于尿酸排泄减少的患者。近年临床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氯沙坦)是具有降尿酸作用的降压药。此外,还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糖耐量异常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的罗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临床应用具有降糖、调脂、降尿酸等多种作用,适用于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患者。
总之,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受损、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肥胖等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因此在2型糖尿病防治过程中,不仅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肥胖,更要重视高尿酸血症,并给予相关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朱宇;纪立农.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研究.临床荟萃.2006.22-24
【2】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976-998,1023-1026
【3】晏堃;个体化饮食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年12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78例 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45例,女33例;年龄39-80岁,平均57.1岁,病程平均8.6年,排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充血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以及服用利尿剂、影响嘌呤代谢药物的患者。
1.2方法
将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清尿酸男≥420umol/L,女≥360umol/L)作为观察组,非高尿酸血症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在下列指标上的差异:①一般情况: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②血脂代谢及肾功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肌酐(Cr);③合并症及预后: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1.3统计学方法
SPSS11.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78例患者中高尿酸血症者25例,发生率32.05%,观察组中位年龄58.65岁,病程8.34年,FBS8.45umol/L,HbA1C8.01%,对照组分别为56.82岁,8.41年,7.98 umol/L,7.78%,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血脂代谢及肾功能
观察组TG、TC、Cr分别为5.63mmol/L、3.30mmol/L、124.69umol/L,高于对照组的4.21mmol/L、2.36mmol/L、83.57umol/L(p<0.05)。
2.3合并症及预后
观察组25例中合并冠心病16例,高血压9例,脑血管意外6例,高于53例对照组的21例、11例、8例(p<0.05)。
3.结论
尿酸为人体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经肾脏排泄,血尿酸从肾小球滤过后,几乎全部被近曲小管重吸收,最后仅有不足10%的尿酸经远曲小管排泄到尿液中。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能力大大超过其分泌能力。正常情况下,尿中尿酸含量应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即血尿酸升高时,肾脏相应增加尿酸的排泄以保持血尿酸正常。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尿酸产生过多(和)或清除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以肾脏排泄尿酸能力减退为主,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①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能促进肾脏对尿酸的重吸收,代谢综合征患者存在的高胰岛素血症会使肾脏排泄尿酸减少,血尿酸升高。胰岛素在促进肾小管重吸收尿酸的同时也促进了钠的重吸收,导致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使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共存。②高血压、老龄化、肾动脉硬化、糖尿病肾病等引起的肾功能减退:肾小管缺血、缺氧使肾小管排泄尿酸的能力减退,导致血尿酸升高。③某些影响尿酸排泄的药物:利尿剂、小剂量阿司匹林(300mg/d)、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等多种药物能升高血尿酸。利尿剂能使血容量减少,使肾脏近曲小管重吸收增强,减少尿酸的排泄。④现已知在肾近曲小管葡萄糖与尿酸竞争性被回吸收,使血尿酸水平下降;
而血糖控制良好时,尿酸减少,尿酸回收增多,血尿酸增高。
4.防治策略
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密切相关,相互影响且与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具有共同发病基础,组成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代谢综合征。对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尿酸水平、临床症状、合并症等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
4.1治疗原则
4.1.1避免使用升高血尿酸的药物和进食含高嘌呤的食物。
4.1.2多饮水,减化尿酸(尿PH值保持在6.5左右),以促进尿酸排泄。
4.1.3积极控制体重、血糖、血压,纠正脂代谢紊乱,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轻高胰岛素血症。
4.1.4合理选择药物,纠正高尿酸血症,防止痛风发作。
4.2饮食治疗
主张低嘌呤饮食,控制总热量,适量蛋白质,低脂低盐,多食碱性食物,多饮水,保持每日2000ml尿量。以往的观点是限制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以减少尿酸产生,降低血尿酸水平,主张增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减少肉类摄入,然而该方法显然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生机制不符,对2型糖尿病不利。有国外学者采用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占全部热量40%),高蛋白(占全部热量的30%)饮食治疗与代谢综合征相关的高尿酸血症,取得满意疗效(4个月内血尿酸下降18%,痛风性关节炎发作减少67%)。有关临床研究表明,新型饮食疗法可降低血糖胰岛素和甘油三酯,减轻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高胰岛素血症,促进尿酸排泄,减少糖尿病并发症。
4.3降糖与降尿酸治疗
4.3.1对糖尿病采取综合方法个体化治疗:根据糖尿病的临床类型,进行个体化治疗。在饮食疗法和适当运动的基础上,可选择适宜的降糖药物使血糖控制达标,避免发生空腹低血糖和餐后高血糖。
4.3.2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的降尿酸治疗: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将尿酸控制在饱和浓度以下,预防尿酸盐沉积,避免肾脏损害和痛风性关节炎。降尿酸的药物可分为两类:即抑制尿酸产生的药物和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别嘌呤醇是抑制血尿酸产生的药,适用于尿酸产生过多,有肾结石或肾脏功能损害的高尿酸血症患者。苯溴马隆、丙磺舒等是促进尿酸排泄药,目前临床常用的是立加利仙和痛风利仙,适用于尿酸排泄减少的患者。近年临床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Losartan(氯沙坦)是具有降尿酸作用的降压药。此外,还有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轻糖耐量异常的作用。噻唑烷二酮类的罗格列酮是胰岛素增敏剂,临床应用具有降糖、调脂、降尿酸等多种作用,适用于代谢综合征、高尿酸血症与糖尿病患者。
总之,高尿酸血症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受损、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肥胖等密切相关,高尿酸血症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因此在2型糖尿病防治过程中,不仅要控制血糖、血压、血脂、肥胖,更要重视高尿酸血症,并给予相关的干预措施。
参考文献:
【1】朱宇;纪立农.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研究.临床荟萃.2006.22-24
【2】陈灏珠.林果为.王吉耀.实用内科学.第1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976-998,1023-1026
【3】晏堃;个体化饮食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1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