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与纠缠:量子时代的诗歌写作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_h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尔·波普尔将当代社会分为“封闭社会”和“开放社会”,认为“开放社会”是“一个蜂巢式的有机体”,对于人、正义、理性的信念,是有待完成的。“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和时间的幻想,量子力学则消除了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式的梦,而混沌则消除了拉普拉斯关于决定论式的可预测的幻想”(《“开放社会”及其敌人》)。
  量子理论是我们思考微观世界的一种方法,与哲学、宗教,特别是佛学紧密关联,对于当代诗学的建设,也富有极其重要的启示意义。在量子理论中,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量子纠缠”。科学研究已证实,量子强关联存在于物理世界中,爱因斯坦称这种幽灵般的远程效应和鬼魅般的超距现象为“上帝效应”。简言之,纠缠态的两个粒子通过高维空间进行作用力传递,只要动一个,另一个也会动,超越了我们置身的时空,也超越了人类固守的时空观。量子纠缠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有速度,只是这种速度已突破我们的认知极限,在我们看来不需要时间一样。也有人认为,纠缠态的粒子是同一个粒子,只不过它们处于不同的宇宙罢了……这是一种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足以为我们打开一个“美丽新世界”。
  说到“量子纠缠”,我首先想到的是多年前看过的一部电影——波兰天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维罗妮卡的双重生活》(又译《两生花》)。电影中有两个维罗妮卡,波兰的维罗妮卡和法国的维罗妮卡,两人长得一模一样,都喜欢唱歌,一个是专业歌手,一个是音乐老师。波兰的维罗妮卡对自己的父亲说:“我似乎不是一个人活在世上。”她在演出前彩排时,为了一个难度很大的高音,突然心脏病发作(有家族遗传史),倒地去世。这时,法国的维罗妮卡正和男友做爱,突然很忧伤,很痛苦,感到自己一下子好孤单,后来,还是父亲说出了她的心里感受:“有人从你生命中消失了。”……重温这部电影,可视为“量子纠缠”的经典写照。两位“量子姑娘”,波兰的维罗妮卡和法国的维罗妮卡,花开一枝,天各一方,她们其实是一体的,是生命的感应与关联、纠结与冥合……在深秋合肥的天鹅湖畔,在光影交错、迷离的天鹅湖之夜,我对两位维罗妮卡怀着量子時代的爱情:
  维罗妮卡,美丽的维罗妮卡
  我在江南之首的天鹅湖畔爱你
  我爱死于一个高音的波兰的你
  也爱悲伤落寞的法兰西的你
  要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世上活着
  也不是一个人独自死去
  像法布里的提线连着两个布偶
  唯有爱,才能使你化蝶、重生
  维罗妮卡,绝世的维罗妮卡
  我轻声呼唤,怀着量子时代的爱情
  我和你隔着一部电影的距离
  距离中有混沌、纠缠和光
   ——《量子时代的爱情》(2020年10月)
  天鹅湖诗会开幕式上,有人在朗读我30年前写于新疆的一首诗《滋泥泉子》,背景沙画奇妙变化,带我回到30年前的北疆村庄:毛驴、红辣椒、白杨树、黄泥小屋……夜如昼,激光显现一个斑斓的量子时代。恍然间我想到:此刻坐在天鹅湖畔的我和曾在沙海跋涉的我,是量子纠缠还是量子叠加?我的西域时光和江南时光,难道不是一种个人化的“量子纠缠”,或者说是“量子纠缠”的一个譬喻?一个人生命中的远和近、身世与当下、自我和他者……也是“量子纠缠”。同理,天空与大地、历史与现实、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等等,也总是纠缠不休。如此种种,构成了我们生命的“混沌”、时间的“混沌”。
  “量子时代的诗歌表达”是首届天鹅湖诗会的主题论坛,诗人陈先发提出的一个有趣话题。至少在我看来,陈先发的《九章》系列与他的《黑池坝笔记》是一种典型的“量子纠缠”,或曰“互文性纠缠”。曾在西北生活过40年的诗人娜夜认为,海市蜃楼就是一种“量子纠缠”,用科学已无法解释这一奇异现象,——西北沙漠里为什么出现江南古代的亭台楼阁、水上舟楫呢?论坛主持人、青年诗评家杨庆祥说,“量子纠缠”早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出现了,他举李商隐的一首《无题》为例: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意思是:爱人啊,我们身上没有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但我们内心却像灵犀一样,感情时时刻刻息息相通。这里抒写的不正是“量子纠缠”,还会是什么呢?我拜谒过李商隐墓,在河南沁阳的王庄镇,墓地坐落在荒草萋萋的小山下,面向大片麦浪滚滚的田野,俨然一位农夫的归处。李商隐是继杜甫之后,唐代七律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他的“无题”堪称绝唱。白居易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清代诗人吴乔对他评价甚高:“于李、杜后,能别开生路,自成一家者,唯李义山一人。”李商隐诗风之绮丽、缠绵、隐晦、迷离,具有一种“当代性”和“先锋性”。在我看来,他是一位提前了的“朦胧诗人”,也是中国第一位“量子诗人”。
  露易丝·格丽克是十分善于利用希腊罗马神话来进行再创作的。汉译诗集《直到世界反映了灵魂最深层的需要》,至少收录了三四首与帕尔塞福涅神话明显相关的诗作,如《漂泊者帕尔塞福涅》《纯洁的神话》《忠贞的神话》等。帕尔塞福涅是大地女神德墨忒尔的女儿,在地中海嬉游时被冥王普拉托劫持,诱惑她吃了一枚石榴,忘了自己的身世。大地女神思女心切,荒废了对大地的管理,五谷凋零,草木死亡。后来经宙斯调停,母女每年可见一回,她们见面之际,正是春回大地之时……“悲伤的果子,一旦品尝,禁梏我终生。”(罗塞蒂《帕尔塞福涅》画上题诗)“从池塘消失的那个女孩/再不会回来。将要回来的是一个妇人,/寻找她曾是的那个女孩。”(露易丝·格丽克《纯洁的神话》)帕尔塞福涅像维罗妮卡一样过着双重生活:三分之二时间在冥界,三分之一时间回到母亲身边,她是死亡世界里的冥后,也是人间活泼泼的少女。译者柳向阳敏锐地发现了露易丝·格丽克爱情诗中的“帕尔塞福涅特征”,即双重性悖论和某种“量子纠缠”特征:“对爱情充满想象,具体诗篇中往往是一双姊妹,或者说一个少女的两个方面,其中的‘我’有时是一个沉迷于性爱中的女人,这样一种由一而二、由二而一的分化,正类似于帕尔塞福涅的两种身份。”(《导读:要引来闪电的眷顾》)   在量子时代,我们的诗歌写作处在地方性与世界性的“混沌”与“纠缠”之中。我们的写作既不是地方的,也不是世界的,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模糊、暧昧地带。我们有地方性的囚笼,有心灵的内折,也有世界性、全球化的眷念与幻觉,新冠疫情无疑是对全球化的一次沉重打击。除此而外,我们还有云上与云下纠缠的“混沌”,历史、现实和虚拟世界并置的“混沌”。
  当然,在量子时代,每一个写作者首先是地方的,但地方性和地方主义是有区别的。米兰·昆德拉对“大民族的地方主义”和“小民族的地方主义”都持批评态度,认为前者抵触歌德关于“世界文学”的想法,觉得自己民族的文学已足够丰富、多彩,不需要学习别人;后者呢,尽管高度敬仰世界文化,但认为它十分遥远,与本民族没有多大关系, “一个小民族会向它的作家灌输一种思想,就是他们只属于它”,因此容易遁入自恋、狭隘和保守。在地方性和世界性之間,我更倾向于克利福德·吉尔兹所说的“地方性”。他认为, “在你中再次发现我”,置你于我,设身处地,这已经不仅仅是理解,而且是分享或感知别的人们的生活。他还认为:“理解”的关键在于,理解者对被理解者的客体应持有“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也即“在解释之上的理解”,这是当代阐释人类学的宗旨所在。这如同我经常说到“他者自我化”“自我他者化”。吉尔兹是将“地方性写作”和“深度描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两者之间,也如同他的“量子纠缠”。如果要使我们的写作具有人类学、文化学和社会学意义,他的经典之作《地方性知识》无疑可以成为我们的启迪之书。
  在量子时代写作,需要我们用一种全新的理论来构建今天的诗学,形成新的、面向当下和未来的诗歌自觉。这不是神秘主义的一次召唤,而是科学与诗的殊途同归。事实上,量子理论已包含在古老的东方智慧里,我们可以用量子理论解释佛学,也能够用佛学去阐释量子理论。对某些认为量子物理学和东方哲学、宗教联系紧密的人来说,“混沌”“纠缠”“不明确”等都颇具魅力和吸引力。西方物理学家已经有一个共识——“量子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古老东方智慧的证明”,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更加切身的、经验并超验的、富有启示性的。
  《量子纠缠》一书的作者、英国科学作家布莱恩·克莱格说:“量子加密术、量子计算机及量子隐形传送,可能只是新的量子革命的开始。通过量子纠缠,新的量子效应正登上真正的国际舞台。毋庸置疑,量子纠缠——‘上帝效应’,会是未来的伟大事业。”诗人作为当代“探险队”,当代诗作为语言、思想和情感的行动,正可以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中来。
   2020年11月23日于浙传图书馆
其他文献
那一個人走过去好久了,脚印  还在叮叮当当  谁不小心,在麻石缝里  遗落了一枚硬币  一群目光斜过来,默默无声  谁这么不小心,在麻石缝里  遗落了一分钱  这一个故事,成为了故事  这一分钱,成为了  谁都想拾取的一分钱  这一枚硬币,成为了  谁都不会拾取的硬币  老槐树  月塘墈上有一棵树一棵槐树一棵老槐树  妈妈离开槐树后  祖父说我是树桠里结的  我不想叫槐树妈  妈妈回到老槐树前  
阿尔芒  阿尔芒,生于苏北某小镇。诗歌爱好者。习作见于《诗刊》《诗潮》《诗林》《诗选刊》《诗江南》《诗歌月刊》《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等报刊。出版《象脚鼓的雨季》《蓬莱阁的留言》等8部诗集。  诗人诗观  扁舟独钓,一意孤行:自然消迹,梦幻空灵。  小剧场  小剧场。大圆镜。一整段肥沃的独白  不怕黑  抱着羊羔  花瓶造型的镂空院墙外  小青与曼玉  在换装  去解救一座溺水的寺庙,和伞下的情
那该是1650年吧,荷兰画家、记者约翰·尼霍夫(Jo鄄han Nieuhof) 陪同一位荷兰大使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的南京之行。这座草木荒凉,石头静默,只有梧桐叶落声音的旧都,整个城市与规模宏大的城墙环绕为一体。城墙总长37千米, 是现存同类城墙中最长的(北京的城墙总长33千米),高18米,厚达7.6米,换句话说它是一个体积庞大的防御体,城墙一周由13个雄伟的城门扼守。在谈及南京城是如何之大时,有一个
周簌,江西崇仁人,中国作协会员。有组诗见于《诗刊》《诗探索》《诗潮》《星星》《解放军文艺》等。获第八届中国红高粱诗歌奖、第十八届华文青年诗人奖。著有诗集《攀爬的光》。 现居江西赣州。  九月  自然造物在,金色晨熹中推动了虚空  辗转穿过行云迸溅霞光的画幅  那些村庄从细密雾霭中,听见光穿透骨骼  众峰阔远,起伏的线条锻造白昼的边沿  飞鸟,是时间亘古的标本。而天空  拥有一道无法缝补的裂隙  蓝
一场大雨刚过,每一片叶子都学会了鸣叫,争先鸣叫的  还有其他低处的事物——  蚂蚁的鸣叫,用它的触角互相传递  瓢虫的鸣叫,仅高于翅膀下面的灌木丛  青蛙的鸣叫,懷着小于井口的梦想  蜗牛的鸣叫,低于草根下的爬行……  越是低处的事物越奋力鼓叫,向阳光  索要更多的温暖,向天空  索求更辽阔的自由。它们的鸣叫  在低处扎根,向高处传播  高一声低一声,拼凑出这个夏天的不安  而耗去一个春天又一个春
如何从本土文化中找到与国外先进教育理论相融合的自然对接点,这是现代教育理论本土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要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将视角转向本国的教育文化遗产,对我国的传统教育资源进行再认识,发掘其中适应时代要求的有益成分,并进行改造、发展。这一有益成分也就是实现本土化的载体,它必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为中国所固有,顺应中国的习惯;同时,又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它不论在旧时代或是新时代都得到认同
忧伤无法分辨  它一下子就捅破了  一个中年人多年的伪装  他不得不咳嗽几声  好像疾病能够帮他蒙混过关一样  如果按照顺时针方向  去想这件事情  他是一个被低估了的成功者  但我们并没有怠慢他  在从诉说  变为倾听的过程中  他唯一的错误  就是忘记了自己是个中年人  他必然属于另一个角色  落叶重重  与草木为伍  风雨会代我们跨越许多难关  但落叶重重,有时候  身不由己就把自己裹挾其中
终南积雪  在终南山,积雪在万物上移动  给人间套上一层,精致、干净的假面  像是套上不够真实的命运  我不再担心风吹过莲花峰发出的声涛  一株麻栎树褪去了所有的欲望  一群诗人走在倾斜的光线里  唱秦腔的二哥,一路相送的道长  他们融进这稀有的明澈中  即使心事空寂,即使风隐瞒了行踪  依旧有落入草丛的种子,和远方走来的人  峰顶的冷光紧紧地盯着我  盯着山中的时间  盯着厚厚的积雪,雪中所有凝
黄昏。山头上  一个亭子。两个人  缀在太阳下的两个风铃  它们摇晕的夕阳,是  小时候奶奶烧着的炕门  一群候鸟,飞落在湖中的云上  它们叫响的离绪被垂钓者钓起  又填满了我的心  远处,楼群像散乱的灌木  烟雾浇灌着它们  而披了风衣的焉支山  像是急需一顶帽子  突然感觉自己是个游子  花了的心,总在渴念  西子湖畔的那点莺红  冬晨  楼房,飘浮的火柴盒  一只鸟沙哑了海的声音  两片回头
他们两个一同走进公交车  用同一个动作,刷了十次卡  刷公交卡的一瞬间  会有一个女人的声音提示  刷卡成功  緊接着一个人跟着另外一个人的步子  与数个空座位擦身而过  最后选了两个连着的空座位坐下  结伴而行的人  总是习惯性地粘在一起  男人带着女人  女人带着男孩  男孩子带着毛毛鼠  而我带着对你的记忆和影子  一起坐在两个空座位上  副歌与高潮  一首歌,当音乐响起  孩子们像磨牙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