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童趣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a_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婴戏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盛极一时的题材绘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其属于风俗画类。“婴戏图”是画家通过描绘古代儿童玩耍及节日活动的场景,来展现社会风俗面貌和儿童的生存状态的一类绘画题材,其中蕴含着大量的社会、文化、历史信息。鉴于参与创作的人员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婴戏图”不仅体现出多样的绘画特色和艺术风格,更加包容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而“婴戏图”在宋代时期数量之多、技法之高,是其他时期所无法比拟的,在整个绘画史上留下了浓重灿烂的一笔。
  关键词:婴戏图;发展脉络;艺术风格;传统理念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6-2
  一、“婴戏图”的基本概况
  “婴戏图”是描绘儿童游戏及生活场景的一种绘画类型。这里的“婴”并非指“婴儿”,而是泛指儿童。“婴戏图”以儿童为主要绘画对象,丰富活泼的画面、童趣盎然的形态,充分表现出孩童那份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童心。
  中国绘画婴孩的传统由来已久:从魏晋时期开始,儿童形象开始被纳入人物画中;隋唐时期,专门以表现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婴戏图”产生;宋代,“婴戏图”开始走向成熟;元明清,“婴戏图”发展步伐放缓,并逐渐走向衰落。
  在各类“婴戏图”中,对儿童的描绘应该是创作的重头戏。在绘画过程中,画家重在表现儿童生动活泼的心灵,稚拙可爱的体态,使人顿生爱怜之情。画家通过对画面的合理有序的布局,娴熟老练的技法以及活泼明艳的用色,充分将儿童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
  “婴戏图”除了表现儿童的神情与体态之外,在更深意义上而言,它蕴含着一定的寓意和隐喻。安静平和的画面背景,戏耍玩闹的儿童神态,温和饱满的画面色调……无不营造出一种祥和的气氛和吉祥的寓意。因此,“婴戏图”融合着中国传统思想和理念,这对研究和完善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思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宋代“婴戏图”图案特色
  对于“婴戏图”的分类,首先应该从其服务的对象分析入手。正如胡懿勋在《中国古代人物画女性与儿童图像谱系研究》中指出“这种创作是依照宫廷的习惯、礼制或贵族的实际需求而来,……单纯地为了贵族的喜好或者记录贵族子弟的生活景象,作为生活的图像纪录”。由此可见,“婴戏图”主要记载的是贵族子弟的生活,根据这一群体的特性,可以将宋代“婴戏图”分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类和具有隐喻内涵类两种。
  (一)生活气息浓厚的“婴戏图”
  1、重在描绘生活场景类
  宋代的婴戏题材绘画也侧重于对日常生活的描绘,多体现出平淡、祥和、亲切的感觉,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例如宋代苏汉臣的《婴戏图轴》,描绘了两个男孩扑蝶的情景:时当盛夏,婴儿皆身着薄纱衣裤,其中一个男孩正轻步向前,张开双手去捕捉飞舞于野花间的蝴蝶;另一个孩子伏坐在地上,手执纨扇注视着他的伙伴。两个婴孩一静一动,在扑蝶的情节中相映成趣。画家多用遒劲而简洁的线描勾画出富于质感的纱衣,从中透出丰满的躯体,笔墨不多,但表现得精彩之极。人物的神情动态也刻画得精妙入微。补景仅画一棵野花,恰到好处地显现出环境氛围,使人物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2、对傀儡戏的模仿再现类
  傀儡戏是民间戏曲中一种特殊的表演类型,多有艺人操作木偶伴随宗教仪式进行表演。傀儡戏在中国由来已久,先秦时期就已有了土傀儡和木傀儡。古代跳鬼驱魔,黄金四目的方向其实是引柩守墓的勇士,他因其形状傀儡,跳跃做戏故称“傀儡戏”。北宋时期傀儡戏有了广泛的发展,种类较多,有“杖头傀儡”和“悬丝傀儡”,对傀儡戏的模仿也多在“婴戏图”出现。
  例如《傀儡婴戏图》描绘了四个婴孩在模仿傀儡戏的场景:一婴孩在幕后操纵着傀儡木偶,前面两儿童正高兴地充当观众,旁边另一婴孩在敲打乐器。婴 孩乐在其中,其形象很是可爱。傀儡戏本来是丧葬活动中的驱邪表演,通过傀儡戏的象征性表演,达到仪式所要实现的人的某种愿望。由此可见,画家创作《傀儡婴戏图》的目的也就在于希望达到某种期望。
  (二)具有隐喻内涵的“婴戏图”
  宋代婴戏题材绘画包含一定的隐含寓意,或期盼多子多孙,或表达去灾辟邪。此类“婴戏图”吸收了诸多民间绘画因素,采用隐喻、假借、象征等手法来寄托民众信仰,寄托人们祈求平安、多子、多福等美好愿望,具有较强的浪漫主义色彩。
  1、隐喻美好愿望类
  中国传统思想中对“多子多孙、儿孙满堂”的追求甚是强烈,它蕴涵了社会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普遍心理和共同愿望,而宋代“婴戏图”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这种心理。
  例如《百子嬉春图》就是隐喻“多子多孙”观念的佳作。“百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特定的含义,由于“百”具有无穷的意思,因此把祝福恭贺的良好愿望发挥到一种极致的状态,“百子”自然也就寓意子孙生生不息,体现生命繁衍的美好愿望。《百子嬉春图》中描绘了新春佳节之时,孩童舞狮、奏乐、演影戏、放风筝等活动。其中多个场景隐喻了吉祥寓意:图中放风筝情节在古代有释放晦气邪气之意,婴孩与麒麟寓意为“麒麟送子”等。


  2、象征驱鬼辟邪保平安类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是夏季驱除瘟疫的日子。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流传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例如苏焯的《端阳婴戏图轴》,描绘了三个顽皮的孩子戏耍的场景:其中一个调皮的孩童一手拿两个石榴,一手拎着一只用线绳系着的蟾蜍,正把蟾蜍往小伙伴头上放,小伙伴害怕得连忙用手捂住头,另一个孩子见状冲上去,准备夺下蟾蜍解救伙伴,画面被定格在这一瞬间,孩童的顽皮和可爱跃然纸上。孩童以线绳系蟾蜍,有戏蟾、驱蟾之意。另外古代有石榴开百子之说,石榴果实多子被赞誉为千子如一,自古被视为吉祥之物,是多子多孙、多福多寿的象征,此图把蟾蜍和石榴放在同一孩童手中,驱邪祈福的双重用意不言而喻。三、“婴戏图”体现出的传统理念
  “婴戏图”产生的理论依据就是道家哲学中的“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在道家看来,婴儿最是纯真朴实,少私寡欲,是人与自然最能和谐统一的象征,是 “天人合一”的代表。古人讲究理智与情感、豁达与约束的平衡,将宁静自然、返璞归真、自我超脱看成是最佳心理,将整体统一对局部矛盾的超越看做是回归自然的和谐,即老子宣扬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婴孩就是道家和谐理论中的指代标准,那么“婴戏图”也就恰恰反映出中国传统道家的思想精髓。
  参考文献:
  [1]黄宾虹.虹庐画谈[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
  [2]江宏.名作的中国绘画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
  [3]杨建峰.中国人物画全集[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1.
  [4]李红编辑.中国人物画经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5]徐书城.宋代绘画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6]陈杰.从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看宋金时期的儿童活动[J].四川文物,2005,(05).
  [7]宋丙玲.宋代婴戏图盛行的原因探析[J].兰台世界,2010,(09).
  作者简介:
  曹守泉,山东人,南京艺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图案学与中国传统图形研究方向)。
其他文献
摘要:刘三姐的传说,是我国南部著名民间故事之一,它早在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便有提及,明清的地方史志和私人著作亦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在近现代,广西、广东、香港、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的壮、瑶、苗、汉、侗诸民族中均有流传。关于她的形象,在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里往往有几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本文以当代作家王小波的文学作品《歌仙》与民间传说相比较,去分析刘三姐作为不同形象不同阶级时所进行的斗争,发掘文学作
期刊
李菊生,1944年生,江西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期刊
陆军,1948年出生,上海人,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获学士学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城雕创作设计资格证书持有者,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塑协会会员。
期刊
摘要:女性作为社会学中的一种文化属性,有着特殊的理论构建与思想体系,与各方面相互共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在舞蹈的世界中,女性以肢体的表现与情感的表达更与舞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形象。本文以古典舞《庭院深深》和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为切入口,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同时,也将古典舞与现代舞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类比,旨在分析古典舞与现代舞对女性形象表现的不同之处,从而为今后更好
期刊
熊钢如,1941年出生,江西丰城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评委,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终审评委,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陶协陈设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景德镇画院副院长,珠山画院院长,景德镇瓷画研究院院长。
期刊
吕锋平,国家工艺美术师,先后毕业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现为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师从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作品多次获金奖并被扬州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期刊
占勇,1972年出生,江西景德镇人,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为江西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
期刊
摘要:本文旨在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两者演唱方法的探讨,阐述这两种唱法在歌曲处理上的异同,同时借由美国经典作品《Summertime》的两个版本为例子,由各个层面分析这首歌的演绎方式。同一首歌曲,关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分别在发声方法、咬字吐字、情感表达这三点上的异同,为它注入了两种灵魂,使得歌曲不仅被喜爱流行音乐的听众接受,同时也得到美声唱法听众的认同。  关键词: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歌唱方法;比较  
期刊
摘要:在当今社会城市化进程加速,建筑空间环境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建筑环境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壁画在跨越墙面空间载体的同时,正逐步显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多维度的新时期艺术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现代壁画与现代建筑环境的相互影响,以此来探讨现代壁画艺术的诸多新时代特征及时代发展维度。  关键词:现代壁画;现代建筑;新时代特征;时代维度  中图分类号:J2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刘乐君,2003年获得美术学硕士学位。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副教授,景德镇陶瓷学院科技艺术学院陶瓷设计教研室主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景德镇女陶艺家协会理事,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挪威卑尔根国立艺术学院访问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