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在歌曲处理上的异同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1_sheng2_wo3_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旨在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两者演唱方法的探讨,阐述这两种唱法在歌曲处理上的异同,同时借由美国经典作品《Summertime》的两个版本为例子,由各个层面分析这首歌的演绎方式。同一首歌曲,关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分别在发声方法、咬字吐字、情感表达这三点上的异同,为它注入了两种灵魂,使得歌曲不仅被喜爱流行音乐的听众接受,同时也得到美声唱法听众的认同。
  关键词:美声唱法;通俗唱法;歌唱方法;比较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65-2
  绪论
  在国内的声乐领域,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是约定俗成的三种歌唱形式,而其中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凭借风格各异的演唱形式、不尽相同的发声方法及截然不同的受众群体,更是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两者进行了广泛地对比和探讨。所以,秉着对美声唱法多年的学习和对通俗唱法一直以来的兴趣爱好,在本篇论文中借由经典爵士作品《Summertime》,学习两者在发声方法、咬字吐字及情感表达上的异同,找出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借鉴的可行性方法,由不同角度对它们进行了解和掌握,从而提高自己诠释歌曲的能力。
  本论
  《Summertime》是美国当代作曲家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1924年发表的著名交响作品《蓝色狂想曲》中描写美国南方农村田园生活的一首名作,以悠闲欢快的歌词、可塑性极强的动人旋律,成为上个世纪最经典的爵士作品之一,至今已被翻唱过无数版本,影响甚广。这里提出研究的两个版本分别是美国的“爵士第一夫人”Elle Fitzgerald演唱的通俗版本和中国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演唱的美声版本。
  一、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发声方法
  首先,气息是歌唱的基本前提条件,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由于当时还没有扩声设备,演唱者须以足够气息发出较大音量让听众听到,且美声作品乐句较长,每句要求连贯、一气呵成,这就让气息的运用成为美声唱法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而通俗唱法产生时,已有扩声设备,演唱者可以借助话筒让声音轻松地传到剧场最后一排听众的耳朵里,不需要特别大的音量。当然,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通俗唱法,都需要正确运用气息来支持发声,这是毋庸质疑的,任何一种歌唱形式都离不开气息的支持,美声唱法所遵循的气息控制、保持、均匀、流畅等等,在通俗唱法中同样适用,只是通俗唱法的呼吸状态往往不如美声唱法要求那么严谨,这也跟它的歌唱口语化、表达自然化的特点有关。比如同样用腹部呼吸,美声唱法要求气息尽可能多地储存在腰腹部,演唱时以气带声,从小腹到头腔形成一根无形的管道,声音自然通畅地均匀发出;而通俗唱法一般情况下要求气息不要吸得太深,因为它对气息量的要求没有美声唱法那么大,并且通俗唱法的灵活度较高,词句之间转换较快,所以只需适量吸气便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也就是说美声唱法旨在气息保持,而通俗唱法注重换气的灵活性。换句话说,美声唱法的吸气是否正确直接决定了被听众听到的声音的质量,所以正确的吸气在美声唱法中是基础,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通俗歌曲的演唱方式往往让听众忽略演唱者吸气的动作,这是因为不同的通俗歌曲对气息量的要求也不同,有些歌曲甚至在快速转音的过程中吸气较浅,而这在通俗演唱中未必是错误的。
  其次,声带闭合是建立在正确吸气基础上的关键,两者相辅相成,和气息一样,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都需要闭合声带,这在演绎一首歌曲的高音部分表现地尤为明显,随着旋律音增高,声带就必须压缩,发声由面及点,在气息和声带闭合的作用下,出来的声音为一条抛物线,明亮且持久。不同之处在于,通俗唱法根据作品需要允许适当漏气,美声唱法则不可。
  最后,声音的位置同样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美声唱法中,声音位置不可变,先打开喉咙,再建立由小腹到头腔的管状通道,最后整个共鸣腔得以打开,需要规范合理运用每一步,才能得到正确的头腔共鸣,所以美声唱法所要求的声音洪亮、圆润连贯和适当的泛音,也是在头腔共鸣的作用下达到的效果。而通俗歌曲通常只需口腔打开,在最松弛自然的状态下演唱,在某些高音、高潮部分才用到适量头腔共鸣,声音位置是可变化的,我们有时候会说通俗唱法应该像说话一样让人感到亲切自然,也就是这个意思。
  在爵士和美声两个版本的《Summertime》(以下简称美声版和通俗版)中,能够听出两者气息量的对比非常明显,通俗版的吸气过程比美声版要自由的多,甚至可以听出前者在没有任何吸气准备的时候直接进入演唱,这在美声唱法中是绝对禁止的,因为虽然美声唱法的吸气过程是尽量做到让听众无法察觉,但一定要有并提前准备。相同之处在于,我们可以听出歌曲中的每一个完整乐句的气息都是从头到尾保持且连贯的,只是在气息量上发生了变化。在声带方面,美声版全曲体现了声带闭合在歌曲中的作用,歌声嘹亮持久;而通俗版只在几处高音让我们感觉出了声带闭合,某些段落演唱者还做了漏气处理,让歌曲听起来像是在讲述、感叹。最后来看两个版本的声音位置,美声版自始至终运用头腔共鸣,利用高位置和稳定气息完整地演绎全曲;通俗版的声音位置基本是在口腔和鼻腔,尤其是每句结束时尾音的处理,演唱者都是通过鼻腔共鸣产生泛音来完成,因此在听觉上产生了极大的不同。
  二、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咬字吐字
  相较于美声唱法咬字吐字的规范,通俗唱法则较为“即兴化”。在我们的专业学习过程中,老师经常会要求我们“把字说清楚”,也就是在高位置头腔共鸣的规范方法中,不能出现含混不清,一带而过的咬字方式,对字头字尾的清晰处理要求甚高。意大利学派名家培特罗托西说过:“如果一个歌唱者咬字不清的话,他就无法使听众获得歌唱中来自歌词的大部分美妙之处,这样一来,他的歌唱也就失去了感染力,如果歌词唱不清的话,那么人的嗓音和短号或双簧管的声音就没有区别了。”由此可见咬字吐字在声乐中的重要性。然而美声唱法咬字吐字的幅度要求相对较大,也是美声的高泛音以及头腔共鸣、管状发声所决定的,这里的“相对”,当然指的是通俗唱法。我们知道,通俗唱法是最口语化的唱法,咬字也最接近说话方式,更多时候要根据所要诠释的歌曲内容决定咬字的力度、幅度。在大多数的通俗歌曲中,归韵与否基本是根据歌曲需要来决定的,有时候一首抒情歌曲,作曲家希望歌手能清楚传达歌词内容,会要求歌手把词句唱清楚,而有时候一首歌也许是Jazz、R&B、Hip pop风格,它们节奏快慢不一、碎拍较多,更多是为了彰显其节奏和旋律的独特魅力,并不需要字字咬死,唱清楚歌词内容,虽然咬字吐字是正确运用气息、合理表达情感的前提,但在通俗唱法中,某些词句的咬字放松和一带而过也未尝不是演唱者表达个性的一种方式。   可以从《Summertime》中了解到,美声版能够听清楚每一个单词,从字头到字尾干净利落,没有忽略任何一方面,而任何一首美声作品,规范的咬字吐字都应该是头腔共鸣和情感表达的前提。通俗版则在节奏和咬字方面都偏向即兴、表达自我风格的演唱方式,这点从演唱者随意的站姿和自然的表情均可看出。就“so‘hush’,little baby”中的“hush”一词来说,“hush”本为语气词,中文意为“嘘”,因此通俗版中演唱者的处理方式就较为口语化,几乎是在一定的音高上说出来的,这样自然即兴的演唱也算是通俗唱法的一大特色。相比之下,美声版中的“hush”,音节较长,咬字也较准确,是作为乐句唱出来的。为了乐句的完整和发声方法的完美,美声不适宜做出类似通俗唱法那样的处理。这就是两种唱法在咬字上的区别。
  三、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情感表达
  情感是表达一首歌曲的核心,众所周知,一首歌有没有打动听众,绝不仅是演唱者的方法有多好,技巧有多花哨,而是演唱者对作品情感的把握,而掌握一首歌情感的前提,需要分析作品、理解歌词以及注重谱面上的表情术语,这是非常考验演唱者的理解能力、想象力和判断力的。因此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通俗唱法,感情的合理运用都无疑是最值得揣摩和研究的。当然,通俗唱法之所以“通俗”,也反映了它的情感表达比美声唱法来得直接、夸张这个事实。就《Summertime》来说,通俗版明显比美声版在情感表达上来得深刻,一方面原因是此曲的原版就是通俗作品而非美声作品;另一个原因是通俗版在乐队编排上对演唱者的约束较少。但这并不表示美声版就没有情感或是不需要情感,我们仍可通过气息的强弱对比和词曲上的起承转合感受演唱者的情感表达。这首歌是在描述美国农村的田园生活,词曲间无不透露出悠闲慵懒的乐曲氛围,因此在通俗版中,演唱者通过特有的爵士唱腔将听众带进歌曲,口气接近自然说话方式,情感也非常连绵厚重,让听者如同身临其境。
  情感的表达根据演唱者的嗓音,歌曲的风格和歌词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诠释方式,这也正是一首好的乐曲拥有多个版本的魅力之处,而无论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乐曲的情感更加丰满,情绪更加真挚。
  四、结语
  通过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在发声方法、咬字吐字、情感表达这三方面的对比,笔者浅显地分析了同一首歌用两种方法演唱的处理方式,也找出了两种唱法可以互相借鉴的地方:美声唱法对气息和声带的合理运用能够补救通俗唱法在发声方法上不够规范的缺陷,而通俗唱法自然贴切的情感表达也是值得美声唱法借鉴运用的,随着歌唱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地发展,唱法与唱法之间也得到了更被人们接受的个性化地融合,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的“民通唱法”“美通唱法”等等,就是在它们之间巧妙地找到了平衡点,从而衍生出的新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我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也将继续研究这两种唱法,完善目前已掌握的专业知识,灵活驾驭这两种唱法。
  参考文献:
  1 李晓贰,声乐教学实践中声带闭合与呼吸的协调[J],音乐创作,2008,(01)
  2 马克,西洋美声唱法中的咬字之探析[J],文教资料,2005,(29)
  3 陈岳琴,简析声乐演唱艺术中的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4 徐元勇,通俗歌曲演唱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8
  5 李萍,声乐理论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摘要:商业摄影课程应鲜明地反映出自身教学的特点,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是职业技能教学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商业摄影;教学模式;科学性;有用性;丰富性;针对性;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4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4-93-3  用真实项目作导向,典型工作任务为驱动,“教、学、做”一体,“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基于商业摄影师的工作过程,按照工学结合的理念,进行教
期刊
尹石(笔名:南乡子),汉族,1953年12月生于洪泽湖畔。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画学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南京印社理事。东南大学和江苏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文联委员。  先生自幼酷爱书画艺术及古典文学。60年代末即学艺于扬州,主攻中国画兼习书法篆刻。师承扬州画家王板哉先生。擅长写意花鸟,兼作山水。以墨竹、紫藤、鹰等题材为其特长,尤以“江南一竹”名世。传统学养深
期刊
李林洪(笔名牧石),1942年出生于江西樟树市,1966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中国科技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高级会员。
期刊
摘要:刘三姐的传说,是我国南部著名民间故事之一,它早在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便有提及,明清的地方史志和私人著作亦有或详或略的记载,在近现代,广西、广东、香港、江西、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的壮、瑶、苗、汉、侗诸民族中均有流传。关于她的形象,在文字记载和民间传说里往往有几种截然不同的说法,本文以当代作家王小波的文学作品《歌仙》与民间传说相比较,去分析刘三姐作为不同形象不同阶级时所进行的斗争,发掘文学作
期刊
李菊生,1944年生,江西人,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现为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期刊
陆军,1948年出生,上海人,1982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获学士学位。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城雕创作设计资格证书持有者,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雕塑协会会员。
期刊
摘要:女性作为社会学中的一种文化属性,有着特殊的理论构建与思想体系,与各方面相互共生、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视角。在舞蹈的世界中,女性以肢体的表现与情感的表达更与舞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形象。本文以古典舞《庭院深深》和现代舞《也许是要飞翔》为切入口,在对二者进行比较的同时,也将古典舞与现代舞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进行类比,旨在分析古典舞与现代舞对女性形象表现的不同之处,从而为今后更好
期刊
熊钢如,1941年出生,江西丰城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研究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陶瓷艺术大师评选评委,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终审评委,景德镇陶瓷学院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陶协陈设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景德镇画院副院长,珠山画院院长,景德镇瓷画研究院院长。
期刊
吕锋平,国家工艺美术师,先后毕业于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现为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书画研究中心副主任。师从著名工艺美术大师鲍志强先生,作品多次获金奖并被扬州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
期刊
占勇,1972年出生,江西景德镇人,毕业于景德镇市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现为江西工艺美术师,景德镇高级陶瓷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学会员,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理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