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4
【摘要】 目的:探讨对骨科手术患者应用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通过随机对照法将近三年到我院骨科治疗的150例手术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75例通过肌注止痛药方案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75例选择静脉自控泵镇痛,同时给予两组精心有效的护理干预,最后研究其术后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镇痛良好率达85.33%,相比对照组的41.33%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对而言,观察组的24h睡眠时间明显更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虽有合并症发生,但发生率比较接近,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应用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配合精心的临床护理,镇痛效果更加理想,适合加强推广。
【关键词】 骨科;镇痛泵;术后镇痛;护理
骨科手术是医院治疗创伤骨折、关节移位与肢体神经损伤等骨病的一种医疗方法,对恢复患者的正常解剖结构与活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术后易对患者造成疼痛的问题,非常不利于预后[1-2]。故本研究中,笔者对75例患者进行静脉自控泵镇痛,同时配合精心的措施护理,取得较满意结局,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住院病例由我院骨科收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患者均择期选择手术治疗。其中男有84例,女有66例,年龄在18~73岁范围,中位是(58.4±5.5)岁;包括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和胸腰椎骨折各有60例、67例和23例。全体患者均已签署研究知情文件,表示自愿充当此次研究的受试对象,无伴发心内科重症、精神异常及造血系统疾病等情况。通过随机对照法将全体患者等分成两组,组间一般情况的比较均相仿,P>0.05,符合统计要求。
1.2 方法
1.2.1 镇痛方案
对照组75例通过常规肌肉注射止痛药方案镇痛,即在创口疼痛明显时,给予间断肌注盐酸哌替啶+异丙嗪,剂量各取50mg和25mg。观察组75例选择静脉自控泵镇痛方案处理,术毕,常规连接微量镇痛泵,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0.2%丁哌卡因+咪达唑仑+芬太尼麻醉药泵注,剂量各取5mg、5mg和0.3mg,泵注前与0.9%的生理盐水100mL稀释,每小时恒速量2 mL,若有自觉疼痛,可通过0.5~1.0 mL/次的速率进行适当追加。
1.2.2 护理对策
(1)心理护理。骨科手术患者可能因术后疼痛而产生应激反应,或由于不了解术后镇痛安全性、担心关节恢复不良等问题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时,需主动与其交流和沟通,采取安慰式、鼓励式语言开导患者,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骨科手术知识、术后镇痛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要点等,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痛阈[3]。
(2)镇痛泵护理。术毕回病房时,需对硬膜外局部穿刺部位进行密切观察,检查镇痛泵的放置和固定情况,以免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导致脱管;避免打折或扭曲导管,同时向患者与其家属讲解使用镇痛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镇痛泵每小时注入药液量应控制在2mL左右[4],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对止痛药剂量进行适当调整。
(3)病情监测。术后对患者各项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血压、体温计呼吸等,以便在出现异常时可即刻联系主治医师处理;若疑有疼痛难忍情况,需对患者进行预防用药。
(4)注意力转移。通过在病室内播放《月光奏鸣曲》、《二泉映月》等轻音乐,或通过看电视、增设盆栽、阅报和下象棋等方式,尽量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其舒适度。
(5)并发症护理。①恶心呕吐。此症可能是麻醉药对脑部催吐化学感觉区造成刺激所致。若有此现象,需将患者头部向一侧偏靠,以免呕吐物倒流造成窒息,同时向患者解释此做法的目的,必要时需停用镇痛泵,并给予止吐药治疗。②皮肤瘙痒。部分镇痛药可释放组胺,使患者出现皮肤瘙痒、风团和红斑等诸症,需告知患者避免搔抓,必要时给予扑尔敏和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治疗。③腹胀感。术后对患者的肠蠕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若腹胀感仍较重,还需热敷腰骶部,以促进症状缓解。④尿潴留。术后尽早拔除导管,同时指导患者练习膀胱功能,在导尿管拔除后,需指导患者多饮水,并及时自主排尿,若出现此症,可先对腹部进行热敷,再诱导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对象术后24h睡眠情况、合并症发生情况。通过WHO疼痛评定标准估测术后镇痛效果:①Ⅰ级。零疼痛;②Ⅱ级。轻微疼痛,无需给予镇痛剂用药;③Ⅲ级。中度疼痛,需使用镇痛剂,疼痛可忍受,但活动时加剧;④Ⅳ级。重度疼痛,疼痛难以忍受,需即刻追加镇痛剂。
术后镇痛良好率由Ⅰ~Ⅱ级例数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由X2和t标准检验计数与计量资料,组间各由[n(%)]和(x±s)描述,最后以P<0.05对数据作判断。
2 结果
2.1 术后镇痛情况
经相应镇痛与护理后,观察组共64例的术后镇痛效果较良好,总良好率达85.33%,相比对照组的41.33%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24h睡眠情况
观察组术后24h睡眠时间是(6.32±1.48)h,对照组是(3.02±1.31)h,可见相对而言,观察组的24h睡眠时间有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合并症发生情况
两组术后均有合并症出现,观察组共12例,包括轻度腹胀、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各有3例、2例、5例和2例,发生率占16.00%;对照组共14例,包括轻度腹胀、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各有4例、2例、5例和3例,发生率占18.67%。可见两组的发生率比较接近,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组织在发生损伤或修复过程中,机体作出的一种正常而又相当复杂的生理反应[5],也是常见于骨科手术等有创操作的一种并发症。其不仅会对患者各项机体功能造成影响,使其无法正常休息或睡眠,甚至可能累及交感神经系统,增加儿茶酚胺分泌,从而对其术后康复构成严重危害。静脉自控泵镇痛是现代医学解决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患者可根据自身对疼痛的耐受情况调整麻药剂量和时间,不仅有利于克服不同个体在药物动力学方面存在的差异,进一步优化镇痛疗效;相比传统肌注镇痛剂,其镇痛的可控性也更显人性化。近年有多项临床实践与研究采取此方法进行术后镇痛,均对其镇痛效果作出了肯定评价。
赵侠等[6]研究对275例应用术后镇痛泵镇痛的患者进行报道,发现此方案有理想的镇痛效果,在镇痛期间配合术前宣教、生命体征观察、不良反应护理等系列措施干预,还可加强对药物所致并发症的预防。另一项研究称,对骨科患者术后进行镇痛泵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且安全,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对提高临床工作质量更加有利。
本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镇痛泵对观察组进行术后镇痛,同时与心理护理、病情监测、镇痛泵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系列服务措施配合,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得到更明显优化,达到85.33%,且相对而言,其术后24h睡眠情况更好,虽有腹胀、皮肤瘙痒等合并症出现,但症状少而轻微,基本不影响镇痛泵的使用,与李晶[7]研究结果基本符合。
综上所述,对骨科手术患者应用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配合精心的临床护理,效果更加理想,适合加强推广。
参考文献
[1]陆红叶, 徐黛玉, 沈丽娟. 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 护理与康复, 2012, 11(5): 461-462.
[2] 陈建意, 杜可爱. 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9): 23-24.
[3] 丁建华. 骨科患者术后应用止痛泵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 吉林医学, 2014, 35(6): 1315-1315.
[4] 张婧. 骨科围手术期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 16(6): 501-503.
[5]胡蓓. 50例骨科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 中国药业,2013, 22(21):85-86.
[6] 赵侠,段锦玉,曹建军. 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泵应用的观察和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22(28):3191-3192.
[7] 李晶. 镇痛泵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2, 18(8):44-45.
【摘要】 目的:探讨对骨科手术患者应用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通过随机对照法将近三年到我院骨科治疗的150例手术患者等分成两组,对照组75例通过肌注止痛药方案进行术后镇痛,观察组75例选择静脉自控泵镇痛,同时给予两组精心有效的护理干预,最后研究其术后镇痛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镇痛良好率达85.33%,相比对照组的41.33%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相对而言,观察组的24h睡眠时间明显更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虽有合并症发生,但发生率比较接近,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应用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配合精心的临床护理,镇痛效果更加理想,适合加强推广。
【关键词】 骨科;镇痛泵;术后镇痛;护理
骨科手术是医院治疗创伤骨折、关节移位与肢体神经损伤等骨病的一种医疗方法,对恢复患者的正常解剖结构与活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术后易对患者造成疼痛的问题,非常不利于预后[1-2]。故本研究中,笔者对75例患者进行静脉自控泵镇痛,同时配合精心的措施护理,取得较满意结局,现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住院病例由我院骨科收录自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患者均择期选择手术治疗。其中男有84例,女有66例,年龄在18~73岁范围,中位是(58.4±5.5)岁;包括上肢骨折、下肢骨折和胸腰椎骨折各有60例、67例和23例。全体患者均已签署研究知情文件,表示自愿充当此次研究的受试对象,无伴发心内科重症、精神异常及造血系统疾病等情况。通过随机对照法将全体患者等分成两组,组间一般情况的比较均相仿,P>0.05,符合统计要求。
1.2 方法
1.2.1 镇痛方案
对照组75例通过常规肌肉注射止痛药方案镇痛,即在创口疼痛明显时,给予间断肌注盐酸哌替啶+异丙嗪,剂量各取50mg和25mg。观察组75例选择静脉自控泵镇痛方案处理,术毕,常规连接微量镇痛泵,结合患者的具体状况,给予0.2%丁哌卡因+咪达唑仑+芬太尼麻醉药泵注,剂量各取5mg、5mg和0.3mg,泵注前与0.9%的生理盐水100mL稀释,每小时恒速量2 mL,若有自觉疼痛,可通过0.5~1.0 mL/次的速率进行适当追加。
1.2.2 护理对策
(1)心理护理。骨科手术患者可能因术后疼痛而产生应激反应,或由于不了解术后镇痛安全性、担心关节恢复不良等问题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护理时,需主动与其交流和沟通,采取安慰式、鼓励式语言开导患者,同时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骨科手术知识、术后镇痛目的、操作方法和注意要点等,以缓解患者负面情绪,提高痛阈[3]。
(2)镇痛泵护理。术毕回病房时,需对硬膜外局部穿刺部位进行密切观察,检查镇痛泵的放置和固定情况,以免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导致脱管;避免打折或扭曲导管,同时向患者与其家属讲解使用镇痛泵的方法和注意事项,镇痛泵每小时注入药液量应控制在2mL左右[4],询问患者疼痛情况,对止痛药剂量进行适当调整。
(3)病情监测。术后对患者各项体征进行密切监测,包括血压、体温计呼吸等,以便在出现异常时可即刻联系主治医师处理;若疑有疼痛难忍情况,需对患者进行预防用药。
(4)注意力转移。通过在病室内播放《月光奏鸣曲》、《二泉映月》等轻音乐,或通过看电视、增设盆栽、阅报和下象棋等方式,尽量转移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其舒适度。
(5)并发症护理。①恶心呕吐。此症可能是麻醉药对脑部催吐化学感觉区造成刺激所致。若有此现象,需将患者头部向一侧偏靠,以免呕吐物倒流造成窒息,同时向患者解释此做法的目的,必要时需停用镇痛泵,并给予止吐药治疗。②皮肤瘙痒。部分镇痛药可释放组胺,使患者出现皮肤瘙痒、风团和红斑等诸症,需告知患者避免搔抓,必要时给予扑尔敏和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治疗。③腹胀感。术后对患者的肠蠕动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若腹胀感仍较重,还需热敷腰骶部,以促进症状缓解。④尿潴留。术后尽早拔除导管,同时指导患者练习膀胱功能,在导尿管拔除后,需指导患者多饮水,并及时自主排尿,若出现此症,可先对腹部进行热敷,再诱导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对象术后24h睡眠情况、合并症发生情况。通过WHO疼痛评定标准估测术后镇痛效果:①Ⅰ级。零疼痛;②Ⅱ级。轻微疼痛,无需给予镇痛剂用药;③Ⅲ级。中度疼痛,需使用镇痛剂,疼痛可忍受,但活动时加剧;④Ⅳ级。重度疼痛,疼痛难以忍受,需即刻追加镇痛剂。
术后镇痛良好率由Ⅰ~Ⅱ级例数计算。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由X2和t标准检验计数与计量资料,组间各由[n(%)]和(x±s)描述,最后以P<0.05对数据作判断。
2 结果
2.1 术后镇痛情况
经相应镇痛与护理后,观察组共64例的术后镇痛效果较良好,总良好率达85.33%,相比对照组的41.33%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24h睡眠情况
观察组术后24h睡眠时间是(6.32±1.48)h,对照组是(3.02±1.31)h,可见相对而言,观察组的24h睡眠时间有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合并症发生情况
两组术后均有合并症出现,观察组共12例,包括轻度腹胀、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各有3例、2例、5例和2例,发生率占16.00%;对照组共14例,包括轻度腹胀、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各有4例、2例、5例和3例,发生率占18.67%。可见两组的发生率比较接近,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组织在发生损伤或修复过程中,机体作出的一种正常而又相当复杂的生理反应[5],也是常见于骨科手术等有创操作的一种并发症。其不仅会对患者各项机体功能造成影响,使其无法正常休息或睡眠,甚至可能累及交感神经系统,增加儿茶酚胺分泌,从而对其术后康复构成严重危害。静脉自控泵镇痛是现代医学解决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患者可根据自身对疼痛的耐受情况调整麻药剂量和时间,不仅有利于克服不同个体在药物动力学方面存在的差异,进一步优化镇痛疗效;相比传统肌注镇痛剂,其镇痛的可控性也更显人性化。近年有多项临床实践与研究采取此方法进行术后镇痛,均对其镇痛效果作出了肯定评价。
赵侠等[6]研究对275例应用术后镇痛泵镇痛的患者进行报道,发现此方案有理想的镇痛效果,在镇痛期间配合术前宣教、生命体征观察、不良反应护理等系列措施干预,还可加强对药物所致并发症的预防。另一项研究称,对骨科患者术后进行镇痛泵治疗与护理,效果良好且安全,可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对提高临床工作质量更加有利。
本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镇痛泵对观察组进行术后镇痛,同时与心理护理、病情监测、镇痛泵护理和并发症护理等系列服务措施配合,结果发现,观察组的术后镇痛效果得到更明显优化,达到85.33%,且相对而言,其术后24h睡眠情况更好,虽有腹胀、皮肤瘙痒等合并症出现,但症状少而轻微,基本不影响镇痛泵的使用,与李晶[7]研究结果基本符合。
综上所述,对骨科手术患者应用镇痛泵进行术后镇痛,配合精心的临床护理,效果更加理想,适合加强推广。
参考文献
[1]陆红叶, 徐黛玉, 沈丽娟. 骨科患者术后自控镇痛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 护理与康复, 2012, 11(5): 461-462.
[2] 陈建意, 杜可爱. 护理干预对减轻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评价[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9): 23-24.
[3] 丁建华. 骨科患者术后应用止痛泵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 吉林医学, 2014, 35(6): 1315-1315.
[4] 张婧. 骨科围手术期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3, 16(6): 501-503.
[5]胡蓓. 50例骨科患者术后应用镇痛泵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 中国药业,2013, 22(21):85-86.
[6] 赵侠,段锦玉,曹建军. 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泵应用的观察和护理[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22(28):3191-3192.
[7] 李晶. 镇痛泵在骨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12, 18(8):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