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鹿邑县涡北实验小学 鹿邑 477250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但是不少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搜肠刮肚也写不出来,以致于对作文产生了厌恶感、恐惧感,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他们走近生活。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能力 策略
作文是學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口语交际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学生对生活认识的再创造。小学作文教学能力的水平关系到将来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劳动者的素质基础,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与需求,恰当而灵活应用语言文字,不但要善于捕捉信息,还要有应变能力,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
1.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内容贫乏、平淡,内容空洞无物。学生课外读物很少,学校没有图书室,即便有,但也很少使用,生活单一,见识面狭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读写不结合,不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因而学生写出的作文语言欠真实,平淡贫乏,内容空洞。这样编出来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
1.2 机械模仿,缺乏想象,流于形式。许多学生作文,平铺直叙,只重视两头的结构技巧和写人记事,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纯粹记事,像流水帐。背范文、记结构、写名句,忽视了写作思维活动和能力培养。
1.3 注重书面表达,忽视口语训练。有位作家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小学语文教学要始终贯穿作文教学,不少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师片面认为作文训练是中高年级的事。高年级教师埋怨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只重视书面文字训练,忽视听、说、读、写的结合,结果作文水平始终缺乏提高,学生厌烦写作文,思维过死,最后文章呈千篇一律。
1.4 语病较多。农村教师大量使用本地方言教学,因受方言影响,学生在写作中常用本地方言的句子结构形式来写作,因而语病很多。
2.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
2.1 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鲁迅先生说过:“静心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细想,一挥而就。”这是鲁迅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这对学生的作文有很好的借鉴。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用独特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成为自主探究者和发现者,引领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比如,要让学生写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就要引导学生亲身去体验、观察,通过看、闻、摸等方式,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实地感受,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从而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通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学生就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就比较容易了。
2.2 广泛阅读,增加知识储备。作文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加强阅读指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知识的储备。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重点向他们推荐一些必读书。如能满足小学生好奇心理的《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昆虫》、《童年》等外国优秀书籍,还有《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以及《朝花夕拾》、《繁星春水》等书籍。教师应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开设阅读课,引导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去阅读,并指导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库日渐充盈,再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有捉襟见肘的尴尬了。
2.3 亲近自然,增加生活体验。有些同学一写作文就咬笔杆,产生恐惧感。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生活单调,缺少体验,感到无话可写。对症下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带领同学们亲近自然、积累素材。让孩子们走出课堂,步入大自然,尽情地欣赏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他们以美的熏陶,为他们的作文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农村的田园风光,指导他们细心观察水稻、油菜、小麦、玉米、菜畦、池塘、山坡……各具风韵、姿态万千,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2.4 聚沙成塔,让写作左右逢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致江海”。要写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必须有丰厚的生活积累。俗话说“处处世心皆学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勤于积累,采用一日一记的形式,把学习生活中的点滴东西记录,日积月累,就成了自己写作的巨大仓库。积累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做个“杂家”。比如学习阅读中的名言警句、精彩段落、表现力强的词语……都可以记录下来。还要多练笔,学习和生活中能触动你心灵的小事、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可以写,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用几句描述出来。积累,贵在坚持,长此以往必大有收获。
2.5 循序渐进,把习作训练渗透在课堂中。作文不能只局限于作文课,而应贵在平时,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情景及时布置、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由片断训练到整篇习作,循序渐进。例如: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写一段景物描写,既强化了知识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可以让学生续写一篇《小女孩去世之后》,学生自然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推测各种结果,设计各种情节,有效提高大家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可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课本短剧,如《将相和》一文,在弄懂课文之后,最好能引导学生编写一个短剧本,再现当时情景,使学生更加认识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主旨。然后再分角色排演,通过这个活动,可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做个开发教学资源的有心人,引导学生搞好日常写作素材的点滴积累,天长日久,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但是不少学生一上作文课就头疼,搜肠刮肚也写不出来,以致于对作文产生了厌恶感、恐惧感,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他们走近生活。
【关键词】小学生 作文能力 策略
作文是學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知识水平的综合体现,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和口语交际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学生对生活认识的再创造。小学作文教学能力的水平关系到将来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劳动者的素质基础,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的变化与需求,恰当而灵活应用语言文字,不但要善于捕捉信息,还要有应变能力,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需要。
1.小学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1.1 内容贫乏、平淡,内容空洞无物。学生课外读物很少,学校没有图书室,即便有,但也很少使用,生活单一,见识面狭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读写不结合,不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和背诵,因而学生写出的作文语言欠真实,平淡贫乏,内容空洞。这样编出来的文章没有真情实感。
1.2 机械模仿,缺乏想象,流于形式。许多学生作文,平铺直叙,只重视两头的结构技巧和写人记事,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纯粹记事,像流水帐。背范文、记结构、写名句,忽视了写作思维活动和能力培养。
1.3 注重书面表达,忽视口语训练。有位作家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作文教学应该从说到写,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小学语文教学要始终贯穿作文教学,不少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师片面认为作文训练是中高年级的事。高年级教师埋怨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只重视书面文字训练,忽视听、说、读、写的结合,结果作文水平始终缺乏提高,学生厌烦写作文,思维过死,最后文章呈千篇一律。
1.4 语病较多。农村教师大量使用本地方言教学,因受方言影响,学生在写作中常用本地方言的句子结构形式来写作,因而语病很多。
2.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策略。
2.1 善于观察,发现生活中的美。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写作成功的第一步。鲁迅先生说过:“静心观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细想,一挥而就。”这是鲁迅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这对学生的作文有很好的借鉴。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用独特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美,使学生成为自主探究者和发现者,引领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比如,要让学生写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就要引导学生亲身去体验、观察,通过看、闻、摸等方式,仔细观察这种植物的形状、颜色、气味等,实地感受,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从而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仔细观察事物的好习惯。通过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学生就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写起作文来就比较容易了。
2.2 广泛阅读,增加知识储备。作文要取得成效,就必须加强阅读指导,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知识的储备。老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重点向他们推荐一些必读书。如能满足小学生好奇心理的《鲁宾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昆虫》、《童年》等外国优秀书籍,还有《水浒传》、《西游记》等中国古典名著,以及《朝花夕拾》、《繁星春水》等书籍。教师应给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时间,开设阅读课,引导学生有极大的兴趣去阅读,并指导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长期坚持下去,就可以使学生的知识库日渐充盈,再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有捉襟见肘的尴尬了。
2.3 亲近自然,增加生活体验。有些同学一写作文就咬笔杆,产生恐惧感。究其原因是学生的生活单调,缺少体验,感到无话可写。对症下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就是带领同学们亲近自然、积累素材。让孩子们走出课堂,步入大自然,尽情地欣赏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都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给他们以美的熏陶,为他们的作文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农村的田园风光,指导他们细心观察水稻、油菜、小麦、玉米、菜畦、池塘、山坡……各具风韵、姿态万千,组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
2.4 聚沙成塔,让写作左右逢源。“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致江海”。要写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必须有丰厚的生活积累。俗话说“处处世心皆学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此,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勤于积累,采用一日一记的形式,把学习生活中的点滴东西记录,日积月累,就成了自己写作的巨大仓库。积累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做个“杂家”。比如学习阅读中的名言警句、精彩段落、表现力强的词语……都可以记录下来。还要多练笔,学习和生活中能触动你心灵的小事、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可以写,善于捕捉瞬间的灵感,用几句描述出来。积累,贵在坚持,长此以往必大有收获。
2.5 循序渐进,把习作训练渗透在课堂中。作文不能只局限于作文课,而应贵在平时,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情景及时布置、引导学生进行习作训练。由片断训练到整篇习作,循序渐进。例如: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句式写一段景物描写,既强化了知识点,又训练了学生的写作;《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可以让学生续写一篇《小女孩去世之后》,学生自然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推测各种结果,设计各种情节,有效提高大家的创新思维能力;还可根据课文内容编写课本短剧,如《将相和》一文,在弄懂课文之后,最好能引导学生编写一个短剧本,再现当时情景,使学生更加认识人物的性格和文章的主旨。然后再分角色排演,通过这个活动,可使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陶行知先生曾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做个开发教学资源的有心人,引导学生搞好日常写作素材的点滴积累,天长日久,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