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灭亡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u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存还是灭亡,一直以来都是哲学领域中一个难以回答的命题。笔者在教学《雷雨》的过程中更是有了深刻的体会,几次讲读《雷雨》,侍萍与繁漪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物,她们的命运悲剧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一、沉默着,隐忍着
  一个旧式女子,在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够面对命运的诸多不公!阅读《雷雨》,众人物唯独侍萍一人沉默着。她不是作家曹禺喜欢的人物,也是最不具备“雷雨”性格的人物,然而她的命运悲剧却最能激发人的同情。
  少女时代的侍萍,美丽、聪慧、善解人意,她把所有的美好都寄托于爱情,所以敢于冲破封建等级的桎梏,不顾一切最终如飞蛾扑火般地毁灭自己。女人前半生的幸福往往押在婚姻的赌注上,而侍萍不幸赌输。她为周朴园生下两个儿子,却被周朴园驱赶出来,以致在大年三十晚上投河自杀。命运的无常让她活了下来,然而活着远比死亡艰难。周朴园狠心掐灭了少女时代侍萍的爱情之梦,失贞的耻辱也永远地葬送了她通过婚姻可能获得幸福的人生坦途。因此,她绝望于爱情,也失去追求爱情的能力。
  为了生存,她两次改嫁。而鲁贵显然给不了她所谓的爱情,面对鲁贵的歧视和责难,她坚挺地活了下来。被迫选择的婚姻没有给侍萍带来解脱,相反只是在一次次廉价的自卖中践踏着作为人的尊严。中年时代的侍萍,更多的是为儿女活着。作为一个母亲,侍萍毫无保留地将她全部的爱放在儿女身上,祈望儿女的回报能带给她略微的幸福感。然而,命运之神却一再将她戏弄,并最终击垮了这个善良的母亲。
  面对长大成人的长子周萍,侍萍的隐忍与欣慰矛盾交织,只一句:“我是——你打的这个人的妈。”这将母亲想认而又不能认子的悲哀浓缩到无尽的心灵空间中,侍萍清楚地意识到她已经永远地失去了这个儿子。生长在两个不同家庭,代表着两个截然对立阶级的兄弟,周萍与鲁大海之间必然的阶级冲突又让侍萍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中备受煎熬,心力交瘁。
  而女儿四凤与同母异父的兄长周萍的恋情,却最终将侍萍推往绝望的深渊。半生的孽缘,一生的痛楚。命运让这个善良的女人,失去爱情、亲情,最终一无所有。她试图用奉献和沉默换得幸福,可结果却别无选择地疯狂了。
  侍萍的沉默和隐忍,没有带给她应有的幸福和丝毫的温暖。相反,却让她一步步地走向毁灭,生存的两难困境,活着或是死亡,都同样失去意义。戏剧大师曹禺将苦难集于这一人身上,也许意义在于证明:苦难,无法逃避。活着,何其艰难!
  二、疯狂着, 反抗着
  繁漪是《雷雨》中最富有“雷雨”性格的女性,她像一道闪电,照亮剧中形态各异的人物。曹禺借繁漪的口发出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呼喊,以摧毁这个灭绝人性的社会,但也深知专制主义的强大,也只能是无奈地看着这个社会怎样在吞噬自由和人性的幼苗。
  繁漪是名门之女,在花一般的年龄里嫁给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缺失爱情的婚姻,貌合神离的结合。物质的丰盈和精神的空白,生活了十八年的周家将她活活地困在其中。她不甘心,她挣扎着,抓住周萍,如抓住一根救命的稻草,紧紧不放。“她是一个受过一点新式教育的旧式女人,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静、她的明慧”,她无法安于“三从四德”所规定的命运,她努力挣脱,试图改变“工具”的命运。然而,她还是一个旧式的女人,无法选择到更好的叛逆方法和途径。在铁笼子一样封闭的周家,她只能疯狂地选择了与周萍的乱伦恋。
  所以说,繁漪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周朴园并不爱他,周萍又将她生生抛弃。所以,在剧中,她发出了这样的呼喊:“一个女人,不能受两代人的欺侮。”她觉醒着,却无法冲破命运的桎梏。她为了自己心中所谓的爱情,可以顶撞周朴园,可以置亲生儿子周冲于不顾。她的雨夜跟踪,她最后的鱼死网破、玉石俱焚,都显示出她鲜明的个性和无畏的反抗精神。
  然而,她的反抗毕竟具有历史局限性,这也导致到最后她无可挽回地疯狂了。
  曹禺曾在《雷雨·序》中这样说:“我最早想出的,并且也较觉真切的是周繁漪……我喜欢看繁漪这样的女人。”“我想她应该能引动我的怜悯和尊敬,我会流着泪水哀悼这可怜的女人的。我会原谅她,虽然她做了所谓‘罪大恶极’的事情——抛弃了神圣的母亲的天职。”
  繁漪是值得人们尊敬、怜悯和同情的。她的疯狂和反抗,她最终的结局,都无一不在显示着她独特的人格尊严。
  三、悲剧人物的悲剧命运
  命运以一种强大的人所无法抵御的力量,将人们对生活的幻想统统打破。侍萍的隐忍、繁漪的反抗,无论何种形式与命运的对决,最终都无可避免地走向了另一种失败。失去爱情和亲情的侍萍疯了,同样失去爱情和亲情的繁漪也疯了。这绝不是一种偶然,曹禺先生如此安排她们的命运,也许是想告知我们命运的悲剧。
  尤金·奥尼尔认为,导致人类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是“生活背后那股强劲而无形的力量”显示出来的“物”的力量对人类幻想的摧毁。他把悲剧产生的根源归咎于人内心深处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祸因正是人类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生存和灭亡,两者相互纠结。活着又何如?活着的侍萍和繁漪,活得痛苦,活得艰难,活得小心翼翼。活着本身就是一种与命运的对决,只是这场对决已经决定了她们失败的结局。她们相逢,命运赋予她们的是一种悲剧;她们各顾各地活着,命运赋予她们的是另一种悲剧。人生就这么残忍地拉开了序幕,而后又合上。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摘要: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当以适当补充史料、拓展历史细节和对话为思路,一方面通过补充材料,营造更为真实的历史氛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回到历史现场,更真切地感受历史;另一方面通过师生对话,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  关键词:史料 对话 五四运动  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要立足教材,又要超越教材。教材作为主要的课程资源,是我们教学、考试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也有它的缺陷,如有时因为篇幅的限制而追求
期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认为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只有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设和准备,课堂教学过程才能井然有序、有的放矢。我记得一位专家曾经这样阐述有效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或表现)可以列举很多,但最核心的一点是看学生是否“愿意学”“主动学”以及“怎样学”“会不会学”。可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有效课堂的前提,学生的无进步(发展)则是教学失败的重要指标。因此,在课堂上怎样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期刊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也不断深化。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小学生接触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很多,但不够系统性、科学性,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科学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主导作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主要是
期刊
摘要:通过“目标导读法”(以目标为指引,以导读为支撑)构建学生个性化的历史三维体系,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举措。具体操作策略是:直观演示,导入体系→展示目标,初识体系→小组合作,初建体系→学生小结,构建体系→课堂练习,巩固体系→课堂延伸,完善体系→板书设计,强化体系。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体验为主干”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知识过手、能力生成和情感升华。  关键词:目标
期刊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极具生活色彩、趣味盎然、极具感染力的学科,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以学生的考试分数来衡量教学的成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只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新课程改革要求彻底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为学生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情境教
期刊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基本素养不仅仅是对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重要的是能自觉而大胆地运用美术的媒体和方法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情感,追求艺术化生存。  人美版中学美术教材八年级下册中,水墨画的学习课题为《水墨语言新探索》,教材中没有罗列基本的用笔、用墨,而是以名画家的作品、学生的作业等面貌出现,不再片面追求示范、模仿,代替的是个性化、充满情感的抽象水墨画作品。为此,指导学生怎样进行抽象水墨画的
期刊
摘要:在新一轮的课堂转型风中,各个学校多热衷于搬用转型成功学校的“框架”结构,以期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课堂转型模式,但实际上只是转变了形式,而与整个教学理念步调不一致,从而产生了很多问题,甚至违背了“以生为本”这一基本理念。因此,我们需谨慎对待转型,循序渐进,一切从学生出发。  关键词:形 质 以生为本  在一片纷乱繁忙的课堂转型景象中,一线教师被推着往前走。课堂转型会议一次次的召开,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已经开展了很多年,要改革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这些是我国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课堂中教师怎样改变自己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这也是所有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从本校的课堂教学现状入手,分析了我校教师如何“教”及“学生”如何“学”,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关键词:课堂观察 小学数学 课程改革  2011年上学期我校进行了小学数
期刊
著名音乐家贝多芬曾说:“音乐能使人的道德高尚起来。”这句话表明了音乐的德育功能。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一、歌曲中唱出大道理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不仅可以使学生收获快乐,而且还会使学生
期刊
摘要:教师是教材的开发者,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寻找写作教学点,并根据学生作文实情,引导学生于细微处探究为文之道,将阅读迁移到写作中,从而实现有效指导学生写作文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教材 开发 微格训练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作文的熟练技能。”不少教师在四处寻求写作资源同时,却忘记了身边最重要的、可充分利用的好资源——课本。初中语文教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