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魅力体现之九

来源 :高校招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83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特色发展和文化建设,既是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点问题,也是决定高等院校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关键要素。温家宝总理曾对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示:“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高等学校根据自身类别的历史使命,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中彰显特色。只有坚持特色发展,才能形成明显有别于其他高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思路,才能创造出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文化品位和精神气质,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高的发展优势,提高自身的知名度、美誉度、竞争力和吸引力。
  对高校的行业特色,一些考生和家长不甚了解,我想先给大家说说其产生的背景。
  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建设现代化工业强国,国家展开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为适应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对大量专门技术人才的需要,进行了大规模的院系调整,中央政府各部门陆续兴办、重组了一批高等院校,涉及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产、石油、电力、通信、化工、建筑、交通等多个领域,也包括一批与文化、艺术、体育、财经、政法等社会事业紧密相关的高校。这些高校对于调动各部门、各地区发展高等教育,培养经济建设急需的专业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奠定了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格局。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国务院机构的多次调整,一批部委相继撤并,原部门管理的大学按照中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省(区、市)地方两级管理的模式进行了调整和划转。调整的目的是为了改革行业管理的条块分割、专业过窄、重复设置、重复建设、包得过多、管得过死等问题。1993年以来,在“共建、调整、合作、合并”的正确方针指导下,原中央部委管理的500多所高校进行了调整和划转,逐步脱离了原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管理,划归教育部或省级地方政府管理。逾半个世纪的办学经验和积累,使得这些院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优势,成为了一批和综合性大学相区分的,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校群,即行业特色型大学。
  对于行业特色型大学,社会上也存在不少误解。一些人误以为只有综合性大学才是好大学,行业特色型大学就是技术学校,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大学,并非学科越多、综合性越强就越好,放眼国内和国际,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学规模并不大。一流大学并不一定都是综合性大学,重要的是有相当数量的优势学科。一所大学,不可能做到所有的学科都是优势学科,这就要求突出自身优势,要有特色。当然。不可否认,综合性大学有建成一流大学的优势。但是财经类、医学类、农林类、石油类、化工类、通信类院校由于在相关领域术业有专攻,因此这些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大多国内领先,个别学科甚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从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07—2009)的评价结果来看,部分特色型大学在特色学科领域得分很高,排名居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和一般高校相比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单就有些学科而言,甚至超过国内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
  不仅如此,这些行业特色型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面向特定企业行业,培养了大量专业型人才。因此,这些学校的毕业生大多进入了对口的行业企业,一些毕业生迅速成长为行业的技术骨干和中高层领导者,为行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相关行业企业人员构成中占据主流。
  以笔者所在的河海大学为例,学校在2000年之前,毕业生面向水利系统就业的比例约为56%,2008年这个比例在48%左右,近十年来变化并不大。而事实上,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校友已经源源不断地进入相应行业企业技术或管理的各个层面,有些已进入最高决策层。据初步了解,对口培养造成的垄断性办学体制,使得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校友甚至占据相应行业技术或管理各个中高级层人员的40%~50%。
  同时,行业特色型大学也区别于职业技术学院那样一味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单纯的操作型人才。尤其是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其定位则是以培养行业精英人才为主,努力培养行业的技术领军人才或者领导人才,这类大学在国内高校群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而言,目前国内加入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的院校达到13所,分别是中国矿业大学(徐州)、东北林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南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13所大学,这13所大学分别代表了在矿业、林业、化工业、纺织业、轻工业、水利业、农业、机械制造业、石油业、地质业、铁路交通业、电子信息业、公路交通业等13个行业领域,学校具备了高水平办学实力和独具核心竞争力的办学特色,同时这13所大学也是首批进入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因此这些高校值得大家关注。当然,目前进入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远远不止上述这13所院校,其余高校办学实力和特色也是不错的,也值得大家关注。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在河海大学的工作经历和感悟,为大家详细解读大学的行业特色和文化吸引。笔者在河海大学任职20余年来,深刻地感受到学校十分重视并发展自己的行业特色。对学校而言,特色是学校的生命,文化是学校的“名片”,这应是大学的魅力所在。
  1915年,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水利高等学府——河海工程专门学校(1924~1927年校名为河海工科大学,现河海大学前身),是我国数千年治水事业史上的一座巍峨的里程碑。河海大学因水而生、缘水而为、顺水而长,水的秉性铸就了河海大学鲜明的行业特色和文化特色。
  大哉河海奋前程,成就数兆黎——“河海大学”多次派遣师生直接参加抗洪、救灾、抢险、复堤等实际工作,兴利除害,竭尽全力解除人民的苦难。1928至1930年,陕西连年大旱,“河海”师生帮助兴建了泾惠、洛惠、渭惠、梅惠四条干渠,受益农田200多万亩;1933年黄河大水,决堤58处,下游一片汪洋,“河海”师生亲赴查勘,提出了一整套科学的治理方案……陕西民众崇敬地称誉“河海”教务长李仪祉先生为“李圣人”“活龙王”,他病逝时,5000多农民自发远道赶来送葬。关中几处建有李仪祉庙,人民世世代代供奉他、纪念他。   学校始终服务于国家重点、重大工程建设。近百年来,在包括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长江口深水航道整治、南水北调等一大批令世界瞩目的特大型水利工程,以及沪宁高速公路、南京长江二桥等一大批江苏省重大工程建设中,先后承担并完成了数百项科学研究项目,多次荣获国家级和部省级奖励。学校发挥综合优势。中标完成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港口和取排水口规划设计方案等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节省两亿多元人民币的工程投资,成果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学校经过20多年研究完成的具有中国特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科学成果《流域水文模拟——新安江模型与陕北模型》,已经推广使用到全国20多个省(区、市),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推荐,也在美国、法国、南美等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成功,成果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大科技成果》一书,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科院院士、工程院院士、学校前任校长、名誉校长严恺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研究》,历时8年,近万名科技人员参加,首次全面摸清了我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分布情况的“家底”,对于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成果获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科院院士,学校前任副校长徐芝纶教授的科研成果《葛洲坝二、三江工程及水电机组》,获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近百年河海的厚重,不仅在于其为国家建设和发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而且在于其已经形成的优良办学传统、独特的人文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包含。爱国爱水、务实重行的优良传统和。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严格要求、勇于探索的校训。这是我们所拥有的河海精神与传统。
  水是生命之源,水之于万物无私滋润的献身精神,这也深深地激励并影响着河海人。一代又一代河海学子正是抱着“我饮河海一滴水,我献祖国一生情”的“爱国爱水”情怀奔赴祖国的各条战线。他们像水一样融入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滚滚洪流之中,在各个不同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才情和热血。
  河海大学自创立伊始就广纳名贤,后几经变迁,又使各方才俊风云际会,形成了学术交融、思想激荡、传统融合的校园氛围。这种氛围犹如无形的磁石,不断吸引着祖国各地无数学子投奔河海,从而使河海始终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学科的多样化发展,培养了学生远大的理想和广阔的胸襟。
  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认真、细致、严谨、求真的作风,老河海人在教学科研中尤其注重发扬这种作风,并形成了“实事求是,严格要求”的校训内容;历代河海人相互传承,使这种作风不但成为年轻学子成长进步的必备素养,而且被教学、科研人员奉为圭臬。河海大学在人才培养中始终传承“重道德、能吃苦、强实践”的教育传统和“致高、致用、致远”的教育理念,不断促进基础教育、工程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紧密结合。着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三元互动。
  可以说,河海大学的传统、精神是历代河海人热情和智慧的结晶,是所有河海人的外在表征和内在品格,是母校与校友的精神链接。她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成为世代河海人前行的动力和团结的凝聚力。(王亚杰教授、渠燕军老师对本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数字解码  数字“287”指的是目前国内通过教育部审批、具有面向全国招生资格的独立学院的数量为287所。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独立学院诞生至今,已有15年时间。当时,国家为了扩大高等教育资源,鼓励公办本科院校结合社会资金,进而举办了独立学院,这类院校的全称一般为“××大学××学院”。  此后。独立学院飞速发展,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2013年具有招生资格高校名单中,独立学院有287所具有招生资格,本科
期刊
数字解码  “675”是指排除了前文介绍的“985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独立学院”这五大类院校之后,剩下的一般本科院校的数量。从白山黑水的北国到温暖润玉的南方,从经济富庶的东南沿海到正在迅速“崛起”的中西部地区,都是她们践行教书育人神圣职能,传递“正能量”的大舞台。她们数量多、分布厂,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绝大多数中等成绩考生
期刊
由于对志愿填报技巧、方法、大学、专业、录取流程等不甚了解,有一些考生和家长仅凭自己的一知半解,产生了一些错误的理解和观念,当用不正确的理念去指导志愿填报,很容易导致志愿填报不合理而被不满意的大学、不适合的专业录取,甚至被退档。在本文中,笔者从历年接触考生和家长的案例中,挑选出志愿填报中最容易产生误解的十二个方面分上、下期加以分析,希望2013届考生及其家长能避开误区,谨慎进行志愿填报。  误解一:
期刊
正如每个人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一样,大学也是如此。高校的优势教育资源并非均匀分布于每一个学科和专业中,同一所大学的不同专业,其办学实力参差不齐、高低不一,同一个专业在不同大学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也存在着较大差异。读到自己感兴趣、适合的专业,同时被录取院校的该专业实力也不错,或有着独特的人才培养方式,能为自己专业素养的养成提供更好的平台,对于考生而言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大学的专业
期刊
不服从专业调剂:希望在下一批次  考生基本情况:张夏,理科生,2011年高考分数为576分(超出所在省份当年一本省控线57分),带着强烈的职业倾向和对相关专业的执著喜爱,全部志愿均不服从专业调剂。幸好张夏很谨慎,还填报了二本批次院校和专业。最终她因不服从调剂而与一本志愿的学校擦肩而过,但因其明显的成绩优势庆幸地被二本第一志愿南京审计学院顺利录取,而就读的专业正是她喜欢的工程管理(工程审计)专业。 
期刊
表1中的数据表明除文学、哲学门类外,其他各门类的就业率在不断攀升,这与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分不开。但是法学、教育学、医学、哲学、历史学就业率始终偏低,这是否意味着这些门类中的所有专业就业情况都不容乐观呢?当然不是,“贫民窟”中也会有“百万富翁”的。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从表中数据可知,即使是医学、教育学、法学中也会有就业率较高的专业如:医学影像学、护理学、学前教育、社会工作等,这就提示我们考
期刊
主持人:欢迎包处长!联系您好多次,总算如约来到我们“招办面对面”做客了!目前广大考生都在准备最后的冲刺,同时也在考虑志愿的选择,我知道包老师既主管招生就业工作,还担当教学重任,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都一定会带给我们考生很多指导。  包青林:记得当年作为知青的我参加高考的时候,由于是刚刚经历十多年文革后第一年恢复高考,社会文化资源可以说是一片空白,各方面消息都很闭塞,有关招生的很多信息都是靠熟人之间打听
期刊
时隔七载,當我再次将眼光的方向调转,投射到高三的岁月,那些早已失去光泽的故事就像荷塘倒影一般,恍惚而扭曲。我试图整合那些碎片的经验,虽然它们沉默,我却不能平静。  那是一些闪亮的。日子。罗大佑是聪明的,他用《闪亮的日子》为曾经的倥偬写好了挽歌,那些高三的时日,都是闪亮的日子,带着纯粹的苦痛,与我同行,不能再得。时光是聪明的,让我历经人生错落,缓缓走出月迷津渡。  理想与现的疏离  人生终会清醒,认
期刊
Q:现在我们已经在为孩子的志愿填报搜集相关资料了,可是我发现这些资料里有很多院校和专业的录取数据,甚至连续几年的录取数据都有,填报志愿需要参考这么多的数据吗?怎样参考,填报志愿的把握性更大呢?  浙江嘉兴家长  A:填报志愿不仅需要参考这些数据,更要认真分析这些数据。为了增加填报志愿的科学性,在参考院校和专业往年的录取数据时,最好参考院校和专业以往连续几年的录取数据(至少三年),因为连续几年的录取
期刊
如果我告诉你,两个专业之间千差万别,相信你会点头称是,不会质疑我的观点。但如果我告诉同一个专业在不同的院校里也可能大相迳庭,也许你会摇摇头反对:“同样的专业,怎么可能大相迳庭呢?”然而事实即是如此,相同名称的专业,或因为开设院校的优势特色学科不同,或因为开设院校所针对的就业领域不同而相差甚远。这就是那些拥有不同专业方向的专业。这类专业就如同大自然中的变色龙一样,处于不同颜色的环境之下,就会变成与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