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不仅是检验纠正和完善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别人意见能力的需要。本文从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如何充分发挥小组内各个成员的作用;让合作学习在独立探索前提下前行;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功能,促进合作学习的健康发展及合作学习的反思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通过合作学习奏响理想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小组
在我国,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不仅是检验纠正和完善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别人意见能力的需要。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呢?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要进行合作学习首要的任务就是分好组,分组的好坏关系到合作是否顺利,是否有利于学生各自的发展。由于班内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性格不同,这就要求合作学习应采用异质分组原则,让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互补。分组的同时要注意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织者、发言者、记录者、操作者等等,这不仅为合作的顺利作好了必要的准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二、充分发挥小组内各个成员的作用
小组内每个成员虽然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集体观念,增强“我为小组添光彩”的意识,由于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在这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各个小组轮流的方式也应该基本相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三、留足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合作学习在独立探索前提下前行
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有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就将难以独挡一面,就会有负于社会的重托。因此,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的意见,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功能,促进合作学习的健康发展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合作前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合作中教师要参与团队活动,激发竞争欲望。各小组在正常运作起来之后,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有关信息,为有效调控作好充分的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再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此外,必须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欲望,可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插红旗、发奖品、口头表扬鼓励、全体成员鼓掌等等,让学生在智力和情感上都有所收获,逐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五、关于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一)何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把握不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合作交流。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为此,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交流时,首先必须考虑这样做是否有必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活动”而“活动”。
(二)如何充分调动小组一中各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在研讨过和中少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的参与小组的讨论,或把讨论当作一次放松的机会,对学习投入不够,有时会导致每次总只有那几个人发表个人见解,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
合作学习作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只有在教学中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才能奏响理想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 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 小组
在我国,学生缺乏合作意识和技能的问题比较普遍。许多社会学家认为“合作的交往,较之竞争的交往在当今及未来世界里更为重要”,因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改变旧有的、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学生间的合作交流不仅是检验纠正和完善知识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别人意见能力的需要。那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呢?
一、科学、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要进行合作学习首要的任务就是分好组,分组的好坏关系到合作是否顺利,是否有利于学生各自的发展。由于班内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语言表达能力不同、性格不同,这就要求合作学习应采用异质分组原则,让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互补。分组的同时要注意小组内应该有一定的分工,让每一位学生都要被指定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组织者、发言者、记录者、操作者等等,这不仅为合作的顺利作好了必要的准备,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团队精神。
二、充分发挥小组内各个成员的作用
小组内每个成员虽然分工不同,但都应该树立集体观念,增强“我为小组添光彩”的意识,由于数学问题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分享别人的解题方法,共同讨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创造性思维十分有利。在这个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都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小组内的分工应该轮流进行,各个小组轮流的方式也应该基本相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
三、留足学生的思考空间,让合作学习在独立探索前提下前行
合作学习离开了独立学习这个前提就有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实处,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有效功能。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当遇到一个问题时,首先是自己去面对,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当一个人的力量难于解决这个问题时,才考虑寻求帮助,与人合作;如果只有合作学习而缺乏独立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丧失,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就将难以独挡一面,就会有负于社会的重托。因此,合作学习必须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中,当提出一个问题后,首先应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形成统一的意见后,再到全班进行交流,再次形成统一的意见,最终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
四、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功能,促进合作学习的健康发展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合作前教师必须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和要达到的目标,合作中教师要参与团队活动,激发竞争欲望。各小组在正常运作起来之后,教师要从讲台走到学生中间来,充当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学生的讨论,获得有关信息,为有效调控作好充分的准备。合作学习结束以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让学生反馈合作学习的信息,再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有效指导。此外,必须激发组与组之间的竞争欲望,可采取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插红旗、发奖品、口头表扬鼓励、全体成员鼓掌等等,让学生在智力和情感上都有所收获,逐渐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
五、关于合作学习的几点反思
(一)何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把握不准。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合作交流。一般来说,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只需要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为此,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交流时,首先必须考虑这样做是否有必要。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活动”而“活动”。
(二)如何充分调动小组一中各个成员参与的积极性。
在研讨过和中少部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的参与小组的讨论,或把讨论当作一次放松的机会,对学习投入不够,有时会导致每次总只有那几个人发表个人见解,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在操作过程中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和评价。
合作学习作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只有在教学中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才能奏响理想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