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学课中的引题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seng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讲课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达成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但讲课质量的高低与“引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回顾多年的数学实践,深感数学课的“引题”很有学问,往往同一内容、同一问题,因“引题”是否“对路”,其效果截然不同;“引题”“对路”的课讲起来思路清晰、目的明确、吸引人、学生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而且学生也能积极思维,讲课效果好;无“引题”或“引题”不“对路”,学生就不知道老师下面要讲什么,怎么讲。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培育的圣殿,在知识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当然如何处理好学科知识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如何使学科知识的掌握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统一,那是我们教学中应关注的问题。我想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本,努力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探索,多实践,一定会找到更好的答案。以下就为什么要“引题”和如何才能“引题”“对路”谈谈自己粗浅的体会。
  
  一、講课要注重“引题”
  
  有经验的老师在授课开始时,总是首先启发式地引出问题,这就是所说的“引题”,也称为“激疑”。古人对引题的作用是这样评价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说明学习应是从疑问开始的。因为疑才有思,有思才意味着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因为对“苹果为什么向地球上落”的疑而得出的。学生听老师讲课也是如此,有对老师提出问题的疑才能全神贯注地听,才能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这样的学才能以学生为主体,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有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开发智力的效果。我在给学生讲“多边形的内角和”时,曾经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然后量它的内角和,学生得出的结果是180度。然后我就问“是否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度?”当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后我又问“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N边形呢?”这一问引起了积极的思维。此时,抓住时机进行讲解,使学生积极的沿着我的思路探索如何求“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例子说明,恰到好处地“引题”,就能自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过来人题,学生往往会产生急于听讲的愿望,这样听起来就主动。否则,老师声嘶力竭讲了一大段,学生还没搞清老师在讲一个什么问题;讲的口干舌燥,听的抓耳挠腮,讲课效果就不会好。因此,我体会到讲课中“引题”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定要“引”好,正所谓“引题”“对路”讲课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引题”不“对路”讲课犹如茶壶里的饺子肚里有倒不出来。
  
  二、如何“引题”“对路”
  
  能使“引题”“对路”的方法很多,但我觉得以下几点非常重要。
  其一是“引题”要切题。所谓的切题是“引题”提出的疑问反映了要解决的问题的实质。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能抓住问题的根本,从切入点直接到达解决问题的关键,思路清晰明了,对问题理解透彻,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推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即可得出。当“引题”不切题时,就可能掩盖了问题的本质,使人看到的只是表象,看不到事物内部的逻辑和事物的运行规律,不但不利于内容的讲解,反而有可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偏,自己也会有“画蛇添足”之感。为“引题”切题,老师要在备课时下工夫,对所要讲的内容推敲,几经琢磨,深刻理解问题的实质,因为“引题”的本身就要求对所讲的问题透彻理解,否则是“引”不出来的,“引题”切题体现了老师的匠心。
  其二是“引题”要贴近日常生活实践。贴近生活实践的“引题”大家感兴趣,容易使大多数人同时在思维上形成“共鸣”。这是由于人们往往对日常生活的事物都习以为然,突然
  从习以为然的事物中提出来一个反常的问题,大家会觉得非常奇怪。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大多数人都有猎奇的奢好,人接触到奇怪的事物思绪就会立即集中到一点上,并由此会产生连锁反应:奇——思——探索——得出结论。比如人们都认为树上的苹果一定向地上落,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但当你问他们苹果为什么向地上落时,未学万有引力定律的人会觉得对呀,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由此会产生探索奥秘的渴望,结果使大家的思维产生共鸣。此时老师就能非常容易地抓住学生的思维“热点”。因势利导,转入问题的实质,使学生在情绪高昂的情况下主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使教与学确实成为双边活动。达到较高的教学质量。如果“引题”过于抽象,或者是脱离生活实践,“引题”所列举的事物只有少数人能理解,就会使大多数人难以在思维上产生“共鸣”,使大家觉得丈二和尚摸不到头脑,使“引题”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的目的。
  其三是“引题”要短小精悍。“引题”是要“激疑”,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开动学生的思维,因此,引题一定要短小精悍。否则“引题”过长,学生会觉得离正题太远,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使学生的精力分散,这样的例子也是很多的;所以。“引题”不要太长。
  总之,数学课的讲解中注重“引题”,把握引题的要点,就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效果显著提高,达到较高的授课质量。
其他文献
素质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其核心内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目的是造就创新型人才。当今世界,知识的更新周期缩短。高新技术发展迅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国都急需涌现一批又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共同重视。作为基础工具课的语文教学,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独特优势。    一、激发兴趣,唤醒创新意识    教师要不断创设富有变化的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学
期刊
自参加工作十五年以来,一直在中学担任班主任工作。多年来,我在教书育人的平凡岗位上,努力以高尚的道德情操,高度的育人责任感,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履行着一个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责。    一、用高尚的师德完善自己的人格    人们将教师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那么师德就是我们教师的灵魂。高尚的师德通过三尺讲台,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成长:因为传道,不仅传学问之道,更要传为人之道;授业,
期刊
高考的特点是以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的一次性选拔,这就使得临场发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和总结临场解题策略,进行应试训练和心理辅导,已成为高考辅导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运用数学高考临场解题策略,不仅可以预防各种心理障碍造成的不合理丢分和计算失误及笔误,而且能运用科学的检索方法,建立神经联系,挖掘思维和知识的潜能,考出最佳成绩。  一、调理大脑思绪,进入数学考试情境  考前要摒弃杂念,排除干扰思绪,使大
期刊
庖丁解牛,牛无疑也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轻松简单,原因是什么?这是因为他熟知牛的身体结构规律,每次下刀,选准切入口,自然懂得何处下刀并且游刃有余。由此,我从中得到启发,在语文教学设计中,如果能够熟练地掌握课堂教学规律,每一节课都能选准选好教学切入点,也就可以事半功倍,得心应手。  语文学科的基础地位决定了其内容的庞杂性和繁复性。任何一篇课文都包含了很多内容,涵盖了很多的
期刊
激励教育是以激发、鼓励、勉励为原则,采取一定措施如:激发兴趣、提示愿望、给予奖励或荣誉,提供方法或方便条件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和愿望,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掌握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规则,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  数学往往因其枯燥而不被学生喜欢,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心理和心理素质还不够健全,让他们去学一种他们并不感兴趣的东西,必然会引起他们的反感。长此以往,就会导致
期刊
内容摘要: 趣味的东西能引起兴趣,导致神经兴奋,激起学习动机,创造最佳的记忆心理状态,易于记忆,并能牢固保持。因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应该把一些枯燥无味难于记忆的化学知识尽可能趣味化。如编选歌诀、利用谐音、形象比喻等方法,可以帮助记忆。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总结适合于自己的记忆方法。只要记得快,记得准,记得牢,就不失为一种好的记忆方法。  关键词:化学 记忆 趣味    趣味的东西能引起
期刊
数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现代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数学的思考。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和技能的提高,关系到数学课堂教学能否达到居高临下、游刃有余的境界。下面就以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实例说明小数数学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    一、简化专业化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中,有些问题很专业,如果教师按照专业原理去教学不少学生也不可能真懂,如果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则更加难以让人
期刊
内容摘要:探究性学习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提倡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探究学习实施过程中注意的问题和过程评价是学习的关键。它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地理 探究性 借鉴    探究性学习是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它的核心是学生的研究活动贯穿于学习过程始终的一种学习方式,与传统的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教学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去主动探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师情感投入,使学生乐于探究。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只是角色上的分工,在人格上师生
期刊
观念指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反映其认识水平。每一位英语教师,无论承认与否,都会有意无意地对英语语言、英语教学、学生学习等问题形成各自特定的看法,因此,其教学手段和学习评价都受其语言观、教学观和学习观的影响。在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英语教学观。  古人云:学贵有恒。对于学习一种语言来说,接触的频度比长度更重要。但是我并不是要大家认为英语相当于一门技能,如同骑车、游泳一样,多练即成。  作为教师,一定要在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