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六齿小蠹发生规律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a263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研究六齿小蠹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在坎布拉林场对油松六齿小蠹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结果]青海省六齿小蠹年生活史为1代,前后2代在夏季有部分重叠,成虫在9月下旬转至新的濒死油松树干蛀坑,在韧皮部下越冬。次年越冬代成虫4月中旬选择数势衰弱或濒死的油松,在树皮与边材间筑交配室繁殖,产卵期始于5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结束,6—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卵期6~12d。幼虫发生于5月下旬至9月下旬,7—8月为幼虫活动高峰期,幼虫历期30d左右。6月底有少量幼虫化蛹,蛹发生期从6月底至9月底,蛹历期6~10d。新成虫于7月中旬羽化,最晚为10月初。{结论]该研究为有效防治六齿小蠹提供最佳时期。
  关键词   六齿小蠹;发生规律;青海省
  中图分类号S  7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8)36-0140-02
  近几年由于气候连续干旱等原因,蛀干性小蠹类害虫在青海省发生严重,因蛀食树木韧皮部及边材而引起树木枯死。2003年在尖扎县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和尖扎县冬果林场首次暴发性危害,发生面积达800hm2,占油松面积的45.3%;2004年发生面积1361hm2,占油松面积的77%,病虫害发生面积逐渐扩大,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导致林木成片枯死,对森林资源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巨大威胁,严重影响森林生态效益的正常发挥。
  六齿小蠹(IpsacuminatusCyllenhail)是小蠹类主要害虫{1-3],属次期性森林害虫,主要危害树势衰弱或受到其他病虫感染的树木,寄主计5属21种针叶树,青海主要危害油松(P.tabulaeformis){4-5]和云杉(Piceaasperata)。在林区与其他小蠹(横坑切梢小蠹TomicusminorHartig{6-7]、纵坑切梢小蠹TomicuspiniperLinnaeus{8]、云杉八齿小蠹IpstypographusLinnaeus、天山星坑小蠹PityogenesspessivtseviLebedev等)共同侵害树木,造成树木枯死。为了掌握六齿小蠹的生物学特性,有效防治其害虫,笔者于2005年在坎布拉林场对油松六齿小蠹的发生规律进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在坎布拉林森林公园驻点对六齿小蠹的发生危害进行室内、野外详细调查。5月13日在时可沟1号样地山脊处发现一棵六齿小蠹危害濒死的油松,树直径10.4cm(距地面150cm处测量),从基部砍下带回场部,分成2段:第一段,从基部向上90cm处,每2~3d剥皮调查六齿小蠹的各虫态、交配室、母坑道、卵室、子坑道、蛹室等发生情况,最终确定六齿小蠹在坎布拉林区的生活史;第二段,从90~200cm处(110cm),每隔3d调查成虫的扬飞数量,确定扬飞期。
  2结果与分析
  2.1六齿小蠹的交配室大小和繁殖期雌雄虫比
  越冬成虫选择新鲜寄主,雄虫先蛀孔侵入,并在韧皮部与边材之间咬一近圆形的交配室,随后雌虫相继被诱来,交配产卵。4月14日—5月24日调查交配室大小,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六齿小蠹交配室的大小为0.5~1.3cm×0.5~1.1cm,平均为0.836×0.686cm,形状近圆形或圆形。
  从表2可以看出,六齿小蠹属多雌一雄型,雄雌虫数目不等,平均为1雄5雌。
  2.2六齿小蠹母坑道数量及延伸长度
  雌雄虫交配后,各雌虫从交配室向上、下分别穿蛀母坑道,内塞满黄褐色蛀屑。由于雌虫在产卵过程中多次交配,还沿母坑道向树皮表面蛀一系列交配穴和开口,与外来的雄虫交配,以致在每一条母坑道内包含有雌虫与外来的若干个雄虫交配后所产生的后代。雌虫在蛀母坑道同时产卵。由表2可知,母坑道数在2~11条,平均为7.65条。在剥皮调查过程中,5月14日母坑道长度向上最长为8.7cm,向下最长为8.7cm,5月24日母坑道向上最长为11.2cm,向下最长为12.3cm,说明自交配室雌虫上下母坑道长度随蛀食时间的增加而增长,母坑道宽为2mm。
  2.3六齿小蠹卵室间距
  5月14日发现卵一粒,为椭圆形或卵圆形,无色透明,雌虫在母坑道两边蛀孔产卵,每次产卵21~57粒,平均为30粒;5月14日至6月30日调查坎布拉林场均有卵发现,卵期为6~12d。卵室间距差异较大,6月5日测量28个卵室间距在4~19mm,一般在7~11mm,平均为9.97mm。
  2.4六齿小蠹幼虫、子坑道及子坑道间距
  幼虫共3龄,初孵幼虫呈乳白色,幼虫孵化即可蛀食,且蛀食方向与母坑道垂直,蛀食后韧皮部与边材间留下子坑道,子坑道随着幼虫长大而逐渐增粗加长。5月24日第一次发现六齿小蠹一龄幼虫3头,6月5—16日二龄幼虫居多,随后三龄较多。子坑道长度差异较大,为3~14mm,一般在6~10mm,平均7.56mm,幼蟲历期30d左右(5月24日发现1龄幼虫至6月28日发现蛹)。幼虫老熟后,在子坑道末端蛀一椭圆形蛹室。
  2.5六齿小蠹蛹及蛹室大小
  第一段油松蛀干剥皮调查中6月28日发现第一粒蛹,7月14日、7月21日蛹较多,至6月30日发现第一只羽化成虫,即蛹期在林区为6~10d,蛹体长0.25~0.50cm,蛹初呈乳白色,眼点、翅芽端部和口器逐渐呈深棕色,蛹室卵圆形或椭圆形。由表3可知,蛹室大小在0.3~1.2cm×0.3~0.7cm,一般为0.6~0.8cm×0.4~0.6cm,平均为0.8~0.5cm(表3)。
  2.6成虫羽化和扬飞
  6月30日剥皮发现刚羽化成虫,体色为棕黄色,活动能力较弱,7月21日、8月8日羽化成虫数量较多,体色逐渐从棕黄色变为黑色。成虫羽化后,在蛹室内停留2~3d,随后通过蛹室上方咬食的羽化孔爬到树皮表面。新成虫多在有阳光时爬出树外,10:00—16:00出现数量最多。套袋观察扬飞期的第二段树干,从5月14日开始,每隔3d开袋调查六齿小蠹成虫扬飞数量,5、6、7、8月成虫扬飞数分别为0、49、23、93,9月1—22日为407。   六齿小蠹成虫7月初从羽化孔爬出至树皮表面开始扬飞,后随时间的推移,扬飞成虫逐渐增加。第二段树干(长110cm,直径10.4cm,面积为2939.04cm2)4月14日至9月22日共抓获成虫572头。其中在9月1—14日共扬飞成虫338头,平均每3d扬飞67.6头,1d扬飞24.1头,因此9月为扬飞高峰期。6月成虫数量比7月多,主要原因是六齿小蠹属多雌一雄型,雌雄虫在交配室中交配结束后,越冬代雄虫爬出侵入孔至其他交配室与别的雌虫交配。
  9月22日成虫扬飞调查结束后,进行第二段蛀干剥皮调查,结果虫道中成虫458头,其中活成虫250头,死成虫208头;幼虫4头;在直径10.4cm、长110cm、面积2939.04cm2的蛀干上共有六齿小蠹成虫1028头,其中雌虫527头,雄虫501头,雌雄比为1.05∶1.00。
  2.7六齿小蠹生活史
  在青海省坎布拉林区,六齿小蠹年生活史为一代,越冬代成虫和当代成虫在夏季有部分重叠(表4)。
  六齿小蠹成虫在9月下旬转至新的濒死油松树干蛀坑,在韧皮部下越冬。次年越冬成虫4月中旬选择树势衰弱或濒死的油松,在树皮与边材间筑交配室繁殖,产卵期始于5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结束,6—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幼虫发生于5月下旬至9月下旬,7—8月为幼虫活动高峰期。6月底有少量幼虫化蛹,蛹发生期从6月底至9月底。新成虫于7月中旬羽化,最晚为10月初。
  3结论
  (1)青海省六齿小蠹年生活史为一代,前后两代在夏季有部分重叠,成虫在9月下旬转至新的濒死油松树干蛀坑,在韧皮部下越冬。
  (2)成虫在树皮与边材间筑交配室繁殖,产卵期始于5月上旬,至8月中下旬结束,6—7月中旬为产卵高峰期,卵期6~12 d。
  (3)幼虫期为5月下旬至9月下旬,7—8月为幼虫活动高峰期,幼虫历期30 d左右。
  (4)蛹發生期从6月底至9月底,蛹历期6~10 d。新成虫于7月中旬羽化,最晚为10月初。
  参考文献
  [1] 彩万志,庞雄飞,华保祯,等.普通昆虫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执中.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
  [3] 蔡振声,史先鹏,徐培河.青海经济昆虫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4.
  [4] 张登峰,咸文荣,杨君丽,等.坎布拉林场油松小蠹科害虫研究[J].青海农林科技,2007(4):21-24.
  [5] 李彦霞.油松小蠹虫的发生规律及防治[J].甘肃农业,2013(22):47-48.
  [6] 叶辉,吕军,LIEUTIER F.云南横坑切梢小蠹生物学研究[J].昆虫学报,2004(2):223-228.
  [7] 薛永贵,丁启含,华藏加,等.横坑切梢小蠹生活史及危害规律初报[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7):154,186.
  [8] 张登峰.青海省坎布拉林场纵坑切梢小蠹发生危害特性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13,32(1):15-17.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研究加热温度对电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释放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及电加热不燃烧卷烟模拟装置系统等,对电加热不燃烧卷烟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的烟气成分以及烟气中粒相物、甘油/丙二醇、烟碱等释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200~470℃时,随着加热温度升高,电加热不燃烧卷烟烟气成分增加,有害成分的释放量增加;260~320℃时,随着加热温度升高,烟气中甘油/丙二醇含量明显增加;35
期刊
摘要 针对我国温室内农药喷施装置落后、农药利用率较低以及现有的离心式汽化装置汽化效果差、汽化率低等问题,利用伯努利原理,设计出新型农药汽化装置。通过对各喷头和喷头不同安装位置进行对比试验,得出喷头2号和喷头3号为汽化效果良好的汽化装置,1号位置是汽化效果明显的喷头安装位置。通过控制喷口位置和输液管道流量,对新设计的农药汽化装置进行试验,从而得出喷口位置、药液流速等因素对汽化装置的汽化效果影响较大。
期刊
摘要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食品中镉含量的方法,并与国家标准方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进行比较。[方法]样品经过微波消解,分别使用ICP-MS 和GFAAS 测定食品中镉含量。[结果]ICP-MS测定的线性范围在[结论]2种方法的测定值基本吻合。试验表明ICP-MS 方法具有简单、快速、检出限低等特点,可用于食品中镉含量的常规分析,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期刊
摘要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7月29—30日发生在宁夏中北部地区的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是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短波槽以及低层切变线的影响,配合充沛水汽产生的;有利的高低空环流背景场和中尺度系统(切变线)的共同作用,满足了暴雨的产生、持续发展所需的强烈的上升运动、充沛的水汽来源和不稳定发展的热力条件。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以糜米、苦荞为原料,以黄精、枸杞为辅料制备营养保健黄酒。采用现代工艺与传统酿造工艺相结合,使苦荞、黄精、枸杞的功能成分融入糜米苦荞黄酒。利用正交试验安排,模糊数学、多层次综合评判等方法确定糜米苦荞黄酒的最佳原料和工艺技术如下:晋黍8号,酒曲3号和工艺2。并检测糜米苦荞黄酒的黄酮、多酚等功能成分和香味、气味、微量元素等成分,为黄酒的保健功能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糜米苦荞黄酒;工艺技术;模
期刊
摘要 {目的]保护植烟土壤生态环境,提高烟叶产质量。{方法]选用市面上常见几种不同烟用商品有机肥,研究几种烟用商品有机肥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施用不同商品有机肥早期均能促进烟叶早生快发,后期有利于烟叶成熟落黄,能显著提高烟叶经济性状,对烟农增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各处理中以施用湖南碧野农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烟秆-菜籽饼有机肥效果最优。{结论]该研究为烟农科学选用商品有机肥提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青海藜麦中锌和镁含量的测试方法。[方法]通过对藜麦样品加工制备、加工过程带来污染、加工时间、样品制备方法、消解方法、加标回收情况、检出限、有证标准物质测试进行研究。[结果]在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法测定青海海西藜麦中锌和镁中使用微波消解的方式效果很好,方法检出限锌达0.5 mg/kg,镁达1.0 mg/kg;小麦标准物质GBW10046的测试值锌为12.6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芹茎、叶挥发油的工艺优化,并测定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考察浸泡时间、料液比和蒸馏时间对挥发油得率的影响,并以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评价香芹茎、叶挥发油的抗氧化活性。[结果]香芹茎、叶挥发油的最佳提取条件分别为:浸泡时间1.5 h、料液比1∶6 (g∶mL)、蒸馏时间3.0 h和浸泡时间2.0 h、料液比1∶8、蒸馏时间3.0 h,此时香
期刊
摘要 {目的]对修剪处理后的牛大力生长性状进行评价,并对比分析修剪处理后生长指标的差异性。{方法]以隆安种源攀援灌木牛大力为研究材料,在南宁市林业科学研究所进行纯作种植,种植2.5年后对其进行生长性状测定和修剪差异分析。{结果]2.5年生的牛大力生长性状存在很大的变异性;牛大力的根重和其他指标都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地径、蔓重和根数等6个性状生长都会对牛大力的根重起促进作用;由回归分析得出,对牛大力
期刊
摘要介绍了“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背景和目的,展示了典型涉农高职院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成绩,分析了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脱贫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等国家战略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从政策机制、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师资队伍及学生7个层面提出涉农高职院校提升双创水平的路径和方法。  关键词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涉农高职院校;创新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