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滩挑花”-民间艺术奇葩

来源 :中国文艺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cqu9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崖殷窦簇朱砂,香茗丛生蓓蕾芽。采药道人何处去,洞云深锁碧桃花。”
  ——明解缙诗赞
  
  作为安徽厅沙发靠垫和扶手的装饰品,鸦滩挑花早于1979年、1981年、2000年就曾三度进入人民大会堂。1986年为北京亚运村承制挑花工艺品600多种,以高出报价十倍的价格抢购一空。1987年为北京福乐尔公司承制挑花领带500多条
  《人民日报》、《香港商报》、《文汇报》、《安徽日报》等省、市电视台新闻媒体多次报道。后又于2006年成功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成功。
  鸦滩是安徽省的一座普通的小镇,其西倚香茗山,东临武昌湖,自然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褒隐寺古塔群山环抱,朝阳庵香火连绵百里,望马楼、连塘城宋时宰相墓地、太平天国古战场、黄梅戏鼻祖蔡仲贤故里这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融汇一体,蕴藏着丰富的吴楚文化。2009年鸦滩镇被评为“全国民间艺术文化之乡”。
  《中国风俗辞典》记载挑花,亦称“十字花”,汉族民间的传统手工艺术,流行于江南部分地区。《望江县志》这样记载鸦滩挑花挑花工艺多见于民间妇女的衣物服饰。农家用自纺、自织、自染的青(或黑)、白老布与棉线制作。有白底青花、青底白花两种颜色。制品有大头巾、围裙、小孩肚兜、绑腿、襟褡、披肩、袖口、荷包、褡裢、腰带。工艺分:挑、钻、游、织、滚、敲、贴、绣,其针法各具特色,数纱制作,构图于经纬之中,巧妙现出正反成形,要求严谨规格,制作者妙中有趣,观赏者回味无穷。其图案设置以象形、会意、寓意和花中套花组成,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尤其是多以寓意的手法、简易的图案反映心声,令人回味无穷。
  这种特殊的家庭手工技艺,始于盛唐时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它构图精美、正反成趣、内涵丰富、美观实用,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较高的艺术成就。“鸦滩挑花”原为当地民间敬神的神褡,是村姑用头发在土布(当地村民用丝麻纺织而成的布料)织绣而成。后在唐代大诗人罗隐的点化下,它便在村姑的手中演变成以人物、动物、花卉、风景和图腾纹样、民风民俗为题材,应用于生活,融艺术性、实用性于一体的民间特色工艺。
  提到鸦滩挑花,有一个人不得不提,他就是现任鸦滩镇文化站站长,被“中国民间文化组织”授予“中国名人”称号的帅根元老人。老人现已是年逾古稀,笔者和他交谈时,非常惊讶于他的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更让笔者敬佩的是他对这项民间工艺的挚爱。
  笔者:您能简要谈谈鸦滩挑花的发展史吗?
  帅站长:鸦滩挑花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的可以追溯到盛唐时期,那时的挑花多用于敬神、祭祀,是神品、贡品。在这之后,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变,唐末大诗人罗隐因仕途受挫,游历至我镇香茗山境内,在他的点化下,挑花开始由神品、贡品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转变,逐渐地被应用于妇女的头巾、围裙等等衣物之上。用途的转变也带来了挑花工艺的发展,挑花的题材也由原来单一的图腾纹样变得丰富起来,有花鸟题材、诗词题材、有人物题材等等。桃花工艺真正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被选送进入人民大会堂安徽厅,这是鸦滩挑花发展史上浓重的笔。从此,鸦滩挑花声名远播,出口海内外,成为馈赠外宾、居家装饰等的首选工艺品。发展到今天,鸦滩挑花已经颇有知名度,我们县内已经有了几家专门进行挑花工艺设计和制作的作坊,现在政府又着手在镇内的望马楼村成立挑花合作社。由此可以看出,鸦滩挑花的发展势头是很好的。
  笔者:鸦滩挑花确实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但对于没有接触过它的人,还显得比较陌生,您会怎样向他们介绍鸦滩挑花呢?
  帅站长:鸦滩挑花有四个特点:古、奇、特、土。“古”就是我刚才讲到的它的历史久远,“奇”指的它“花中有花、图中有图”,每一件挑花作品都不是简单的单一图案的叠加,“特”是指它的“正反成趣,阴阳相印”,挑花工艺中的“钻”花技法很古老,挑织成的作品正反面皆为精美的图案,且一面阴,一面阳,相印成趣。“土”指的是它的“根”,挑花起源于民间,民间的技法,挑出乡土气息浓厚的民间情怀,民间的图案构成民间的独特风景。鸦滩挑花最主要的针法有四种:钻、游、织、十字针法。“钻”是一根针一条线在布的正反面之间来回钻进钻出,织就的作品便是上面提到的“正反成趣、阴阳相印”:“游”是用针线根据绘好的线路采用“跟线”的方式挑织,“游”出的作品经纬交织、线条感强,“织”采用的就是民间织布的方法,都运用作品的点缀;“十字针法”这个名称大家可能比较熟悉,江浙一带很是流行。但我们鸦滩挑花的“十字针法”和这种有很大的区别,我们的十字针法挑出的作品正面是交叉的线路,呈“X”形,但反面却是规则的平行直线,并且,我们非常讲究出针、八针在同一个点,即从哪(图案的中心点)起针,最后还得在哪(图案的中心点)收针,这就非常讲究整个线路的设计和走针的技巧,这样织就的作品无论是正面还是反面,看起来都非常的精美。鸦滩挑花的这四个特点和四种针法,造就了这种工艺的独特艺术魅力。
  笔者:您觉得怎样做才能将“鸦滩挑花”做大做强,或者说哪些因素制约了鸦滩挑花的发展?
  帅站长:鸦滩挑花的发展和延续,鸦滩镇的人民付出了很多的心血,我们从挖掘、搜集、整理到迈向市场,历时四五十年,这其中的辛劳不是用几句话几篇文章能说得完的。如果这项工艺得不到更好的发展,可能就会濒临灭迹的危险,这不仅仅是我们鸦滩的遗憾,更是整个民族工艺事业的遗憾。鸦滩挑花现在遇到了几个挑战,一个就是缺少资金投入,无法实现大规模的生产,我们现在的生产仍是以小作坊形式为主,挑花用的布也是从外地进货,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成本,制约了发展,其实我们县是优质棉生产基地,棉花为挑花提供了使用不尽的原料,如果我们能实现织布、挑花、印染(鸦滩还有一种濒临灭绝的工艺——印花)一条龙,挑花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第二个就是缺少精品,无法扩大影响力。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懂电脑的热爱挑花工艺的专业设计人员,我们这批人都老了,也跟不上时代步伐,电脑不会,缺少对新的时尚元素敏锐的洞察力,这些都是制约这种民间工艺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真的需要有人来“抢救”它。
  与帅根元老人的交谈过程中,老人极爱怜地拿出他收藏的几件挑花珍品,其中有一幅是清初时期的作品,老人告诉我这是一位大家闺秀完成的作品,作品由四个部分组成,作品的上方绘制的是“状元游街图”,下方是人化了的“七仙女打连枷”,左右两边是“凤朝牡丹图”,作品的中间是一首诗:塘沿一颗竹,风吹绿又绿:砍下做竹篮,吹出万千曲。老人详细地给我讲述这幅作品背后的故事,讲述它其中蕴含的艺术魅力。老人说曾有人出20万元欲收藏这幅作品,他当时婉拒了,他说这幅作品见证过挑花工艺的发展,是一件无价之宝。唯一出售过的一件珍藏品,是他实在经不起友人的一 再祈求,在将其图案和针路用笔一记录下后赠出的。看着老人饱经沧桑的脸,感受着老人眼神中的那份灼热,我感动地握紧老人的手,我希望我能为老人做些什么,希望老人的这份坚持和挚爱能带动更多的人来“抢救”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后老人带我到了镇上的“百灵挑花工艺公司”,公司的老板尚灵芝女士接待了我们,她带我们参观了公司的挑花工艺展厅,满目琳琅的作品挂满了整整一间展室,各种题材的挑花作品令我目不暇接,尚女士给我们详细地讲述了“百灵公司”的运转模式,他们其实是做一个生产和销售的中介,接到订单后,从外地购进原材料、设计图、制作工具,然后分发给镇内善挑花的农村妇女,规定日期上交成品,每件付50至100元不等的手工费,成品完成交付,还要经过三道程序清洗——熨烫——装裱。像这样的挑花工艺品,按图案的复杂程度、作品的规格大小,有不同的出售价格,据尚女士介绍,她售出的挑花作品最低的一件四五百元,最高的一万多元。尚女士在和我的交流中也流露出对挑花工艺发展的一些担忧,她说作为生意人,最讲究的是经济效益,但目前挑花工艺的市场不是很好,销量不高,有时候很久才能接到一份单子。追问其主要原因,尚女士的想法和帅根元老人如出一辙,认为是成本太高加上宣传力度不够导致的,许多人不说能理解挑花工艺蕴含的艺术魅力,连起码的认识都谈不上,就更不会来欣赏和收藏挑花了。
  在参观中笔者发现,精美别致的挑花作品中并没有出现挑花服饰,见到的都是一些用于装饰的工艺品,显然挑花工艺的用途还没有得到更大的开发和拓展。帅根元老人就这个问题和我进行了交流,他介绍说:由国家一级演员韩再芬主演的黄梅戏电视剧《挑花女》取景于鸦滩镇,布景、服饰等挑花制品均出自智慧的鸦滩妇女之手,电视剧播出后挑花服饰的惊艳曾引起轰动。另外,历届安庆市黄梅戏艺术节上的挑花服饰和专场的民间挑花服饰展令青年男女青睐,馈赠礼品、旅游产品的开发市场空间大,特别是其精品具有收藏价值。但老人不无忧虑地提到:要把挑花服饰市场做大,我们要克服的困难很多,需要争取更多的资助。老人随即给我介绍起他曾经织作过的挑花服饰,布料是纯天然无污染的家纺棉布,在领口、袖口、胸襟等处以挑花加以点缀,既纯朴典雅,又不失时尚。在老人的描述中,我仿佛看到一群挑花女身着漂亮的挑花服饰,摇曳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活跃在都市的潮流中。我默默地在心里丈量着梦想和现实的距离,真心地希望这之间的距离不会太远。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鸦滩挑花人立足于挑花的发展,着眼于未来,鸦滩挑花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会在社会主义经济浪潮中闪耀出独特的耀眼的光芒。用帅根元老人的一句话:我把挑花看成是一项事业,愿意为其发展奉献一生。
其他文献
在戏剧舞台上我已经生活了45年。这是我学习戏剧艺术的45年,也是我回报社会,服务百姓的45年。  ——戴月琴    1950年中秋节戴月琴生于艺术世家。父亲戴剑秋是三十年代电影明星,母亲梁树勤曾是长影的化妆师。1964年14岁的她以一曲“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考入中国评剧院60届学员班插班学习。1965年中国评剧院排演《阮文追》时,她首次与戏剧表演艺术家新凤霞、马泰同台,扮演剧中的阿蕾。由于她学习
期刊
这些演员的关键词重复叙述让观众记住了两个重点:房地产大亨和超豪华别墅。赤裸的悬赏方式让欲望撕掉了面纱,各类情感粉墨登场。爱情  你给我站住,没看见她在睡觉么!赵大夫对看护明星孔雁雁的小护士呵斥道。他狂热地爱着孔雁雁,他知道若不是片场的意外,孔雁雁是不会失去戏中角色的。他为了她愿意承认自己是凶手,策划一场炒作得到空中花园让孔雁雁重新回到屏幕,回到人们视线当中。  爱到了无私就变成了盲目,眼中不再有任
期刊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更不会有我们瑶族人的自由生活。”家乡的老人们都知道说这句话。即使没有读过书,即使汉字一个不认得,甚至不知道汉语的孤寡老人,也可以唱出来。如果前半句是全国人民一起唱出来的,那么后半句就一定是我们瑶族人自己唱出来的。我们瑶话没有文字,无法记载事件,所有关于我们过往的事情都是由口传下来的,久之形成了山歌。如今山歌成了我们瑶族唯一的史书,更是文化史。我阿爸曾经这样对我说:“要想真
期刊
曾经我的祖国  在千年的雾霭中摸索蜗行  一九二一年的七月  那火红的七月  点亮革命的灯塔  如苏醒的雄狮  拨开黑暗的阴霾  啊 我的祖国    一个伟人一种思想  火柴般的星火  燎原中华大地  上井冈下江南到陕北  三座大山轰然崩塌  祖国的脊梁  如泰山屹立  您终于站起来了  啊 我的母亲    一位人民的儿子一种理论  在南海画了一个圈  城池神话一般崛起  高速铁路比人躯体  的血
期刊
闭月·貂蝉:阴谋的牺牲品    传说貂蝉降生人世,三年间当地桃杏花开即凋,貂蝉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隐入云中:貂蝉身姿俏美,细耳碧环,行时风摆杨柳,静时文雅有余,貂蝉之美,蔚为大观。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再明把貂蝉献给董卓
期刊
听觉的震撼    从获悉陈磊将在近期举办个人的演奏专场开始,刚刚从“草莓节”上收回来的“鼓噪”的心又开始不安分。好久没听唐朝,好久没关注陈磊……打开闺密给的链接,当第一串音符窜入耳膜,我就知道,陈磊又在制造惊喜了……因为闺密推荐的《岸》我半年前就听过了,而且从被高潮部分吓倒,到把《岸》设置成博客背景,自己都觉得听觉在做质的飞跃莫名其妙的是,当时瞬间的思维逆转,竟让我忘了去探究曲子的出处——那可真不
期刊
郭三省 时尚摄影师  2D03年中华小姐环球大赛评委/2004年中国十大时尚摄影师  200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摄影师/2006的CCTV模特大赛评委  2006年环球旅游小姐大赛评委/2006年中国十大时尚摄影师  2006年出版个人作品集《色影》/2007年CCTV模特大赛评委  2007年中国精英时尚摄影师/2007年中国金榜时尚摄影师  2008年CCTV模特大赛评委/2008年亚洲小姐大赛
期刊
上期为大家评点了十二生肖在2009年牛年的整体运势,我们都知道不同属相的人在相同的年限运势会有所不同,其实在相同的月份,属相不同的人也会有不同的运势,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将会为大家分析各属相每一月份的运势。由于分析运势采用的是干支历,所以将以干支历为准进行分析,大家参考时,请对照阴历和阳历所代表的日期。以下是为大家分析的2009年庚午月各属相的运势,大家一起看一下,希望在本月能为您的生活指引方向,
期刊
听妈妈说,在我还是婴儿时,父亲不会用别的方法哄我入睡,唱歌是他的唯一“绝招”。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在部队呆了六年,所以我常常是在摇篮里听着军旅歌曲静静入睡的。而听得最多的,就是那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我现在常想象那时的情形:父亲端坐在我的摇篮边,极严肃地挺着胸膛,用手轻轻地摇着我,嘴里深情地唱着这首歌,而我乖乖地在这熟悉的旋律里渐渐安静地睡着。父亲已经离我远去了,和我的那个摇篮一起,在我刚
期刊
与母亲告别,一句话都没说出口    别离苦,别离是男子汉揪心时。  最后确定入伍对象的前一天,接兵排长专程来到家里,再次征求母亲的意见。事先,我知道了消息,早早跑回家做母亲的工作,让她千万别说不同意之类的话。第二天,我特意买了鱼、肉,请来了邻居的一位嫂子帮忙,准备留排长吃饭。中午11点多,接兵排长和公社的武装部长、大队治保主任一同来了。着一身威武海军军服的排长,操着一口浓重的湖北口音,对母亲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