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形结合”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rry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厌学、逃学现象严重,教师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不足,成绩较差),结合当前新一轮课改,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都要经历一次重大的变革。本文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转变教师的角色、培养学生综合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良好的记忆力等方面,分析、探讨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数形结合 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 广阔性 黄金分割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逐步深入,中学数学教育教学即将面临一次重大的改革。立足于中学数学教学实际,中学教师怎样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数学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由于中专中师学校停招,部分大专院校毕业的学生得不到分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广大的农村悄然兴起,绝大多数学生对学习缺泛兴趣,逃学、辍学现象十分严重。学生厌学情绪的产生,直接影响中小学教育教学。首当其冲者应该是数学教学。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缺泛故事性、趣味性、新颖性。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存在着种种心理障碍,表现为:1、自信心不强。对数学抽象语言和符号一筹莫展;自叹不是学习数学的材料。因而自暴自弃,信心不足,造成教学成绩较差;2、兴趣不浓。认为数学抽象、枯燥、复杂、运算多、逻辑推理多、缺少趣味,因而缺乏兴趣。感觉学习数学是一种负担,从而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3、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没有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不善于总结积累知识经验,遗忘快。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总是一成不变,一个模式,墨守成规,惟师独尊,教师是中心,学生是知识的容器,缺乏科学性、针对性、使学生不能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从而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
  许多专家、学者为此进行了有益的研究和探讨,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我深刻体会到,在数学教学中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思考,用“数形结合”的技巧去训练学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一、应用“数形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能给人线条美、流畅美的享受。这种美感在数与形上表现得十分完美。例如:反比例函数y=6/x的图象是双曲线:(如图1)。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是抛物线(如图2):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运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领会数学的美,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强烈的情感、浓厚的兴趣和探讨的欲望,诱发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心理,从而消除对数学感到单调、乏味和恐惧的心理,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追求的欲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习的兴趣是克服数学学习困难的内在动力,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心理,从而有可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将美感渗透于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这种审美心理活动能启迪和推动学生数学思维活动,启发学生的美感,使学生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应用“数形结合”提高学生的能力
  
  


  “数形结合”有助于对数学知识的记忆。我们知道,“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人的知识经验的积累、技能的形成、技巧的掌握、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事业的成就等,都离不开良好的记忆能力。中学教学知识是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牢固地记忆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记忆正是掌握知识的手段,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它有助于知识的深化,水平的提高。有的学生遇到一些数学问题束手无策,找不到解题的思路与方法,这与脑子里记忆的数学知识太少有关。只有对数学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温故而知新,熟能生巧,才能进一步发展数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教学中运用形象记忆的特点,使抽象的数学尽可能形象化,对学生输入的数学信息和映象就更加深刻,在学生的脑子中形成数学模型,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例如:研究二次函数时,可以利用函数图象来记忆有关的知识。如函数的开口方向,对称轴、最大值等,图4函数y=1/2(x-1)2的图象,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图象是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是x=1,有最大值,在對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增大,在右侧y随x的增大而减小。运用直观图形,使学生对此记忆深刻。
  
  三、应用“数形结合”训练学生直觉思维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训练直觉思维,让学生养成整体观察、收集信息,把握问题的好习惯,“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同一个问题,探求不同思路和方法思维过程。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看待同一个问题。在教学中常借助“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形式,突出已知与未知之间关系,来引发学生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方法,新的问题。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本人是这样解答处理的。已知:
  如图3,在⊙o中,AB为正十边形
  

|x2-9|≤x+3的解集为:{x|2≤x≤3或x=-3}。
  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横向推广和纵向深入,使二者有机结合,以利于学生思维的流畅,做到反映灵敏,联想丰富,在短时间内将以前积累的数学资料和信息与所研究的问题联系起来。作出准确的判断,巧妙运用有关的公式、定理、直观图形,解答相应的问题,将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具体化、直观化。
  
  四、应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当前,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普遍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是知识的容器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主流。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是建立新世纪创造型人才队伍的需要。只有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才能在各自的领域中有所发明创造,才能推动科学技术,人类社会的向前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编选一些探究性题目,让学生去研究、去探讨、去发现,让他们不是从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方法中找答案,而是从问题本身进行分析、探索。从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种类中筛选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本人在教学中提问过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根据圆心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定。对这一问题本人是这样处理的:在黑板上画出图6,学生能从L1,L2,L3这三条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来确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提问:如何求圆与直线的交点?学生回答,解联立方程。列出方程组,把直线方程代入圆方程,得到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学生一般能知道考察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判别式,由判别式的正负或零,可以知道方程的解的情况,进而知道交点的个数,从而判定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突出了“数形结合”。用另一种方法解答了这个问题,从而突出“数形结合”解题的优点和技巧。
  “数形结合”的方法,一方面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另一方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拓宽了解题思路,同时给学生美的享受。数学的东西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它能体现美,又能创造美,而美的发现与创造又离不开对数学的理解和感受。
  在教学中,通过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把抽象的概念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能促进这两种思维的同步发展,还为学生初步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创造了条件。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能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养成多向性思维的好习惯,教师引导学生变静态思维方式为动态思维方式,也就是以运动、变化、发展、联系的观点考虑问题,比用单一的方式解答问题效果更佳。
  由此可知,枯燥的数学并不枯燥;抽象的数学能创造现实生活中无限的美。单一、呆板的数学教学隐藏着无穷的乐趣,而一切有待于我们去挖掘、去研究、去发现。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将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何为主体,何为主导界定明确,转变教师的角色,教师真正地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我们的教学。学生的厌学、逃学现象一定会得以遏制,教师就能走出数学教育的误区,享受现代数学教育的曙光。
其他文献
我们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三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观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成效显著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反思我们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实在不容乐观。根据我的调查,发现仍然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1、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正常情况下,各学校每周课表上都安排两节作文课,但真正按课表进行作文训练的课时不足50%,有一半以上都被阅读教学占用了。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和评讲也存在随
期刊
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探索,令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去实践、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去反思,尽显风流。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也不甘落后,边学边用,边用边思,边思边改,特别是在我校承担中央教科所的“以阅读个性化促进作文个性化”这一重要课题后,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过去的作文教学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套”,完
期刊
9堂课都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不管是教学目标(三维目標)的定位,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点拨)、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服务” 的教学遵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精美纷呈,具体可用三个字来概括:透、活、悟。    一、透:表现在教材的处理上    新课程的教材增加了特殊性、趣味性、人文性,弱化了知识逻辑性。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要突
期刊
现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其着力点大多在于精心组织教学、精确时间安排,尽力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一堂语文课上得既“紧张”又“活泼”,全在教师的严密组织与控制之下,学生正襟危坐,教师环环相扣,点滴不漏,大有程序化、神圣化的倾向,似乎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效率。但是从我多年的教学来看,这种模式的成效并不是很明显,学生的作文用词死板,缺少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
期刊
班主任如何把几十个条件不同、性格各异的学生组织成一个团结互助、不断进取的集体,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功与失败。    一、追求科学系统的管理    抓好班级的核心力量,增强凝聚力。班级的核心力量——班干部,是班主任进行班级工作的有力助手,是集体的中坚力量。班级组成的第一天,就建立一个接受学生监督、优胜劣汰的班委会。各成员要具体分工,责任明确。班主任抓住培养、使用、教育几个环节,采取“教
期刊
初中学生大多害怕写作文,要么抓不住中心,要么找不到话说,一动笔就会思路闭塞,那么如何让学生在写作时文思泉涌呢?作为语文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打开思路,做到作文时思如泉涌呢?根据近几年作文教学的探索,我认为,要达到上述目标,就要教学生学会联想,就要让学生“想”字当头,否则便会下笔无词。  初中生,无论是个人的经历,还是知识积累都很有限,他们的头脑中没有素材,往往一下笔就落入俗套,这样,即使文章布局谋篇
期刊
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语文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这是时代对人才要求的需要。语文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突出地位。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初步形成的一些体会。    一、鼓励质疑,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学生问得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愈集中,思想也愈活跃。如在教学《捞铁牛》这篇课文时,我们讨论“和尚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时
期刊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以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的教学,才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叙述我的几点尝
期刊
快攻战术是篮球战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战术在中学生比赛中更为实用。因为在中学生篮球比赛中,攻防转换速度较慢,当进攻队员失去球时,马上回防的意识较差,此时,抓住时机进行快攻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由于我校高中男子篮球队练就了“快攻”技术,近几年来,在市中学生篮球比赛中取得了可喜成绩,从2000年至2005年一直在前三名,并在2002年取得了市中学生篮球赛中第一名的好成绩。下面谈谈“快攻”战术训练心
期刊
“应用题”一看到这三个字眼,绝大多数学生都感觉到头痛,因为它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种题型。若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学生们还觉得可以,但是和实际相结合,学生们便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如何求解一道应用题呢?    一、审题    审就是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如:“甲乙二人同时从张庄出发,步行15千米到李庄,甲比乙每小时多走1千米,结果比乙早到半小时,二人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