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闲暇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其着力点大多在于精心组织教学、精确时间安排,尽力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活跃性。一堂语文课上得既“紧张”又“活泼”,全在教师的严密组织与控制之下,学生正襟危坐,教师环环相扣,点滴不漏,大有程序化、神圣化的倾向,似乎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高效率。但是从我多年的教学来看,这种模式的成效并不是很明显,学生的作文用词死板,缺少对人生、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文章缺少一种很闲适的、自由的表露方式。因此我觉得教师在语文授课时树立“闲暇意识”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闲暇教育,是指导人们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教育。中学闲暇教育,就是引导广大中学生树立科学的闲暇教育观,养成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的习惯、技能和技巧,从而提高闲暇生活質量的一种教育。
  语文活动其实质就是一种听说读写的对话实践活动。这种对话应该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彼此平等、彼此倾听、彼此接纳、彼此敞开的基础上达成的双方视野的交融,是一种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激发共同创造的精神或意识。这种对话就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需要“闲暇意识”。 在课堂上不应该只有教师的独白,而还应该有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老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其中最本质、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所以,不必把语文课堂看得过于神圣,把师道看得过于尊严,把课堂搞得太严肃、太正规,太过于程式化,容不得有自由的额度。当你走完我们习以为常的程式后,会发现对课堂的激情、对文本的热情也走到了尽头,语文也远离我们而去了。还课堂、还读书以本来的面目,让自由对话融入课堂,使读书成为一种精神享受而不是煎熬。笔者一直在思索:学生为什么会喜欢阅览课?我们上的课也还算精彩,也很热闹,分析也很到位,为什么还比不上“没有人指点”“东翻翻西看看”的阅览课?现在想来,上课时没有多少真正自由的心灵对话活动,有的只是教师的精彩表演,至多也只有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们尽可以放心地以闲暇心待之。学生未必欢迎老师们精心组织设计的教学,还学生自由对话的时空,还学生常态学习。
  我们常说,语文不是教师“教会”的,教师只是一个领路人。语文能力的养成是学生大量语文实践的结果。我们教学中的一些知识习得的速度慢、遗忘也慢,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靠教师的“耳提面命”式的讲解,它的习得是在主体原有的知识背景、认知发展水平、动机水平下,通过自身主动地加以构建而获得。训练的策略和思维过程也会有所不同。教师过多的讲解和统一的、刚性的教学要求与教学过程将越来越多地暴露出它的弊端。同一种活动方法,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学生,在考虑方法时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多的渗透“闲暇意识”,让学生在闲暇状态下,精神上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尽可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读写听说的内容,并用自己的心灵去观察、思考、体验、表达。让学生在一定范围内有尽可能多的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的机会,给他们尽可能大的自由度,适应自身的学习要求。我现在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闲暇的时候去写一些东西,或多或少,最主要的是能让学生去感受生活,去理解生活,能对身边的事情能有自己的看法,赞赏他们各抒己见,百花齐放。
  我们不能太迷信语文教学中的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目标。语文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安排过于理性化、科学化、系统化,急功近利,完全没有自由度,这是语文教学最大的忌讳。传统教育漠视学生的主体参与,‘教学目标’容不得学生置疑和追问,课堂教学的唯一任务就是落实这个目标。今天新课标已经把探索性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那么,传统的教学目标理解就不合时宜了。我们理解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动态的、发展的、可变化的、具有生成性的。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动态变化,是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交流逐步形成的。
  另一方面,就一堂课而言,教学目标未必是必然的。一堂课里,没有什么非教不可、非学不可的内容,因为语文是一门弹性很大,综合性强的课程。我们现在严密而系统的教学目标的科学性是让人怀疑的,也正是语文学科搞这种过于严密的目标训练体系有悖于语文精神,有悖于语文教学的初衷。
  因此,在语文课堂上应有“闲暇意识”,让学生自由读书,没有必要过多地为实现所谓的“教学目标”强诱导、硬剖析,非达成目标不可。没有必要“有错必纠”,退一步说语文教学中不一定就有很明确的对与错的标准。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抛弃急功近利的想法,在常态下去同文本接触;才不至于当学生不能回答问题时,老师们不是给足学生时间,营造利于思考的宽松的氛围,而是反复诱导,“苦苦相逼”,非要榨出答案不可。实际上,我们应该给足学生思考的自由度,让学生在常态下学习,这是教师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代替包办的。
  经验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课内“得法”、课外“补充”。无数事实证明:语文学得好不好,主要不是靠课内,而是靠课外的语文学习实践(即闲暇语文实践)。所以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至少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由的状态
  
  闲暇语文学习,学生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没有任何功利性,没有任何压力,不为应付考试,不为应付教师的检查,有的只是与语文心灵的接触。这样的读书学习,使学生从“以考试为指挥捧”的学校教学中挣脱出来,而在迥乎于课堂教学的一种全新环境下,自由地呼吸,思维活动也信马由缰,主体在一种完全开放的心灵背景下,找到新的视角、新的观念或者在旧观念之间建立新的联系,从而激发了创造力,提高了学习效率。由于学生不再充当被指导被管教的角色,也不必囿于多方面的限制,而努力使自己按部就班、循规蹈矩。他们很多在课堂上以被管教者的心态下遮遮掩掩的诸多想法,完全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自由地付诸于行动,然后独立地运用自己的知识、智慧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自由的选择
  
  闲暇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自由开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接受教育的同时,又有选择地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补充、发展学生自身的知识结构(最好有教师指导)。这比学校教学划一的教育内容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的“拼盘式”的看似营养全面的“大餐”,未必能适合每个学生的味口,未必能满足个性迥异的学生,未必起到全面发展的作用。语文学科更是如此,语文是非常个性化的学科。
  
  三、自由的学习
  
  闲暇语文学习不强调学习进度的统一和学习方式的统一。语文学习是最具个性化的学习,最能体现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的差异,也是最值得尊重差异的学科,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学校教学过于强调“统一授课、统一问题、统一方法”的整体性原则,不能很好地顾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学习是主体以固有图式去主动同化新的学习内容的过程。现在学校教育恰恰填平了固有图式和同化方式的差别,这也就是看似高效的学校教学却不高效的原因。
  
  四、自由的交往
  
  闲暇教育使同学们自觉地走出课堂的小天地,通过一系列自由的课外活动增进同学们的交往与相互了解,使他们从狭小的自我走出来了解社会、了解人类、也了解自己。“变封闭分散的个体为密切相联的群体,”这是个体个性发展的源泉和基础,也是有效语文学习的前提。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语文是一门需要活动、实践、交往、对话的学科。学校语文课堂学习也会有活动、讨论,但往往急于达成既定的所谓目标,而不能在一定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进行,或把课堂看得过于严谨神圣,既无讨论的时间,也无讨论的氛围。
  自由的心态、自由的选择、自由的学习、自由的交往。自由是闲暇教育的内涵和精神。学生正是得益于课外的自主学习(读书),看似不经意的游戏,语文能力却在其中不知不觉地得到了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闲暇态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价值,使语文教学在课内外得到了“实惠”。因此我们要闲暇读书,闲暇教书,保持一种闲暇的心态,具有一种闲暇的意识。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号召。建设和谐社会是人心所向,是中国社会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也是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教育在社会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构建和谐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一、什么是和谐教育    和谐是最佳组合,和谐是事物发展的最佳状态。和谐教育就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
期刊
常听有些学生说:“我就怕作文,一提笔就头疼,总觉得没东西可写。”有的干脆说:“我真不知道该写什么,从何写起。”有的学生作文虽然也交上来了,但仔细一看,刚开了个头,敷衍两句,就草草收场,内容空洞,不知所云。针对这些情况,我常常鼓励学生,作文就是用笔说话,会说话就会写作文。而要想有话说就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切忌胡编乱造,闭门造车。由于缺乏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分析,头脑中缺乏材料,因而才觉得无话可说,
期刊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灵魂,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在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班主任工作,本人根据近年来的感触与体会,总结了一些肤浅的经验,对班级管理初见成效。现集录如下:    一、精心選拔班干部培养其组织管理能力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班集体的领头羊。班干部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功与失败。因此,班主任在选拔、任命、培养班干部时,必须严格
期刊
一个优良的班级可以让学生从中受益匪浅,因此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它可以让学生的智力得以充分展示,可以让学生的能力得以良好发展,也可以让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充分利用。因而,一个和睦、积极、向上、表现优良的班集体,它可以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又产生催人奋进的环境因素,起到强烈的同化作用和积极的促进作用。那么,我们应如何着手培养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呢?我认为可以用以下几个策略进行培养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学生受了老师的启发与鼓励后,很想写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经过审题和选材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开始提笔,却不知从何写起。  学生作文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概括起来,就是“肚中没货”,从表面上看,他好像是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货”已经有了,然而却因功夫不到家,不能水到渠成,也就是说,对所要写的内容准备不充分,没有深思熟虑,没有全方位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所以才
期刊
班主任工作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和同学谈话,不自觉地总以教育者的身份,居高临下,或者批评,或者教育,或者指点人生迷津,或者指出缺点和失误。这样的做法,老师们习以为常,感觉到自己尽到了老师的职责。可是,事与愿违,往往学生并不领情,并且产生逆反心理,拒绝老师的说教,走到事物的反面。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注意反思自己的言行,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转变自己的观念,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引领学生走向成熟、
期刊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團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学生的“学”上。于是便有人认为在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作用是无足轻重的;也有人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这就是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解脱;更有甚者,认为合作学习中教师成为被动者,学生无拘无束,课堂气氛混乱,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其实不然,
期刊
我们农村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三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观部门的关心和领导下,成效显著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反思我们农村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实在不容乐观。根据我的调查,发现仍然存在下面一些问题:    一、教师方面的问题    1、作文教学的随意性  正常情况下,各学校每周课表上都安排两节作文课,但真正按课表进行作文训练的课时不足50%,有一半以上都被阅读教学占用了。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和评讲也存在随
期刊
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探索,令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去实践、去发现、去探索、去交流、去反思,尽显风流。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我也不甘落后,边学边用,边用边思,边思边改,特别是在我校承担中央教科所的“以阅读个性化促进作文个性化”这一重要课题后,通过学习,我认识到:过去的作文教学是“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老师怎么说,学生怎么套”,完
期刊
9堂课都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设计出来的,不管是教学目标(三维目標)的定位,还是教师的教学方式(引导点拨)、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都体现了“以人为本”、“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全面发展服务” 的教学遵旨,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精美纷呈,具体可用三个字来概括:透、活、悟。    一、透:表现在教材的处理上    新课程的教材增加了特殊性、趣味性、人文性,弱化了知识逻辑性。这就要求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要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