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画报”之十三《时报附刊之画报》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w1339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过了《民呼日报图画》,再来谈《时报附刊之画报》,似乎是倒着走,不太顺。《民呼日报》创办于1909年5月15日,无论年纪、规模、影响力,还有存世时间,都远不及创办于1904年6月12日的《时报》。《时报》的创办人狄葆贤,乃康有为弟子,与梁启超也有深交。在晚清报界,《时报》之开辟“时评”专栏、创办报纸周刊等,都很有革新意识;至于陈冷血在《时报》上的小说试验,更是文学史家关注的对象。照常理推测,《时报》应该也像其他大报一样,逐日派送画报单页;可具体哪一年开始,没见到实物,不好乱说。
  终于在《清代报刊图画集成》(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2001年)第十册,见识了《时报附刊之画报》,署上海时报馆辑,共440页。这同样是报社的集印本,有边款,但没日期。因此,第一件事,须判定这到底是哪一年的出版物。
  一看第105页的《力主迁都》【图1】,我就明白这册画报的时间了。画面的左下方,穿西装的“孙氏”正用一根绳子,拴住右上方以天安门为表征的“北京”,弓着腰,卯足劲,拼命往南拽。熟悉近代史的人都知道,清末民初,孙中山多次谈及迁都问题,候选城市有好几个,其中武昌和南京最受青睐。而民国元年,孙中山更是再三呼吁首都南迁,这里有牵制袁世凯、防止其大权独揽的意味,更包括对于旧官僚势力的警惕,即同年孙在北京与各报记者谈话时提及的:“北京乃前清旧都,一般腐败人物,如社鼠城狐,业已根深蒂固,于改良政治,颇多掣肘。” 再看前面的画报,小孩子游戏,有人扮演黄兴、孙文,有人扮演张勋,互不相容,以至于打起架来(23页);还有人如白头宫女,闲来无事,讲述“去年光复时”的故事(42页),这都证明此《时报附刊之画报》是1912年的作品,本不该进入《清代报刊图画集成》。近期网上有人叫卖单幅的《力主迁都》,那是当初逐日刊印的,因右边有一行字:“时报馆附送画报,不取分文,民国元年九月刻。”
  晚清画报中,除了时事、轶闻与新知,还偶有穿插“美人画”的,最著名的莫过于吴友如的《飞影阁画报》。《时报附刊之画报》上也有不少此类作品,如为柳如是、卞玉京、马湘兰、寇白门等造像。值得关注的是,与《陈圆圆小景(影)》比邻而居的,竟然是一操作制袜机、朴实无华的现代女性【图2】。此乃英商捷足制袜公司的广告,图左“来函照录”,图右则是“君欲每日赚叁元乎”,讲述如何购买制袜机器且接受培训,“迨学成回家,自行制袜,制就则仍送本公司验收,并优给价值。一转移间,获利无算,夫安可交臂失之乎?”
  在女性日渐觉醒,努力走出家庭羁绊的清末民初,如何帮助女性就业,是个大问题。宣统元年创立于上海的华丰布厂,就因为“厂中司事女工无不勤于职事”(《振兴实业》),以及厂主“兼收贫民,教以工作”(《华丰牌匾》【图3】),而得到了民国政府的表彰。但有一点,女性若想在家中就业,且“日赚叁元”,前提条件是购买此制袜机。说到底,这还是“商业广告”,无关女性权益。
  有趣的是,商家竟能挖空心思,把推销商品说成是启蒙事业。此广告还有另一个版本:正在制袜的,不是中国女工,而是一位卷发束腰的西方女性。这个版本的《君欲每日赚叁元乎》【图4】,比上述广告多了两句话:“此机器从捷足织袜公司买来,而用此机器每日可赚叁元,望吾女界无交臂失之为幸。”我怀疑这是此广告的原始出处,或曰“底本”。随着国人政治热情的高涨,商家对于“吾女界”的呼唤,更是提高了调门,几乎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还是此制袜公司的广告,这回又换成了中国女性,说明文字还是“每日赚叁元”云云。有趣的是,大标题竟变成了“中国醒了”【图5】。本是推销机器,一转眼竟成了慷慨激昂的政治论述。商家真是聪明透顶,无孔不入。很可惜,没有材料能证明此广告策略是否奏效,到底有多少人因“中国醒了”的欢呼,而选择了此制袜机。
  与此类似的“杰作”,还有《世界进步——留声机授课》【图6】。画面上,若干男子正手捧书本,聚精会神地跟着留声机念书。清末民初进入中国的各种“洋玩意”,如照相机、留声机、幻灯机、石印机等,对于传播新知、普及教育,确实起了很好的作用。但对于输入者来说,这首先是一桩生意。如此“世界进步”场景,若与另一幅广告相对应,你马上明白其真正的意图。那在画报中多次出现的《谋得利总公司,军营乐器、唱戏机器、大小洋琴,一应俱全》【图7】,主体部分也是留声机。同样是谋得利总公司的广告,还有力推金秀山、德珺如合演《飞虎山》的【图8】,则明显是与留声机配套的唱片。当然,擅长此道的,不仅是谋得利总公司或英商捷足制袜公司,晚清报刊中的广告,之所以“异彩纷呈”,以至后来者阅读时往往忍俊不禁,与其喜欢借政治口号推销商品有关。
  或许是因“革命”已经“成功”,《时报附刊之画报》中的漫画,讽刺色彩不太强,倒是有点小幽默,值得赏玩。这些四格、八格甚至十二格的滑稽画,没有标题,往往只是描述一个可笑或好玩的情景。比如这幅四格漫画,姑且命名为“猎虎记”【图9】:(一)乡中患虎,猎者画火腿于鼓上为饵,虎见腿即耸身而上。(二)虎破鼓而入。(三)猎者将皮鼓之绳扯起,虎即悬于空中。(四)乡官因猎者捕虎有功而颁给赏银也。故事是有趣,可画面却显得相当幼稚。老虎不是那么好抓的,除非它已病入膏肓,或得了“老年痴呆症”,否则不会困在一个破鼓里不能动弹。念过《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都知道田汉有个独幕剧《获虎之夜》,也大致明白山里捕获老虎是什么情景。之所以将“猎虎”画得这么轻松,形同儿戏,与其说是“滑稽画”的特征,不如老老实实承认,那是因为画家缺乏生活经验,实在不熟悉山中老虎。
  这让我想起学过海军、曾就读江南水师学堂的鲁迅,在《上海文艺之一瞥》中,嘲笑《点石斋画报》画师吴友如“对于外国事情,他很不明白”,故笔下错漏多多:“例如画战舰罢,是一只商船,而舱面上摆着野战炮。”
其他文献
每年正月十六,许多地方都有“走百病”的习俗。到晚上,各个市区、村镇会万人空巷,当然,空的是家,走的是巷。今天汉字门里的字,像个十字路口,这就是行动的“行”字。行动多意识,而行为多无意识,我解字的重点在后者。  也许你会说,行字还是银行的行呢。我想说,或许更应该读均衡的衡之音,不然,不知五行的行怎么解?  大家想一下,国有的四大银行大都居于什么位置呢?  “把持着大路口的四个角”,答对了。这就是中国
期刊
教育世家  辛亥革命爆发的前一年,费孝通出生在江苏吴江的一个小镇,自称算是前清遗民。父亲费璞安曾被选为吴江县议长,后任江苏省教育厅教育督导员,一心从事教育工作。母亲杨纫兰首创蒙养院(幼儿园),是当时妇女界的先进人物。正是因为出生在这样一个重视教育的书香门第,使得费孝通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正规学校教育——四岁入蒙养院,六岁入吴江县最好的初等小学,后转入振华女校、东吴大学第一附中;高中毕业后升入东吴大学攻
期刊
在漫长的历史中,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知道某些疾病的缘由,在治疗这些疾病方面更是束手无策。随着医学的发展,人类对疾病的真正根源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些医学进步使得科学家发明了抗生素,人类从此有了与有害的病原体抗争的有效武器。  抗生素的诞生和发展与科学家们前赴后继的探索密不可分。17世纪,荷兰显微镜学家列文虎克首次通过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微生物世界;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之父塞尔曼·瓦克斯曼及其团队发
期刊
有人说“战争的获益者只有蛆虫”,但这对开封之围毫不适用,当旷古未闻的浩劫降临时,甚至蛆虫也在这片诅咒的土地上消失。  无论历史如何发展,围城都将作为最残酷的战争手段得到铭记。如果将目光放在明末,又除去扬州与嘉定,那么在种种悲欢离合之中,可能再也找不到一个如开封之围般惨烈的例子。死神用最无情的手段,对百万军民进行了半年之久的煎熬,导致其中十之八九死于非命;而对大明,这场战斗又是一个转折点,随着开封陷
期刊
据说北京紫禁城有一密室,锁键甚固,代代相传里头藏的是国初很有些能掐会算本领的刘伯温留下的密件,非大变故不得开启。到了崇祯十六年,满清军队挥师南下,直逼山海关,情势危急,坐困愁城的崇祯皇帝欲开启阅示,太监跪谏,不听。开室,内唯有一柜。开柜,内有三图。第一幅图画的是文武百官数千人,却将官帽拿在手里,披发乱走。崇祯问其含义,太监回答说:“或恐官多法乱。”第二幅画的是士兵倒戈弃甲,穷民负镪奔逃,崇祯又问,
期刊
今年4月9日,中国书史及印刷史学者钱存训,在其位于芝加哥的家中去世,享年105岁。  钱为学界所称道,并因为他在中国古文字及书史方面有卓越成就,是世界上最知名的中国书目和古文字学学者之一,还在于他对中国古籍所做出的另一个杰出贡献。  他曾参与一场堪称经典的“古籍保卫战”:在日本占领上海期间,冒着生命危险把数万本珍稀古籍偷运到安全地点。 这批书籍上承清内阁大库旧藏,又广纳清末民国几代学人潜心搜罗的善
期刊
潜艇与飞机是伴随工业文明出现的两大新式武器,一个潜入水中,以隐蔽性见长;一个翱翔天际,打击力强大。若是能将两者结合,造出一种能潜水的航母,其威力可想而知。在潜艇飞机刚刚问世不久的岁月里,便有许多军事强国试图造出这样一种武器来,这种努力到至今都在继续,以致于许多人都坚信,未来的海军之王,不再是浮在水面上的航母,而是这种藏在水下的航母了……  先行者——轰炸目标是伦敦  潜艇的起源很早,传说文艺复兴时
期刊
3D打印的兴起  我们过去要花两个月时间和十万美元来制作一个模型,现在却只需一千美元花一个晚上的时间就能搞定。  人类操纵原子和分子的新能力带来了制造业的颠覆性革命:3D打印。快速成型制造这种新加工过程根据三维数字文档来制作物品,先铺一层超薄的将要构成物品的材料,然后再一层层添加材料,直到制成三维物品。可以使用一种以上的材料。虽然这种新技术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但它带给制造业的优势难以低估,有些成果
期刊
“六君子”之外的两个人  1898年,昙花一现的戊戌变法运动,以慈禧太后重新垂帘宣告失败。这段历史不仅关系到清王朝一姓的兴衰,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改良运动。对于戊戌变法的具体细节,相关著作如车载斗量,其中的主要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以至荣禄、袁世凯的事迹也均为人所熟知。但有两位险些和戊戌六君子一同殉难的维新人士——张荫桓和徐致靖,他们却往往为治史者所忽略。  张荫桓(18
期刊
虽然一些政治家和专家都非常崇尚“传统婚姻”——这听起来有些怀旧,总能联想到爷爷奶奶的有柔焦功能的宝丽来相机。当婚姻成为地位不等之人之间进行的交易时,几乎没有人会考虑到婚姻传统的真正根基。即使是现在,合法的婚姻并不是以两人之间的感情为衡量标准,而是看双方是否有能力共享社会保险和税收福利。事实上,为爱结婚的这一概念才是非传统的。  传统婚姻的十万个为什么  在大多数有记载的人类历史上,婚姻是为了最大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