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新疆的动人故事讲给世界听

来源 :新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bianhongyaog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们是两位生长在新疆的女子,像两朵玫瑰花,在南国的土地上吐露芬芳。
  帕蒂古丽和南香红,目前分别供职于《余姚日报》和《南方都市报》,是两位在内地发展的知名新疆籍媒体人,现分别在宁波、广州定居。
  两人在内地发展了近20年,却割不断她们对故土的绵绵情思;离开家乡,关于新疆的文字反而密集起来……
  自2010年至今,帕蒂古丽陆续有四部散文集出版问世。分别为《跟羊儿分享的秘密》《混血的村庄》《隐秘的故乡》和《散失的母亲》。这四部作品皆围绕着她幼年生长的村庄——距离余姚逾4000公里的新疆塔城沙湾县老沙湾镇大梁坡村而撰写。
  南香红在国内知名媒体发表数百万字新闻作品,赢得“在易碎的新闻中寻找永恒,其写作具有对抗时间的力量”的评价,其作品被称为“中国式特稿”。她于2011年出版的作品《众神栖落新疆——东西方文明的伟大相遇与融合》,记载了任记者期间观察和持续采访新疆近30年的重大考古发现,融合人文视角、新闻要素写就。
  近日,两人在电话中接受专访时说,要把新疆的动人故事讲给世界听。
  不同文化交融和谐
  记者:作为新疆人,观察、记录新疆一直是二位的自觉行动,但翻看二位的作品,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最好的文章都是离开新疆后发表的。
  南香红:爱新疆,写新疆,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身处新疆,因为当时见得少、读的书少,了解还是有限。当我出来后,有了另一种思维角度和视角,看待新疆反而更丰富深刻。
  帕蒂古丽:譬如我写《最后的库车王》,我分别拥有20多年在新疆和在内地的生活经历,这促使我知晓内地乃至全国读者关注什么。拥有这样一个视野再来写作,写一个新旧交替之间的维吾尔族故事,找到叙述者和叙述切口便应运而生。我很想将库车乃至整个南疆,叙述给新疆之外的读者们听。保持一定距离,反而能找到最佳的视角和切入口。
  记者:离开家乡到内地打拼并不容易,但你们好像很善于在南北两种文化间穿梭,从新疆的大漠孤烟到江南的小桥流水,从塞北的飞雪到岭南的春雨,在情感中,交融互映。
  南香红:北京、广州和深圳都是兼容并蓄的城市,这和新疆的开放、包容有所呼应。但一个新疆人到了北京,如果三天不吃拉条子,就会肚子疼(笑)。新疆的一些游牧民族,过去认为菜是草,现在他们也开始种菜了。这是非常大的变化。各民族的文化在这里交流,包括语言上,汉语吸纳了很多维吾尔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语言词汇,维吾尔语也吸纳了很多其他民族的语言元素,比如新疆人说一个名字喜欢在后面加一个“子”,“二道桥子”本来是二道桥,还有“巴郎子”,是指小男孩,汉族人也喜欢把小孩叫“巴郎子”。新疆这个地方是文化的大熔炉。
  帕蒂古丽:我的舌头曾在不同语言间转换。我的父亲是个裁缝,但他有文化,喜欢听收音机、看报纸,我和汉语很早结下缘分,全拜父亲所赐。汉语和维吾尔语为我提供了双重文化视角。从初来乍到几乎无法与当地人交流,到如今对江南文化熟稔于心,这两种文化是交融而和谐的。当地总有人问,怎么这儿竟然有个新疆人研究姚剧?(笑)
  文化的融合需要宽广的心态
  记者:帕蒂古丽老师的《百年血脉》入围本届茅盾文学奖,您曾经说过,“我的作品都是一个主题:文化的融合”。
  帕蒂古丽:塞外和江南,看似对峙,实则关联。我在两种文化间走钢丝,走得还算漂亮。
  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述新疆?用什么语言传播新疆的文化?这些也很关键。我感谢汉语,也感谢维吾尔语。假如没有20多年维吾尔语的环境,我现在不可能有回望新疆的文字,不会理解那种对家乡的情感。拥有双重文化视角,读者认为,我的眼光是另类的。别人眼里司空见惯之物,我会挖掘出一兜又一兜的东西。
  对于文化的融合,我们需要宽广的态度和心胸容纳。一个人或者一个民族,能否进步文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和外部文明的交流有多少。这是普遍原则。碰撞是和谐的前奏。两种文化的契合,肯定有摩擦和碰撞,这是融合的前奏。若没有融合,就会被局限。
  记者:南香红老师同样把对新疆的热爱化为研究新疆的深沉动力和文化自觉,在您的记者生涯里,长达20年之久冷静观察和持续采访新疆近30年重大考古发现,用独特的多维视角,以人文的态度,来展现新疆在东西方文明交汇融合中独特的地位。
  南香红:我想用《众神栖落新疆》序言里的一句话开场: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被日本作家池田大作问及“你喜欢在历史上什么时候的哪个地方出生”时,汤因比回答:“我希望能出生在公元纪年刚开始的一个地方,在那个地方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古伊朗文明和古老的中华文明融合在一起。”
  汤因比一直在寻找着人类文明融合在一起的地方,他把这个地方称作是“诗意的栖居”。这个人类诗意的栖居之所,世界上只有唯一的一处,这就是新疆。各种文明,比如印度、古希腊、古罗马、埃及、波斯、中原文明都在这里共同繁荣过。
  在吐鲁番的考古中,居然发现了24种文字。当时佛经都是从印度的梵语翻译成粟特语、回鹘语,再翻译成汉语,有很多转手的过程。文明相遇之后,才能碰撞出这样的火花,才能够进行更好的引进。新疆的当代生活,是在享受着过去的文明之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家不觉得有什么,但实际上是人类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新疆
  记者:新疆这块辽阔的土地,注定不能以一时一地的眼光来解读,如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和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提速,新疆正面临新的机遇,从这个意义上说,新疆是不是需要一种全新的发现的眼光?
  南香红:世界上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像新疆这样,有过几大文明的汇集,有过无数民族的融合了。世界上有哪个地方会同时并行20多种语言文字?又有哪个地方会有几大宗教共同被信奉的奇观?所以,现在新疆随便一个在沙漠里“死去”的古城,或者一个现在还存在的地名,考证起来都会让一个饱学之士迷惑。楼兰、尼雅的千古之谜怕是永远也解不开了。
  新疆历史上就是个陆上十字路口。各民族都在此汇集,因而形成了新疆目前的状况。自从“海上丝绸之路”兴起后,这条陆上丝绸之路便寂寞了多年。可以说,现阶段新疆挑战和机遇并存。从国家的重视程度,“一带一路”顶层设计的实施,对新疆而言是个很大的机遇,并且有可能重建更高层次的文化交流。
  帕蒂古丽:今年,因为文化援疆,我回到家乡,现在在库车县阿格乡康村任住村文化援疆记者。我去了库车、库尔勒。库尔勒的孔雀河真美,晚上,河两岸万家灯火,一点不比宁波的三江口差。我来到库车,发现这里不仅在建设新城区,老城区保存得也较为完好。我还会在库车停留两年。在这里,我要写作长篇小说《最后的库车王》,完成《人民文学》“援疆关键词”栏目的约稿,还要写一篇报告文学——宁波援疆干部们的故事,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原汁原味的新疆。
其他文献
“我父亲很喜欢新疆,他喜欢新疆的风土人情,喜欢新疆的大漠山水,更喜欢新疆的姑娘,一个个美女都让他看花眼啦!”这个生于山东,在上海念书,最终扎根新疆的90后蒙古族姑娘依茹赛罕对记者说。她性格开朗,现如今是新疆电视台法制信息服务频道的一名主持人。  延续两代人的“新疆梦”  “新疆神秘、美女多、生活舒服、音乐好听、舞蹈好看、还有好多美食……”依茹赛罕掰着手指头数起新疆的好,然后笑着问记者:“这么好的新
期刊
作为勇担重任,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的新一代新疆青年,他们可以自豪地说,“五新青年”,我们是践行者。  无论是弘扬新疆精神、践行现代文化,还是维护民族团结、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在各自的领域创业创新创优,新疆各族青年都勇担重任,勇立潮头,用实际行动践行“五新青年”的时代精神。  木沙江·马克来克:做“一带一路”战略的生力军  木沙江·马克来克,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驻吉尔吉斯斯坦首席代表,是一位奋战在
期刊
这是一群走出新疆的年轻人,这是一群青春寻梦的年轻人,不论青春路上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心中永远都有不变的信念,我的梦,一定会在不远的未来等着我。  “非典型”维吾尔人  讲述人:阿克拜尔江·阿力坎,25岁,维吾尔族  我是一个“非典型”维吾尔人,一个电影工作者,一个自由主义者,我不太想戴着新疆人的帽子来讲我的故事。  对于我这种自以为很自由的人来说,过去其实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现在和未来。因为时代
期刊
“五个新青年”让朱中华感触很深,不仅给他带来了满身的力量,而且让他感受到当代青年任重道远,作为新疆这个大家庭的一份子,朱中华立志要成为“给力的儿子娃娃”。  朱中华,作为一名90后,作为新疆特警中的一员,作为新疆阳光爱心公益社的发起人,虽然5年前才扎根新疆,但是他的故事却精彩而传奇。  5月3日,朱中华参加了“青春追梦·美好新疆”自治区各族各界青年代表座谈会。座谈会上,8名代表先后发言,分享了各自
期刊
3月24日,克拉玛依市强市网友“米歇尔·魏特曼”在《给媳妇做的小飞机》一帖中“晒”出了自制飞机模型的照片,粉嫩的飞机造型吸引网友纷纷“点赞”,不少网友表示“太萌了,自己也想做一个。”  而在此之前,网友“tank”、“DA-KAR”等人也在论坛上“晒”出了作品,不同类型的模型或可爱、或精致、或粗犷,它们都是制作者的心血,带给制作者许多快乐。下面,就让我们看看三位模型达人的作品,了解他们的模型故事吧
期刊
祖克拉信奉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整个地球!”她认为这句话听起来很夸张,却很有道理。  祖克拉·克力木是新疆人民广播电台107.4交通文艺广播的节目主持人,在一张圆圆的娃娃脸上,长着一对维吾尔族姑娘特有的长睫毛大眼睛,身段娇小,却心怀大爱。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她的声音每天都陪伴着无数少数民族交通从业人员行驶在路上,在少数民族群众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她也是一名志
期刊
如今在克州7.09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共有3000多名护边员为祖国的边防事业默默奉献着青春。  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每天睡在毡房里,没有手机,没有汽车,没有电视,甚至没有电灯;他们吃的是干粮,喝的是雪水,出门靠的是双脚或马,守护的是祖国广袤的边境线。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不穿军装的护边员。  克州属于边境一线地区,点多,线长,面广,通外山口多,管控难度大,边境管控形势十分严峻
期刊
一个人如果失去了手,那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灾难。  在新疆,对于一些手臂缺失的残障朋友来说,拥有能够掩饰残缺肢体的假手并不是件困难的事,但能够拥有自如抓握、伸展、曲腕这些功能具备的假手却没那么容易。  最近,在自治区残联举办的“智能肌电手假肢”专利技术发布会上,记者见到了这样一种利用人体的肌电信号进行控制的电动上肢假肢,其仿生肌肉、仿生关节装置和高智能仿生手技术已获得田家发明专利。逼真的皮肤、仿生的肌
期刊
明·明德巴特,今年37岁,目前拥有着两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  他是一个连初中都没有上完的人,却拥有着两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为了自己的发明事业,他先后卖掉了家里200只羊、3匹马、4头牛,现在还欠着30多万元的外债。但这都无法阻挡他继续自己的发明梦。  6月14日,精河县托里乡基布克村的室外温度达到了36℃,大家都回家躲太阳了。  在一栋砖房前有一个人,手里拿着扳手在一台机器前忙碌着,甚至顾不上擦去
期刊
4月的一天,住在博乐市的阿不都赛买提·依仑巴依接到来自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东太乡76岁的何光耀打来的电话:“阿不都赛买提,你寄的羊绒被我收到了,被子也给我姐送过去了。现在我回到了四川,你还惦记着,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呢!”说着电话那边传来了抽泣声。阿不都赛买提赶紧说:“老何,我们是兄弟嘛,不要说客气话。天气预报说,这几天你们那有点冷,你可要穿暖和些别感冒了,有时间我会去看你的。”  “老何,以后这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