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3年飞机的发明,让地面搏击延伸到了浩瀚天空,当历史的车轮进入21世纪,各军事强国又在更高远的空天进行着更为激烈的角逐。2012年4月,秦岭北麓、渭水侧畔的关中平原上,一所创新型军事院校——空军西安飞行学院在军事变革大潮中应运而生。
这所由原第二、五、八、十六飞行学院几经转隶整合而成的飞行院校,放眼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时代潮流,着眼于空天一体化发展趋势,在新的空天观指导下,树立“紧贴实战、服务部队、从难从严、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忠勇卓越、空天报国”为己任,紧盯“建设一流创新型飞行学院、培育一流信息化空天英才”的奋斗目标,为大国空军加速力量转型经略空天,提供新型高素质人才支撑。
60余年的发展征程中,该院组织飞行数百万小时,先后有数万名雏鹰从这里起飞。首开了飞行学员四种气象训练先河,一度成为空军师院一级保证飞行安全时间最长的单位。成长出了軍委副主席许其亮,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副司令员郑群良,原空军司令员刘顺尧、参谋长杨国海等近百名将军,培养出“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优秀飞行员舰长柏耀平、“辽宁舰”首位着舰成功的飞行员戴明盟、“航天英雄”杨利伟、“英雄航天员”费俊龙等为代表的空天英才,为空军成长壮大建立了不朽功勋,也成为了空天时代战斗力生成的活水源头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牢固基石。
战争基因植入雏鹰血脉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高远空天,舍我其谁”,在该院,学员单飞前都会对着学院历史上涌现的空战英雄,进行被俗称为“养气”的战斗精神培育训练。正如该院院长于守国说的那样,在未来空战中,每一位飞行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战斗技能,更要有奋勇搏击的虎气、杀气、胆气,才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为战而来、为战而教、为战而学、为战而练,该院学员一入校就在院史馆里,感悟先有院校在战争废墟上创建,后有空军从炮火硝烟中起飞的厚重历史,继承和发扬先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让能打仗、敢打仗、打胜仗的基因在学员血脉中流淌。
“中国空军的飞行院校从抗美援朝起,就不是大后方而是随时升空参加战斗的团队。”在该院每名教员首先都是一名战斗员,担负着随时准备升空的战备值班任务,教员队伍向能教学、能作战的“双员型”教员转变。在把“打仗”作为唯一专业,把“打赢”作为唯一追求的浓浓战争意识氛围里,培养学员闻战则喜的高昂士气,敢打必胜的坚强信心,临危不惧的心理品质,果敢泼辣的战斗作风和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坚持“座舱就是阵地,机场就是战场、升空就是作战”的标准,把每次训练飞行、每次任务飞行都当作出征打仗,砥砺学员的战斗精神,激励学员争做军政兼优、战技出色、勇敢善战、战无不胜的一流信息化空天利剑。
点石成金的“金牌教员”
仲夏,西南某机场一架架战鹰频繁起降,一位老教员神情专注地望着天际。跑道的尽头一架战鹰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放起落架、放襟翼、刹车……动作一气呵成,战鹰像一只轻盈的燕子轻轻飘落,稳稳地停在了跑道上。
“好样的。”飞机一停稳,张林就向自己的学员竖起了大拇指。短短1个月时间,这名学员在张林的带教下飞行技术从原来的计划停飞一举跃至中等水平,学员自己也感慨地说:“是张教员把我拉回了蓝天。”
其实,像这样的镜头在张林28年的从教生涯中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大家都说张林教员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因为他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道理。对于一名飞行教员来说,多育鹰、育好鹰是一生的追求。
四破纪录的“开路先锋”
带领部队连续创造空军飞行院校单个期班毕业学员最多、期班总飞行时间最多、单个机场承训学员日均飞行时间最长、单日飞行时间最长4项纪录,为院校旅级编成组训模式趟出了一条全新的转型之路,他就是被誉为空军飞行院校组训模式改革“领头雁”的旅长王军。
当该院四旅接到空军组训模式改革试点任务后,面对要求在一个团的基础上,增加半个团的人员和装备,承训2个团的学员员额和无现成资料、无成功经验、无人才储备的困难,王军心里很清楚,战斗力才是部队建设的唯一标准,传统的训练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任务的需求,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拿出敢于担当的勇气。
长达一年的改革中,王军围绕提高部队战斗力这个核心,坚持边探索边改革。成绩总是青睐于敢于挑战敢于担当的人。王军带领官兵在试点当年就完成了7500余小时的训练任务。在接收承训学员成倍扩大的情况下,学员成才率提高至81%。2012年底还被四总部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转型路上,我们不知道勇立潮头的王军还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
用“我要飞”的理想逐梦蓝天
“向我们美丽漂亮的女教员致以节日的问候。”“教员,谢谢您的关心,祝您美丽的身影永远绽放在蓝天!”……教师节,该院一旅飞行教员张晓佳打开一条条祝福短信, 心潮起伏不已,逐梦蓝天能得到学员的认可,张晓佳觉得付出再多,也值了。
从近20万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军历史上第8批35名女飞行员之一,直到今天成为我军仅有的4名现役武装直升机女飞中的一员。经历了一次次残酷的筛选淘汰,目睹了身边战友停飞时的不舍,正是“我要飞”这3个字一直激励着她。
“女飞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更容易得到学员的认可。”当张晓佳正为自己留校后,能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员担心时,空军第三批女飞行员、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将军岳喜翠来到单位看望直升机女飞行员。看着岳大姐肩上闪闪的将星,听着将军娓娓讲述自己的飞行经历,张晓佳感到自己的飞天路越来越宽广。
迎着朝阳去,踏着夕阳归。每次飞行,张晓佳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云端的舞者,享受着飞行的快乐。现在,已成为直升机教员的她,身上又承载了更多的梦想。“我要把更好更多的学员送上蓝天,让每一名学员都成为未来战场的低空利剑。
由 “飞行员”向“战斗员”跨越
“学员综合素质较高,尤其是理论功底很扎实。”“明年毕业的学员,一定要多分给我们几个。”毕业学员刚分到部队,新期班才开训,连日来,该院一旅旅长姚青志接到的电话有不少是各部队长的“预订申请”。培养的学员能受到部队认可与好评,这对院校来说,就是最高的褒奖。转过身,他却把很大一部分功劳记在学院各地面教学系的头上,这也是他培育出高素质学员的制胜之道——善借“外脑”。
该院是一所空地兼容的任职院校,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各旅借助学院理论教育优势,加大教学多边互动力度,定期邀请学院各地面系的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团队,开设讲座,深入训练旅加强专业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坚持战斗力的根本标准,按照“源于部队、高于部队、用于部队”要求,不断催生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战法,切实提高学员的航理水平。
由特勤系的段刚副教授、理训系李宗江教授等开发的《航空兵网上对抗模拟训练系统》《直-9训练型结构与系统教学软件》《飞行人员网上练兵考核系统》等30余项科研项目,为提高学员飞行训练的实战化水平,实现由“学会飞行”向“会学飞行”提高、由“能驾驶”向“会驾驭”转变、由 “飞行员”向“战斗员”跨越,助推了“雏鹰”早日放飞蓝天。■
这所由原第二、五、八、十六飞行学院几经转隶整合而成的飞行院校,放眼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时代潮流,着眼于空天一体化发展趋势,在新的空天观指导下,树立“紧贴实战、服务部队、从难从严、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忠勇卓越、空天报国”为己任,紧盯“建设一流创新型飞行学院、培育一流信息化空天英才”的奋斗目标,为大国空军加速力量转型经略空天,提供新型高素质人才支撑。
60余年的发展征程中,该院组织飞行数百万小时,先后有数万名雏鹰从这里起飞。首开了飞行学员四种气象训练先河,一度成为空军师院一级保证飞行安全时间最长的单位。成长出了軍委副主席许其亮,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副司令员郑群良,原空军司令员刘顺尧、参谋长杨国海等近百名将军,培养出“上天能驾机、下海能操舰”的优秀飞行员舰长柏耀平、“辽宁舰”首位着舰成功的飞行员戴明盟、“航天英雄”杨利伟、“英雄航天员”费俊龙等为代表的空天英才,为空军成长壮大建立了不朽功勋,也成为了空天时代战斗力生成的活水源头和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牢固基石。
战争基因植入雏鹰血脉
“首战用我,用我必胜”、“高远空天,舍我其谁”,在该院,学员单飞前都会对着学院历史上涌现的空战英雄,进行被俗称为“养气”的战斗精神培育训练。正如该院院长于守国说的那样,在未来空战中,每一位飞行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战斗技能,更要有奋勇搏击的虎气、杀气、胆气,才能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为战而来、为战而教、为战而学、为战而练,该院学员一入校就在院史馆里,感悟先有院校在战争废墟上创建,后有空军从炮火硝烟中起飞的厚重历史,继承和发扬先辈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让能打仗、敢打仗、打胜仗的基因在学员血脉中流淌。
“中国空军的飞行院校从抗美援朝起,就不是大后方而是随时升空参加战斗的团队。”在该院每名教员首先都是一名战斗员,担负着随时准备升空的战备值班任务,教员队伍向能教学、能作战的“双员型”教员转变。在把“打仗”作为唯一专业,把“打赢”作为唯一追求的浓浓战争意识氛围里,培养学员闻战则喜的高昂士气,敢打必胜的坚强信心,临危不惧的心理品质,果敢泼辣的战斗作风和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坚持“座舱就是阵地,机场就是战场、升空就是作战”的标准,把每次训练飞行、每次任务飞行都当作出征打仗,砥砺学员的战斗精神,激励学员争做军政兼优、战技出色、勇敢善战、战无不胜的一流信息化空天利剑。
点石成金的“金牌教员”
仲夏,西南某机场一架架战鹰频繁起降,一位老教员神情专注地望着天际。跑道的尽头一架战鹰出现在了他的视野中,放起落架、放襟翼、刹车……动作一气呵成,战鹰像一只轻盈的燕子轻轻飘落,稳稳地停在了跑道上。
“好样的。”飞机一停稳,张林就向自己的学员竖起了大拇指。短短1个月时间,这名学员在张林的带教下飞行技术从原来的计划停飞一举跃至中等水平,学员自己也感慨地说:“是张教员把我拉回了蓝天。”
其实,像这样的镜头在张林28年的从教生涯中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大家都说张林教员有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因为他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个道理。对于一名飞行教员来说,多育鹰、育好鹰是一生的追求。
四破纪录的“开路先锋”
带领部队连续创造空军飞行院校单个期班毕业学员最多、期班总飞行时间最多、单个机场承训学员日均飞行时间最长、单日飞行时间最长4项纪录,为院校旅级编成组训模式趟出了一条全新的转型之路,他就是被誉为空军飞行院校组训模式改革“领头雁”的旅长王军。
当该院四旅接到空军组训模式改革试点任务后,面对要求在一个团的基础上,增加半个团的人员和装备,承训2个团的学员员额和无现成资料、无成功经验、无人才储备的困难,王军心里很清楚,战斗力才是部队建设的唯一标准,传统的训练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任务的需求,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拿出敢于担当的勇气。
长达一年的改革中,王军围绕提高部队战斗力这个核心,坚持边探索边改革。成绩总是青睐于敢于挑战敢于担当的人。王军带领官兵在试点当年就完成了7500余小时的训练任务。在接收承训学员成倍扩大的情况下,学员成才率提高至81%。2012年底还被四总部表彰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转型路上,我们不知道勇立潮头的王军还能给我们带来多少惊喜。
用“我要飞”的理想逐梦蓝天
“向我们美丽漂亮的女教员致以节日的问候。”“教员,谢谢您的关心,祝您美丽的身影永远绽放在蓝天!”……教师节,该院一旅飞行教员张晓佳打开一条条祝福短信, 心潮起伏不已,逐梦蓝天能得到学员的认可,张晓佳觉得付出再多,也值了。
从近20万考生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军历史上第8批35名女飞行员之一,直到今天成为我军仅有的4名现役武装直升机女飞中的一员。经历了一次次残酷的筛选淘汰,目睹了身边战友停飞时的不舍,正是“我要飞”这3个字一直激励着她。
“女飞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更容易得到学员的认可。”当张晓佳正为自己留校后,能不能成为一名好教员担心时,空军第三批女飞行员、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将军岳喜翠来到单位看望直升机女飞行员。看着岳大姐肩上闪闪的将星,听着将军娓娓讲述自己的飞行经历,张晓佳感到自己的飞天路越来越宽广。
迎着朝阳去,踏着夕阳归。每次飞行,张晓佳都觉得自己就是一个云端的舞者,享受着飞行的快乐。现在,已成为直升机教员的她,身上又承载了更多的梦想。“我要把更好更多的学员送上蓝天,让每一名学员都成为未来战场的低空利剑。
由 “飞行员”向“战斗员”跨越
“学员综合素质较高,尤其是理论功底很扎实。”“明年毕业的学员,一定要多分给我们几个。”毕业学员刚分到部队,新期班才开训,连日来,该院一旅旅长姚青志接到的电话有不少是各部队长的“预订申请”。培养的学员能受到部队认可与好评,这对院校来说,就是最高的褒奖。转过身,他却把很大一部分功劳记在学院各地面教学系的头上,这也是他培育出高素质学员的制胜之道——善借“外脑”。
该院是一所空地兼容的任职院校,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各旅借助学院理论教育优势,加大教学多边互动力度,定期邀请学院各地面系的专家教授组成专家团队,开设讲座,深入训练旅加强专业理论与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坚持战斗力的根本标准,按照“源于部队、高于部队、用于部队”要求,不断催生新思想、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战法,切实提高学员的航理水平。
由特勤系的段刚副教授、理训系李宗江教授等开发的《航空兵网上对抗模拟训练系统》《直-9训练型结构与系统教学软件》《飞行人员网上练兵考核系统》等30余项科研项目,为提高学员飞行训练的实战化水平,实现由“学会飞行”向“会学飞行”提高、由“能驾驶”向“会驾驭”转变、由 “飞行员”向“战斗员”跨越,助推了“雏鹰”早日放飞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