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2”汶川大地震,损毁了学校的一切。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怀下,在全国人民以及无数的爱心人士援助下,灾区一所所板房学校建起来了。一年多来,回想板房教学,记忆犹新,真是乐趣多多。地震使得我们除了手中的课本、粉笔之外,没有一件实验仪器,这对物理课教学是很棘手的问题。怎么办?学校步入了教学正轨,教学就得谈质量。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成为我重点思考的问题。
1没有现成的仪器设备,开动脑筋,土法上马,师生齐动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自制、替代教学演示设备
例如:乒乓球不仅是一项良好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我用它做了很多有趣的物理游戏,在讲机械能时,我给学生演示了“乾坤大挪移”。在讲惯性时,我给学生演示了“飞不走的乒乓球”。在讲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用乒乓球给学生演示了“吹不走的魔球”……课外活动让学生制作飞机模型,在操场上进行表演,比赛。
又如气球在物理教学中的妙用。①用两个吹气的气球演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带着气球去散步——演示流体的压强。③吹不走的气球——演示流体的压强。④除了用玻璃杯、红墨水演示液体分子运动外,可以用气球演示气体分子的运动。用漏斗把几滴香水、酱油、柠檬汁分别滴入不同的气球,然后分别把气球吹起来,系好口,十分钟后再拿给学生凑近气球外面闻一闻,看是否能闻到香水、酱油、柠檬味。这个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分子之间有空隙存在。⑤“气球娃娃生气了”——演示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作用。⑥“劈劈啪啪跳起来”——演示摩擦起电、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把气球在头发上来回摩擦,再把摩擦后带电的气球靠近一个盘子中的膨化食品,观察吸引膨化食品的粒数。此外还可以演示“磁气球”、“电子拔河”等等许多实验、游戏……
2在电路的教学中,电路的识别与连接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没有实验操作,是很难突破这一难点的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发动学生制作简易的器材、模型。我买来小电泡、电烙铁、导线等焊接实验用小灯泡,发动学生用木块做灯座、开关、电池盒、电流表模型、电压表模型,四个人一组,课外活动在教室内反复练习各种电路的连接。在讲授声音的传播时,固体传声,我利用教室板房,让学生实验,传声效果很好。在学习声音的基本特性时,我将家里的锅碗瓢盆、笛子、二胡、小提琴、酒瓶等还是能用得上的都用上了。学习液体压强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水电站大坝、拦河大坝、桥墩形状等。
3开展家庭物理实验
将那些材料易得、简便易做、趣味性强、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的物理实验布置给学生回家去做。如学了物体浮沉条件后,《鸡蛋的浮沉》,通过这个小实验来加深对“浮沉原理”的理解。又在学习“沸腾”后,安排学生回家做一个《纸盒烧水》的实验,这样学生就能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这一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4给合生活实际,把学生引入物理概念之门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对物理知识已存在着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物理概念的基础和切入点。如:在学习压强这一概念时,从生活实例出发:为什么人们坐沙发感到舒服?为什么书包带子宽的背起来感到舒服?为什么同样用力,同学们喜欢用锋利的小刀削铅笔?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压强的欲望。夏天吹电风扇为什么能带来凉快?为什么空调、电冰箱会制冷?这些问题能给学生学习物态变化带来动力。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巩固物理知识
我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予以解释。如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概念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不易掌握,但六种物态变化往往就在我们身边,特别是冬季水的物态变化更是普遍:天寒时结冰,霜的出现,窗上结冰花,玻璃窗上起露珠,早晨出现大雾。这些现象我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观察,予以解释。还特别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冰花、小露珠在室内玻璃上还是在室外一面,以纠正学生在这方面的判断错误。
课堂上,每当学生列举生活中物理原理应用时,他们思维活跃、情趣盎然、发言积极、气氛热烈踊跃。他们的思维往往能跳出书本狭窄的范围,在广阔的天地中奔驰,课堂里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和老师都感到趣味无穷。
总之,为了满足学生实验探究的好奇心,我不断开发当地的、身边的有用的物理教学资源。给一些实验取上好听、新颖的名字,既做了必要的课堂实验演示,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降低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又从感观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改善了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物理课堂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物理要从身边学起,要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消除了不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兴趣的浪花。
参考文献
1徐晓敏主编.“我是快乐科学家”.气球里的秘密.北京少
年儿童出版社
1没有现成的仪器设备,开动脑筋,土法上马,师生齐动手,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物品、自制、替代教学演示设备
例如:乒乓球不仅是一项良好的体育运动项目,而且我用它做了很多有趣的物理游戏,在讲机械能时,我给学生演示了“乾坤大挪移”。在讲惯性时,我给学生演示了“飞不走的乒乓球”。在讲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我用乒乓球给学生演示了“吹不走的魔球”……课外活动让学生制作飞机模型,在操场上进行表演,比赛。
又如气球在物理教学中的妙用。①用两个吹气的气球演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带着气球去散步——演示流体的压强。③吹不走的气球——演示流体的压强。④除了用玻璃杯、红墨水演示液体分子运动外,可以用气球演示气体分子的运动。用漏斗把几滴香水、酱油、柠檬汁分别滴入不同的气球,然后分别把气球吹起来,系好口,十分钟后再拿给学生凑近气球外面闻一闻,看是否能闻到香水、酱油、柠檬味。这个实验还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分子之间有空隙存在。⑤“气球娃娃生气了”——演示摩擦起电现象及电荷作用。⑥“劈劈啪啪跳起来”——演示摩擦起电、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把气球在头发上来回摩擦,再把摩擦后带电的气球靠近一个盘子中的膨化食品,观察吸引膨化食品的粒数。此外还可以演示“磁气球”、“电子拔河”等等许多实验、游戏……
2在电路的教学中,电路的识别与连接是学生的一个难点,没有实验操作,是很难突破这一难点的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发动学生制作简易的器材、模型。我买来小电泡、电烙铁、导线等焊接实验用小灯泡,发动学生用木块做灯座、开关、电池盒、电流表模型、电压表模型,四个人一组,课外活动在教室内反复练习各种电路的连接。在讲授声音的传播时,固体传声,我利用教室板房,让学生实验,传声效果很好。在学习声音的基本特性时,我将家里的锅碗瓢盆、笛子、二胡、小提琴、酒瓶等还是能用得上的都用上了。学习液体压强后,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参观附近的水电站大坝、拦河大坝、桥墩形状等。
3开展家庭物理实验
将那些材料易得、简便易做、趣味性强、形象生动、效果明显的物理实验布置给学生回家去做。如学了物体浮沉条件后,《鸡蛋的浮沉》,通过这个小实验来加深对“浮沉原理”的理解。又在学习“沸腾”后,安排学生回家做一个《纸盒烧水》的实验,这样学生就能对“液体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这一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
4给合生活实际,把学生引入物理概念之门
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对物理知识已存在着一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物理概念的基础和切入点。如:在学习压强这一概念时,从生活实例出发:为什么人们坐沙发感到舒服?为什么书包带子宽的背起来感到舒服?为什么同样用力,同学们喜欢用锋利的小刀削铅笔?这些问题来源于生活,可以使学生产生探究压强的欲望。夏天吹电风扇为什么能带来凉快?为什么空调、电冰箱会制冷?这些问题能给学生学习物态变化带来动力。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巩固物理知识
我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予以解释。如物态变化这一章的概念多,学生在学习时感到不易掌握,但六种物态变化往往就在我们身边,特别是冬季水的物态变化更是普遍:天寒时结冰,霜的出现,窗上结冰花,玻璃窗上起露珠,早晨出现大雾。这些现象我不失时机地提醒学生观察,予以解释。还特别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冰花、小露珠在室内玻璃上还是在室外一面,以纠正学生在这方面的判断错误。
课堂上,每当学生列举生活中物理原理应用时,他们思维活跃、情趣盎然、发言积极、气氛热烈踊跃。他们的思维往往能跳出书本狭窄的范围,在广阔的天地中奔驰,课堂里闪耀着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学生和老师都感到趣味无穷。
总之,为了满足学生实验探究的好奇心,我不断开发当地的、身边的有用的物理教学资源。给一些实验取上好听、新颖的名字,既做了必要的课堂实验演示,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降低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难度,又从感观上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改善了课堂教学气氛,使课堂活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物理课堂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了学生对物理课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学习物理要从身边学起,要把所学的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消除了不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激发起他们学习物理兴趣的浪花。
参考文献
1徐晓敏主编.“我是快乐科学家”.气球里的秘密.北京少
年儿童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