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书:自我提升,永无止境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o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春快乐,亲!此时香槟酒的香醇已经淡去,春节已经过完,你是时候向前看,把心思放到未来的几个月了。无论就外部环境还是个人发展而言,做点事不容易。不过问题不大,毕竟你已经立下了2018年新春的誓愿,其中第一条便是,你不会再下什么决心。而是改为“设定目标”,这是高产大师蒂姆·费里斯的术语——你的目标最好可以量化、有进度表,方便你对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并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你的进展。时不时沾沾自喜一下会对自我激励产生奇效(当然,除非你的目标之一是减少在社交媒体上花费的时间)。一旦目标设定,明智的做法是建立一套能激励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论。
  励志建议往往能反映时代的信仰,折射出人们在心目中看重哪些事。十年前,澳大利亚人朗达·伯恩于2006年出版《秘密》一书,并问鼎励志类图书的销售冠军宝座。如同在她之前的诺曼·文森特·皮尔,伯恩援引基督教《圣经》中的经文片段,特别是《马太福音21:22》:“你们祈祷,无论求什么,都必得着”,并给出了字面解释。如果你带着足够的信仰向宇宙祈愿,她告诉读者,你的愿望便会成为现实。想找老公?为你梦想中的男人清理出一个衣柜,想象他在柜子里挂上领带。想摘掉眼镜?想象自己下一次查视力凯旋而归后,与你那一副度数不断攀升的眼镜亲吻告别。《秘密》一书创下了高达二千多万本的全球销售量,回想这件事,似乎证明了金融危机之前那几年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乐观主义是多么损人利己。人们的理想很丰满,钱好挣的时候,觉得梦想都会实现。可全球经济随之下滑,我们在动荡中被惊醒——至少醒了一小会儿。
  在当前这个技术创新马不停蹄的时代,打造最完美的自己才是硬道理。勵志大师未必就是售卖大力丸的骗子,他们当中有很多致力于科学方法论研究的心理学家,有着了不起的学术背景,还有一些科技企业家,拥有着令人羡艳的人生和商业成就。他们靠指标抓住客户。想改善身体和精神状态?光凭想入非非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用图表呈现出我们的进步,统计你走了多少步,做睡眠日志,调整饮食,记录我们的负面情绪——下一步再分析数据,作出调整,并重复以上步骤。
  商学院教授卡尔·塞德斯特伦和安德烈·斯派塞专攻统筹学,他们在新近出版的《自我提升苦旅:优化运动一年记Desperately Seeking Self-Improvement: A Year Inside the Optimization Movement》一书中演绎了上述各项行动,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对运动、才智、精神生活、创造力、财富和快乐等各个方面的当下“生活帮”智慧都进行了探究,这份儿认真和执着劲头让人忍俊不禁。塞德斯特伦是一位活力四射的瑞典人,而斯派塞则是一位忧郁的新西兰人。他们想知道人们多久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并试图搞清人们会用到哪些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在他们之前出版的《健康综合症》一书中,两位作者效仿健身达人的做法,决意通过冥想和运动实现开悟。这一次,本着乔治·普林顿所倡导的“参与式报道”的精神,他们充当了自己的判例,开启了一项为期一年的计划,在这期间,他们每个月都将在一个新的领域提升自我。他们用Cross Fit锻炼身体,吃流质食物清肠,尝试正念减压疗法,练瑜伽功,咨询治疗师和职业教练,体验前列腺按摩棒,尝试单人滑稽表演,甚至还参加了一个提升男子气概的工作坊,修习内容包括在树林里赤裸着身体尖叫和哭泣。
  塞德斯特伦和斯派塞给自己设定的任务中有很多都带点儿“挑战不可能”的意思,比如在“超级大脑月”为提升敏锐力记住圆周率的前一千位数字,从成本和效益的角度来看,这些做法究竟能发挥多大价值,就要打个问号了。
  塞德斯特伦和斯派塞写道:“在一个消费至上的社会,我们并非买一条牛仔裤就能满足。”他们认为,这个逻辑也适用于自我修养这件事。我们被兜售了实现全方位、一揽子自我提升的概念,但这些提升的细项中,有不少是我们原本无意去提升的。人们担心自己不完美,谁能诊断并医治这种缺陷恐惧症,谁就能挣大钱。根据塞德斯特伦和斯派塞的预测,自我提升行业每年的盈收高达100亿美元。(他们宣称,为完成既定任务,他俩每人都花掉了一万多美元,更不用说还耗费了几千个小时。)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眼中,生活得舒适已经足矣,但对我们而言,这已经不够了。塞德斯特伦和斯派塞写道:“我们处于压力之下,必须向别人证明自己懂得如何生活得完美。”
  据英国记者威尔·施托尔说,追求完美、晒完美不仅让人倍感压力,还会要人命。他即将出版的《自拍:自我陶醉之路,及它对我们的影响Selfie: How We Became So Self-Obsessed and What It’s Doing to Us》(Overlook出版)一书开篇就谈到自杀行为,如同警钟在耳。斯托尔对在美国和英国盛行的自杀现象深感不安,在他看来,问题的症结在于人们为自己设定了过高的期望值,当他们无法实现预期时,势必感到害怕和耻辱。他引用了一系列的调查结果,例如越来越多的青春期少女无法悦纳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多的男性罹患健身过度症。 他走访心理学家和教授时,听他们说到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着为塑造“完美形象”而产生的严重焦虑——显摆炫耀的趋势在社交媒体上尤甚,生活仿佛成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羡慕的奖杯。斯托尔承认,他也讨厌自己,也被自杀的想法所困扰。他写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完美主义的时代,完美主义要人命。人们由于无法成为虚幻的完美自我而受尽折磨,痛不欲生。”
  斯托尔解释说,我们陷入这一困境有三个层面的原因。首先是自然的。他写道:“受人脑运行方式所决定,我的意识天然存在于人类的叙事模式中。”研究表明,我们天生就会把生活看成一个由我们自己担任主演的故事。与此同时,他说,我们又是部落生物,从过着狩猎和采集生活的祖先进化而来,所以我们既重视合作,又尊重等级制度,并垂涎他人所获得的地位——“与人相处,同时又想超越别人。”
  下一个因素是文化——这条线的起点是古希腊人,他们认为人类是理性的动物,必须为实现最高潜能而努力。再往后发展,基督教教义认为人皆有原罪,需要灵魂的救赎。到了弗洛伊德那里,人“不过是一个自我憎恨、害怕性爱的世俗的再造物”。而处于这条线终点的,则是美国人对于幸福生活的极为危险的追求。美国人认为人性本善,理所应当得到安慰和满足。斯托尔认为这一观点对错参半。一方面,与基督徒的负罪心理相比,这种转变是可喜的。但另一方面,它又将一种带有蛊惑性的自恋情绪“传染”给了全世界人民。斯托尔对积极心理学和自尊行动颇有微词,他尤其鄙视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创人类潜能运动、近来风靡于硅谷人群的大苏尔沿岸的伊沙兰学院。   最后一个因素是经济。当前经济呈现出竞争白热化、全球化的特点,与以往相比,劳动者受到的保护少了,分分钟都可能被解雇,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存活下去,我们不得不努力变得更快、更聪明、更有创意。如果你不能全力以赴,便是不够格。
  斯托尔说,没过多久,对经济压力的这种理性回应就转化成了人们的本能习惯:“新自由主义从文化的方方面面传递给我们,而我们像吸收辐射一样,把这种观念又吸收回来。”像以往的真人秀节目一样,由社交媒体催生的人际关系成了一场永不停息的人气和集赞竞赛。与此同时,煞费苦心的家长继续向孩子们说着善意的谎言,什么“人生无极限”啦,他们“没有不能成的事”啦。可孩子注定做不到这些,最终他们只好责备自己,而不是将问题归咎于残酷的市场竞争。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凄惨的画面。如果说“更好的自己”不单是一种时尚或偏好,还是一种经济上的必然,那我们还有别的选择吗?斯托尔坚称,出路是有的。他写道:“这本书的意思不是要大家绝望,相反,它引导我们以更好的方式去找寻幸福。一旦你意识到自己是被迫的,换句话说,你身处的文化正试图让你变成你无法成就的人,你便可以解脱自己,与这些苛求说再见。”

  斯托尔还给了一条更激进的建议。既然是环境让我们感到自卑,我们就必须改造环境:“我们在生活中所做的事,我们与之分享生活感受的人,我们心中的目标。我们的追求不单要对我们有意义,而且要有益于我们的身心。”斯托尔想为读者出主意,但要想改变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改变它的方方面面,将是何等的艰难!难怪人们会改变主意,转而去改变自己。
  萨拉·奈特的建议更为具体。她最新出版的《做自己:如何做自己,凭借你所拥有的去得到你想拥有的“You Do You: How to Be Who You Are and Use What You’ve Got to Get What You Want”(是她在兩年内出版的第三本书。奈特的这几本书,正是被斯托尔嗤之以鼻的“这就是我,释放真我,与自己和解”流派的自助指南书,这种书对“突破自我”这些常见的字眼不以为然,却以爆粗口为快。近来出版的此类作品包括马克·曼森的《不在意的微妙艺术》,以及由执业精神科医生迈克尔. I. 本内特及其女儿萨拉·本内特所著的《无所谓态度》。
  奈特偏爱动感单车教练风格的酣畅犀利的语言,她自称是“最畅销的非精神领袖作家”。她对“最畅销”这一点尤为得意。我们很容易明白为什么她的方法能抓住读者。她在第一章用了整整两页来说你没有任何问题。她认同斯托尔的观点:出问题的是这个社会,换句话说,是社会赋予我们的“无厘头的、愚蠢的责任——要求我们随和、苗条、顺从或理智”。
  奈特的意图在于鼓励读者拥抱真实的、无论有多么不完美的自己。为了帮助读者做到这一点,她推荐了几个策略,例如“精神重塑”(把弱点转化为优点),拥抱悲观主义(设定切合实际的期望),利己(为自己主张权益),向死而生(在有生之年最大限度地追求幸福)以及“摆脱对卓越的膜拜”。奈特很乐于演示怎么做到最后这一条。“一定不要再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她告诫我们。
  《做自己》中的许多建议是为了帮助读者对抗日常工作中的不满情绪,通常是建议你表现得更果敢。“如果老板不喜欢我做事的方式,她可以炒了我,”奈特写道,“如果客户认为我特立独行,不入他的法眼,他不必聘我。”这真不是一般的洒脱。斯托尔担心如今的工作不稳定,而奈特留心的则是办公室人员所忍受的索然乏味,不是面对毫无意义的晨会,就是面对让人烦心的团队项目。她应许读者放轻松,劝他们别总苛求自己做到最好。她爆料说,她本人很清楚做一个完美主义者意味着什么。她曾因此在青春期患上了饮食失调症。从哈佛毕业后,她在一家大型出版社任图书编辑。她虽然事业有成,但压力山大。奈特说她曾好几次急性焦虑发作,不得不去看医生;为了在工作时保持情绪冷静,她在办公桌下面放了个猫砂盆,里面盛满沙子制成人工海滩,把脚趾头放进去。2016年,在她三十六岁时,她辞职离开了布鲁克林的家,和丈夫一起搬到了多米尼加共和国。
  奈特写道:“我不像那些爱摆款的傻帽儿,我压根不关心别人怎么做,人家和我一样,还是不一样,会不会也穿这种金色蕾丝紧身衣,我都无所谓。”换句话说,她并不建议我们所有人都辞掉工作,像她那样“离开这个混账地方”。然而,正是这个劝告大家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现代办公文化相抗衡的人,或许是太过于抗争,竟然一跺脚逃之夭夭了。此举在很多读者眼里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另一些读者可能会感到作者失信了。毕竟有的人就算想逃避,也未必能承受这样做的风险,那他们该怎么办呢?当他们被困在办公室的格子间里,从精神上重塑自我,向死而生时,奈特正一边品着咖啡,一边写着她的下一本畅销励志书《淡然置之》。
  那些认为“做自己”是一件负担不起的奢侈品的人,可以从斯文·布林克曼的《挺住:抵制自我提升的狂热Stand Firm: Resisting the Self-Improvement Craze》(Polity出版)一书中得到些许慰藉,这本书于2014年在作者的祖国丹麦首次出版,现在塔姆·麦克特克出版公司已推出英文翻译版。我们从作者注中了解到,在《挺住》出版之前,布林克曼“担任奥尔堡大学心理学教授,过着相对平静的生活”。后来这本书畅销一时,引起轰动。现在,布林克曼已然成了一个成功的欧洲公知,在电视和广播电台频频亮相,满世界转悠,讲述“现代生活的大问题”。
  布林克曼在《挺住》中谈论的大问题是速度。他说,生活节奏在加快。我们敌不过一阵接一阵的流行风,无论它是关于食物的,时尚的,还是健康的。技术的进步使得工作和私生活之间的界限不再清晰;老板指望我们随叫随到,完成更多工作,“做得更好,做得更久,至于我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意义何在,谁还关心呢。”布林克曼和斯托尔一样,也对自我提升发出了谴责,说这不仅是一种病,还是残酷的经济制度赖以维系的工具。但斯托尔看到的危机存在于健康层面,而布林克曼看到的危机则存在于精神层面。
  然而,正如布林克曼的书名所表明的,他给我们的建议,准确地说,就是“挺住”二字。我们争上游、争第一,这种狂热可以休矣,他说,是时候心安理得地当个普通人了。他不无自豪地告诉我们,当奥尔堡大学让他和同事对机构发展的目标提出建议时,他的回答是:“我们应该努力成为一个平庸的学院。”布林克曼告诉我们:“‘做自己’没有任何内在价值。”也许挪威民族主义者安德斯·布雷维克疯狂杀戮时,也认为他在“做自己”;可特丽莎修女恐怕不这样认为。如果你一定要自我剖析,与灵魂深处的自己对话,布林克曼建议每年只做一次,而且最好是在暑假期间。
  从奈特那里打完鸡血,再读布林克曼,就好比往头上浇一杯冰水。虽然狠了点,但让人神清气爽。从篇章布局上,《挺住》一书分七步给读者指出人生方向。这本书的章节标题有“关注生活中的消极面”、“学会说不”、“压制你的感情”。其目的是让我们心平气和地接受人终有一死、人无完人且无可改变的事实。他对斯多葛学派极感兴趣,且格外偏爱这一学派所强调的世俗凡事如过眼云烟的思想。
  布林克曼并不在乎我们对自己的感受。他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对待他人。他的书关注的是道德,这一点在自我提升类图书中往往被忽略。他热衷于陈腐老套的概念:正直、自制、品格、尊严、忠诚、扎根、义务、传统。他对我们的劝诫中,首当其冲的一条,就是要尽责任。他的这个说法,在我看来,想表达的是,即使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苛求对我们没啥好处,我们也应该坚持下去,而不是当个逃兵,躲到多米尼加共和国。
  这一切都让《挺住》一书带上了保守的色彩。就连“挺住”这个词听起来都相当守旧。布林克曼有如一位家长,在告诉乖戾的青春期孩子顶住、别趴下。布林克曼写道:“在我们的文化中,几乎每一样东西都在拼着命往前赶,速度越来越快,我认为,这个时候,某种形式的保守主义恐怕才恰恰是进步的。”他承认这是个悖论。他的建议和所有建议一样,也不完善,有局限性。他毕竟只是个凡人。而这正是他的魅力所在。
  布林克曼确实给了一些建议,似乎值得我们马上就去行动。他告诉我们,去树林里散散步,想想宇宙的浩瀚。去博物馆欣赏一下艺术,虽然这样做并不会以任何可计量的方式提升你,对此你要心安理得。有价值的事情未必有具体的用处。丢开那些自助指南书,换一本小说读读。如果我这样做,请别介意啊。
其他文献
“亚马逊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这是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芝最著名的混沌理论——“蝴蝶效应”。如今,那只“蝴蝶”正在渝北空港新城震翅,也许用不了多久,一场“龙卷风”便会在重庆经济版图上刮起。    ■ “将来有一天,我的回忆录要从这里写起”    台湾长荣集团按捺不住了。  作为名列世界500强企业的物流配送商,长荣集团怀揣巨资悄然入渝,联手重庆商社集团,开始着手在渝北空港
“如果你知道,这将是世界的最后一夜,你会怎样?”  “我会怎样?从没想过。”  他往杯子里倒了一些咖啡。背后客厅里,两个小女孩儿坐在地毯上,在绿色防风灯的灯光下玩积木。咖啡的香气弥漫在傍晚的空气中,给人清爽舒适的感觉。  “那你现在不妨想想。”他轻轻地搅着咖啡,“一切都要结束了,就像合上一本书。”  “这我就不明白了。”  “说真的,我也不明白。一种感觉罢了。有时我害怕得要死,有时一点儿也不怕,不
社会主义国家、卡斯特罗、切·格瓦拉、导弹危机、海明威、雪茄、朗姆酒、萨尔萨舞,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道道标签张贴在这片加勒比海群岛上,散发出一种神秘气息。当你第一次走进这个国家时,会不自觉地追寻这些标签。然而,当我真的踏上这片土地,才发现其实有些东西在古巴人的日常生活中早已淡漠了,比如革命。左:晗瓦那新城的一座现代雕塑。  最常出现在各个场合的革命形象代表却不是卡斯特罗,而是一个三十多岁,叼着雪茄,
“如果说地球上真的有来自高等外星文明的人隐藏在我们周围过着地球人的生活,那达·芬奇和特斯拉就是证据。如果世界上有神的存在,那一定就是特斯拉。”若他们不是外星来客,就一定是“未来人”,否则如何解释他们那令人惊叹的超强脑力呢?对于达·芬奇和他的传奇故事,大家多少都有所了解,而关于尼古拉·特斯拉,大部分的人都很陌生。特斯拉也被称为“被世界遗忘的天才”。如今随着马斯克创始的以特斯拉命名的电动汽车及太阳能板
美术史研究在西方是近两百年来才兴起的学科。可庆幸的是,作为其滥觞的温克勒曼的《古代艺术史》却是一部富于哲理的名作,它对希腊罗马雕刻遗物分派溯源,又总归于古典主义的理想,既有分析又有综合,可说是为美术史研究树立了楷模——尽管它的具体结论多已过时。温克勒曼之后,整个十九世纪是美术史学蓬勃发展之时,随着博物馆的普及与文献研究的深入,它在通俗化与专业化两方面兼得并进,于文史各类学科中堪称突出。到了二十世纪
两年前,潼南县五桂镇建立了农民培训扶贫机制,每年对全镇90%以上的在家农民进行一次培训,对种植、养殖大户重点培训两次以上。方坡村村民周易军经过培训,靠种植葡萄致了富,对镇党委书记龙碧海特别有感情。“我要为龙书记打高分!”最近,他捧着新出版的《今日潼南》激动地说。  2005年12月下旬出版的《今日潼南》,刊登了潼南县各部门、乡镇和领导干部2005年的工作情况。群众纷纷拿起手中的笔,给干部们打分。 
德江同志:  你好!  作为在农村基层工作30多年的老支部书记,能解剖自己已属不易,难能可贵的是,你没有“倚老卖老”,而是通过学习积极追赶,令我相当钦佩。  我在农村调研时也时常听到一些党务工作者反映和年轻党员沟通不畅的问题,甚至还很有些看不惯,“现在的年轻人不务正业,天天泡网,党建谁来抓”,“他们什么都晓得,还要我们做啥子思想工作嘛”,“还是我们那个年代好,思想单纯,现在的年轻人思想都乱了”……
1月17日,垫江县杠家镇凉水村。  虽是雨雪纷飞,徐成书的家里却是温暖如春。垫江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李志军,提前给徐成书拜年来了。  “孩子这学期考试又名列前茅,收成也不错。”徐成书满脸幸福地告诉李志军。  谁能想到,一年前,这个55岁的刑满获释男人,一度自暴自弃。在“地狱之门”前,他被李志军拉了回来。  一年多的时间里,李志军不仅为徐成书提供了经济帮助,还帮他恢复了生活的信心。  这样的
圣马洛古城至今仍被坚固的城墙所环绕,在中世纪时城墙用来抵御其他国家海盗的威胁,并保护本国的私掠船。“海盗古城”圣马洛(Saint Malo)是法国知名海滨城市、西部必游景点,这里曾是私掠海盗的大本营。  历史上,法国哪座城市曾跟海盗息息相关?“海盗古城”圣马洛(Saint Malo)肯定是其中之一。这个知名海滨城市、西部必游景点,曾是私掠海盗的大本营,目睹了他们追猎英国和西班牙商船,或是阻截前往印
英国伦敦前政府公园,虽然被改造成了出租公寓,并且配备了厨房,LED电视,还有迷人的浴室。但始终因为其租金过于高昂而很难被低收入人群接受。  作为欧洲最大的城市,世界级金融中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首都,有着两千年历史的伦敦散发着无穷魅力。在1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僅有大本钟、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白金汉宫、大英博物馆等历史文化古迹,更聚集了数百家银行、证券交易所,以及世界500强企业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