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求甚解",一种有效的哲学教学方法

来源 :科学教育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x88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门追求智慧的学科,不能当作传统知识来教学和识记,否则将泯灭哲学的智慧之光。教师在教学中借用古诗词,让教学不妨来点"难得糊涂",允许学生在学习中来点"不求甚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辩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不惰性的状态,是一种较好的哲学教学方法。同时,通过古诗词的运用,也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之一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智慧 情景 感悟
  在古希腊文和英语中,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或追求智慧之说,即爱智之说,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因此,哲学更注重对智慧的追求,这种追求, 纯真而不可遏止,哲学的自觉意识就在于此。所以,哲学智慧不是现成可得的,要获得它,首先必须对它有执著追求之心,无限热爱之心,惟此,才能激荡出无穷的智慧。
  中学哲学这一独特的课程,给许多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深奥抽象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中总感到非常困难,一方面是哲学对提高人们思维能力上的巨大诱惑,另一方面,人们对作为最高层次的理论思维方式的陌生乃至恐惧,让许多人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感慨:哲学,要说爱你不容易。这就要求从事哲学教学的人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尝试更多的符合哲学本义的方法,尤其在推行高中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在教学中不妨来点"难得糊涂",学生在学习中不妨来点"不求甚解",有的老师甚至提出哲学教学需要"话题轻松一些,课堂活泼一点,学生放肆一些,答案'糊涂',从而使学生既扩大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又提高了思辩能力,使年轻学生的思维不处于惰性的状态。
  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勤奋学习,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苦苦求索,此第二境界也。第三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大彻大悟。诗词的这种独特的美,不仅形象说明了读书的三重境界,而且也很符合哲学的本义。所以,在哲学的教学中,我非常喜欢运用古诗词,通过创设优美的情景,让学生在愉快和美的享受中感悟哲学的理论。
  1. 创设情景,引领学生感悟
  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积淀,给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尤其是古诗词,更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的奇葩,是前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这些脍炙人口而又耐人寻味的古诗词,或寓理于景,或借物抒情,或怀故明志,或伤时吟咏,这些历经洗礼的古诗词,不仅有文学艺术上的自我价值,更包括了古诗词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对世界的思考,同时,随着历史的变迁,又被后人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而这些很难通过老师的直言传授给学生,其中所蕴涵的真谛,需要每个人各自去感悟。恰当地引用好这些诗词,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更好地领悟哲学的实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热爱哲学,才能学好哲学。
  《生活与哲学》第四课主要讲唯物论中有关物质、运动、规律的知识。物质世界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有规律的。从无限的宇宙,从生物有机界到人类社会及人的认识莫不如此。但是作为刚刚接触哲学的高二学生来讲,一下子要接受这些哲学概念,是有一定难度的,我受唐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意境的启发,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幅国画,然后徐徐插进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学生可以形象而直观的看到物(草)、人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之中,而且这种变化不是杂乱无章、而是有规律的--"春风吹又生"。既讲清了相关的哲学道理,又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的美,以及对生活的顽强追求。在讲"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时,我举了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首先请语文课代表朗读这首诗,然后请同学来讲解这个凄美的故事。优美的诗句,配上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述,"物依旧、人已非"--"变"与"不变"已是一目了然,老师要做的仅是将相关的知识和哲学术语连接即可。在以后的学习中,我发现学生学习哲学的积极性明显增强,甚至有学生讲,原来哲学也可以当作文学欣赏课来上。
  2. 组织讨论,开展师生互动
  矛盾,是整个辩证法中最难理解的部分之一,在以往的哲学教学中,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理解。在上《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一课时,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而是首先用多媒体展示了两首诗,宋代诗人王安石的《钟山即事》--"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六朝王籍的《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让大家对其中的 "一鸟不鸣山更幽"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进行热烈的讨论,让学生通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感悟那句诗更优美,为什么?最后一致得出结论:王籍的"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比王安石的"一鸟不鸣山更幽"更好。因为:唯其夏日蝉躁,方知风声松涛具息,才显山林寂静;唯其鸟鸣婉转,方知人迹不至,才显山更幽静,以"蝉躁"衬托"林静"、用"鸟鸣"显现"山幽"。然后,借用古人黄庭坚的评价:王安石是"点金成铁"。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问题:躁和静、鸣和幽是什么关系?这种既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就是哲学上所讲的--矛盾。不仅如此,矛盾的两个基础属性的内涵,学生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
  3. 设置"陷阱",促进师生共鸣
  古诗词往往用朴实的字句,揭示出深邃的哲理,使人增长智慧,通晓事理。讲授唯物论中"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时,必须讲清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反应的意识,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主动的、有选择的,是一种主动创造的过程。正因为如此,不同的人观察同一客观对象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这一知识点,在第六课"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中,表述得十分清晰: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应受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体系、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显然这个"立场"的角度不是唯一的,所以当我运用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即从观察事物的角度来进行解释时,班上立即有同学朗读了李约的《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是从不同的阶级立场的角度来解释。这种师生互动,学生主动钻研的精神,正是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效果之一。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通过这两首古诗词,学生不仅能形象感悟到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的内涵,还能够主动生成关于"意识不是镜子的印象,不是直观等同"的观念,同时能够受到文学美的熏陶,提升自己的情感。通过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有时寥寥数语,往往胜过老师讲解无数。而传统的哲学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目标。
  哲学是一门使人聪明的学问,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马克思也认为,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既然如此,我们就不应该把哲学的教学等同于一般学科的教学,我们应该还哲学的"本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哲学,能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正确对待社会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正确看待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其他文献
【摘要】数学合作学习是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数学课堂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性学习的一种社会型学习模式。当今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然而,在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若要想较为全面的实现教学目标,课堂应出现互助互动、协同合作、师生共融的场景方可将学生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身的探究获得数学过程和结果的感受、体会与理解,
期刊
【摘要】通过对指南的认真学习和探讨,我努力把《纲要》和《指南》先进的教育理念逐步转化为教育实践,尤其是在科学领域活动中感悟颇深。为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我在内容选择上的宗旨是:为实现目标服务,精心选择,可供幼儿探索与操作。为幼儿提供多层次的活动材料,以适应不同幼儿的需要。让幼儿亲自动手,积极参与活动,以获得循序渐进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 科学活动 教育 实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期刊
【摘要】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小学生 计算 能力 培养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
期刊
【摘要】"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这是前苏联教育家,作家马卡连柯的名言,他一语道出了责任心对于教师树立威信的基础作用,没有责任心的教师是无法树立威信的。但在这里,我主要想谈一谈以责任心为核心,树立坚不可摧的威信的其他因素,用以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教师 树立威信 责任心 其他因素  "威信",我从事教育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开始琢磨这个词语,从字面上理解,"威",指的是威望,即声誉和名望;
期刊
【摘要】每个学生都具有发现的潜能,由他们自己某种程度上通过组织和整理,进而重复人类数学发现的活动是可能的。数学课程应当推动这种潜能的开发,使学生通过提供足够的资源、空间和时间,有重复人类数学发现活动过程的机会。以下就学生主体性与自主学习的主要表现做如文阐述。  【关键词】数学 新课程改革 学生 主体性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中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理念,要多给学生机会,多参与实践,把握契机,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步骤地进行指导,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今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就我所执教的小学语文科目,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文 积极性 因势利导 体会  《学记》中说:"善教者,师逸而功倍。"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讨论于是成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是不是所有的课堂讨论都行之有效?怎样才能组织好有效的课堂讨论?本文想就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讨论 有效  讨论,就是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或进行辩论。课堂讨论,发生在课堂情境之中,在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就某一问题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争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本人教学的亲身经历及2010年4月份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课堂学习共四个案例进行反思:①教学电影化;②优质课多媒体形式化;③制作课件生拉硬扯;④片面强调多媒体。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课件 反思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它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于一体,通过人机交互完成各种教学任务,实现教学过程,从而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际
期刊
【摘要】浪漫主义时期作为音乐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时期被人们所广泛熟知,因为它强烈的个人风格以及大胆的情感抒发,使得人们对这一时期音乐有着深刻映象并且为此深深着迷。音乐在这一时期不再是为了宫廷与教会服务,而是为公众服务,音乐体现出人性的解放与对自由的渴望。而这这种追求形成构建浪漫主义时期音乐最为主要的思想--"综合艺术倾向"。  【关键词】浪漫主义 综合艺术倾向 艺术歌曲 标题音乐 乐剧  众所周知
期刊
【摘要】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今后步入社会参与社会交际的需要。我在农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余年,知道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具有相当的难度。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①"准不准"--抓好普通话,养成好习惯;②"想不想"--让学生想说,能说出来;③"敢不敢"--尊重信任,使学生敢说;④"好不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