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从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转变考试模式和建立开放性实验室等方面对《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通过教学改革尝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中药药理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144-02
《中药药理学》是我校制药工程(中药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是连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桥梁,中药药理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它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医学和中药学的纽带[1]。由于农业院校的《中药药理学》课程相对中医药院校而言,课时数偏少,且本科学生安排的课程较多,学生很难有预习、复习的自学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就近些年对《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应用人才,必须要有一批知识广博、勇于创新、治学严谨的高素质教师做指导。教师在培养这些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信息化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在讲授本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科研和教学的实践工作中要不断创新,提升自己,将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为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近几年,我院的《中药药理学》教学法中采用了PBL模式,这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探索的能力。在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具有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以及了解学生需要的能力,具有灵活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实验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的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应该多走出去,多参加一些学术性会议,加强与外校的联系和交流,以吸纳最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始终保持自己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2 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来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认真查阅和探究《中药药理学》教学方面的论文,虚心向各兄弟院校学习请教,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改变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摒弃陈旧的授课方式,尽量启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教学内容,替代了大量的板书,不仅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形象,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PBL是一种逆向学习模式,强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去探索那些他们需要知道的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中药药理学》既要遵循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药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2]。因此在授课中讲解与中药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时,学生会对传统医学的“证”提出和现代医学哪些疾病相对应,临床上如何运用药物等问题,教师要通过实例把中医的“证”与现代医学的“病”联系起来,这大大加深了学生理解中药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的关系。如讲解解表药主治表证,其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全身酸痛、鼻塞、喷嚏、流鼻涕、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数等证。表证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道感染(感冒、流感),也包括某些急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学生会对此提出临床上的疾病用此类药物治疗的机制,这就加深了学生对解表药具有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的理解,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接受并记忆解表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并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我们把PBL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改革中,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3],学生不仅掌握了《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还通过对相关学科的学习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转变考试模式
以往的《中药药理学》考试只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检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够重视。考试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程考试中应按照“综合考试”的思路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考试的内容上,减少了死记硬背的问题,重点考察学生融会贯通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考试的形式也从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模式转变为分组开卷讨论综合性临床病例的解决方案设计和闭卷考试联合运用模式。以往《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成绩主要是根据实验报告和出勤率给分,改革后我们制定了新的成绩评定方法,即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30%,实验操作技能占40%,实验设计思路占30%。这样达到了科学、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提高了该科的教学质量。
4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校的《中药药理学》实验室是开放的实验室,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只要学生有兴趣就可参加实验室。为了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我们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以利于他们更快的成长。本科生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教育的一个综合性科学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更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出色的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学生都是从大二下学期或大三就参与到我们的科研课题中,提前进入实验室的学习经历为他们后来的读研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深受学生们欢迎。我们还定期组织教研室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给学生做报告,吸引感兴趣的同学参加到课题的研究中。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为学生完成毕业专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对此方式也给与了好评。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侯家玉,方泰惠.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沈映君,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楚生辉,刘敏,于晓敏,等.PBL教学模式对学生《中药药理学》理论课学习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9(28):225-226.
(责编:施婷婷)
关键词: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144-02
《中药药理学》是我校制药工程(中药专业)开设的主干课程,是连接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桥梁,中药药理学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它是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医学和中药学的纽带[1]。由于农业院校的《中药药理学》课程相对中医药院校而言,课时数偏少,且本科学生安排的课程较多,学生很难有预习、复习的自学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药药理学》的教学质量。本文就近些年对《中药药理学》教学改革中的尝试总结了一些经验,为相关教学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随着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应用人才,必须要有一批知识广博、勇于创新、治学严谨的高素质教师做指导。教师在培养这些具备综合能力的学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高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信息化时代迅猛发展的今天,高校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在讲授本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不断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科研和教学的实践工作中要不断创新,提升自己,将前沿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为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近几年,我院的《中药药理学》教学法中采用了PBL模式,这对教师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和不断完善的知识结构,需要教师具有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探索的能力。在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要具有观察、及时发现问题以及了解学生需要的能力,具有灵活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实验中遇到的困难给予指导的能力。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这就需要青年教师应该多走出去,多参加一些学术性会议,加强与外校的联系和交流,以吸纳最新的教学理论与方法,始终保持自己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2 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来源。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我们认真查阅和探究《中药药理学》教学方面的论文,虚心向各兄弟院校学习请教,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改变过去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摒弃陈旧的授课方式,尽量启发和活跃学生的思维。课堂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呈现教学内容,替代了大量的板书,不仅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还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习更加直观、形象,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PBL是一种逆向学习模式,强调从问题入手,使学生去探索那些他们需要知道的知识,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中药药理学》既要遵循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又要结合现代医药知识,并用现代医药学研究成果阐明中药防治疾病的机制[2]。因此在授课中讲解与中药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时,学生会对传统医学的“证”提出和现代医学哪些疾病相对应,临床上如何运用药物等问题,教师要通过实例把中医的“证”与现代医学的“病”联系起来,这大大加深了学生理解中药功效和现代药理作用的关系。如讲解解表药主治表证,其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全身酸痛、鼻塞、喷嚏、流鼻涕、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数等证。表证多见于现代医学中的上呼道感染(感冒、流感),也包括某些急性传染病及急性感染性疾病初期。学生会对此提出临床上的疾病用此类药物治疗的机制,这就加深了学生对解表药具有发汗解热、抗病原微生物、抗炎、镇痛、免疫调节等作用的理解,学生就更容易理解接受并记忆解表药的现代药理作用,并和实际应用联系起来。我们把PBL教学模式应用到中药药理学的教学改革中,以“问题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3],学生不仅掌握了《中药药理学》的基本理论,还通过对相关学科的学习拓展了知识面,增加了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意识,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 转变考试模式
以往的《中药药理学》考试只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检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够重视。考试改革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改革考试的形式和内容,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积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课程考试中应按照“综合考试”的思路改革考试的内容和形式。考试的内容上,减少了死记硬背的问题,重点考察学生融会贯通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考试的形式也从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模式转变为分组开卷讨论综合性临床病例的解决方案设计和闭卷考试联合运用模式。以往《中药药理学》实验课成绩主要是根据实验报告和出勤率给分,改革后我们制定了新的成绩评定方法,即实验报告占实验成绩的30%,实验操作技能占40%,实验设计思路占30%。这样达到了科学、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提高了该科的教学质量。
4 建立开放式实验室,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我校的《中药药理学》实验室是开放的实验室,面向所有学生开放,只要学生有兴趣就可参加实验室。为了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我们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走进课题组,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教研室的科研工作,将科学研究引入教学过程,以利于他们更快的成长。本科生毕业设计是本科生教育的一个综合性科学实践教学环节,为了更好的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能力,出色的完成本科毕业设计,学生都是从大二下学期或大三就参与到我们的科研课题中,提前进入实验室的学习经历为他们后来的读研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深受学生们欢迎。我们还定期组织教研室教师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最新研究成果给学生做报告,吸引感兴趣的同学参加到课题的研究中。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为学生完成毕业专题研究奠定了基础。学生在毕业实习结束时对此方式也给与了好评。
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也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侯家玉,方泰惠.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2]沈映君,陈长勋.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3]楚生辉,刘敏,于晓敏,等.PBL教学模式对学生《中药药理学》理论课学习的影响[J].考试周刊,2009(28):225-226.
(责编:施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