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jyn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增长知识,在阅读中培养写作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本文我就教师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做一经验之谈,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培养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它在增加学生知识积累、改善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创造力、想象力及写作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向上,使学生更富于人性,更懂得求真、为善和审美。因此,在每年中、高考中,阅读题占的比重还是比较大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但在我们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我们发现中学生普遍对阅读题作答比较伤脑筋,相当一部分同学作阅读题时没有一点思路和条理,无章可循,更有甚者是谈阅读而色变。因此,阅读能力和阅读技巧的培养,是我们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更加引起重视。我认为,中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认为,除了利用多感官、多角度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直观、生动展现阅读材料之外,还要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要加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范读示范作用。教师通过有表情的朗读以及语调的高低强弱,节奏的高低快慢,语气的抑扬顿挫,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把含蓄的、隐现的感情通过语气、节奏、肢体动作生动化、夸张化,让学生体会教师语言的美,文章的意境和内涵的美,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同时还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提高思想认识和素质。二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巧设质疑,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安排阅读任务,实时提出阅读问题,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学生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后,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加强课内外阅读,从阅读中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帮助学生制订个人读书计划,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学生读书计划落实的情况,有阅读的压力才会有阅读的动力;其次,适当举办读书活动,比如利用主题班会、晨会、晚自习读报时间,抽学生进行范读,讲解并分析读过的文章,分享书中的故事,谈出自己读书的感悟,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获得阅读的成功体验。我想,久而久之,同学们会在相互感染中,在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中,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
  三、加强课堂阅读指导
  老师一定要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基础上,围绕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从易到难、又表及里的具有一定坡度的问题串,多给学生自主阅读时间,让学生开展针对性的阅读,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自觉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全面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对文章主旨、人物、情节、线索等的剖析、讲解,让学生学会关键字、词、句、段去把握文章内涵的精髓,帮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答阅读题的能力。当然,阅读后引导学生对重点片段进行必要的模仿训练,这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故乡》一文中: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反差,而这种反差通过作者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形态动作的描写刻画出来的。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堂上训练:,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等手法来刻画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若学生能认真对待,不但训练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阅读分析能力。
  四、课外阅读及社会实践必不可少
  在当今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学生获取知识的平台不再局限于课堂,获取知识的渠道不仅限于书本。我们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走近大自然,融入生活,了解社会,锻炼他们的心智,启迪他们的智慧,增长他们的见识,培养他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可以是中外名著,可以是科幻读物、可以作文选、现当代文学作品,体裁不限,内容多样。这样,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学生阅读技法指导
  除了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加强学生阅读训练之外,对学生阅读练习技法指导也很关键。我认为学生在阅读题作答时应注重以下几个环节:1.把握文体特征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特点,阅读过程中就应该有不同的侧重点,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有条理地开展阅读。例如,如果我们阅读的是一篇叙事作品,那么首先就要看清是以记人为主,还是以叙事为主。如果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那么一般来说,它的重点就应该在对人物的刻画上,而对人物刻画的重点是为人物的性格服务的,所以在阅读时就要注意作品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以及细节,从中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议论文章,它的重点就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并能明白是通过那些论据来完成对论点的论证的。论证的过程又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等等。散文的重点在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上,通过品评文章语言来披文入情。“心中有纲,作题不慌”,作为一个阅读的主体,我们应该在阅读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2.锁定目标,落实阅读过程
  阅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解读所给材料的过程,而作为练习和考试中的阅读来说,更是带有明显的阅读目的——完成后面所给的阅读问题。所以,就这个阅读的过程来说,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要注意整体阅读,先感知文章体裁,涉及内容一个初步了解。二是落实阅读的目标。看一看后面给出的阅读问题,分析一下出题人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出题的,它所考查的重点是文章的哪一点。第三步,就是带着这些问题再回到阅读材料中落实答案。我们可以按照材料“按图索骥”“对号入座”,有条理有步骤地进行阅读解答。
  3.提纲契领,注意重点句段
  在阅读所给材料中,我们要注重重点字、词、句、段的描写,如文章中的中心句、记叙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再如首括句、反问句、省略句、以及过渡句等。它们在文章中往往起着提纲挈领、升华和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它们的把握和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中心。
  总之,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大量的阅读练习中教会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步骤。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昌县教师进修学校636400)
其他文献
2013年高考硝烟早已随风而逝,看着学生的高考成绩,读着各地出现的满分作文,就不禁想到了高考作文的命题,想到了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想到了我们的作文教学。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的成败也直接关系到高考语文成绩的成败甚至是学生个人整个高考的成败。下面谈一下我对高考作文及作文教学的体会。  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教学缺乏源头活水  学生从小学开始写作文,一直到高中,但细看学生写的作文还真不敢恭
摘要:晨读课是英语学科组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英语课堂的延续和补充。晨读课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新课程英语教学。本文分析了目前初中英语晨读的现状以及提高晨读质量的有效策略,旨在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英语晨读;教学效果;习惯;有效模式  课程标准要求,九年级毕业应积累15万词的课外阅读量。一日之际在于晨,早晨是记忆力最旺盛的时间,但其特点是时间短、任务重,
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应以读为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足以说明的多读的好处。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质量,提高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读为主线,同时结合各项
一滴露珠能折射太阳的光辉,一片落叶能透露秋的萧瑟,窥一斑而见“全豹”。那在我们的写作中,什么才是那一滴中的太阳,什么是能呈现肃杀清秋的落叶呢,如何让我们的作文现熠熠生辉的
英语阅读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各方面的信息,吸取丰富的语言知识,还可以使他们通过阅读去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和风土人情。所以活化阅读形式,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一旦阅读能力提高了,词汇量就会扩大。听、说、读、写等各项应试能力也会自然而然的上升。作为英语教师就应当尽可能的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选择能将课内教学和课外阅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应试水平
语感是指导对语言文字的敏锐地感知和声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言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有对于言语的敏感。这东西‘如水到口,冷暖自知’。这种敏感的培养在儿童时代的教育很重要。”朱作仁教授也指出:“抓住语感的培养,语文课的特点才充分体现出来。”如何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培养,体现出语文课的特点呢?  一、指导感情诵读  美学老人朱光潜说:
新课程背景下,引领学生创办《班刊》是件很有意义的事。班刊立足班级,立足校园,立足年少孩子的心灵,是本很接地气的杂志。它不是资料的汇编,而是源头活水,用好它,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写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都建立了自己的实践基地,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教育实践既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其教育实践能力最为重要的途径。如何让实践
摘要:从作文的源泉开始,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习积累,思考探究,模仿练习,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用文字表达出来,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表达出来,就是作文,就会提高。  关键词:观察;实践;积累;素材;模仿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课程标准》初中教学中明确提出:“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摘要:纳兰性德的一生是充满悲剧的一生。纳兰性德笃好汉学,文武兼资,卓有成绩,他的词直抒性灵,以真切自然的风格和悲凄哀惋的情调为世人所称道。文中从悼亡(爱情)、怀友(友情、)理想这三类的词进行剖析,体会纳兰性德愁苦之词的悲剧色彩。  关键词:直抒性灵;真切自然;悲凄哀惋;悼亡;怀友;理想;白描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的府邸,姓纳兰,名成德,后避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