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一名普通的小学老师,网上大家都叫我“英子姐姐”。近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组建了英子姐姐助学团队,建立了英子姐姐助学网站,探索出的“一对一”全公开透明的资助模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通过网络募集助学善款,资助山区贫困孩子,我做了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但是党和政府却给了我太多的荣誉,让我先后获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师德标兵、省农村优秀教师、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全国十大美德人物、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等数十种荣誉。
我是从2005年秋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网络助学的,到现在算起来已经八年多了。到目前为止,通过网络,我结识了1500多名爱心人士,募集到700余万元助学资金,共帮助了1800余名贫困学生,而且这个数据天天在刷新。助学爱心人士不仅遍及国内各大城市,而且覆盖了五大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受助学生覆盖长阳县各个乡镇,还有宜昌市周边几个县市的贫困学生。
从开始从事网络助学的那一刻起,走访贫困学生家庭、整理资料、上网与资助人聊天、取款、送款几乎成了我的业余生活的全部。我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QQ,一一解答网友们的提问,汇报资助学生的情况,接洽新的资助对象。8年来,我撰写的走访日记和学生资料达10万余字,助学档案有厚厚的48大本。
我们的助学实行的是“一对一”结对资助模式,一笔笔爱心款项经我手转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我们手里不会有资金的截留。所有的助学款项,我都会及时地在受助学生的网络信息后面注明,每月在我的助学网站上公示。收到的助学款数额多少,资助人是谁,受助学生是谁,包括联系电话,都必须记载得清清楚楚,从没有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每天我的银行帐上的每一笔汇款与资助人的QQ、短信留言和电话汇款提示一一对应了,我才能安心睡觉。我从不挪用一分钱的捐助款,在开始做助学的前6年里,我为此支付的电话费、交通费、文印费、接待费、贴资助人汇款的手续费有二万余元。
青春奉献无悔
我的老家在长阳县磨市镇。1991年我从枝城师范毕业,学校要我们就毕业分配意向跟家长进行交流,我爸爸也是一名教师,他要求我在分配志愿表上填写了“不回磨市,支援边区”这八个字。
说实话,当时我什么也不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边区,更不知道长阳还有个黄柏山。就这样,我被分配到了当时长阳最边远、贫困的黄柏山乡。
黄柏山上的生活非常艰苦。在家我是最小的,什么事爸爸妈妈都不让我做。到黄柏山以后,什么事都得自己做。学校没有食堂,所谓的食堂也就只是给住宿学生烧水和炖饭。我不会做饭,不会用煤火炉烧煤,更不懂辨别煤的好坏。学校每次拉煤回来,都让我们老师自己去拣,结果我煤是拣了不少,可怎么也生不燃炉子,倒是被煤烟子熏得泪水直流。原来,我选的煤块都是人家不要的夹石。买不到菜,得自己种。学校给每位老师分了一小块田,因为没有种过菜,所以尽管我付出的劳动不比别的老师少,但收获的常常是一地的菜花。没有菜吃,就只能吃面条,以致时间一长,闻面色变,到现在,我们家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一顿面,吃怕了呀。
不知有多少个晚上,我暗自流泪,工作压力不说,就连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啊。
好在学生和家长给了我很多的关心,让我感到温暖。那时,学生们知道我这个新老师爱哭、胆子小,就回去告诉家长,于是不少家长在给孩子们送小菜的时候,总不忘给我带上一点新鲜蔬菜;每天晚上女孩子们轮流陪我睡觉,给我作伴;每次放大周假,孩子们都把我接到他们家玩,这些都让我很是感激,从那时起,我就告诫自己:我一定要尽我的能力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从那以后,我总是用慈母般的爱去温暖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
十八年的边远山区生活是艰苦的,但是我很感谢那段经历。在黄柏山,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怎样生活,怎样克服困难,怎样负重坚持,这也才有我后来网络助学的一些成绩。
在做网络助学的8年中,我遇到过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网友们的不信任,同事和亲人的不理解。网络是虚拟的世界,当中有不少陷阱和诈骗行为,要想在网络上获得广大网友的信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网之初,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网友以想资助学生为由要与我视频,当我好意地与对方视频时,对方却说:“你就长这么个样儿,还想骗钱?不要拿助学当幌子来骗我们的钱,你要是差钱就说,我们给你捐。”这样的话对我简直是奇耻大辱,我当时气得哭了一场。
在开始做助学的头几年里,这样的委屈经常碰到。有时我也想,我有一份工作,生活过得马马虎虎,我凭什么要让人家用怀疑的眼光来看我?凭什么要让别人怀疑是骗子?我也曾经动摇过,想到过放弃,但我坚信助学是善事,坚信网友的信任是可以通过以心换心来获得的。为了尽快赢得信任,我在网上留下了自己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生活照片、电话等。在与网友的交谈中,我也总是亮真心、讲实话、吐真言,推心置腹,对方也通过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加以验证。就这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渐渐赢得了信赖,结识了不少同样富有爱心的网友。
助学过程中,我也曾遇到过一些困难,的确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2007年那一年,我家中遭遇几次变故,父亲高血压中风,哥哥在下乡途中发生了车祸高位截瘫,公公检查出肝癌晚期。当时儿子在磨市上初三,爱人在县城教书,一放大周就是我最忙的时候,我要在宜昌、县城、资丘、磨市四个地方来回跑,还要管理一所近500人的学校,经济和精力上的巨大困难让我心力交瘁,一度想放弃网络助学。这时,武汉心之旅网站站长杨东波对我说:大姐,如果你放弃了助学,我们将结束对长阳资丘贫困学生的资助。当时已经有200多名资丘学生受资助,我想我不能太自私,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家庭困难而耽误这么多的孩子。再难,也得熬过去。也就是这席话一直激励着我,同时在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终于挺了过来,走到了今天。
事业和职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心态。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与把工作当作一种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那是肯定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的。 我爱教育,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在热爱着,在奋斗着,并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2009年秋,县教育局的领导得知我的困难后,把我调到县城里的花坪小学担任副校长,并任教五年级一个班六十多人的语文教学。
在此之前,我已有近七年时间没有任教过语文,面对新的工作安排,我只能一切从头开始。为了保证上课质量,我每节课至少要经过三次备课才敢大胆进教室上课。四年来,本校和外校的领导、老师多次走进我的课堂,无论是推门课,还是公开课,对我的评价都不错,几次镇中心学校领导来考核,我的满意率都很高。我所任教的学科成绩一直在全镇名列前茅。龙舟坪镇中心学校的领导考虑到我的工作特殊,社会活动多,从去年起,减轻了我的工作量。
网络助学,是我的另一项事业。这些年做网络助学工作,我最有底气的一点,就是没有因为做助学而影响本职工作。我的网络助学工作,都是利用双休和寒暑假这些业余时间做的,没有影响教育教学。
当然,既要搞好教学和管理,又要搞好网络助学,说实话,我的牺牲是很大的,我几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当我看到一个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得到帮助、看到一个个受病痛折磨的孩子康复返校的时候,也是我最欣慰的时刻。辛苦着并快乐着,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永怀感恩之心
感恩,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助学,我们能对孩子们进行很好的感恩教育。所以,我在助学中,一直坚持强调受资助的学生每学期要给资助人写两次感谢信,一次是收到钱以后要写信表示感谢,一次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要主动汇报成绩,逢年过节时还要给资助人自编一条祝福短信。
孤儿习艳在信中写道,英子姐姐,是您们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因为你们,我不再孤单,我很幸福!上湖北大学的熊艳玲在信中写道,我受到了像您这样好心人的帮助,无以回报,除了好好学习,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以这样一种帮助别人、传递爱心的方式来回报社会。她告诉我,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义务卖报活动,把义务卖报的钱捐给了灾区的孩子。在湖北财金高等专科学校就读的孤儿田琳说:刘妈妈,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请您相信,爱心火炬将会在我们手中继续传承!
每当看到孩子们的信,听到孩子们一声声叫着英子姐姐、英子妈妈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欣慰。孩子们的感恩的心,让我感受到了助学的价值和意义,平添了了工作的动力。现在在我的助学团队里,有我教过的学生,有曾经接受过我们帮助的学生。爱心接力正在形成。
2011年三月底的一天,香港道德会会长霍宗杰先生一行来到花坪小学,详细了解我的助学情况,对我们实行的“一对一”助学模式和公开透明的资助流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到目前为止,香港道德会已资助长阳累计金额8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0余人,为花坪小学全体师生赠送700多套校服和鞋子,捐赠了47台崭新的电脑和一套投影设备;去年春节,还汇款23万元,给800多名贫困老人送上了过年慰问金。霍会长曾赠给我一面他亲自书写对联的锦旗,上面写着“求得金钱行道义,愿为贫困作呼声”,并嘱咐我挂在办公室里。
就在前天下午,在我们工作室举行了一场简短的“爱心车”捐赠仪式,北京、广东的爱心人士李新、王伟森一起出资,为我们团队赠送了一辆价值近18万元的越野车,专门用于助学事业。他们还承诺,今后这辆车所需的日常消耗和维修保养费用都由他们承担。李新和王伟森先生几年来连续资助了50多名长阳和秭归的贫困学生。我相信,这辆爱心车一定会大大提高团队工作效率,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得到帮助。
这样的爱心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每天都被感动着。
当然,我自己也是对社会充满感恩之心的。我感恩孩子们和家长,是他们在我生活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了我帮助;2007年家里频遭变故时,我也得到了社会极大的关爱。我哥出事后,我的侄子上学面临经济困难,而我又不能为我的亲人募捐,正在为他没钱上大学而着急的时候,县助学启智理事会理事长聂德媛同志主动帮我侄子落实了三千元资助,这才使他顺利进入大学。县教育局的领导了解到我的情况后,把我调回县城,让我跟丈夫和孩子得以团聚。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领导几次去我家里看望我生病的老父亲……对这些,我内心都充满了感激。我正是怀着一种感恩之心,才更加努力地工作。我要用百倍努力的工作,为更多的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为山区教育事业、为贫困学生奉献我的余生。
(作者单位:长阳县花坪小学 湖北宜昌 4435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我是从2005年秋开始利用业余时间从事网络助学的,到现在算起来已经八年多了。到目前为止,通过网络,我结识了1500多名爱心人士,募集到700余万元助学资金,共帮助了1800余名贫困学生,而且这个数据天天在刷新。助学爱心人士不仅遍及国内各大城市,而且覆盖了五大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受助学生覆盖长阳县各个乡镇,还有宜昌市周边几个县市的贫困学生。
从开始从事网络助学的那一刻起,走访贫困学生家庭、整理资料、上网与资助人聊天、取款、送款几乎成了我的业余生活的全部。我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QQ,一一解答网友们的提问,汇报资助学生的情况,接洽新的资助对象。8年来,我撰写的走访日记和学生资料达10万余字,助学档案有厚厚的48大本。
我们的助学实行的是“一对一”结对资助模式,一笔笔爱心款项经我手转送到贫困学生手中,我们手里不会有资金的截留。所有的助学款项,我都会及时地在受助学生的网络信息后面注明,每月在我的助学网站上公示。收到的助学款数额多少,资助人是谁,受助学生是谁,包括联系电话,都必须记载得清清楚楚,从没有也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每天我的银行帐上的每一笔汇款与资助人的QQ、短信留言和电话汇款提示一一对应了,我才能安心睡觉。我从不挪用一分钱的捐助款,在开始做助学的前6年里,我为此支付的电话费、交通费、文印费、接待费、贴资助人汇款的手续费有二万余元。
青春奉献无悔
我的老家在长阳县磨市镇。1991年我从枝城师范毕业,学校要我们就毕业分配意向跟家长进行交流,我爸爸也是一名教师,他要求我在分配志愿表上填写了“不回磨市,支援边区”这八个字。
说实话,当时我什么也不懂,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边区,更不知道长阳还有个黄柏山。就这样,我被分配到了当时长阳最边远、贫困的黄柏山乡。
黄柏山上的生活非常艰苦。在家我是最小的,什么事爸爸妈妈都不让我做。到黄柏山以后,什么事都得自己做。学校没有食堂,所谓的食堂也就只是给住宿学生烧水和炖饭。我不会做饭,不会用煤火炉烧煤,更不懂辨别煤的好坏。学校每次拉煤回来,都让我们老师自己去拣,结果我煤是拣了不少,可怎么也生不燃炉子,倒是被煤烟子熏得泪水直流。原来,我选的煤块都是人家不要的夹石。买不到菜,得自己种。学校给每位老师分了一小块田,因为没有种过菜,所以尽管我付出的劳动不比别的老师少,但收获的常常是一地的菜花。没有菜吃,就只能吃面条,以致时间一长,闻面色变,到现在,我们家一年到头也难得吃上一顿面,吃怕了呀。
不知有多少个晚上,我暗自流泪,工作压力不说,就连基本的生活都得不到保障啊。
好在学生和家长给了我很多的关心,让我感到温暖。那时,学生们知道我这个新老师爱哭、胆子小,就回去告诉家长,于是不少家长在给孩子们送小菜的时候,总不忘给我带上一点新鲜蔬菜;每天晚上女孩子们轮流陪我睡觉,给我作伴;每次放大周假,孩子们都把我接到他们家玩,这些都让我很是感激,从那时起,我就告诫自己:我一定要尽我的能力为孩子们做点什么。从那以后,我总是用慈母般的爱去温暖那些需要关爱的孩子。
十八年的边远山区生活是艰苦的,但是我很感谢那段经历。在黄柏山,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怎样生活,怎样克服困难,怎样负重坚持,这也才有我后来网络助学的一些成绩。
在做网络助学的8年中,我遇到过许多困难,其中最大的困难是网友们的不信任,同事和亲人的不理解。网络是虚拟的世界,当中有不少陷阱和诈骗行为,要想在网络上获得广大网友的信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上网之初,我就碰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位网友以想资助学生为由要与我视频,当我好意地与对方视频时,对方却说:“你就长这么个样儿,还想骗钱?不要拿助学当幌子来骗我们的钱,你要是差钱就说,我们给你捐。”这样的话对我简直是奇耻大辱,我当时气得哭了一场。
在开始做助学的头几年里,这样的委屈经常碰到。有时我也想,我有一份工作,生活过得马马虎虎,我凭什么要让人家用怀疑的眼光来看我?凭什么要让别人怀疑是骗子?我也曾经动摇过,想到过放弃,但我坚信助学是善事,坚信网友的信任是可以通过以心换心来获得的。为了尽快赢得信任,我在网上留下了自己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工作单位、职务、生活照片、电话等。在与网友的交谈中,我也总是亮真心、讲实话、吐真言,推心置腹,对方也通过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加以验证。就这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我渐渐赢得了信赖,结识了不少同样富有爱心的网友。
助学过程中,我也曾遇到过一些困难,的确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2007年那一年,我家中遭遇几次变故,父亲高血压中风,哥哥在下乡途中发生了车祸高位截瘫,公公检查出肝癌晚期。当时儿子在磨市上初三,爱人在县城教书,一放大周就是我最忙的时候,我要在宜昌、县城、资丘、磨市四个地方来回跑,还要管理一所近500人的学校,经济和精力上的巨大困难让我心力交瘁,一度想放弃网络助学。这时,武汉心之旅网站站长杨东波对我说:大姐,如果你放弃了助学,我们将结束对长阳资丘贫困学生的资助。当时已经有200多名资丘学生受资助,我想我不能太自私,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家庭困难而耽误这么多的孩子。再难,也得熬过去。也就是这席话一直激励着我,同时在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终于挺了过来,走到了今天。
事业和职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和心态。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与把工作当作一种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那是肯定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的。 我爱教育,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在热爱着,在奋斗着,并从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
2009年秋,县教育局的领导得知我的困难后,把我调到县城里的花坪小学担任副校长,并任教五年级一个班六十多人的语文教学。
在此之前,我已有近七年时间没有任教过语文,面对新的工作安排,我只能一切从头开始。为了保证上课质量,我每节课至少要经过三次备课才敢大胆进教室上课。四年来,本校和外校的领导、老师多次走进我的课堂,无论是推门课,还是公开课,对我的评价都不错,几次镇中心学校领导来考核,我的满意率都很高。我所任教的学科成绩一直在全镇名列前茅。龙舟坪镇中心学校的领导考虑到我的工作特殊,社会活动多,从去年起,减轻了我的工作量。
网络助学,是我的另一项事业。这些年做网络助学工作,我最有底气的一点,就是没有因为做助学而影响本职工作。我的网络助学工作,都是利用双休和寒暑假这些业余时间做的,没有影响教育教学。
当然,既要搞好教学和管理,又要搞好网络助学,说实话,我的牺牲是很大的,我几乎没有了属于自己的时间。但当我看到一个个需要帮助的孩子得到帮助、看到一个个受病痛折磨的孩子康复返校的时候,也是我最欣慰的时刻。辛苦着并快乐着,是我最真实的感受。
永怀感恩之心
感恩,是教育中一个永恒的话题。通过助学,我们能对孩子们进行很好的感恩教育。所以,我在助学中,一直坚持强调受资助的学生每学期要给资助人写两次感谢信,一次是收到钱以后要写信表示感谢,一次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后要主动汇报成绩,逢年过节时还要给资助人自编一条祝福短信。
孤儿习艳在信中写道,英子姐姐,是您们让我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因为你们,我不再孤单,我很幸福!上湖北大学的熊艳玲在信中写道,我受到了像您这样好心人的帮助,无以回报,除了好好学习,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志愿者活动,以这样一种帮助别人、传递爱心的方式来回报社会。她告诉我,她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义务卖报活动,把义务卖报的钱捐给了灾区的孩子。在湖北财金高等专科学校就读的孤儿田琳说:刘妈妈,我一定会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请您相信,爱心火炬将会在我们手中继续传承!
每当看到孩子们的信,听到孩子们一声声叫着英子姐姐、英子妈妈的时候,我就觉得很欣慰。孩子们的感恩的心,让我感受到了助学的价值和意义,平添了了工作的动力。现在在我的助学团队里,有我教过的学生,有曾经接受过我们帮助的学生。爱心接力正在形成。
2011年三月底的一天,香港道德会会长霍宗杰先生一行来到花坪小学,详细了解我的助学情况,对我们实行的“一对一”助学模式和公开透明的资助流程给予了高度评价。到目前为止,香港道德会已资助长阳累计金额80余万元。资助贫困学生50余人,为花坪小学全体师生赠送700多套校服和鞋子,捐赠了47台崭新的电脑和一套投影设备;去年春节,还汇款23万元,给800多名贫困老人送上了过年慰问金。霍会长曾赠给我一面他亲自书写对联的锦旗,上面写着“求得金钱行道义,愿为贫困作呼声”,并嘱咐我挂在办公室里。
就在前天下午,在我们工作室举行了一场简短的“爱心车”捐赠仪式,北京、广东的爱心人士李新、王伟森一起出资,为我们团队赠送了一辆价值近18万元的越野车,专门用于助学事业。他们还承诺,今后这辆车所需的日常消耗和维修保养费用都由他们承担。李新和王伟森先生几年来连续资助了50多名长阳和秭归的贫困学生。我相信,这辆爱心车一定会大大提高团队工作效率,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得到帮助。
这样的爱心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每天都被感动着。
当然,我自己也是对社会充满感恩之心的。我感恩孩子们和家长,是他们在我生活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了我帮助;2007年家里频遭变故时,我也得到了社会极大的关爱。我哥出事后,我的侄子上学面临经济困难,而我又不能为我的亲人募捐,正在为他没钱上大学而着急的时候,县助学启智理事会理事长聂德媛同志主动帮我侄子落实了三千元资助,这才使他顺利进入大学。县教育局的领导了解到我的情况后,把我调回县城,让我跟丈夫和孩子得以团聚。县政府和县教育局领导几次去我家里看望我生病的老父亲……对这些,我内心都充满了感激。我正是怀着一种感恩之心,才更加努力地工作。我要用百倍努力的工作,为更多的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为山区教育事业、为贫困学生奉献我的余生。
(作者单位:长阳县花坪小学 湖北宜昌 4435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