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努力,没有奇迹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96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比教授的心那年特别狠。有人说,是因为他花了10多年时间,才完成的书稿没能通过出版社的审查,也有人说他就是对学生厌烦了。然而,不管是什么原因,事实令人触目惊心:那年埃及史课全班63.6%的学生都没有及格。要不是我的运气好,那个百分率就该上升到更高。
  给我记忆最深的是,科比教授讲课快得吓人。谁记笔记的速度都赶不上他说话的速度快,特别是他激动的时候。我奋笔疾书,记得几乎是无法辨认的缩略语,但仍然有一半以上的内容记不下来。笔记不全,学习成绩就好不到哪里去。有一次考试,我竟得了38分。我明白,起死回生的唯一机会,就是把笔记记全些。
  考试成绩出来的当晚,我努力想进入梦乡,哪怕是能将那让我伤心欲绝的分数忘记片刻也好。可是“象形文字”“罗塞塔石碑”这类词语像万花筒一样在我脑中不停地转啊转。突然,我的脑子灵光一闪:干吗不在笔记本上隔行留空呢?这样下课以后,我就可以回想授课的内容,把落掉的部分补上。为了表达对古人的敬意,我把这种方法称之为“奥西里斯计划”(奥西里斯是古埃及的法老,传说死后成为地界的主宰和死亡判官)。
  第二天,我就开始尝试“奥西里斯计划”,没想到一试就奏效。刚开始的时候,上课的内容很难回忆起来。但是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这种回忆成了一种游戏。我常常待在宿舍里,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模仿老教授讲课,并试着在不看笔记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复述课堂的内容。
  一天晚上,我在默诵白天上课的内容时,得到了一个重要的发现。为了使我的复述尽可能地流畅,我用了过渡性的语句,比如“我们已经讨论了霍弗拉法老获得重大胜利的主要原因,现在我们讨论一下次要原因。”此时,我突然想起,教授从来没有把课上的内容分成主要的和次要的。然而,这些主要和次要的内容都整齐地排列、隐藏在看似滔滔不绝的语言中,等待学生们去发现。破解这个秘密后,我发现我的课堂笔记做得更好了,而且课后能够轻而易举地把每隔一行所缺的内容填上。我试图让同学们和我一起分享这一发现,但他们总是说:“把那些笔记都记下来,你也太傻了!坐着听听就行了嘛。”
  考试前一天,我把自己假想为教授,站在他的角度拟出了10道题。拟好题目后,我再想象自己是在考场,结果,我花了4个小时答完了自己出的这10道题。最后,根据讲座和课本笔记评阅我的答卷,我高兴地发现,我准确地论述了所有史实和观点。我觉得应该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了。
  第二天早晨,在去考场的路上碰到杰克后,我更加确信自己要倒霉了。整个学期杰克一直坐在我旁边,我没见他记过笔记,甚至连书都没见他翻过。我问他怎么不紧张,他告诉我说:“这学期应该是考第4套题,会考各种历史事件时间、法老的名字、各个朝代、历朝的战争等等。”第4套试卷是什么?我估计,除了我,学校里没有人不知道科比教授备有5套试题(每套10个问题),5年期间轮换使用。尽管考完后他将每份试卷都收了回去,但绝没料到学生联谊会的组织能力如此出色。他们是这么干的:专门指定一组学生来记第一套试卷的内容,另外一组记第二套试卷,以此类推。学生离开考场后,凭记忆迅速将这些问题写下来,然后存人联谊会的资料库。这招挺绝,很多学生就这样得到了4套试题。听完杰克的解释,我几乎晕倒。我知道,即使奥西里斯和太阳神都来帮我也无济于事了。
  唉,我要倒大霉了。试卷一排一排地往下传,我听见考场里不断响起各种悲鸣:“哦,上帝!”“這次完啦!”我想大概是教授误发了第5套试卷,而不是大家预料中的第4套试卷。
  试卷传到我手中的时候,我同样不由自主地倒抽一口气:“哦!这不可能!”那就是我昨天自己出的10道题。顺序不一样但完全相同的10道题!怎么会有如此巧合的事?我相信那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还有比我更走运的人吗?我恢复了镇静,开始奋笔疾书。
  最后,科比教授给我打了A ,还写了这样一句话:“感谢上帝让我在从教之年碰上了一个高才生!”我因此顺利拿下了学士学位。
  将近30年过去了,我想我可以把这个藏在心底的秘密说出来了:这里有一个家伙能顺利拿下学士学位,完全是因为撞上了好运气。
  (编辑 张金余 贾培生图)
其他文献
古人在慎独这个问题上,流传着很多美谈。  春秋时鲁国人柳下惠,相传在一个寒冷的夜晚,宿于郭门,有一个没有住处的女子来投宿,柳下惠恐她冻死,叫她坐在怀里,解开外衣把她裹紧,同坐了一夜,并没发生非礼行为。也有传说是:某年夏天,他外出访友,途遇大雨,直奔郊外古庙暂避,但一踏进门槛,见一裸体女子正在里面拧衣,他急忙退出,立于古槐之下,任其暴雨浇注。庙内妇女发觉,躲在门后,忙着湿衣。此事传为佳话,故有“柳下
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包括各种细菌感染、病毒感染、支原体感染等)。特别是儿童,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每到春季,各大医院、诊所总是人满为患。无论病床上,还是治疗室里,人人手上打着点滴。这些人当中,有的发热高,也有的只是轻微发热,甚至还有为数众多不发热的患者。打针,是医院里一道最为奇特的风景。  河北儿童医院名誉院长胡皓夫一直坚持——“能吃药,坚决不打针;能口服抗生素,坚决不静脉注射”的
她叫刘轶,今年27岁,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可令人想不到的是,她是一名听力残障人士。更令人想不到的是,“小聋女”一路中考、高考走过来,竟考上了华中师范大学教育专业研究生,随后又高分拿下GRE与托福考试,今年年初先后收到美国堪萨斯大学、佛罗里达大学、佐治亚大学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书,并同时获得四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经过考虑,刘轶最终选择了堪萨斯大学的特殊教育专业就读。8月,她踏上征程
“我爱我自己。”——听着有点傻气(我认为能大声说出这句话的人少得可怜),但并不是只有自大狂才自爱。如果你不爱自己,那么找到成功的信心(哪怕是开始的勇气)就会很有难度。你若想好要疯狂地爱自己,那就请继续读下去吧。  1. 别打击自己  你会不会把内心对自己的看法告诉别人呢?如果不会,那你还欠自己一个道歉。一个相信你有这么糟糕的人,你怎会爱上呢?即使你真的搞得一团糟,那也该恢复过来。大傻瓜,那是最无关
不隐藏自己,才会看见他人  电影《一九四二》最后一个情节:翻过一个山坡,老东家范殿元看到一个小姑娘,小姑娘趴在死去娘的身上大哭。  老东家劝慰道:“妮儿,别哭了,身子都凉了。”  小姑娘说道:“我不是哭我娘,而是哭我认识的人都死了,剩下的我都不认识了。”  一句话,让老东家百感交集,眼泪汪汪。他哽咽道:“妮儿,叫我一声爷,咱爷俩就算认识了。”  小姑娘仰起脸,亲切地喊了一声:“爷!”  崎岖的山路
想到“百万富翁”,我们脑海里会反映出什么呢?很多人会想到那些拥有私人飞机、过着我们很多人只能在梦里才能过上的奢华生活的企业家。  其实,现在很多百万富翁过的生活跟普通人差不多,他们也上班、逛折扣店。《百万富翁思想的秘密》一书的作者T·哈佛·艾克说:“对有钱人而言,拥有更多东西并不能使他们快乐。使他们快乐的是几乎所有的决定都可以执行。”  根据世界财富报告,现在过上富裕生活的人比以前多了。越来越多的
还记得莎士比亚的《奥赛罗》吗?摩尔人贵族奥赛罗由于听信手下旗官伊阿古的谗言,掐死了无辜妻子苔丝狄蒙娜,随后自己也悔恨自杀。  一位光明正大的主帅,一个挚爱多情的丈夫,却在一名卑鄙小人的唆使下,被嫉妒蒙蔽了理智的双眼,身陷于内心嫉妒之火的灼烧中,失去了自己的本性和理智,落人嫉妒的万劫不复当中,成了嫉妒的牺牲品,以至他和苔丝狄蒙娜战胜了种族偏见的神圣爱情,最后却酿成悲惨结局。  2005年5月22日,
她叫张俐娜,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她1940年生于福建光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受家庭环境熏陶,从五六岁时,她就开始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年少时,张俐娜的志向是当一名小学老师。初中毕业时,她原本打算报考师范学校。这时,她的班主任却希望她报考高中,将来成为一名科学家。于是,她听从了班主任的建议,改变报考志愿报考高中。高中毕业后
这两年来,中国富人、名人、明星的孩子们突然被推到了镁光灯下,似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就冒出一群手持钞票、身穿名牌、开跑车的“高富帅”和“白富美”。  很多人对这些“富二代”们有着高度脸谱化的认识:一方面觉得他们无知堕落。破坏治安;一方面又羡慕他们含着金钥匙出生,无比幸运。“富二代”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这个身份颇有认同感,相当给力地每天占据着媒体的头条。然而,人均GDP为中国10倍的美国,建国200多
江苏南京南边不远的那个村子,有个女人名叫郭莉。  她腼腆憨厚,从10多岁到23岁,这个世界的一切对她来说都是朦胧而美好的,别人眼中的她甜美可爱,她眼中的别人全是迷彩。直到23岁结婚,朦胧的美好很快变成了灰色的茫然。她发现自己对爱情、世道、人心全都不懂,只觉得自己是一个离这个世界很远很远的原始女人。  2011年5月,她和那个曾发疯“爱”过她的丈夫离婚了。贫穷而破碎的家,双方同样的厌倦,儿子判给了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