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破坏“原生态”

来源 :音乐周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a_i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由文化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联合主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已经启动,专家小组审批的几百个项目拨款申请已上报政府。“保护款”将分三年流向地方政府具体的传统文化保护项目,其中包括80多个音乐项目。有了资金后,原生态民歌保护该怎么办?
  数年前,国际上有一次民歌比赛,据悉中国参赛者“全军覆没”,评委们称其“不是地道的民歌”,多有“创作”和“流行”等因素。(大意)
  “‘原生态’民歌,作为‘原生的生态环境’中的伴生物与一定的民族、地域、生活状况、生产方式密切相关。”(见《音乐周报》,2006.6.23,杨仲华《“原生态”民歌的可比性与不可比性》)歌唱者与山川、河流、村寨、旷野的地理环境和歌唱自己的心态紧密相连而浑然融为一体,且发自内心的自然歌唱。若改变了这种环境,又是被人“逼”着歌唱,“它不再是‘原生态’意义上的民间歌曲了。离开了特定的生存环境,无论在舞台上将原生态民间歌曲形式模仿得如何惟妙惟肖,也只能是在原生态民间歌曲上变异的次生态或再生态的生态还原,不可能完全不走样的”。(见《音乐周报》2006.8.18,冯光钰《“原生态唱法”三议》)此说极是。
  中国音乐(歌唱)优了一个“活”字,无论歌唱、民间器乐,时变时新,而令人百听不厌、情趣盎然。《江南丝竹》,新音乐工作者的演奏总感到“味道不足”,何也?因为把原来“活”的音乐演奏“死”了。《江南丝竹》的“花音八法”和一些“艺诀”,新音乐工作者都不知道更谈不上运用了。他们所演奏的《江南丝竹》,充其量只是(建国初期)某一个丝竹班的某一次的演奏而固定下来的乐谱。又都不会“即兴”,当然只能“照谱宣科”而“死”了。民歌演唱也大体如此,在“歌师”那里学来的歌,在新人新环境中,总有某些和“歌师”有所不同之处。“花儿王”朱仲禄曾说:唱“花儿”、“百人百不同,同了没人听。”……“原生态”民歌就“在其长期的传承过程中,通过群众演唱、集体创造,往往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冯光钰,同上)百人百鲜而代代相传。离开了特定的环境和人们与特点环境相符的心态,则极易走上“定谱”、“定音”,把音乐定“死”的状态,使“原生态”遭到破坏。
  冯光钰先生在《“原生态唱法”三议》中分析的比较透彻,文中所列举的关于《海菜腔》的情况正是民间歌曲从“原生态”走向“固定形式”、“固定音调”、“固定曲式”,按照新音乐工作者的理念(而这些理念又大多来自西方的音乐理论——对比——快慢)而强加在中国“原生态”民歌中的一个例证,真有点圆凿方枘;罗复常先生在《听“洗菜心”所想到的》(载《中国音乐》1997年第1期)文中叙述了他三次听湖南花鼓小调《洗菜心》的过程与心理:一、老艺人杨福生所唱的《洗菜心》,“无疑是地道的民间音乐”,“其特性音的‘微升SO1’的原始性是不容置疑的”。二,湖南艺术学校视唱练耳教师“用钢琴弹唱的湖南民歌小调,那旋律中时时出现了(钢琴中)升SO1”,而替代了微升SO1。三,其后,在电视中听到毕业于湖南戏曲学校花鼓科的一位女演员所唱《洗菜心》,则“以La(6)音而替代微升SO1和升SO1”。原生态民歌中的特性音被抹掉了,被归纳到西方音乐理论(十二平均律)中去了,遭到了可谓毁灭性的破坏。
  中国音乐(歌唱)的灵魂——“活”,由来已久,在《纳书楹曲谱》中就有明确的论述:“板眼中另有小眼,原为初学而设,在善歌者自能生巧,若细细注明,转觉束缚,今照旧谱,悉不加入”又说,“乐之筐格在曲,而色泽在唱”。这或许是中国歌唱艺术(包括民间歌曲、戏曲演唱和曲艺说唱)乃至民间器乐,所以千百年经久不衰,派别丛生,各有千秋,形成百花齐放局面的原因所在吧!
  “原生态”民歌:第一、必须加以保护,让“原生态”民歌(音乐)在自己的环境中承传、延续,政府要给予有力的、实在的支持。第二、对“原生态”民歌(音乐)要赴“原生态”所在地去搜集、采访、录音像——像贺绿汀院长当年为徐丽仙录制评弹音乐,像周吉先生(汉族·江苏人)那样,半个世纪“泡”在新疆,学维语,入乡随俗,跑遍全疆,对当地的“原生态”民间音乐(民歌)学习、搜集、研究、整理,终生不悔;像樊祖荫教授,一生多次赴西南搜集、研究、整理“多声部民歌”;像杨红教授那样8次赴西北探寻《走西口》的真谛;像李玉珍教授那样孜孜以求,不改初衷地研习“二人转”——等等。而不只是让这些“原生态”民歌手脱离他们一生相伴的地域、民风、人文环境,只热衷于上舞台唱什么“原生态”的民歌,那已不是真正、地道的“原生态”的民歌了。
其他文献
在德国柏林举办的第七届欧洲青年古典音乐节,8月20日在以色列布赫曼-梅塔(Buchmann-Mehta)音乐学院交响乐团的专场音乐会中落下帷幕。  该音乐节从2000年创办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已经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的一项重要音乐活动。中国从去年开始参加该音乐节,并由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担任了开幕式演出。  今年共吸引了来自德国、西班牙、荷兰、法国、阿曼、中国、挪威、叙利亚、以色列、美国等国家的15
期刊
9月中旬,陕西省乐团将与意大利普契尼基金会合作在全国几个城市举办室内乐专场音乐会,9月16日,首场演出将于西安举行,随后还将在上海、武汉等地演出。在此前的9月6日,乐团还进行了交响乐队的业务汇报音乐会,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王振山教授担任此次业务考核评委。届时,西安音乐台将实况转播音乐会,将各位音乐家的精湛演奏带给更多的听众。同时陕西省乐团受陕西省委、省政府委托,承办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
期刊
在民乐中我最喜欢二胡。因其音色优美、柔和、圆润、厚实,具有温婉细腻缠绵的抒情效果。我把二胡的两根弦比作,里弦是黄河,外弦是长江。一根是民族精神,一根是民族文化。二胡是弦乐中最普遍最富中国气质和韵味的抒情圣手。出于对二胡的喜爱,我查看了许多关于二胡的资料和民间传说。   二胡最早叫奚琴。奚琴因出自北方游牧民族奚人而得名。自明末以后,拉弦乐器的崛起,二胡也就成为音乐活动中的主奏乐器了。二胡演奏的技巧已
期刊
在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经典”、“老歌翻唱”成为舞台表演的主打内容。总政歌舞团则独辟蹊径,组织军旅词曲作者,历时大半年,全新创作了一部以红军长征为题材的大型系列音乐作品《红旗飘飘》,将于9月13日至17日在北京中国剧院隆重上演。这台系列作品从2005年底开始策划,该团词曲作家和编导对如何使红军长征这一历史题材创作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而推动艺术形式的创新进行了深入地思考和探索。
期刊
广州交响乐团2006-2007年音乐季的开幕音乐会,将于9月10日在星海音乐厅举行,这是余隆作为广交音乐总监的第四个乐季的首场音乐会,加拿大当红的钢琴演奏家阿兰·勒费耶特邀加盟。当晚特别选取了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和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图画展览会》(乐队版)。   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被公认为拉赫玛尼诺夫协奏曲的“最高杰作”,广受世人的喜爱和欢迎。《图画展览会》是俄国作曲家穆索尔
期刊
8月7日至16日,景色秀丽的萨尔茨堡举办了第九届莫扎特国际声乐比赛。全球共有报名参赛的青年歌手214名,来自28个国家的81名歌手进入正式比赛。  经过一周多的角逐,来自澳大利亚28岁的女高音艾兰娜·桑托达奇斯喜摘桂冠,荣获头等奖;法国30岁的女高音托兰荣获第二名,芬兰27岁的男低音选手卡塔亚荣获第三名及观众奖。一等奖的奖金为一万欧元。  比赛组委会主席著名声乐教授格拉夫认为,今年参赛及获奖选手的
期刊
2006年,至少有20部新作在英国伦敦“西区”剧院上演。西区充满着音乐剧的声音,观众也非常激动。  根据调查显示,最近几年是音乐剧和歌舞剧舞台最热闹的时候。英国Whatsonstage.com网站调查发现,71%的音乐剧爱好者对他们观看的演出非常满意,42%的音乐剧爱好者表示他们可选择的范围很广。  接受问卷调查的1000多名歌剧观众中的一半表示,众多的音乐剧为英国剧院舞台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在
期刊
《“原生态”民歌的可比性与不可比性》一文,把歌曲的可比性与歌手演唱水平的可比性混淆了。比赛比的是歌手的演唱水平而非歌曲,否则金钟奖不分唱法不分歌曲种类却可比就无法解释了。在这个问题上,不应忽略一点:评委的水平跟不上,评委对原生态唱法不熟悉。相信评委通过对原生态的不断研究,其评比能力会不断进步。相信将来原生态不但可以参加青歌赛,还可参加金钟奖的评比。  编辑手记:可比性是歌手大奖赛得以成立的基础。原
期刊
盲人欣赏音乐剧在常人看来是一件异想天开的事情。但最近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摄政剧院,却借助高科技手段,让盲人通过听觉来欣赏著名歌舞剧《狮子王》。台下的观众都是盲人。这些盲人在演出开始前,就有机会到后台去欣赏所有演员的服装和道具。  对于都是失明或是患有弱视的人士,这样的机会对他们来说非常难得。通过仔细触摸道具和服装,他们可以在脑海里初步勾勒出舞台上每一个角色的轮廓,然后,他们就可以回到座位上戴上耳机,
期刊
有人在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风华国乐》栏目,讲到古曲《春江花月夜》时,说它原名《西洋箫鼓》,这实在令人吃惊!  该曲原是一首琵琶大曲,名叫《夕阳箫鼓》,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及《浔阳曲》。1895年,琵琶演奏家李芳园先生,将其辑入《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三十年后,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先生着手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并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春江花朝秋月夜”这一名句,首次定名为《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