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玉石如意
清代中期以前,内地的玉料来源渠道不畅,玉石如意的制造受到限制。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新疆叛乱被平定,障碍消除了,上好的玉料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宫廷,令此时各类玉器的制造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其中,用玉制作的如意也大量增加,取代了竹木制如意,占据了主流。由于如意的基本形状为长柄,头大而回折,其整体需用较大玉料;而其柄细长屈曲,极易折断,又需用质地较好的材料,故而玉如意选用材料比较严格,制作非常精密。在玉质方面,大都温润细腻,具有良好的色泽。其品种包括了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及翡翠等。尤其是主要产于缅甸的翡翠,成色好形体大的材料十分难得,制成的如意特别珍贵。
玉石如意在选择花纹图案上同样广泛,往往选取多福长寿、吉祥平安、百年好合、中魁登科等各种寓意吉祥的纹饰,可以说是无所不备。更有甚者,为了增加如意的华美,还用各种宝石镶嵌其上。乾隆时期还创造出一种“三镶”如意,在以紫檀为主的木制如意的首、身、尾三处留出位置镶入玉饰件,其中又以镶嵌古玉的如意特别为乾隆所喜爱,称许其为“汉玉香檀接柄长”,“得一含三趣可详”。
玉嵌彩石如意
乾隆帝爱玉成癖,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平定回部叛乱以后,和阗美玉输入中原的道路畅通,宫廷内各种玉制品大量增加,形式如同百宝嵌的玉嵌彩石如意的制造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宫中旧藏有大量玉柄上嵌玉石的如意,“所嵌主要为玛瑙、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石、芙蓉石、碧玺等珍贵宝石,将其雕刻成各种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色彩艳丽、雍容华贵,显示出尊贵的皇家气派。其图案的组合主要为“三多”纹饰,由佛手、桃、石榴组合寓意多福、多寿、多子之意;也有“福寿”纹饰,由蝙蝠、桃构成,喻福寿之意,表达人们对生活幸福美好的期盼。
各种宝石如意
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如意材质丰富,除玉石外,还包括多种珍寶,有翡翠、玛瑙、水晶、孔雀石、绿松石、珊瑚等;用途广泛,在如意发展的鼎盛时期,根据社会的习俗,这类用整体玉石雕刻的如意即不断成为寿诞、婚庆、赐赠礼品的必备。
宫廷的需求,促使地方官员利用各种手段,投其所好,不断进献,如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广东巡抚王检所进如意九柄,就包括珊瑚、蜜蜡、琥珀、白玉、青金石、绿松石、孔雀石、鹤顶红、金星玻璃等稀有材质,真是力求奇巧,务须贵重。这些如意以天然灵芝形的为多,有的雕有云龙纹饰,有的是以花卉作为主纹,如荷花、菊花、灵芝、蝙蝠、瓜果等,雕刻细腻,绚丽多彩,寓意吉祥。
木柄嵌玉三镶如意
木柄嵌玉三镶如意盛行于清代中期,也是目前所知清代宫廷收藏最多的一类。这类如意是在木制柄身的首、中、尾三部分分别镶嵌大块的玉石作为装饰,形成了独特的形制和不同于其他品种的特殊效果,并衍生出诸如只在首、尾嵌玉或嵌以其他材料,及以竹、玉等作柄进行三镶,或只存其形而不镶嵌玉石等变体,形态极为丰富。木柄三镶如意所嵌玉石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清宫收藏的古代玉雕饰件,一种是清代所作玉雕。木柄的质地则包括紫檀木、红木、花梨木、黄杨木、黄檀及檀香木等不下十余种。柄身有些是光素的,有些是深浅浮雕各种吉祥图纹的,有的是嵌有金银丝花纹的。因其装饰效果极佳,所以乾隆皇帝就非常喜欢在宝座之旁摆放这种木柄嵌玉三镶如意。
镶嵌所用古代玉石,都是采用战国、汉代的玉佩、玉璧及宋、元、明的腰带玉饰件和玉佩。战国的玉佩,汉代的玉璧,琢工细腻。宋元的玉腰带板,玉质莹白,图案生动,精美绝伦。古玉的精美,曾吸引着历代喜好金石学的文人,乾隆皇帝也不例外。把这些古玉巧妙地汇聚于一柄如意上,使其成为新颖的玩物,乾隆是非常认可的,他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作的《咏汉玉檀柄如意》诗中赞赏道:
汉玉香檀接柄长,两端仍汉玉为相。
居今慕古思恒永,得一含三趣可详。
荷叶缀头似芝朵,辟邪承趾足征祥。
期如意岂易如意,难是屡绥万定穰。
由于皇帝的提倡,上行下效,朝廷官员们一边寻找古玉,制成三镶如意,进献邀宠,一边收集这类如意,以求吉祥。一时间,收藏镶嵌汉代玉璧、玉佩,宋、元、明玉带饰的如意蔚然成风。金银如意固然贵重,但它毕竟价值有限,镶嵌古玉的如意,则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其中蕴涵的精神性内含更是开掘不尽的。这时也有大量用和阗美玉仿制古代玉器,然后镶嵌成三镶如意的情况,充分说明这类如意在上层社会的影响。
木柄嵌玉三镶如意中也有一些嵌玉是光素的。这些如意大多是在光绪时期制作。晚清时,对如意的态度几乎达到迷信的程度,很多场合,都要手执如意,比如慈禧皇太后六旬圣寿时,她从咸安宫乘辇去西苑,各级官员自西华门排队至大栅栏,手捧三镶玉如意,面向南跪迎恭送。礼毕,又将如意交到庆典处收存。今天想来,大约是意图借如意的吉祥来驱除时代的阴霾气氛吧。
清代中期以前,内地的玉料来源渠道不畅,玉石如意的制造受到限制。乾隆二十五年(1760)后,新疆叛乱被平定,障碍消除了,上好的玉料开始源源不断地进入宫廷,令此时各类玉器的制造呈现出繁荣的局面。其中,用玉制作的如意也大量增加,取代了竹木制如意,占据了主流。由于如意的基本形状为长柄,头大而回折,其整体需用较大玉料;而其柄细长屈曲,极易折断,又需用质地较好的材料,故而玉如意选用材料比较严格,制作非常精密。在玉质方面,大都温润细腻,具有良好的色泽。其品种包括了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及翡翠等。尤其是主要产于缅甸的翡翠,成色好形体大的材料十分难得,制成的如意特别珍贵。
玉石如意在选择花纹图案上同样广泛,往往选取多福长寿、吉祥平安、百年好合、中魁登科等各种寓意吉祥的纹饰,可以说是无所不备。更有甚者,为了增加如意的华美,还用各种宝石镶嵌其上。乾隆时期还创造出一种“三镶”如意,在以紫檀为主的木制如意的首、身、尾三处留出位置镶入玉饰件,其中又以镶嵌古玉的如意特别为乾隆所喜爱,称许其为“汉玉香檀接柄长”,“得一含三趣可详”。
玉嵌彩石如意
乾隆帝爱玉成癖,自乾隆二十五年(1760),平定回部叛乱以后,和阗美玉输入中原的道路畅通,宫廷内各种玉制品大量增加,形式如同百宝嵌的玉嵌彩石如意的制造出现了极其繁荣的局面。宫中旧藏有大量玉柄上嵌玉石的如意,“所嵌主要为玛瑙、绿松石、青金石、孔雀石、芙蓉石、碧玺等珍贵宝石,将其雕刻成各种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色彩艳丽、雍容华贵,显示出尊贵的皇家气派。其图案的组合主要为“三多”纹饰,由佛手、桃、石榴组合寓意多福、多寿、多子之意;也有“福寿”纹饰,由蝙蝠、桃构成,喻福寿之意,表达人们对生活幸福美好的期盼。
各种宝石如意
宫廷造办处制作的如意材质丰富,除玉石外,还包括多种珍寶,有翡翠、玛瑙、水晶、孔雀石、绿松石、珊瑚等;用途广泛,在如意发展的鼎盛时期,根据社会的习俗,这类用整体玉石雕刻的如意即不断成为寿诞、婚庆、赐赠礼品的必备。
宫廷的需求,促使地方官员利用各种手段,投其所好,不断进献,如乾隆三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广东巡抚王检所进如意九柄,就包括珊瑚、蜜蜡、琥珀、白玉、青金石、绿松石、孔雀石、鹤顶红、金星玻璃等稀有材质,真是力求奇巧,务须贵重。这些如意以天然灵芝形的为多,有的雕有云龙纹饰,有的是以花卉作为主纹,如荷花、菊花、灵芝、蝙蝠、瓜果等,雕刻细腻,绚丽多彩,寓意吉祥。
木柄嵌玉三镶如意
木柄嵌玉三镶如意盛行于清代中期,也是目前所知清代宫廷收藏最多的一类。这类如意是在木制柄身的首、中、尾三部分分别镶嵌大块的玉石作为装饰,形成了独特的形制和不同于其他品种的特殊效果,并衍生出诸如只在首、尾嵌玉或嵌以其他材料,及以竹、玉等作柄进行三镶,或只存其形而不镶嵌玉石等变体,形态极为丰富。木柄三镶如意所嵌玉石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清宫收藏的古代玉雕饰件,一种是清代所作玉雕。木柄的质地则包括紫檀木、红木、花梨木、黄杨木、黄檀及檀香木等不下十余种。柄身有些是光素的,有些是深浅浮雕各种吉祥图纹的,有的是嵌有金银丝花纹的。因其装饰效果极佳,所以乾隆皇帝就非常喜欢在宝座之旁摆放这种木柄嵌玉三镶如意。
镶嵌所用古代玉石,都是采用战国、汉代的玉佩、玉璧及宋、元、明的腰带玉饰件和玉佩。战国的玉佩,汉代的玉璧,琢工细腻。宋元的玉腰带板,玉质莹白,图案生动,精美绝伦。古玉的精美,曾吸引着历代喜好金石学的文人,乾隆皇帝也不例外。把这些古玉巧妙地汇聚于一柄如意上,使其成为新颖的玩物,乾隆是非常认可的,他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所作的《咏汉玉檀柄如意》诗中赞赏道:
汉玉香檀接柄长,两端仍汉玉为相。
居今慕古思恒永,得一含三趣可详。
荷叶缀头似芝朵,辟邪承趾足征祥。
期如意岂易如意,难是屡绥万定穰。
由于皇帝的提倡,上行下效,朝廷官员们一边寻找古玉,制成三镶如意,进献邀宠,一边收集这类如意,以求吉祥。一时间,收藏镶嵌汉代玉璧、玉佩,宋、元、明玉带饰的如意蔚然成风。金银如意固然贵重,但它毕竟价值有限,镶嵌古玉的如意,则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其中蕴涵的精神性内含更是开掘不尽的。这时也有大量用和阗美玉仿制古代玉器,然后镶嵌成三镶如意的情况,充分说明这类如意在上层社会的影响。
木柄嵌玉三镶如意中也有一些嵌玉是光素的。这些如意大多是在光绪时期制作。晚清时,对如意的态度几乎达到迷信的程度,很多场合,都要手执如意,比如慈禧皇太后六旬圣寿时,她从咸安宫乘辇去西苑,各级官员自西华门排队至大栅栏,手捧三镶玉如意,面向南跪迎恭送。礼毕,又将如意交到庆典处收存。今天想来,大约是意图借如意的吉祥来驱除时代的阴霾气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