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班级体

来源 :学生之友(初中版)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_tu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一个班的学生、老师和家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健康活泼、团结友爱、力争上游,每天班主任微笑着进教室,学生高高兴兴上课,任课教师高兴而来、满意而归;教室墙壁彰显高雅的文化氛围,地面一尘不染,桌椅整整齐齐,物品井然有序,读书角散发着书香,黑板报美观丰富……这样的班级便是理想的和谐班级体。这样的班级谁都会喜欢,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每个班主任的追求,也是班主任工作绩效的证明。笔者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我认为和谐班级是这样构建的。
  一、制定班级和个人目标,树立集体观念
  1.师生共同制定和实现班级发展目标
  一个班级要发展成为一个班集体,就要有班级发展的目标。制定班级目标,就是让学生明白自己班级的未来发展方向,班级中每个人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实现班级的目标而努力。我和学生一起商量制定符合自己班上学生情况的班级长期目标:“团结活泼、诚实守信、勤奋学习、博学善思 创新发展”,以及各年段目标:低年级的“爱学习、好习惯”;中年级的“净德、竞学”;高年级的“我发展,我成功”。
  2.引领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集体发展有赖于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当学生融入班集体之后,如果不能够及时帮他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就很容易陷入一种放任自流、缺乏动力的状态。所以班主任要及时了解学生,与其谈心,引领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围绕班级目标),使学生逐步认识到集体和个人和谐发展的重要性。我在班级中采用“目标激励机制”,通过班级制度与竞争机制,重视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二、建设班级文化氛围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力量。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则,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良好的班级文化是班级文化的灵魂。
  1.教师要带领学生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可以在教室张贴名人名言和他们的画像;张贴英雄、烈士经典语言和有关图片;张贴班级学生的精美书画作品;张贴中国地图……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有利于班级和谐。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而增强班级凝聚力;在班级管理中,知人善用,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热情;注重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重视诚信教育。
  3.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包括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一般来说,学生规则是由教育部门、学校或者是班主任制定的,目的是让学生无条件遵守。而学生认为这些规则让他们失去了规则的参与权,因此,他们不喜欢这些规则,也不愿意遵守。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制定班级的行为准则,学生可能会喜欢并且愿意遵守。笔者通过尝试,实践证明效果很好。首先是班规班纪的制定。可以将制定工作交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起草,然后班长收集各组记录,整理后交班主任审阅。班主任整体把握,指出不足,提出修改建议。再次让学生针对建议,民主讨论、修改,再提交给班主任过目。班规班纪是学生自己约定的,没有老师的强加成分在里面,因此学生在心平气和的和谐氛围里面规范他们的言行,也大大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这样何乐而不为呢?
  三、两套班委会,民主和谐管理
  在班级管理中,如果一套班委会长期从事班级管理工作,难免会出现一些消极因素。因此,我大胆对班委会进行了改革,成立了以班长为代表的班委会和以中队长为代表的中队会,所有班委成员接受全班学生的监督与考核,让两套班委会轮流“上岗”。
  在每周的班队会上,上周上岗的班委会主持队会并汇报上周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班主任进行点评。这样,班主任把管理权力真正下放到学生手中,营造了“自我管理”的良好局面。每隔两周,执政的班委会成员必须“集体下课”一次,由另外一套班委会的成员来顶替其职责,继续为老师和学生们服务。
  两套班委会轮岗制度实施以来,班干部的责任心普遍提高,切实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四、创建和谐互动的教育平台,促进和谐班级形成
  教育不可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学生成长的全部责任,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发展。和谐教育关注的范围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或校园生活,必须扩展到学生成长背景中更广阔的领域。我经常以家长会、家访、开办家长专题讲座等各种方式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增进教师和家长的沟通,赢得家长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我还在网上建立了班级网站及QQ群,在班主任工作中尝试通过网络与家长进行沟通与交流。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县兴林镇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正】 有生命的机器及其局限人们常碰到一些普通的但很难科学地来回答的问题,我们打算从这样一个问题开始本章的讨论。正常的、有病的和死了的有机体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呢?从
教师要灌满学生的一碗水,自己至少应该有一桶水,其实很多学者提出,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桶高质量的水,而且这一桶水要随时的更新,随时保持最佳的质量。还有学者提出
高校德育工作实现“两个重要转变”的几点思考刘建东江泽民同志在与四所交通大学校领导座谈时指出,在新形式下教育工作正面临着“两个重要转变”,一是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
塑料袋作为“白色污染”的元凶之一,要完全降解消失大概需要一千年。目前,全球塑料袋泛滥成灾,亚洲的“灾情”尤其严重。以拥有2200万人口的台湾地区为例,每年就要用掉200亿只塑
创新能力作为一种意识和稳定的心理品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更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和综合分析,归纳出物质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结合初中化学的特点,有意识地给学生提供创新环境,使他们具有创新思维,做到想创新、敢创新、会创新。  一、有效设疑,
在高考中实行标准分数已是大势所趋。在广东近十年试点的基础上,1994年又相继有陕西、河南等省进行了试点。国家教委及时进行了总结,连续发文,要求尽快推行标准分数报告制度,态度积极
【正】 我们在上一章的末尾曾经指出,对列宁的《哲学笔记》进行仔细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想法:列宁在研究辩证法的过程中至少形成过四种不同的系统叙述辩证法的设想。初看起
【正】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将于今年10月在北京举办《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社会主义》讲座。主讲人有韩树英、肖前、赵凤岐、夏甄陶、高清
摘要:在新课改中,多媒体技术在历史学科中的应用为教师、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实践的空间。也为学科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多媒体 历史教学 课程资源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与发展,今天仅凭一根教鞭、一只粉笔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在课改的浪潮中越来越呼唤创新的教学模式,另外,历史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历
俄国与西欧宗教改革之比较——兼谈改革对其历史进程的不同影响苑一博1054年,基督教出现了其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分裂以后,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和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