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班化教育是精致的教育,是优质的教育。新型课堂教学的构建,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是实现小班化教育的关键。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构建,呈现给学生的是选择、实践、参与、灵动、综合、广阔的课堂,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享受艺术和生活的园地.小班化教学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给予学生更高的参与度。
【关键词】自主 尊重 调动 开放
一、自主选取、实践课堂
自主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伙伴等方面有选择权。在教学中,学生自己决定先学哪部分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选择哪一个难度的习题做,和谁合作学习等都是自主性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提供表现学生自主性的机会。自主的学习也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的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素质教育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经成为共识。小班化教学更注重的是知识形成以前的探索性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理解、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正如近代和现代的许多教育家都主张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知识。
二、尊重差异、培养能力
经过一年多年的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我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最重要的舞台,“在教学互动中提升质量”是关键,“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目标。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厚师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学生的家庭文化无高低之分,区别的只是我们自身喜好;学生能力无本质差别,有的只是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因教师自身的文化背景产生喜好把孩子简单归类,“有教无类”方能“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通过正面的接触或从家长那儿了解孩子的特点,成为新接班老师的首要任务。
三、调动主动性、创设教学氛围
小班的组织形式不同于大班,给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常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教师点名,学生回答,教师的主观因素无形中决定学生说的欲望和说的机会,时间一久,能说会道的孩子更加能说了,而不好表露的孩子更加沉默了,甚至游离到课堂之外。在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课堂,努力落实“人人参与”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语文课谱上“序曲”,开展“一读一说”活动
即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一分钟诵读和一分钟谈话。一读——经典诵读:由值日班长领全班学生吟诵,古诗、歇后语、弟子规、三字经、数字成语这些典范语言都是最好的素材;一说——自由谈话,谈话者为全体学生,由学习委员提早一天通知准备,全班诵读结束后站到讲台前大声说话。说话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在我班,学生喜欢活泼的形式,有时猜谜语、讲儿歌、讲故事,有时是成语接龙,也有说电视新闻、身边趣闻、畅谈理想等。自由谈话者如能做到神情自然、语言规范,赢得同学掌声的均可获得值日班长发给的奖励卡。这些集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既训练学生的表达,也不失为训练全体学生“听”的良好方法。
(二)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新奇感“保鲜”,不断调整学习形式
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我在课堂中专门制作了两个百宝箱,里面装上色彩艳丽的圆卡,上面分别写上学生的学号与各小组的编号。设计读拼音、读词语、认生字、读课文等较为浅显的训练时,抽签决定交流对象。学生对这种随机的形式充满期待,也有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每节课中,凡是已经抽取的号子暂不放入百宝箱,使参与面更加广一些。不为备课而背课,根据学生课堂的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始终将学生的需求摆在首要位置,使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新鲜感保鲜。
(三)困难的孩子 “抚平”挫折感,保持学习的动力
由于学生学前的语言基础参差不齐,课堂上的表现总有许多意外的生成,有时一个平翘舌音发错,纠正四五次依然不见起色,学生不仅会感到沮丧,更会害怕同伴异样的眼神。除了明确告诉每一个学生“我们人人都会有不足,有不足的问题,我们才会有提升的空间”。更可以让出错的孩子在班里寻找一名喜欢的小老师,课后互相帮助纠正,掌握之后到教师跟前汇报,最后根据两名学生的学与教给予适度的奖励。对于课堂提问出错的孩子,鼓励其向班里一至二位好朋友当堂求助,现场解答。在听的活动中,如果记住了稍纵即逝的信息,学生就已经在倾听同伴的解答中得到了提高。
(四)提高学生专心听讲的积极性,“避重就轻”,迂回引导
对班级中一些学习习惯欠佳的孩子,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逐步改善其听课习惯,每节课安排一个环节请他们中转变最大的学生上台帮助教师抽取学号或组好,指定同学回答问题,并由摇号者作出一定的评价。以委婉的方式和积极的信息刺激来提高学生倾听的质量,这样有趣的游戏式的提醒比单纯的说教灌输有用得多。
大胆放手,鼓励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经过小组成员的努力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教师适当的点拨是有必要的,但绝不能越俎代庖。
四、开放综合、广阔的课堂
小班化的教学打破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封闭,加强了与各学科的渗透和联系,通过活动综合,达到知识、能力、智力的整体优化。首先是教室环境突破了传统的、封闭的、一劳永逸的布置。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经常更换布置方式,不断营造开放的、动态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体验引发出内心的喜悦,对学习的兴趣在情景交融中唤起。
把现成的场所和传媒纳入视野,作为教育资源为课堂所用,这是小班化课堂综合性的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整合同样也体现了课堂的综合性。它加强与各学科的渗透与联系,把课堂延伸到与之关联的现实生活,使教学走向丰富。如教听说课《我的母亲》,刚好美术课中有一课是画我的家,于是就整合了这两课,先让学生画自己的家,再根据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母亲。还可以把学生引进大自然,随着季节的变化,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季节变化的足迹。这样的课堂是丰富的课堂,是广阔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王深根.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经典案例赏析【M】.宁波:宁波出版社
【3】倪习龙.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其理论思考—以盐城市亭湖小学为个案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4】夏启旺.什么样的交际情境适合儿童【J】.小学语文教学
【关键词】自主 尊重 调动 开放
一、自主选取、实践课堂
自主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伙伴等方面有选择权。在教学中,学生自己决定先学哪部分内容,用什么样的方法学习,选择哪一个难度的习题做,和谁合作学习等都是自主性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中要充分提供表现学生自主性的机会。自主的学习也指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自主的探索性的实践活动。素质教育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经成为共识。小班化教学更注重的是知识形成以前的探索性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理解、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正如近代和现代的许多教育家都主张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活动获得知识。
二、尊重差异、培养能力
经过一年多年的小班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我认识到: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最重要的舞台,“在教学互动中提升质量”是关键,“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目标。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厚师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学生的家庭文化无高低之分,区别的只是我们自身喜好;学生能力无本质差别,有的只是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因教师自身的文化背景产生喜好把孩子简单归类,“有教无类”方能“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通过正面的接触或从家长那儿了解孩子的特点,成为新接班老师的首要任务。
三、调动主动性、创设教学氛围
小班的组织形式不同于大班,给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常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教师点名,学生回答,教师的主观因素无形中决定学生说的欲望和说的机会,时间一久,能说会道的孩子更加能说了,而不好表露的孩子更加沉默了,甚至游离到课堂之外。在调动全体学生投入课堂,努力落实“人人参与”中笔者做了以下尝试。
(一)语文课谱上“序曲”,开展“一读一说”活动
即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一分钟诵读和一分钟谈话。一读——经典诵读:由值日班长领全班学生吟诵,古诗、歇后语、弟子规、三字经、数字成语这些典范语言都是最好的素材;一说——自由谈话,谈话者为全体学生,由学习委员提早一天通知准备,全班诵读结束后站到讲台前大声说话。说话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在我班,学生喜欢活泼的形式,有时猜谜语、讲儿歌、讲故事,有时是成语接龙,也有说电视新闻、身边趣闻、畅谈理想等。自由谈话者如能做到神情自然、语言规范,赢得同学掌声的均可获得值日班长发给的奖励卡。这些集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既训练学生的表达,也不失为训练全体学生“听”的良好方法。
(二)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新奇感“保鲜”,不断调整学习形式
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我在课堂中专门制作了两个百宝箱,里面装上色彩艳丽的圆卡,上面分别写上学生的学号与各小组的编号。设计读拼音、读词语、认生字、读课文等较为浅显的训练时,抽签决定交流对象。学生对这种随机的形式充满期待,也有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每节课中,凡是已经抽取的号子暂不放入百宝箱,使参与面更加广一些。不为备课而背课,根据学生课堂的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始终将学生的需求摆在首要位置,使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新鲜感保鲜。
(三)困难的孩子 “抚平”挫折感,保持学习的动力
由于学生学前的语言基础参差不齐,课堂上的表现总有许多意外的生成,有时一个平翘舌音发错,纠正四五次依然不见起色,学生不仅会感到沮丧,更会害怕同伴异样的眼神。除了明确告诉每一个学生“我们人人都会有不足,有不足的问题,我们才会有提升的空间”。更可以让出错的孩子在班里寻找一名喜欢的小老师,课后互相帮助纠正,掌握之后到教师跟前汇报,最后根据两名学生的学与教给予适度的奖励。对于课堂提问出错的孩子,鼓励其向班里一至二位好朋友当堂求助,现场解答。在听的活动中,如果记住了稍纵即逝的信息,学生就已经在倾听同伴的解答中得到了提高。
(四)提高学生专心听讲的积极性,“避重就轻”,迂回引导
对班级中一些学习习惯欠佳的孩子,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逐步改善其听课习惯,每节课安排一个环节请他们中转变最大的学生上台帮助教师抽取学号或组好,指定同学回答问题,并由摇号者作出一定的评价。以委婉的方式和积极的信息刺激来提高学生倾听的质量,这样有趣的游戏式的提醒比单纯的说教灌输有用得多。
大胆放手,鼓励生生之间的相互学习,经过小组成员的努力合作。值得一提的是,教师适当的点拨是有必要的,但绝不能越俎代庖。
四、开放综合、广阔的课堂
小班化的教学打破了内容和形式上的封闭,加强了与各学科的渗透和联系,通过活动综合,达到知识、能力、智力的整体优化。首先是教室环境突破了传统的、封闭的、一劳永逸的布置。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经常更换布置方式,不断营造开放的、动态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体验引发出内心的喜悦,对学习的兴趣在情景交融中唤起。
把现成的场所和传媒纳入视野,作为教育资源为课堂所用,这是小班化课堂综合性的体现。教学内容的开放、整合同样也体现了课堂的综合性。它加强与各学科的渗透与联系,把课堂延伸到与之关联的现实生活,使教学走向丰富。如教听说课《我的母亲》,刚好美术课中有一课是画我的家,于是就整合了这两课,先让学生画自己的家,再根据自己的画说说自己的母亲。还可以把学生引进大自然,随着季节的变化,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寻找季节变化的足迹。这样的课堂是丰富的课堂,是广阔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孟繁华.赏识你的学生【M】.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王深根.全国小学语文新课程经典案例赏析【M】.宁波:宁波出版社
【3】倪习龙.学小班化教育的实践探索及其理论思考—以盐城市亭湖小学为个案的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4】夏启旺.什么样的交际情境适合儿童【J】.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