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挺胸抬头做女人的是她,嘴巴飞刀不饶人的也是她。
她涂着红唇杀入政界,露出乳沟针砭时事。陈文茜,让女人大开眼界,让男人又爱又怕。最近她又放言,从来“只有一刀切的猪肉,没有一刀切的议题”。这样一个到处立“规矩”的女人,眼里的世界到底什么样?且看宁愿沉默也绝不说谎的SISY小妹,跟你讲真话。
渴望成功,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漫长的惩罚。
现代人都逃不了对成功的渴望。哦,你逃得了其他的欲望,美女的诱惑,财富的交换;但你逃不出父母殷切期盼的眼神;尤其受不了你不成功时,周遭俗世对你必然的贬抑。
所以,终其一生,人只剩下一个使命:“成功”,奋不顾身,粉身碎骨。
但什么是“成功”的定义呢?拆开来看,它像个恐怖的大怪兽。财富,必备的条件;其次还必须拥有身份地位,名片上印着某某有名望公司的CEO,否则只是个令人鄙夷的暴发户。身上得有些“气质”性的行头,顶好有台名贵跑车例如红色法拉利。即使这些你都摒弃了,不为所动,一一剔除,没那么庸俗,你仍渴望走进社交场合时,人人知道你的名字,或者被位高权重者肯定,被某个国际奖项撑起来,被社会大众喜爱……
而如果你是一名女性,你想“成功”,代价更“悲壮”。因为以上这些加起来还不到“成功女性”满分的一半,你得保持美好身材至进棺材;姣好容貌决定你是否为成功女性至少百分之四十,最终一个爱你永不外遇的丈夫,还有美满的家庭后代。
一切听起来不只像天方夜谭,简直是个可怕的极限运动,尤其对女性;稍不谨慎,即坠落悬崖。
好不容易状似成功了,接着,一不小心又灭了。
人类文明从来没有像这一刻,如此疯狂追求成功。因为当代成功的对立词,叫做“失败”。英文“Loser”,念的时候嘴还得嘬起来,就像嘘虐声的口形;你输了,成败论英雄。在现在,那等同人人皆可嘲笑你、看轻你、践踏你;只因为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Loser”。
人类一直如此残酷且无情地看待失败吗?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悲剧哲学以“美学”的角度诠释失败,并将之称为“悲剧”。17世纪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他真的失去太多了,先失去了王国,失去了父亲,又失去自小信赖的纯真世界,接着面对母亲不得已的背叛……哈姆雷特是一名哲人、复仇者与失败者的交错集合体,莎士比亚笔下这个充满了感情的失败者的剧本,使它成为世界四大悲剧之首。失败者的结局,反而是对混乱颠倒世界的省思;是对命运暴虐的控诉。暴虐的人性将人推向了不幸,此时不幸反而是一种美,是在残虐的现实争夺下,最壮丽的帐幕。
我喜爱的英国作家Alain DcBotten曾在TED演讲中提到“温柔的成功哲学”,他根本否定所谓“成功人”的存在。他不客气地点醒世人,我们对成功的渴望源自于惧怕焦虑失败,以及失败可能带来的社会嘲笑。功利主义把人推向了不再高贵的精神状态,我们只信赖数钱、数名牌、数头衔的人生计量公式。这类公式,就是评判现代人,每个人皆逃不了的评比丈量法。在集体而缺乏反思的功利主义下,这种丈量,如GPS时时无线设定、追踪,谁也逃不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NSA(安全局)。你成功了,你才能安全。
但真正全然成功的人,根本不存在。现象之一,当代罹患忧郁症的人,愈来愈多。现象之二,当我们愈推崇“平等”这伟大的概念时,这玩意儿诡异地透过小报、透过网络平台凝聚了庞大的嫉妒力量,随时想击倒他们眼中的“成功”对象。嘿,我们明明是平等的,你凭什么成功?我又为何蜗居“失败之列”?我想看你狠狠摔下来,爽!
小报及网络同时抓住了人性对失败的焦虑及成功者的嫉妒的两面性格,在全球市场纷纷崛起。每一个标题愈耸动愈好,它们是文字的恐怖狙击手,想要斩首每一个成功人士。Alain De Bottcn认为大众愈来愈喜欢这种“低俗”“残暴”的新闻趣味,因为这世界到底是由多数的失败者组成的;他们在现实功利世界中的挫折,需要靠这样的“媒体”,讨回些许“安慰”,些许“公道”。
回头阅读4个世纪前《哈姆雷特》剧中的文字:
你虽经历一切的颠沛,却不曾受到一点伤害,命运的恩宠和虐待,你都受之泰然,能够把理智和情感调整得那么恰当,命运不能把这种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样的人是有福的。给我一个不为情感所奴役的人,我愿把他珍藏我的心坎、我的灵魂之处。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对于命运的恩宠与虐待,笔下皆充满了情感式的抒写。每个恩宠之后皆代表即将发生的陷阱;而终了于命运的虐待,可能只是突显了那个时代的谬误与残暴。
自莎士比亚400年后,自希腊悲剧哲学2500年后,人类对于“失败者”的人文理解与同情,退化了,消失了。祸首正是功利主义,它太霸权地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你只有3个姿势可以选择:附和、投降,或者攻击。
但正如Alain De Botten所言,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真正“成功”的人。人总有一些不可告人的挫折;我们眼中以为的成功人士,往往只是现代价值下的成功演员,他或她,必然隐藏了生命许多的故事,多少伤悲,多少不堪;“成功”只是他表演得当之下,观看者的感觉。
“成功”是一个面具。
或许我们该把它摘下来,看一下,面具下真实的人生,到底是什么?
不需表演自己,也无须伤害他人,没有太多期待,也不强求结果。就这么心甘情愿,过随遇而安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网满”,或许也才配叫“成功”。
渴望社会认同,是人最大的弱点,也是最大的惩罚;因为它使你轻易地被他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它让我们每个人的心上都跑出一个缺口,呼呼地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急切地需要一个外在的东西来填上它,而往往它的名称刚巧叫世俗的“成功”,从此你便着了魔。
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我,害怕成功。”人每经历一次身份地位的变化,就是一次人格考试。成功具有欺骗性;人一成功,往往忘了自己是谁,所以成功是你在大环境下活力减弱的前奏曲,它的下一个篇章,就是失败交响曲,而且可能震耳欲聋。
当我们把自我认定依赖于他人的眼光时,你注定是一个脆弱的人了。事实上,正因人们活得太脆弱了,才需要许多物质包装自己,才需要对外界,甚至自己撒谎。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事,有人倒霉;有人走运;有人好似在创造历史;有人好似在毁灭历史。而历史往往也在莫名奇妙之间,成全或抛弃某些人,包括曾经的英雄。尽情嘲笑吧,嘲笑那些“失败者”;尽情嫉妒吧,嫉妒那些“成功者”。
上帝给了你生命,你仍然活着,却始终摆荡于“渴望”与“嫉妒”、“愤怒”与“沮丧”之间,你,活得好吗?
丢掉“成功”的渴望吧!下决心好好度过每一天吧,别再当别人心目中的好演员。
她涂着红唇杀入政界,露出乳沟针砭时事。陈文茜,让女人大开眼界,让男人又爱又怕。最近她又放言,从来“只有一刀切的猪肉,没有一刀切的议题”。这样一个到处立“规矩”的女人,眼里的世界到底什么样?且看宁愿沉默也绝不说谎的SISY小妹,跟你讲真话。
渴望成功,是一个人生命中最漫长的惩罚。
现代人都逃不了对成功的渴望。哦,你逃得了其他的欲望,美女的诱惑,财富的交换;但你逃不出父母殷切期盼的眼神;尤其受不了你不成功时,周遭俗世对你必然的贬抑。
所以,终其一生,人只剩下一个使命:“成功”,奋不顾身,粉身碎骨。
但什么是“成功”的定义呢?拆开来看,它像个恐怖的大怪兽。财富,必备的条件;其次还必须拥有身份地位,名片上印着某某有名望公司的CEO,否则只是个令人鄙夷的暴发户。身上得有些“气质”性的行头,顶好有台名贵跑车例如红色法拉利。即使这些你都摒弃了,不为所动,一一剔除,没那么庸俗,你仍渴望走进社交场合时,人人知道你的名字,或者被位高权重者肯定,被某个国际奖项撑起来,被社会大众喜爱……
而如果你是一名女性,你想“成功”,代价更“悲壮”。因为以上这些加起来还不到“成功女性”满分的一半,你得保持美好身材至进棺材;姣好容貌决定你是否为成功女性至少百分之四十,最终一个爱你永不外遇的丈夫,还有美满的家庭后代。
一切听起来不只像天方夜谭,简直是个可怕的极限运动,尤其对女性;稍不谨慎,即坠落悬崖。
好不容易状似成功了,接着,一不小心又灭了。
人类文明从来没有像这一刻,如此疯狂追求成功。因为当代成功的对立词,叫做“失败”。英文“Loser”,念的时候嘴还得嘬起来,就像嘘虐声的口形;你输了,成败论英雄。在现在,那等同人人皆可嘲笑你、看轻你、践踏你;只因为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Loser”。
人类一直如此残酷且无情地看待失败吗?公元前5世纪,希腊的悲剧哲学以“美学”的角度诠释失败,并将之称为“悲剧”。17世纪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个彻底的失败者。他真的失去太多了,先失去了王国,失去了父亲,又失去自小信赖的纯真世界,接着面对母亲不得已的背叛……哈姆雷特是一名哲人、复仇者与失败者的交错集合体,莎士比亚笔下这个充满了感情的失败者的剧本,使它成为世界四大悲剧之首。失败者的结局,反而是对混乱颠倒世界的省思;是对命运暴虐的控诉。暴虐的人性将人推向了不幸,此时不幸反而是一种美,是在残虐的现实争夺下,最壮丽的帐幕。
我喜爱的英国作家Alain DcBotten曾在TED演讲中提到“温柔的成功哲学”,他根本否定所谓“成功人”的存在。他不客气地点醒世人,我们对成功的渴望源自于惧怕焦虑失败,以及失败可能带来的社会嘲笑。功利主义把人推向了不再高贵的精神状态,我们只信赖数钱、数名牌、数头衔的人生计量公式。这类公式,就是评判现代人,每个人皆逃不了的评比丈量法。在集体而缺乏反思的功利主义下,这种丈量,如GPS时时无线设定、追踪,谁也逃不掉;它是世界上最大的NSA(安全局)。你成功了,你才能安全。
但真正全然成功的人,根本不存在。现象之一,当代罹患忧郁症的人,愈来愈多。现象之二,当我们愈推崇“平等”这伟大的概念时,这玩意儿诡异地透过小报、透过网络平台凝聚了庞大的嫉妒力量,随时想击倒他们眼中的“成功”对象。嘿,我们明明是平等的,你凭什么成功?我又为何蜗居“失败之列”?我想看你狠狠摔下来,爽!
小报及网络同时抓住了人性对失败的焦虑及成功者的嫉妒的两面性格,在全球市场纷纷崛起。每一个标题愈耸动愈好,它们是文字的恐怖狙击手,想要斩首每一个成功人士。Alain De Bottcn认为大众愈来愈喜欢这种“低俗”“残暴”的新闻趣味,因为这世界到底是由多数的失败者组成的;他们在现实功利世界中的挫折,需要靠这样的“媒体”,讨回些许“安慰”,些许“公道”。
回头阅读4个世纪前《哈姆雷特》剧中的文字:
你虽经历一切的颠沛,却不曾受到一点伤害,命运的恩宠和虐待,你都受之泰然,能够把理智和情感调整得那么恰当,命运不能把这种人玩弄于股掌之间,这样的人是有福的。给我一个不为情感所奴役的人,我愿把他珍藏我的心坎、我的灵魂之处。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对于命运的恩宠与虐待,笔下皆充满了情感式的抒写。每个恩宠之后皆代表即将发生的陷阱;而终了于命运的虐待,可能只是突显了那个时代的谬误与残暴。
自莎士比亚400年后,自希腊悲剧哲学2500年后,人类对于“失败者”的人文理解与同情,退化了,消失了。祸首正是功利主义,它太霸权地侵入每个人的骨子里,你只有3个姿势可以选择:附和、投降,或者攻击。
但正如Alain De Botten所言,这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真正“成功”的人。人总有一些不可告人的挫折;我们眼中以为的成功人士,往往只是现代价值下的成功演员,他或她,必然隐藏了生命许多的故事,多少伤悲,多少不堪;“成功”只是他表演得当之下,观看者的感觉。
“成功”是一个面具。
或许我们该把它摘下来,看一下,面具下真实的人生,到底是什么?
不需表演自己,也无须伤害他人,没有太多期待,也不强求结果。就这么心甘情愿,过随遇而安的生活;这样的人生,才称得上“网满”,或许也才配叫“成功”。
渴望社会认同,是人最大的弱点,也是最大的惩罚;因为它使你轻易地被他人玩弄于股掌之间。它让我们每个人的心上都跑出一个缺口,呼呼地往灵魂里灌着刺骨的寒风,急切地需要一个外在的东西来填上它,而往往它的名称刚巧叫世俗的“成功”,从此你便着了魔。
比尔,盖茨有一句名言:“我,害怕成功。”人每经历一次身份地位的变化,就是一次人格考试。成功具有欺骗性;人一成功,往往忘了自己是谁,所以成功是你在大环境下活力减弱的前奏曲,它的下一个篇章,就是失败交响曲,而且可能震耳欲聋。
当我们把自我认定依赖于他人的眼光时,你注定是一个脆弱的人了。事实上,正因人们活得太脆弱了,才需要许多物质包装自己,才需要对外界,甚至自己撒谎。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每天都要发生许多事,有人倒霉;有人走运;有人好似在创造历史;有人好似在毁灭历史。而历史往往也在莫名奇妙之间,成全或抛弃某些人,包括曾经的英雄。尽情嘲笑吧,嘲笑那些“失败者”;尽情嫉妒吧,嫉妒那些“成功者”。
上帝给了你生命,你仍然活着,却始终摆荡于“渴望”与“嫉妒”、“愤怒”与“沮丧”之间,你,活得好吗?
丢掉“成功”的渴望吧!下决心好好度过每一天吧,别再当别人心目中的好演员。